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思茅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瑜  王炯等 《林业研究》2002,13(4):273-276
采用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naensis)种子胚乳的9种同工酶。通过对9种酶系统编码的16个酶位点的遗传分析,揭示了思茅松三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思茅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0.667;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3;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88和0.19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化系数仅为0.052,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表5参15。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天然种群及其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思茅松 3个天然种群和思茅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进行了研究。 9种同工酶系统 16个基因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 :思茅松天然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比率P =70 1% ,等位基因平均数A =2 2 7,平均预期杂合度He=0 2 91;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基因分化系数GST=0 0 5 2。思茅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较天然种群丰富 ,以上各遗传参数值依次为P =73 5 % ,A =2 4 2 ,He =0 2 95 ,种子园营建是林木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蒙古栎天然群体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蒙古栎全分布区的8个天然群体和辽东栎1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的同工酶分析,共分析了13种酶系统产生22个位点。结果表明:(1)蒙古栎在种和群体水平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52.38%、28.976%,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099、0.085,观测杂合度H0分别为0.092、0.088;(2)蒙古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分化度Gst为0.107,遗传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量89.27%存在于群体内;蒙古栎群体水平的基因流Nm比值为2.080。(3)蒙古栎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D较低,为0.0121,各群体之间的遗传一致度I为0.097-1.00;(4)东灵山辽东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6.36%,期望杂合度He为0.083,观测杂合度H0为0.070;(5)利用群体间遗传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蒙古栎自然分布区的东北部的4个群体和西南部的2个群体分别聚为一亚类,这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大致吻合,但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6)长期的砍伐和破坏,造成有效群体较小,而且经受繁殖瓶颈效应,是蒙古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种子的单倍体胚乳,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研究.对8个酶系统15个酶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多态位点比率P=0.933,等位基因平均数A=2.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290;4个小群体间遗传分化很小.基因分化系数GST=0.071.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具有明显丰富的遗传变异和较小的群体间分化,其原因是云南红豆杉寿命长、风媒异花授粉、种子传播、基因交流频繁.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1个长白落叶松天然群体进行三种同工酶遗传方式和连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GOT、MDH和Est三种同工酶遗传表达稳定,分别受4、4、5个位点控制,所有位点都不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5种等位酶,并以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5个酶系统,分析了滇西北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植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0.77;群体的平均杂合性观察值是0.302;预期值为0.3320;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是2.05,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是1.466。对10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定表明,种群间的分化占14.66%。总的基因多样性约85%产生于种群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118。  相似文献   

7.
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数据分析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庞广昌  姜冬梅 《林业科学》1995,31(6):543-550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电泳技术、同工酶染色技术和RFLP等技术的不断改造和发展,结合有关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完善,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遗传分化已经成为群体遗传学的主体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受到育种学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将对国内外有关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就遗传变异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卫星技术对入侵中国的5个美国白蛾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300个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5个美国白蛾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98.36%;多态位点百分率的大小顺序为:沧州种群、烟台种群、秦皇岛种群、丹东种群、石家庄种群;美国白蛾整个群体的遗传分化:34.38%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65.62%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38 6~0.322 4.用UPGMA法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种群的分化程度与分化时间和入侵来源密切相关.影响美国白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是经度、平原比率、年降水量、纬度、入侵时间.美国白蛾种群现有遗传结构的形成与其生活史特性及入侵生态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美国山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技术,采用Operon公司的10种随机引物,以采自美国东南部、北部、西部和我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云南等地的9个美国山核桃栽培群体45个单株的种子为材料,检测出多态位点42个。以这些多态位点为依据,计算了估测了多态性位点百分比、Shannon表型多样度指数、Virk群体内遗传距离和Nei氏群体间遗传距离,并用它们作为参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美国山核桃品种群体遗传变异明显,且群体间差异大于群体内差异,我国引种的群体遗传差异大于原产地美国的群体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日美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FLP技术 ,对中日美 3国的 2 6个子群体共 75 7个栗疫病菌菌株的核DN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栗疫病菌的中国子群体间遗传结构有明显的分化 ,日本子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差异不明显 ;在美国和亚洲的栗疫病菌群体间没有发现基因流的迹象 ;美国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与日本群体的关系比较密切 ,而与中国群体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紫胶虫主要生产种的RAPD分子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RAPD技术研究了紫胶虫7种主要生产种12个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中每个群体使用了24个标本,共有288个个体用于研究.在试用的45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种引物用于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121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其中118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百分率为97.52%,每条引物检测到的位点数为11~16个,长度为150~3 000 bp.根据扩增结果,用UPGMA法对Ne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7种紫胶虫聚类结果显示:紫胶虫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44 3~0.791 7,其中,种间的遗传平均距离为0.443 0,种内的遗传平均距离为0.170 7.根据聚类分析,讨论了紫胶虫主要生产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 1个多态随机引物对 3个秃杉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天然群体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各位点平均基因多样度为 0 41 92 ,3个秃杉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 ,1 9.5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通过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秃杉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5种油松天然群体同功酶的研究表明:1)5种群体在GOT,ADH,SDH,MDH的分析中均有不同的谱带表现;在ME分析中所有的单株中均有1条清晰的谱带,属于1个染色区,受1个位点控制,该位点只有1个等位基因,属单态位点。2)5种群体在7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在不同酶位点间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3)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间,平均占总群体的95.02%。  相似文献   

14.
银杏种核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银杏全分布区200多个单株种核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种核特征有一定的不同,但气候区内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别更大,表明遗传改良以在遗传变异丰富的群体内开展基因型选择最有前途。但考虑到适应性,育种还应立足于本气候区群体。  相似文献   

15.
青海云杉群体同工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青海云杉4个天然群体8个基因位点表达的5种同工酶的变异模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9.95%,每位点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38,平均期望杂合性为0.212。群体分化水平较低,平均基因分化系数为0.023。群体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1224,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间存在正相关性,其间相关系数为0.8409,空间上相距较近的群体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银杏全分布区200多个单株种核的主要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种核特征有一定的不同,但气候区内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别更大。表明遗传改良以在遗传变异丰富的群体内开展基因型选择最有前途,但考虑到适应性,育种还应立足于本气候区群体。  相似文献   

17.
天然珙桐群体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3个引物对 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2 6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与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 ,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 ,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皮云杉群体后代苗木形态和生长特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表型性各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可以在野外或采集的标本直接进行研究,由于表型性对是环境与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表型性状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遗传多样性的大小,同时也有助于了妥种适应和进化的方式,遗传变异是非常复杂的,只有了解其大小和类型,才能很好地驾利用,甚至控制某些性状,种内变异主要包括群体间(地理种源)、产地内立地、立地内林分、林分内单株以及株内变异,通常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占树种内部变异的大部分,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是天然林变异的主要类型,两株同龄、靠近生长,并且根系缠结的树木,在干型、材质、抗病虫、甚至生长模式上都有差异,因此,开展红皮云杉群体后代苗木形态和生长特征多样性的研究可为该树种今后的种源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自21世纪初以来DNA标记技术在国外云杉属树种中的应用情况,涉及到的树种以挪威云杉为主,多至十几种,标记种类主要包括AFLP、RAPD、RFLP、SSR、ISSR、STS、EST、VNTR和SNPs等。另外,对几种群体遗传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利用ISSR检测到白云杉天然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可达90%,利用RAPD检测到挪威云杉群体总遗传变异高至0.941;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除一个利用mtVNTR研究所得结果外,其他研究均表明,云杉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并不是很高,云杉群体变异主要表现为群体内变异。同时,对DNA标记在云杉属种质资源保存及遗传改良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ngolicaLitv)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4个群体、3个酶系统(GOT.MDH.EST)的5个位点。结果表明:樟子松群体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4;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7.5%;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38;樟子松群体内分化程度较大,群体间分化较小。群体内变异为95.4%,群体间变异为4.6%。漠河群体、十八站群体、高峰群体与红花尔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