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糖蜜、甲酸、食盐、乳酸菌作为玉米千秆青贮的添加剂,确定了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若同时使用,可大大缩短玉米秸秆青贮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每年在收获谷物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梁秸秆等,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牲畜,起到“过腹还田”的作用。秸秆上存在脲酶.当尿素溶液喷洒在秸秆上并将之封存一段时间.尿素被尿酶分解产生氨.对秸秆产生氨化作用。经过氨化处理的饲料.一是可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粮食消费大国,每年产生秸秆7亿t左右。秸秆作为饲料资源化利用,不仅可降低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利用秸秆作为饲料的关键是如何降解秸秆木质素,并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是降解木质素的主要酶之一,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青霉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条件。结果显示,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藜芦醇9.00%、麦芽糖0.20%、酵母膏0.15%、(NH_4)2SO_40.30%、FeSO_4 0.17%、CuSO_4 0.04%、MnSO_4 0.06%、MgSO_4 0.12%、维生素B10.06%和甘氨酸0.001%。在此条件下,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为1 360 U/L。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确定最优培养条件为装液量90 mL、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温度28℃及初始pH 4.5,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最高可达到1 801 U/L。  相似文献   

4.
青海湟水谷地玉米最适收获期及其秸秆的调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湟水谷地下玉米最适收获期及加工调制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最适收获期为9月28日,此时植株绿色叶片至少保留在3片以上,籽实蛋白质和秸秆蛋白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1057.6kg/hm^2),青贮,黄贮和秸秆粉发酵处理分别提高蛋白质一86.2%,67.5%和103.4%,青贮,黄贮饲喂奶牛,日产奶量分别提高20.3%和15.6%,节约精料0.29和0.27kg/(d.头),获毛利8.27和  相似文献   

5.
沈慧 《山东饲料》2009,(12):32-32
农村,每年秋收的时候,都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谷子秸秆、高粱秸秆等,有些地区焚烧还田,严重污染环境,而把秸秆“过腹还田”变废为宝,效益高、效果佳。秸秆经氨化处理后,一是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可提高粗蛋白质含量4%~6%;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北方主要玉米秸秆、羊草和玉米秸秆青贮不同组合比例体外发酵特性,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羊草和玉米秸秆组合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再与玉米秸秆青贮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进一步筛选出粗饲料最优组合。试验利用体外发酵测定不同粗饲料组合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L)、pH值、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羊草与玉米秸秆按不同比例组合后,产气量各组间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点产气量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少;DML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0∶100比例组合极显著高于其余比例组合(P<0.01);各比例组合间pH值差异不显著(P>0.05);MCP产量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各组合间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而NH3-N浓度随玉米秸秆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除丁酸外,其他VFA各组均随玉米秸秆添加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是水稻产区,每年水稻收割后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在过去,这些秸秆大多被村民丢弃在路边或是烧掉,而现在,通过村民手中的一针一线,把秸秆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1000斤的水稻秸秆,竞可以产出3000元的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水生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茭白种植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省种植面积达到3.33万公顷。茭白产业成为一些乡镇的农业特色产业,出现了许多大面积规模种植的茭白专业镇、乡、村。桐乡市龙翔街道具有悠久的茭白种植历史,近几年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产生的茭白秸秆达11万t。随着茭白产业的发展壮大,有更多的茭白秸秆产生。无序处理的茭白秸秆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和百姓生活,成为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了减少茭白秸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结合当地湖羊养殖对秸秆饲草的需求,我们在桐乡市运北秸秆处理专业合作社万头湖羊养殖场进行了茭白叶(鞘)的青贮试验,并进一步进行了临床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肉牛粗饲料高效利用方式不断深入研究,如何高效利用粗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成为肉牛养殖业的重点。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玉米秸秆,但由于玉米秸秆的粗纤维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木质素含量较高,导致其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目前,玉米秸秆利用处理方式主要是干制、青贮、益生菌发酵等,不同加工方式导致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国内玉米秸秆利用的相关研究中多采用青贮、益生菌发酵等加工方式降低玉米秸秆粗纤维含量,从而使肉牛能够利用玉米秸秆中的营养物质。文章综述了常规玉米秸秆、全株青贮玉米秸秆、黄贮玉米秸秆、膨化和菌酶协同发酵玉米秸秆的饲喂效果,展望了玉米秸秆饲料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玉米秸秆在肉牛养殖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秸秆的青贮是在厌氧条件下,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积累到足以使青贮物中的PH值下降到3.8─4.2时进行的,这时青贮玉米秸秆中所有微生物都处于被抑制状态,而达到保存青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经过青贮的玉米秸秆产生大量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酸香味,柔软多汁,消化强,适口性好,家畜喜食,还可以长期保存。青贮玉米秸秆已普遍用于喂牛,效果良好,用于喂猪的效果未见报道。我们于1993年5月21日至9月21日对用青贮玉米秸秆以不同饲料配比喂猪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探讨青贮玉米秸秆喂猪的可行性及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1.
秸秆氨化育肥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收获谷物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等,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即制成俗称的"草罐头"),可用来饲喂肉牛,起到"过腹还田"的作用。现将秸秆氨化育肥牛的原理和具体措施阐述如下。1秸秆氨化育肥牛的原理牛属于复胃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2.
具有独特性质的纤维素分解菌株对于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从西藏各种环境进行低温纤维素分解菌种的筛选获得了一株能产高温纤维素酶的低温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被鉴定为青霉属,命名为Penicillium sp. SW-3。该菌株生长温度范围0~30℃,最适温度20℃,所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最适p H4.0,最大活性温度70℃。在最适条件下,Penicillium sp. SW-3发酵液中CMC酶活性可达92.4 U/m L。该菌株及其粗酶液对玉米秸秆的处理结果表明,经Penicillium sp. SW-3处理后玉米秸秆中可溶性物质会减少,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会更明显,而用粗酶液的处理则不存在这种现象,不论原料灭不灭菌,经粗酶液处理之后玉米秸秆中可溶性物质都会有所增加。此外,不论是菌株处理或是粗酶液处理,都可以在较低的含水率(70%)条件下进行,并且处理之后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含量都有明显降低。菌株Penicillium sp. SW-3性能奇特,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明显,在各类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组,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大豆荚和玉米秸秆混合粉的产气量,结果发现大豆荚和玉米秸秆粉配比为7:3的组别总产气量最高。大豆荚和玉米秸秆粉配比为8:2的组别总产气量次之。而其中配比为7:3的组别产生CO2气量最高,配比为8:2的组别产生CH4气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秸秆青贮是将收割后的青绿秸秆或适当凋萎的半干秸秆,切碎、贮存于密闭设备中(多数是青贮池或窖),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主要是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当乳酸积聚到一定浓度时,秸秆里的有害微生物将被抑制,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青绿饲料的目的。但是在青贮过程中,如果贮存方法不当或关键技术把握不好,将会造成青贮失败。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认为秸秆青贮要想成功,应该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解决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过程中,秸秆纤维素难降解、适口性差和营养价值低等问题。试验以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从堆砌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耐酸且具有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HSU-20SJ。经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内切葡聚糖酶的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系统。结果显示,菌株HSU-20SJ粗酶液酶活为3.23 U/mL,最适反应pH值为5.0。该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从菌株HSU-20SJ基因组中获得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20SJ,异源表达后获得重组酶,分子量约为55 kDa,粗酶液酶活为6.28 U/mL。研究表明,试验在获得耐酸、高纤维素酶活菌株基础上,实现了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可为纤维素酶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秸秆微贮是通过加入发酵剂,在密闭的厌氧条件下,促进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其消化率,并增加营养。加入“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活性发酵菌种,使秸秆中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数大幅度提高,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密闭的厌氧条件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降解,产生糖类,继而又被转化成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5.0,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繁殖。经微贮后,微生物秸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秸秆转化成优质的粗饲料,不但提高了饲用价值,而且使其不发生腐败,可以长期贮存饲喂。“秸秆微贮宝”处理农作物秸秆,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增重快,无毒害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处理秸秆的新技术,生产的饲料广泛应用于草食家畜的饲养。  相似文献   

17.
<正>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是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优化养殖环境、倡导绿色食品的必由之路。如何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依托本地湖羊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展循环农业是近十几年来长期探索的科学养殖理念。桐乡市运北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通过十年的实践,取得丰富的成效。1企业背景桐乡市运北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地处桐乡市乌镇镇(原龙翔街道),茭白种植历史悠久,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规模不断扩大,总量不断增加,2010年年产生的茭白秸秆达11万吨。随着茭白产业的发展壮大,有更多的茭白秸秆产生,随意堆放、随意焚烧。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作为持续性生产措施,逐步得到普及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部分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区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秸秆,由于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大力发展草食家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未经处理的秸秆消化率低,粗蛋白含量低,适口性差。为此我们对秸秆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处理,对育成牛进行复合饲喂研究,取得了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堆(沤)还田技术1、技术原理:秸秆堆(沤)还田技术是利用多种微生物对玉米秸秆中的有机质进行分解腐熟。既把养分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又消除了直接翻压还田产生有机酸和有毒物质对作物的毒害,还防止了因焚烧和抛弃秸秆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并形成腐殖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