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猪阴囊疝可以分为先天性阴囊疝和后天性阴囊疝。先天性阴囊疝由于腹股沟管口过大所致,公猪有遗传性。正常情况下,猪胎儿的睾丸在卵受精后80~90天之间下降至腹股沟管的下方,在100天或更迟些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再经过10~15天或刚刚出生时睾丸达到完全发育,此时总鞘膜发育至足够抵抗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羊场不规范的引种、配种、粗放的饲养管理使得公羊繁殖障碍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性欲低下,交配困难,射精量少,精子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畸形精子多,少精或无精等。1引起公羊繁殖障碍的原因1.1遗传遗传因素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主要有隐睾和睾丸发育不全。隐睾指公畜出生后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内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受损。单侧隐睾时,虽另一侧睾丸能正常生精,但精子密度低;双侧隐睾时基本没有生育能力。隐睾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种公羊发病率约为0.6%,虽不高但要控制隐睾基因在羊群中的传播,因此,隐睾的公羊及其亲属均不作种用。  相似文献   

3.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陛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斜疝,只是发病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4.
胎儿的鞘膜原来是腹膜的一部分,开始睾丸在腹腔内,下降时,带着两层腹膜逐渐向腹股沟处突出进入阴囊内。两层腹膜分别形成睾丸的两层鞘膜,鞘膜与腹膜相连的小管称为腹膜鞘突。胎儿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腹膜鞘突会很快关闭.睾丸的两层鞘膜之间形成的鞘膜囊不再与腹腔相通。在正常情况下。鞘膜囊内含有少量积液。鞘膜积液的渗出与吸收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马、牛腹腔隐睾间或见到。我院在一九七五年五至六月共收治马、牛腹腔隐睾各一例,均采用腹壁切开摘除睾丸的方法,效果满意。本着“互通情报”的精神,现予报导,供同志们参考。例一,两岁荷兰公牛一头,生后两侧睾丸一直未降,现时性欲旺盛。检查:全身情况、营养状况良好。阴囊紧缩,触诊阴囊内柔软无睾丸,腹股沟亦无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0、3、20、30、90、120和180日龄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用相对定量RT-PER法研究睾丸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GH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从0到30日龄逐渐上升,在90和120日龄呈阶段性降低(P〈0.05),之后在180日龄又再次上调;大白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在出生当日最高,3日龄显著下降(P〈0.05),随后直至180日龄维持在较低水平并相对恒定。总的来说,二花脸猪睾丸GH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提示:不同品种猪睾丸GHR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并可能与性成熟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7.
克隆猪隐睾症雌雄激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了3头隐睾克隆猪和3头正常猪不同阶段(2—6月龄)的睾酮(T)和雌二醇(E_2)激素的水平;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R和ER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正常猪血清T和E_2浓度从2月龄到6月龄呈上升趋势,隐睾克隆猪血清E_2浓度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T变化趋势为先缓慢升高然后降低,5月龄达到最高[(1.98±1.06)ng/mL],且各阶段血清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猪;ER基因在克隆猪睾丸中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AR基因表达量则反之,且差异显著。血清T的低水平和睾丸AR基因mRNA低表达均可能是引起克隆猪发生隐睾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猪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生后1~5 d的长白公猪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两步酶消化法获取睾丸细胞悬液,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对猪精原干细胞(PSSCs)进行纯化,以碱性磷酸酶(AP)染色鉴定;利用MTT法检测2种细胞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PSSCs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获得的PSSCs占睾丸总细胞数的(8.19±0.83)%,AP染色的阳性率为(87.47±2.90)%,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获取PSSCs;MTT法检测表明,20 ng.mL-1 GDNF+1 000 U.mL-1 LIF的组合添加对PSSCs体外增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生长抑素基因在猪胃组织中表达发育性变化及品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生长速度快的瘦肉型猪大白猪和生长速度慢的肥胖型猪二花脸作为试验动物 ,用相对定量RT PCR方法 ,研究猪胃体部组织中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基因表达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结果表明 ,(1)出生当天两品种猪胃体部组织中SSmRNA表达水平较高 ,但出生后第 3天均出现显著下降 (P <0 .0 5 ) ;(2 )从 3日龄到 30日龄胃体部组织中SSmRNA表达在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均表现为上升 ,二花脸猪在 90日龄时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而大白猪在 30日龄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3)二花脸猪胃体组织中SSmRNA表达从出生到 90日龄均显著高于大白猪 (P <0 .0 5 ) ,二花脸猪胃体组织中SS表达自 12 0日龄下调 ,12 0~ 180日龄期间大白猪和二花脸猪胃体部SSmRNA表达没有间差异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猪胃体部组织中SS基因表达调控有特定的时序性 ,并且呈现显著的品种差异 ,这是否与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超声断层扫描诊断犬、猪的早期妊娠,犬最早可在配种后22d探到胚囊,猪可在配种后20d探到胚囊。早期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犬在配种后21~25d可达86%,猪配种后22~28d可达99 2%。可监测妊娠期间胚胎的发育情况,籍以指导动物繁殖。该方法安全,可靠,便捷。  相似文献   

11.
超声断层扫描对犬和猪妊娠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断层扫描诊断犬、猪的早期妊娠,犬最早可在配种后22d探到胚囊,猪可在配种后20d探到胚囊。早期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犬在配种后21~25d可达86%,猪配种后22~28d可达99.2%。可监测妊娠期间胚胎的发育情况,籍以指导动物繁殖。该方法安全,可靠,便捷。  相似文献   

12.
艾增 《油气储运》2007,(6):51-51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识动物胎儿期垂体 性腺轴调节机制的发生 ,本研究建立了绵羊促卵泡刺激素 (FSH)的生物学测定方法 ,并用该方法测定和研究了绵羊不同发育时期的胎儿及母体血浆中促卵泡激素FSH含量 (B FSH)。结果证明 ,在绵羊胎儿发育的早期 (6 0d) ,血浆中B FSH含量较低 ,但在中期 (6 0~ 12 0d)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后期至羔羊新生期显著降低 (P <0 0 5 )。雄性胎儿中期血浆B FSH含量显著高于雌性胎儿 ,其他时期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妊娠 6 0~ 90d间 ,母体血浆FSH较高 ,之后显著降低 (P <0 0 5 )并持续到出生期。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母体血浆中B FSH的变化与胎儿血浆B FSH的变化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每个宝宝出生时头发的多少是有差别的.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发育到5~6个月时,全身会有浓密的胎毛,以后再逐渐脱落.假如胎毛脱落过多,出生时就会头发稀少,通常称为“童秃”.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4岁。因右侧腹股沟部肿物突然增大,伴阵发性腹痛一小时急诊入院。据家人陈述,患儿出生后双侧阴囊内即无睾丸,但双侧腹股沟部均可摸到手指头大小的的肿物。右侧腹股沟部之肿物出生后渐行增大,哭闹时更为明显,无疼痛及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16.
隐睾公牛由于具有性欲异常、性情恶劣,不易肥育等癖病,繁殖性能也低劣,不能留作繁殖或种用。因此,须施行阉割术。作者于1956年8月至1984年8月期间,对收集诊疗的25头隐睾公牛进行了观察。结果在25头隐睾公牛中,就类型而言,有15头为腹股沟管型隐睾,8头为腹腔型隐睾,2头为腹股沟管与腹腔混合型隐睾;就发生部位或侧别而言,有24头为一侧性隐睾,仅1头为两侧性隐睾。提出了各种类型隐睾公牛阉割方法的探讨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每个宝宝出生时头发的多少是有差别的.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发育到5~6个月时,全身会有浓密的胎毛,以后再逐渐脱落.假如胎毛脱落过多,出生时就会头发稀少,通常称为"童秃".  相似文献   

18.
母猪配种后,从精卵结合到胎儿出生,这一过程称为妊娠阶段.母猪的妊娠期一般为112~116天,平均114天.在饲养管理上,一般分为妊娠初期(20天前)、妊娠中期(20~80天)和妊娠后期(80天).掌握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能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保证母猪产仔多、体况好;保胎防流产;青年母猪还是保证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KDM2A在牦牛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中的作用,为提高牦牛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提取牦牛胎儿时期(5~6月龄)、幼年时期(1~2岁)、性成熟时期(3~4岁)睾丸的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KDM2A在牦牛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3个时期牦牛睾丸中均有KDM2A基因表达,且表达量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性成熟时期睾丸中KDM2A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胎儿时期和幼年时期;胎儿时期仅在精原干细胞及支持细胞中表达,幼年和性成熟时期睾丸中精原细胞、支持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及精子形成期均呈阳性。表明KDM2A在牦牛不同发育阶段的睾丸中表达,在牦牛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小鼠睾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对雄性小鼠睾丸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用低剂量(50μmol/kg)、中剂量(250μmol/kg)、高剂量(500μmol/kg)的BPA连续5 d对雄性小鼠腹腔注射给药0.1 ml,以注射E2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大豆油溶剂,首次给药15 d后对小鼠睾丸及附睾的脏器系数、精子数、活动精子百分率、精子畸形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睾丸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BPA处理后,小鼠睾丸重量、附睾重量变化不显著;睾丸和附睾脏器系数变化不显著;精子数下降,其中BPA中剂量组下降显著(P<0.05),BPA高剂量组下降极显著(P<0.01);活动精子率下降,其中BPA高剂量组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BPA各剂量组均升高非常明显(P<0.05);BPA各处理组睾丸精细小管排列出现了松散现象,睾丸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睾丸间质细胞分布稀疏,精细小管管腔内生殖细胞排列层次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生殖细胞周围的Sertoli细胞数目稀少,Sertoli细胞脱落到管腔,管腔内的精子细胞数目稀少,损伤程度随BPA浓度增加而愈加严重。认为BPA对雄性小鼠的睾丸功能有损伤作用,并可能对子一代的发育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