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在露地和塑料大棚两种栽培环境下,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对不同类型辣椒品种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环境对辣椒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结果有明显影响,且塑料大棚栽培的辣椒的相关数量性状表达结果均优于露地栽培,即塑料大棚中稳定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方式下甜瓜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简称DUS测试)性状差异,以提高甜瓜新品种DUS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授予甜瓜新品种权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设置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对比试验,按照甜瓜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性状及观测方法,分析两种栽培方式下性状表达的差异.[结果]甜瓜新品种DUS测试目测性状中,子叶绿色程度、叶片泡状、叶片波状程度、果皮复色、果皮复色分布和果皮木栓组织密度等6个性状在两种栽培方式下存在差异;在甜瓜新品种DUS测试测量性状中,叶片宽度、下胚轴长度、果实横切面果肉厚度和叶柄长度等4个性状在两种栽培方式下测量数值存在差异.[结论]在筛选近似品种时,需要了解申请品种描述信息来自于露地栽培还是温室栽培,对于目测性状,谨慎使用上述6个性状从品种库中排除那些不能作为近似品种的品种,而测量性状可分别设置露地和温室栽培数值范围与表达状态代码对应,使品种在性状描述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栽培措施对玉米DUS测试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栽培处理对玉米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为玉米DUS测试种植管理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选用了4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3种N肥施用条件下,研究了株高、叶长、穗长等18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①云瑞8号(A3)和云甜玉2号(A4)两个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的性状整齐度较差,稳定性也较差,不能满足标准品种的要求;而云瑞3号(A1)和甜糯888(A2)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相对稳定,可以作为DUS测试标准品种备用.②玉米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同一数量性状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果穗德行数(XZ13)、行粒数(XZ14)、出籽率(XZ18)3个性状在不同的种植条件下表达稳定,符合DUS测试性状选择的要求.③N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各数量性状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针菜早熟品种‘三月花'和中晚熟品种‘大乌嘴'为材料,在设施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比较分析了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的变化对金针菜植株生物学性状、花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平均透光率为52.0%,但空气温度比露地栽培显著提高,设施栽培下金针菜现蕾期比露地栽培提前15 d以上,实现提早上市。设施栽培的全天最大温差为23.4℃,比露地栽培高出11℃;两个品种金针菜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5.718 mg/g、61.796 mg/g,比露地栽培提高了22.17%、34.07%;Vc含量分别为3.625 mg/g、3.845 mg/g,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28.14%、12.53%;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金针菜的品质。设施栽培下2个金针菜品种的产量略高于露地栽培,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金针菜设施栽培适宜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表达的差异,明确纬度、海拔、光照、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穗部不同性状表达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方法】基于DUS测试技术,在云南省4个玉米生态区,研究2个甜玉米品种的26个穗部性状的表达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质量性状“果穗:籽粒颜色数量”的表达稳定;假质量性状“果穗:籽粒顶端主要颜色”“果穗:籽粒背面主要颜色”“果穗:籽粒形状”的差异不大,较适用于品种特异性判定;数量性状“雄穗:小穗密度”“雄穗:侧枝与主轴夹角”“雄穗:一级侧枝数目”“雄穗:侧枝长度”不适合用来判定品种真实性;保山点的生态因子特征较有利于参试甜玉米幼穗分化;出苗—抽雄期,生态因子对果穗和籽粒性状影响显著;出苗—抽丝期,生态因子对雄穗和果穗性状的影响显著。回归模型表明,8个性状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较高,能有效地对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模拟预测。【结论】不同生态区玉米穗部性状表达情况存在差异,不同性状在不同生态区表达的稳定性不同,因此在进行玉米品种真实性的田间鉴定时,应重点关注表达稳定的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而大部分数量性状不适用于品种田间鉴定。在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时...  相似文献   

6.
基于探究不同肥力水平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性状表达的影响,为小麦DUS测试工作提供参考,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对32个DUS测试性状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芒长的表达影响较大,表现出2个代码差异,而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及其他目测型数量性状的表达无差异或相差1个代码;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施氮量对不同测量型性状在品种间的影响程度不同,各性状在不同肥力下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旗叶长、旗叶宽和穗长的表达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大,株高、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的表达受影响程度较小,不育小穗数的表达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品种更新日益加快,对谷子新品种权的保护迫切需要完善。以5个春谷品种、5个夏谷品种和5个杂交谷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种植,研究山西省忻州地区播期差异对谷子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谷子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以及目测型数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播期对谷子测量型数量性状的影响程度不同,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成穗茎数>出谷率>单码籽粒数>单穗重>穗颈长度>穗粗度>茎秆粗度>穗长度>倒2叶宽度>抽穗期>伸长节节间数>倒2叶长度>茎秆长度。在单个性状中,各品种受不同播期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穗颈长度受播期影响的品种最多,15个品种在3个播期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倒2叶长度、成穗茎数、出谷率受播期影响的品种最少,每个性状均有12个品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播期对谷子DUS测试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目测型数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测量型数量性状。上述结果为不同测试区科学合理筛选DUS测试标准品种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黄瓜、番茄、辣椒为例,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南京地区茄果类蔬菜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值、现金收益和净利润。通过分析可以得出:(1)南京设施条件下栽培的蔬菜产量、产值、现金收益和净利润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蔬菜。其中黄瓜种植的现金收益钢架大棚和数控温室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88%和220%;番茄种植的现金收益钢架大棚和数控温室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54%和258%;辣椒种植的现金收益钢架大棚和数控温室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34%和17.4%。以上数据综合表明,设施栽培更适合蔬菜种植,由于不同蔬菜品种的经济收益不同,在设施栽培过程中需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9.
特异性是植物新品种保护中DUS测试的首要性状.通过对水稻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测试性状的特异性分析表明,就两者对应的测试性状而言,具备下述条件之一(1)质量性状级别不同;(2)数量性状测量均值可划属不同级别,t测验显示差异显著;(3)数量性状的测量均值虽划属相同级别,但两者分布区域独立,t测验表明存在显著差异,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在该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即申请品种在该性状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乌昌地区露地栽培的螺丝辣椒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法对7个螺丝辣椒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西北旅旋风为对照,重点调查各品种生育期性状、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和产量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太空螺椒王综合表现最优,生育期短、抗倒伏、果实商品性状优良,可作为昌吉州露地螺丝辣椒栽培推广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1.
大棚栽培对‘翠冠’梨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栽培对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对‘翠冠’梨的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同一时间测定与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系不同叶龄差异造成。叶片光响应曲线与对照基本一致,光饱和点均为800μmol/(m2.s)左右。大棚促成栽培期间,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Pn与叶温(Tleaf)呈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RH)呈显著负相关。保温与降湿是大棚梨栽培促成期间环境调控的2个重要方面,提高和延长树体整体光合能力是大棚梨栽培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光照和施肥对硬叶兜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硬叶兜兰的适生环境和栽培技术,采用双因素(遮阴和施肥)裂区设计方法对野生的硬叶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遮阴和施肥处理的叶长、叶宽差异显著,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液的植株长势最好,叶长、叶宽的均值最大;不同遮阴和施肥处理的硬叶兜兰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平均含量呈随遮阴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结论: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单层遮阴和施兰花营养液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避雨栽培对早熟砂梨果实糖积累和营养生长的影响,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分析果实生长发育期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和叶片含水量等营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环境光照强度较露地栽培低,2种栽培模式光照强度日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避雨设施营造的栽培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形成有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期果糖与葡萄糖含量较高,进入后期蔗糖积累量上升,葡萄糖含量有所下降,进入后期果糖和蔗糖积累占比较高,避雨栽培下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量较露地栽培高21.73%、17.97%。(2) 2个早熟梨品种果实有机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低,主要对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苹果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35.08%、21.05%,避雨栽培对莽草酸含量影响不明显。(3)避雨栽培对早熟梨新梢长度、粗度和叶干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叶鲜质量和叶片含水量影响较大,苏翠1号和翠冠叶鲜质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8.22%、10.15%,2个品种叶片含水量避雨栽培均显著(P<0.05)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早稻-晚稻-套播早熟油菜(油-稻-稻)三熟制下,筛选生育期适宜的高产水稻品种,系统研究早、晚稻高产品种特征,以期为油稻稻三熟制下水稻高产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9个早稻品种和1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与低产和中产类型双季稻相比,高产类型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产量及日均产量显著高于低产类型。(2)高产类型与低产及中产类型双季稻的分蘖增长率、分蘖下降率及高峰苗数差异不显著,但成穗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高产类型分蘖呈稳增缓降的发展态势。(3)早稻抽穗期干物质量及各生育时期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结实期与全生育期干物质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高产类型显著高于低产类型;晚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及平均单茎干物质量不同类型间差异较大,高产类型均显著高于低产类型,但与中产类型差异不显著;各产量类型品种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4)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双季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群体叶面积(LAI)和单茎叶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率则呈降低趋势,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粒叶比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其中早稻高产类型与低产类型差异显著,而晚稻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高产类型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每穗粒数较多、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高产类型早稻品种生育期为105-110 d,日产量75-78 kg·hm-2·d-1,每穗粒数125-140粒,千粒重26-28 g;高产类型晚稻品种生育期约115 d,日产量77-81 kg·hm-2·d-1,每穗粒数140-160粒,千粒重24-28 g。  相似文献   

15.
以红提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露地和简易棚2种栽培条件下,测定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等参数。结果表明:避雨栽培降低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02浓度和叶室内部光强,降幅分别为14.06%、7.46%和41.72%,与露地栽培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避雨栽培提高了葡萄叶片的蒸腾速率,升幅为0.50%;降低了葡萄叶面温度,降幅为0.71%,与露地栽培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根域限制栽培模式对库尔勒香梨叶片光合和荧光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塔里木盆地绿洲干旱盐碱区域库尔勒香梨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8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比较根域限制栽培模式与传统的根系互享栽培模式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差异,研究库尔勒香梨根域限制栽培模式的可行性。【结果】2种栽培模式下,库尔勒香梨叶片的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根域限制栽培的库尔勒香梨叶片Pn日平均值高于传统根系互享栽培模式,Gs和Tr相对较低,不同模式间差异不显著。Ci日平均值显著低于、Ewu日平均值显著高于传统模式,对照组的Ci日均值高于限根植株,达203.93μL/L,并且两实验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栽培模式对库尔勒香梨水分利用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限根植株的Ewu日均值达1.36 mmol/mol,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限根植株的Fo、Fm、Fv/Fm、Fv/Fm、ΦPSⅡ、CNPQ均大于传统栽培模式。限根植株的果实品质与对照组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还田下不同施氮量和肥料种类对玉米生物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量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影响显著,肥料种类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和叶片氮吸收量影响显著,但对于其它观测指标则影响不显著。施用炭基肥条件下,籽粒生物量与叶片生物量呈正相关,与籽粒氮含量呈负相关,与茎秆氮含量呈负相关。施用化肥条件下,籽粒生物量与籽粒氮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为紫花苜蓿用作旱田绿肥提供了部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气孔特性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不同抗旱类型(强抗、中抗、弱抗)大豆品种15个,在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对大豆品种的气孔特性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大豆品种之间,气孔密度、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长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气孔长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叶片正背面间气孔密度、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长度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气孔长度为正相关;叶片正面、背面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呈负相关。②不同抗旱类型之间,叶片背面气孔密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叶片背面气孔密度与抗旱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强抗旱类型气孔密度、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长度正背面均大于弱抗类型,而气孔长度小于弱抗类型。中抗类型正面气孔长度夭于弱抗类型,其余各性状变化趋势与强抗类型的变化趋势一致。气孔特性与抗旱性有一定的关联,可作为评定大豆抗旱性的参考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