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侵染西瓜的黄瓜花叶病毒的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生物学、血清学及电镜技术鉴定了西瓜花叶病毒分离物 (XZ -1)的基本属性。研究结果表明 ,该分离物可侵染 6科 17种植物。其中 ,在葫芦科、茄科、菊科、苋科几种植物上表现为花叶 ;在苋色藜、蚕豆上表现为枯斑。桃蚜 (MyzusPersicae)可传毒 ,病毒汁液极易摩擦接种。该分离物汁液的致死温度为 5 5~ 60℃ ,稀释限点为 10 - 3~ 10 - 4,体外存活期约为 2~ 3d。分离物形态为典型球状 ,其提纯物紫外光吸收的最高峰在 2 60nm ,最低峰在 2 40nm。A2 80 /A2 6 0 =0 .69。该病毒核酸含量约为 11.3 %。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黄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学反应为阳性 ,初步鉴定该分离物隶属于黄瓜花叶病毒 (CMV)  相似文献   

2.
侵染西瓜的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物学种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杰  张大伟  范卫红  雷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72-974,982
从西瓜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XC -3 ,此分离物经人工接种可侵染茄科、葫芦科、苋科、藜科的 16种植物。钝化温度为 96℃ ,稀释限点 10 - 6 ~ 10 - 7,病毒汁液在室温下保存 5 5d以上仍有侵染活性 ,分离物粒体杆状 ,长 3 0 0nm ,宽 18nm ,提纯病毒的紫外线最高吸收峰在 2 60nm ,最小吸收峰在 2 5 0nm ,A2 80 /A2 6 0 =0 .86。经琼脂扩散反应、ELISA检测 ,分离物与TMV的抗血清均呈阳性反应 ,分离物XC -3可能为TMV的一个株系。经过ELISA检测该分离物在安徽省西瓜病样分离物中占 8.65 %。  相似文献   

3.
蝴蝶兰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厦门地区蝴蝶兰(Phalaennopsis sp.)褪绿斑驳的病原为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asaic virus,CyMV)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5科12种(或品种)植物中的3科3种;失毒温度为60~65℃,稀释终点为1×10-3~1×10-4,室温下,体外存活期超过10d.提纯病毒粒体线状,长约470~490 nm,宽为13 nm.ELISA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建兰花叶病毒抗血清有密切血清学关系,而与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及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抗血清无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西瓜花叶病毒类型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从江苏镇江农科所西瓜试验田的西瓜花叶病株上分离到二种病毒分离物,试验的代表分离物分别为W_3和W_(40)。 W_3分离物的寄主范围较窄,除葫芦科植物外,只侵染苋色藜引起褪绿黄斑;体外抗性:失毒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4),体外存活期为21天;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病毒粒体为线条形,长度为600—750nm;在病叶细胞的超薄切片内可观察到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与西瓜花叶病毒二号(WMV-2)抗血清呈阳性反应。W_3分离物是西瓜花叶病毒二号的一个株系。 W_(40)分离物的寄主范围广,除葫芦科植物外,还能侵染茄科、菊科、苋科、豆科等作物。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10~(-3),体外存活期为3天,棉蚜、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与黄瓜花叶病毒(C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W_(40)分离物为黄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 在86年调查田间西瓜花叶病中,WMV-2占病株的70%,CMV占18%,还有4%左右的混合感染病株。  相似文献   

5.
西瓜病毒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30年代欧美发现并研究西瓜病毒病以来,得知侵染西瓜的病毒约十数种,相当复杂。 一、主要病毒 1.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 本病毒世界分布,侵染西瓜株使地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6.
 从叶片表现为白色斑驳的唐菖蒲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通过寄主范围测定,可侵染豆科、藜科、苋科、番杏科中的8种植物。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0~60 ℃,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 d。病毒是长度为700~750 nm的线状粒子,血清学反应与标准BY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可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  相似文献   

7.
侵染大丽花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学性质,初步鉴定在厦门地区种植的大丽花上表现花叶症状的病株上分离的1个病毒分离物属于黄瓜花叶病毒。在供试的11科39种(或品种)植物中,该分离物通过摩擦接种能侵染其中的9科35种(或品种);失活温度为50-55℃,稀释终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24-28h;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8-30nm。经间接ELISA测定,该分离物与烟草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番茄不孕病毒、西番莲木质病毒的抗血清均无反应。与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具有强阳性反应,鉴定该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8.
自然侵染豌豆的大豆花叶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郊区豌豆病株上分离到的 P-65分离物,汁液摩擦接种6科25种植物,能侵染8种豆科植物及藜科的苋色藜.体外抗性:失毒温度50~55℃;稀释限点10~(-2)~10~(-3);体外存活期2~3天.桃蚜非持久性传播。病毒粒体线条状,平均长度为750nm.病叶组织中有风轮状及束状内含体.大豆花叶病毒抗血清对该分离物的粒体有强的捕捉和修饰作用,SDS 双扩散试验中可见明显的沉淀线,故该分离物属大豆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9.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生物学特性及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oculn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在辽宁省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病毒侵染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GMMV在辽宁省的营口、鞍山、沈阳、丹东、大连、辽阳等地均有分布;在供试的5科21种植物中,病毒仅可侵染葫芦科的西瓜、黄瓜、葫芦、南瓜、角瓜、甜瓜、瓠瓜7种植物,并表现系统花叶症状.该病毒致死温度95~100℃,稀释限点104~10-5,体外保毒期119d.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棒状,长300nm,宽15nm.RT-PCR检测表明,盖州、台安、新民的西瓜花叶样品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两瓜株系.利用春秋两季大棚栽培西瓜接种试验表明,西瓜感染CGMMV后,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结瓜稍小,自根西瓜产量减产幅度很大,秋季大棚减产38.7%~47.6%,春季大棚减产11.4%~19.4%;采用葫芦嫁接的两瓜产量损失变化较小,秋季大棚减产3.4%~17.5%,春季大棚减产2.5%~9.1%.另外,研究结果表明,CGMMV侵染直接导致西瓜倒瓤,使西瓜丧失食用价值,血清学检测倒瓤西瓜携带CGMMV.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西瓜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江苏各地具典型褪绿花叶症状的多种葫芦科作物是否为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侵染进行分子鉴定,明确该病毒在江苏的遗传分化.[方法]提取样品总RNA,利用西瓜花叶病毒的cp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测序,应用DNASTAR和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来自南瓜、瓠瓜、西瓜和西葫芦的11个分离物的RNA模板中均检测到12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片段含1154个核苷酸,包含完整的编码281个氨基酸的WMV-c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1个分离物和来自不同地区的17个分离物WMV-cp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编码CP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5%~100.0%和92.9%~100.0%.[结论]WMV的遗传变异与地缘相关性较强而与寄主相关性较弱.江苏分离物WMV-CP氨基酸均具有蚜传株系的特征结构域DAG,暗示其田间流行与蚜虫有关.  相似文献   

11.
基因枪介导转化水稻花药愈伤获得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质粒pBI121作外源DNA,对基因枪介导转化水稻花药愈伤的有关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值分别为射程9cm,枪膛氦气压力1100psi,真空度3600-3733Pa,轰击次数2次。轰击前后愈伤经0.4mol/L甘露醇处理可提高转化效率。在优化条件下将Xα21基因导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9451S,获得了单倍体植株,经人工染色体加倍得倒二倍体转基因植株。白叶枯病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其抗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农用抗生素在品种和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对新型农用抗生素的需求问题,对防治烟草赤星病农用抗生素产生菌S-7菌株进行了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S-7菌株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玉米面3%、(NH4)2SO40.4%、黄豆饼粉3%;最佳发酵条件为:在30℃条件下,接种量7.5%~10%,初始pH值为7.0左右,培养36~40 h的种子液经过96 h振荡培养(200 r/min)发酵后,其抑菌圈半径可达1.19 cm。  相似文献   

13.
对陕西长武XCMD剖面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分析,发现:(1)在整个剖面中,土壤质地都属于粉土。(2)磁化率与粒级<1μm的颗粒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与1~10μm粒级颗粒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10~50μm及>50μm粒级颗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1~10μm粒级颗粒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夏季风的强弱,而10~50μm及>50μm粒级颗粒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冬季风的强弱。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西瓜花叶病毒2号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丙酮浸渍法提取了银杏、艾蒿、大黄、紫草、青蒿以及独活等11种中草药中的抗病毒活性物质,并以西瓜花叶病毒2号(Watermelon mosaic 2 potyvirus,WMV-2)为供试毒源,在西葫芦上对提取物进行了室内生物防效测定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青蒿和独活的丙酮提取物对西瓜花叶病的相对防效达47.68%和49.07%,显著高于对照,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经提取物处理的西葫芦的叶绿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发病对照而低于空白对照和病毒A治疗对照,其对西瓜花叶病毒2号具有一定的抗性作用,其活性成分可能具有体外钝化病毒或诱导系统获得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肥亚硒酸钠对白肋烟TS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白肋烟品种TN86进行喷施不同浓度的微肥亚硒酸钠 ,然后分别进行杀青烘干和自然晾晒调制处理 ,最后分析测定其不同部位叶片的TSNA含量。结果表明 :自然晾晒调制处理的叶片TSNA含量远高于杀青烘干调制处理的叶片 ;对于自然晾晒调制处理的叶片 ,当微肥浓度为 10 μg/ml时 ,其上、中、下部烟叶的TSNA水平均有所提高 ,随着微肥浓度的增加 ,其TSNA水平逐渐降低 ;当微肥浓度增加到 40 μg/ml时 ,其TSNA水平达到最低 ,以后逐渐平稳。对于经过杀青烘干处理的叶片 ,当微肥浓度为 10 μg/ml时上、中部白肋烟烟叶的总TSNA含量分别降低了 5 2 %和 3 7% ,随着微肥浓度的提高 ,变化趋于平缓 ;对下部叶来说 ,喷施微肥浓度在 10~ 40 μg/ml范围内 ,其TSNA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当喷施浓度≥ 40 μg/ml时 ,TSNA含量又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6.
Erianthus arundinaceus is an important, closely related genus of Saccharum officinarum L.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the chromosomes are transmitted when it hybridizes with sugarcane. The hybrids and backcross progenies of S. officinarum and E. arundinaceu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used for Karyotype analysis and to study the law of chromosome transmi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both of the E. arundinaceus Hainan92-105 and Hainan92-77 were 2n = 60 = 60sm, belonging to type 1 A, and the BC1 YC01-21 was 2n = 104 = 100m + 4sm, belonging to type 2C. The other six tested clones belonged to type 2B. The both F1s YC96-66 and YC96-40 that originated from Badila (2n = 80 = 70m + 10sm) with E. Arundinaceus were 2n = 70 = 68m + 2sm, which suggests an n + n transmission. The cross between YC96-66 (female parent) and CP84-1198 (male parent, 2n = 120 = 114m + 6sm) also followed the same genetic law and the somatic chromosome number of their progeny, YC01-3 (2n = 105 = 95m + 10sm). The cross derived from YC96- 40 (female) and CP84-1198 (male), YC01-21 had 2n = 104 = 100m + 4sm chromosomes, following the same genetic law of n + n. However, YC01-36 had 2n = 132 = 130m + 2sm chromosomes, which suggests a 2n + n chromosome transmission.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inheritance of chromosomes was very complex in the BC1. The difference in chromosome number between clones was as high as 28. Thi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2n + n transmission of chromosomes. In addition, as there was not be a regular number of haploids, this phenomenon is termed as disequilibrium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17.
霍山石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为提高霍山石斛的繁殖系数 ,对霍山石斛试管播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植物激素及其浓度组合、培养基中糖的含量、pH值等因素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及继代增殖有很大的影响。其中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植物激素KT 3mg/L、2 ,4-D 0 .2mg/L、糖 3 % ,pH值 5 .4,对促进试管苗生长和继代增殖的效果最佳 ;而试管苗出瓶移栽的最佳基质为树皮块 ,其次为椰壳糠。  相似文献   

18.
采用 5种不同浓度的PBO溶液 ,在新梢进入迅速生长期的前期对凯特杏进行叶面喷施 ,研究PBO对凯特杏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PBO浓度越高 ,控梢效果越明显 ,但是高浓度PBO( 2 5 0mg/L)对凯特杏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因此 ,选择浓度为 5 0~2 0 0mg/L的PBO溶液对凯特杏进行叶面喷施 ,控梢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