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施肥类型对植烟土壤NosZ基因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单一施用化肥(T1)、化肥+稻草回田(T2)和化肥+稻草回田+饼肥(T3)等3个处理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及烟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草回田处理与再增加饼肥处理的烟田土壤中NosZ基因的细菌α多样性,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2)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该菌门下物种是细菌群落组成中的相对丰度最高的菌群,其中以稻草回田并添加饼肥处理最高,与土壤无机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土壤N2O排放呈负相关;(3)在聚类分析中稻草回田并增施饼肥处理的影响较大;(4)植烟土壤微生物LEf Se进化分支图表现优势的细菌种群,单施化肥的烟田土壤主要表现的优势细菌种群是Enterobacterales和Catenulisporales,而稻草还田的烟田土壤主要表现的优势细菌种群是Micrococcales。综上所述,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化肥配施稻草回田并增加饼肥,能够提高烟田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并影响烟田土壤的N2O排放。  相似文献   

2.
应用15N标记硫铵及稻草,实施了两者单施、配施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入物料的C/N、稻草用量与稻草15N的矿化率及吸收利用率呈反相关,与残留率呈正相关;随着施入物料C/N及稻草用量的增加,硫铵15N的固定率及残留率相应提高,而吸收率则下降。施用占土重0.31%~0.46%的稻草,能提高设施土壤的全氮量。  相似文献   

3.
^15N标记有机无机氮在莴苣设施土体系中的转化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5N标记硫铵及稻草,实施了两者单施,配施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入物料的C/N,稻草用量与稻草^15N的矿化率及吸收利用率呈反相关,与残留率呈正相关,随着施入物料C/N及稻草用量的增加,硫铵^15N的固定率及残留率相应提高,而吸收率则下降。施用占土重0.31%~0.46%,的稻草,能提高设施土壤的全氮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7年定位不同种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提高早稻产量,以绿肥与无机肥配施增产幅度最大,比单施无机肥高30.05%,比1倍稻草与无机肥配施高15.57%,比2倍稻草与无机肥配施高7.13%,比猪粪与无机肥配施高6.45%,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数和蛋白质产量均较NPK处理高。以绿肥与无机肥配施表现最为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可增加稻米出糙率和精米率,均以绿肥与无机肥最高,分别比单施无机肥高0.99%和2.06%,比CK高2.29%和2.62%,可减少稻米垩白度。以绿肥和无机肥配施垩白度最少,比单施无机肥少14.37%,比CK少32.88%。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钵模拟培养试验,分析了植烟土壤在稻草秸秆还土配施不同微生物优势菌种的腐熟剂后,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在烤烟收获后的变化,探讨了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对植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秸秆分别配施化肥和腐熟剂均能提高> 0.053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重量平均直径(MWD)和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团聚体分形维数(D),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所增强且配施腐熟剂的效果更为明显;稻草秸秆配施腐熟剂能够显著提升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且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升高10.46%~15.20%;主成分分析显示,稻草秸秆分别配施以细菌+真菌、细菌+真菌+放线菌为优势菌种的腐熟剂,对植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稻草秸秆还土配施腐熟剂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稻草配施生物菌剂对大棚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稻草配合两种生物菌剂施入塑料大棚连作土壤后,在土壤中的分解特性及对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稻草配施生物菌剂(EM菌、乐土菌)在大棚土壤中腐解,开始迅速,以后逐渐减缓,以稻草+EM菌处理腐解效率较高.稻草配施生物菌剂可降低土壤的容重和固相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pH和EC,抑制了大棚土壤盐分的表聚,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强了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B/F提高,可从根本上缓解大棚土壤连作的障碍.从大棚土壤改良效果的综合分析看,0.8%稻草与1.0%EM菌配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配施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和氮素转化的影响。84mgN/kg标记硫铵放4.5g/kg稻草粉配施淹水培养,结果表明,有25.8%的肥料氮在培养63d时成为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3N。整个增减过程中生物量-^13N无净再矿化现象,将稻草粉换成区区糖淹水增减葡萄糖在7d时消耗贻尽,此时生物量-^15N达最大值43.1mgN/kg,相当地施入肥料氮的51.3%,在此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20%稀禾定乳油土壤处理防除番茄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用洗衣粉将20%稀禾定乳油调成pH9~10碱性药液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番茄田全生育期禾本科杂草,最佳施用药量为1.50~2.25L/hm^2,除草效果可达92.5%。  相似文献   

9.
1.春耕时,对有肥田草和稻草还田的田块,每亩泼洒0.5公斤EM原液制成的1000倍稀释液沤田,没有肥田草和稻草还田的田块,每亩施500公斤EM原液发酵后的堆肥。  相似文献   

10.
湖南稻草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稻草秸秆的资源与利用现状。稻草还田的主要方式及其配套技术。长期定位试验表明,稻草还田与对照区比较,土壤中1~0.05粗微团聚体含量高133~135.7g/kg,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5个百分点,土壤容重降低0.09mg/m^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8~3.3g/kg,土壤速效氮含量提高17.1—3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3.2—83mg/kg。早稻草覆盖、晚稻免耕栽培与对照区(稻草直接翻压)比较。水温低1.4—2.9℃,泥温低1~2.2℃,Eh值低50.6mV,稻草上的细菌数多3—5倍,真菌数多10倍。冬季稻草覆盖蔬菜。土壤含水量提高6.44—8.58个百分点,土壤5cm处温度高0.66—1℃。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合稻草还田。每公顷增产稻谷510—2535kg。增产率为4.5%-22.7%。  相似文献   

11.
采集太湖地区一个水稻士长期肥料试验定位监测田「化肥与秸秆配施(CFS)、化肥与猪粪配施(CFM)、单施化肥(CF)和不施肥(NF)]表层(0~15 cm)土壤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原土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和培养下外加芘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无论是PAHs的土壤本底含量还是培养下外加芘残留量,在不同施肥处理问均呈现显著差异;相对于单施化肥(CF),化肥与有机肥配施下PAHs土壤降解能力显著提高.统计分析表明,增强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其带来的微生物活性的变化有关.因此,长期实行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增强土壤的环境功能,促进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2.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娄土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12a长期定位施肥研究了塿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肥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施磷肥可以增加土壤全磷、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施钾肥对土壤全钾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培肥地力。2)塿土对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长期不施氮肥或磷肥,使塿土生产力随种植年限的延续而下降,玉米下降的幅度分别为66.9%、45.1%,小麦下降的幅度分别为77.5%、75.8%。3)氮肥与磷肥配施或氮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塿土土地的生产力贡献率维持在93.5%~96.7%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稻草回田是一项省工、省本、增肥、养地好方法,更是土壤有机质补充最经济、最方便、最全面、最理想的源泉。稻草回田不但能解决近10多年来土壤因长期施用无机肥料造成有机质亏耗问题,也能补充部分廉价氮、磷、钾、硅等农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据资料分析:稻草中含有机质78.6%,氮素0.63%,磷素0.11%,钾素0.85%,还含有丰  相似文献   

14.
1991~1992年通过室内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对水田土壤施用稻草和氮肥后对土壤无机氮(NH4-N+NO3-N)固定-矿化动态、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稻草后,无论是否配施氮肥,在1个月内未观察到土壤氮素的纯矿化现象,施用稻草10天左右对土壤无机氮的固定率达最大值,以后则逐渐减少。种稻条件下,水稻分蘖期后施稻草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并一直保持到水稻收获;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植株吸氮总量,并提高了稻谷产量和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空心菜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心菜有机无机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和无机肥配施与等养分(不考虑有机质含量)单质化肥或有机肥相比,能明显促进空心菜生长,提高产量,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产量可提高5.4%-12.4%,经济效益可提高76.8—166.8.元/667m^2。同时,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机质、全N、速效N、有效P、速效K和田间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2.26%、6.58%、8.79%、12.29%、2.87%和19.10%,而土壤密度却降低了12.60%。可见,有机无机配施不但在增产增收还是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上均比施用纯化肥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配施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和氮素转化的影响。84mgN/kg标记硫铵和4.5g/kg稻草粉配施淹水培养,结果表明,有25.8%的肥料氮在培养63d时成为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5N。整个培养过程中生物量-15N无净再矿化现象。将稻草粉换成葡萄糖淹水培养,葡萄糖在培养7d时消耗贻尽,此时生物量-15N达最大值43.1mgN/kg,相当于施入肥料氮的51.3%。在此条件下,生物量-15N有明显净再矿化现象,且净矿化出来的氮遭受损失。稻草粉处理好气培养结果表明,新形成的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5N较淹水培养处理高得多,达47.0mgN/kg,相当于施入肥料氮的46.3%。在此条件下,生物量-15N亦无明显净再矿化现象。比较不同处理的氮素回收率,可以看出施入稻草粉可以减少肥料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N,P,K对不同土壤肥力土壤辣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肥力水平的壤质草旬土为基质,进行N,P、K完全设计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配施N,P,K,辣椒增产效果不同.土壤肥力高的土壤,辣椒对土壤肥力的依存率为76.93%,中肥力土壤为67.33%,低肥力土壤为62.25%,而肥效则以低肥力土壤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中性紫色土属中钾少磷缺氮型。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养分贮备,维持 P、K 活性,但对当季小麦的影响则与配施化肥类型有关,配施 NK 或 NPK 小麦养分吸收和土壤对(?)季小麦供肥量减少,籽粒/秸秆比降低。稻草与 NP 配施对土壤和作物均有良好影响。为发挥稻草的培肥土壤和增产作用,必须根据土壤、秸秆和作物养分供需状况,调节养分的平衡供应。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的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Bremner有机氮分级方法研究了30年施用不同肥料的长期定位试验耕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提高了耕层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所增加的有机氮中酸解性氮和非酸解性氮各占一半左右,其中增加的酸解性氮有69.0%为未知态氮,21.0%为氨基酸氮,6.6%为氨基糖氮,3.4%为氨态氮。与单施化肥(NPK)相比,牛粪/稻草与化肥配施能进一步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但是不同种类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所增加有机氮的组分有明显差异;其中牛粪与化肥配施处理(NPKM)所增加的有机氮有60.0%为酸解性氮,而稻草与化肥配施处理(NPKS)中所增加的有机氮有71.7%为非酸解性氮。牛粪与化肥长期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酸解性氮含量,而稻草与化肥配施则有利于提高非酸解性氮含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秸秆覆盖油菜田,不仅能有效缓解因偏施化肥使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而且能起到增肥抗旱效果.平湖市乍浦镇近几年来,杂交单季稻生产面积持续保持在7000~10000亩左右.由于杂交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平衡,加之乍浦属沿海沙质土地区,土壤保水保肥性较差.改良土壤,改善耕地保肥保水能力,势在必行.近几年,稻草还油菜田在乍浦已形成习惯,全镇32000亩油菜田,有75%左右田块近24000亩田进行稻草覆盖,每亩稻草用量在300~350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