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银灰色地膜防治西瓜病毒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984—1986年研究,探明了蚜虫迁飞与西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有密切关系。接种试验表明.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夏大豆田的定殖蚜虫主要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1987和1988两年黄皿共诱到29种蚜虫,其中以大豆蚜数量最多,是传播SMV的主要介体,其他介体蚜虫有:绣线菊蚜(A.citricola),豆蚜(A.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二叶草彩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1987年蚜虫迁飞峰出现在大豆花期以前,2周后田间出现发病高峰,SMV发病增长率与蚜虫迁飞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1988年蚜虫迁飞峰发生在大豆花期以后,其迁飞量与SMV的流行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夏大豆田的定殖蚜虫主要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1987和1988两年黄皿共诱到29种蚜虫,其中以大豆蚜数量最多,是传播SMV的主要介体,其他介体蚜虫有:绣线菊蚜(A.citricola),豆蚜(A.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二叶草彩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1987年蚜虫迁飞峰出现在大豆花期以前,2周后田间出现发病高峰,SMV发病增长率与蚜虫迁飞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1988年蚜虫迁飞峰发生在大豆花期以后,其迁飞量与SMV的流行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萝卜蚜和桃蚜秋季迁飞与温度,降雨、风速等因素的数量关系,初步提出了单因素与迁飞量的函数关系式和迁飞量的预测式。绪论我国已知的油菜蚜虫有萝卜蚜[Lipaphis ergsimc(K1tb)]、桃蚜[Myzus β—ersicae(sulz)]和甘篮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三种。在武汉地区以萝卜蚜和桃蚜占绝大多数。作者于1962年和1978—1982年在武昌用黄盘诱蚜六个年次,鉴定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冬油菜区10省12县(市)13个地点,经过3—5年调查与试验得出如下主要结果: 1.秋季冬油菜苗期油菜田内的迁飞蚜虫主要是油菜蚜虫,在三种油菜蚜虫中,以萝卜蚜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冬油菜区都是优势种;桃蚜分布也很广泛,但数量比萝卜蚜要少很多,他主要发生在北方冬油菜区,是该区的优势种之一,其次是云南高原,其他产区较少;甘兰蚜主要发生在云南高原区,是该区优势种之一,其他产区极少或没有发现。除油菜蚜虫之外,其他蚜虫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和北方冬油菜产区也有相当大比重,特别是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6.
吴红波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07,33(6):121-123
研究了贵州省烟田蚜虫的种类,结果表明:迁入到烟田的蚜虫隶属9种,其中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麦长管蚜(Macrosiphum miscanthi)占诱集蚜量的90%以上,尤以桃蚜数量最大,是烟田传播病毒病的主要蚜种,能传播多种烟草病毒病。试验结果还表明,单作烟田和毗邻油菜的烟田病毒病发病较高,麦套烟的发病较轻;甘蓝蚜、豆蚜和萝卜蚜基本上不能在烟叶上定殖。  相似文献   

7.
种子带毒率及有翅蚜降落量对SMV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田主要迁飞降落的蚜虫有大豆蚜、棉蚜、玉米蚜、桃蚜、禾谷缢管蚜、豆蚜等,而大豆蚜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当有翅蚜迁飞降落量大,同时田间病株率高时,SMV日侵染率高,最高达49.57%。田间有翅蚜发生和迁飞降落高峰一般在7月份,此时的迁飞降落蚜量和SMV的种子带毒率决定病害流行的程度。0.5%种子带毒率显著推迟SMV流行的时期。田间有翅蚜发生和飞翔高峰期推迟到8月份,0.2%和0.1%种子带毒率可控制SMV的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8.
蚜虫迁飞动态与辣椒病毒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江苏省泰县和南京城郊辣椒病毒病的优势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次为烟草花叶病毒(TMV),此外还鉴定了一种蚕豆萎蔫病毒(BBWV)。辣椒病毒病发病株率随迁入辣椒田内有翅蚜总量的增长而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蚜虫迁飞高峰后20天左右出现辣椒发病高峰。田间最有效的传毒介体为桃蚜、萝卜蚜、禾谷缢管蚜,它们的迁飞高峰都在5月中、下旬,此时正值辣椒感病阶段,对发病率和产量影响较大。5月中旬至6月中旬置放田间的辣椒苗发病率最高,说明此时迁入田间的有翅蚜传毒最为有效,此期间是阻断蚜虫传毒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豆卫矛蚜Aphis fabac Scop.是马铃薯上的重要蚜虫(Verma,1977)。而且,由于这些蚜虫吸取植物汁液,还起着病毒病传病媒介的作用,使马铃薯块茎退化而不适宜作种用(Rutaul和Misra,1979)。在印度,由于卷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造成的马铃薯产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叶病流行因素和发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1989年于济南研究诸因素对病害流行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豆品种抗性和初始毒源数量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大豆幼苗期最感病,开花期为发病高峰。在春大豆苗期温度偏高雨量偏少及夏大豆苗期温度偏低雨量偏多的情况下,有利花叶病发生。对13种蚜虫进行饲毒接毒试验,证明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大豆蚜(Aphisglycines)可传毒,对病害田间流行有重要影响。对5年的16组数据应用IBM微机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组建发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津郊风障菠菜蚜虫发生经过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致和(1962)对京郊的菜蚜研究报告中曾指出,早春十字花科蔬菜上的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早期蚜源是风障菠菜,但未明确风障菠菜的蚜虫是由前一年冬季遗留下来的,还是早春由别的保护地迁飞来的,以及为什么春天只有风障权下才有蚜虫。为了明确这些问题,我们在1962年冬季至1963年春季在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2.
陈镇波 《植物保护》1983,9(1):39-39
1978年开始,用庆丰霉素的溶液对小麦蚜虫(二叉蚜和长管蚜混生)、甘蓝蚜虫、油莱蚜虫(桃蚜及缢管蚜)进行小区、大面积的药效试验,经四年验证庆丰霉素对多种蚜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对小麦蚜虫:共进行11次试验,小区试验面积0.2亩,大田试验面积10亩。重复2次。防治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13.
 1983年6月,在南京郊区的长豇豆上采到1株表现植株矮缩症状的C-7病毒分离物。接种试验证明,它不能摩擦接种传病,但可以由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以持久性方式传病。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分离物可以侵染长豇豆、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豌豆、赤豆、利马豆、苜蓿、红三叶、地三叶、绛三叶、葫芦巴,紫云英和苕子等15种豆科植物和曼陀罗1种茄科植物。这些植物大都出现植株矮化,叶片扭曲,卷缩或僵缩,不能开花结实等症状。豆蚜的传病性状中,获毒饲育的最短传病时间为3小时,接毒饲育最短传病时间为10分钟,循回期是24小时左右。但是,传病率最高的获毒饲育时间是2~3天,接毒饲育时间在1天以上。接种1头蚜虫就具有传病能力,5头蚜虫能达到100%的传病率。蚜虫可以终身传毒,蜕皮不影响其传毒力,但传毒有间歇性。根据它的基本性状,病毒C-7分离物是一种豆科植物的黄化型病毒,可能是属于大麦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 Group)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以线粒体基因COI片段为基础,分别通过DNA条形码及PCR-RFLP(经Dra I,Hinf I,Ssp I,Taq I 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两种方法对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地区7种寄主上的蚜虫进行了快速鉴定。两种鉴定方法结果均表明,7种寄主上的蚜虫分属豆蚜(Aphis craccivora)、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棉蚜(Aphis gossypii)、蚊母新胸蚜(Neothoracaphis yanonis)、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及莴苣指管蚜(Uroleucon formosanum)6种。其中,豆蚜、棉蚜、绣线菊蚜推测为同一个属,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通过对比发现,在蚜虫分类鉴定上,PCR-RFLP技术不仅具有与DNA条形码相同的准确性,且有更加经济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王凤葵 《植物保护》1986,12(1):36-37
种类及为害特点 据1982年以来在陕西关中及陕南等地的调查,发现为害芹菜的蚜虫有柳二尾蚜Cavariella salicicola(Matsumura)、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ghi)、桃赤蚜Myzss persicae(Suizer),和甘兰蚜Brevicoryne brassica(Linnaeus)4种。有时以某一种为主混合发生,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抗性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原学研究证明新疆哈密瓜花叶病主要由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南瓜花叶病毒(SqMV)引起,大田发病以 WMV-2为主。研究证明 WMV-2的介体主要为麦二叉蚜、苜蓿蚜、桃蚜、伞形蚜,其次是麦长管蚜、叶虫甲。CMV 的介体有桃蚜、苜蓿蚜、伞形蚜。SqMV 的介体为叶(虫甲)。哈密瓜在田间感染病毒的时间与上述蚜虫开始迁飞的时间有相关性。有翅蚜的发生、消长与田间发病成正相关。6月份降雨量与病害发生,有翅蚜消长成反相关。据五家渠、昌吉等地区调查,WMV-2的自然寄主有蚕豆、豌豆、西葫芦,它们的发病时间比甜瓜早。  相似文献   

17.
从黄皿诱集看菜蚜的迁飞规律和迁飞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对黄色有“趋性”的现象,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有报导。裘维蕃教授等已经将黄皿诱蚜用作对白菜毒病预测的数据之一。1961年我们也试用黄皿诱集的办法来观察整个作物生长季节中菜蚜迁飞的消长规律,分析蚜虫迁飞的条件。试验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逐日系统观察,找出各种菜蚜的迁飞消长规律,同时借此验证田间蚜虫消长系统观察的结果;另一部分是作  相似文献   

18.
日本豆蚜茧蜂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蚜虫是大豆作物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广泛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的抗药性倍增,为害猖獗。为了寻找豆蚜防治的新途径,在自然天敌普查中,发现一个优势豆蚜天敌种群日本豆蚜茧蜂。日本豆蚜茧蜂分布很广,遍及大豆产区。79—83年连续5年放蜂试验,在豆田的寄生率可达56%以上,最高可达76%,在豆蚜发生中等年份里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卷叶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用桃蚜、蔷无网蚜、桃粉大尾蚜、菊花蚜虫4种蚜虫饲养大灰食蚜蝇幼虫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幼虫成活率76~80%,蛹羽化率92~94%,子代卵孵化率84~91%。用豌豆修尾蚜饲养,幼虫成活率仅48%,蛹羽化率50%,子代卵孵化率无明显差异。在大灰食蚜蝇幼虫发育期中,前期用桃蚜饲养,后期改用修尾蚜饲养,对幼虫成活率及蛹羽化率仍有影响.食物(蚜虫)充足时,幼虫自残程度低,可以集体饲养。以1:10的益害比释放大灰食蚜蝇3日龄幼虫,防治非洲菊上的蚜虫,3天后蚜虫下降85.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与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然开放式大田系统调查,对油菜蚜虫混合种群为害损失进行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混合蚜群特征的综合度量指标——“累积蚜量为害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及其模似模型,得三类蚜虫的为害当量。即:①苗期,桃蚜:萝卜蚜=1:0.8834;②苔花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1282:1.3725;③荚果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7394:2.5298。并组建了混合种群损失(?)量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制订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的复合防治指标。通过对1991—1992年田间实际应用(?)表明,二模型的决策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田间实际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