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于2011年至2013年,调查黑龙江黑河地区黄褐天幕毛虫监测样地的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表明,阴坡黄褐天幕毛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的;海拔301~400 m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海拔401~500 m和501 m以上的;郁闭度0.5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郁闭度0.4、0.6、0.7的,郁闭度0.6的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郁闭度0.4的;蒙古栎比例60%以上的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0~29%和30%~59%的。坡位、坡度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中坡位、阴坡、斜坡、海拔301~400 m、郁闭度0.5、蒙古栎比例高于60%条件下,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最大,上坡位、半阴坡、缓坡、海拔高度501 m、郁闭度0.4、蒙古栎比例30%~59%条件下,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最小。相关分析显示,坡位、坡向、郁闭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蒙古栎比例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调查2011-2013年中国黑河地区舞毒蛾监测样地的立地和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以下坡位立地条件下的显著高于上坡位的;阴坡的显著高于其他的;平坡的显著高于缓坡、斜坡的;海拔301~400m显著高于401~500m;林分郁闭度0.5、0.6和0.7显著高于郁闭度0.8;蒙古栎的所占比例60%的最高,0~29%次之,30%~59%最低。上坡位、阳坡、斜坡、海拔401~500m、郁闭度0.8,蒙古栎所占比例30%~59%条件下,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最小。坡位、坡向对舞毒蛾的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舞毒蛾的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色季拉山典型天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天然更新影响因子,为有效提高其天然更新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色季拉山阴坡与阳坡5种影响因子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通径分析找到影响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  结果  阳坡和阴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及阳坡林分郁闭度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认为阳坡凋落物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阳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种子带翅长度、林分郁闭度;阴坡苔藓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阴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  结论  凋落物厚度是影响色季拉山阳坡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最大因子,阴坡苔藓厚度是最关键因子。表3参27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福建省三明市将乐林场栲树种群的动态及数量特征,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及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栲树种群阳坡、阴坡及总体静态生命表,分别绘制生存率函数(S_x)、累积死亡率函数(F_x)、死亡密度函数(f_x)和危险率函数(j_x)4个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运用谱分析方法,分析栲树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栲树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即幼龄林株数较多,成过熟林株数较少;栲树种群阳坡、阴坡及林分总体的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种群生存分析表明,栲树种群阳坡、阴坡及林分总体的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累计死亡率呈单调上升趋势,阳坡和总体的死亡密度函数曲线与危险率函数曲线分别在Ⅴ级和Ⅵ级达到最大值,阴坡两者都在Ⅵ级达到最大值;种群谱分析结果揭示出栲树种群主要受基波影响,在ⅩⅢ级时,还存在着小周期波动,与栲树进入生理衰退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于2011年至2013年,调查黑龙江黑河地区110块标准地(22个小班)兴安落叶松林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表明,立地因子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分因子郁闭度、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下坡位、中坡位、阴坡、斜坡立地条件下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低,郁闭度较大以及珍珠梅兴安落叶松林型的林分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较小,海拔和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主成分分析及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坡向和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影响,而坡位、坡度、海拔、郁闭度、林龄、木本植物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森林抚育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碳库的影响,为秦岭林区锐齿栎林合理抚育间伐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照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24块,间伐强度分别为林分蓄积量的5%,15%和25%,并设置不间伐的对照样地。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不同强度间伐3年后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植被层、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5%间伐对阳坡和阴坡乔木层碳密度均无显著影响,而阳坡15%,2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分别比对照低10.53%和21.00%,阴坡分别低14.91%和23.39%;阳坡5%,1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有机碳密度增加量分别比对照高19.03%和21.19%,而25%间伐的林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阴坡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有机碳密度增加量比对照高16.76%,而15%和25%间伐的林分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阳坡、阴坡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均随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均没有显著影响;5%间伐对2个坡向的锐齿栎次生林总有机碳密度均无显著影响,15%,25%间伐分别使阳坡林分总有机碳密度降低7.10%和13.64%,使阴坡林分总有机碳密度降低8.84%和13.66%。【结论】抚育间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的碳储量,然而合理的抚育间伐强度能够提高其乔木层单位面积碳吸存量;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在阳坡采取15%间伐强度、阴坡采取5%间伐强度短期内有利于提高林分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而阳坡沙棘纯林的林分结构较合理;阴坡和阳坡枯立木密度与林分总密度相关性都较强,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阴坡沙棘新梢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刺槐沙棘混交林、沙棘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阳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最高、沙棘纯林最低;沙棘林的累积生物量在阴坡和阳坡分别以山杏沙棘混交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最大,都以油松沙棘混交林最小,与当年新梢生长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98、0.585。(3)沙棘林分更新阴坡以沙棘纯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较好,阳坡以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好,与沙棘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的规律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阴坡还是阳坡,沙棘与刺槐混交均有利于沙棘的生长,且更新能力较强,可以做为沙棘纯林的改造目标,促进沙棘群落持续稳定发育。  相似文献   

8.
对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主要阔叶树种锐齿槲栎的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影响因子下该树种的天然更新动态。调查结果表明, 锐齿槲栎幼苗和幼树数量影随着所在林分密度不同而不同。当林分密度逐渐增大时, 幼苗幼树的数量也增大,林分密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数量又开始减少;锐齿槲栎对坡向的要求也很严格,阳坡和阴坡有利于幼苗和幼树数量的增加,半阴坡的林分,幼苗数量减少。海拔对锐齿槲栎的天然更新影响较大,海拔逐渐增高时,幼树的数量是先增加,后逐渐减小,而幼苗密度随着海拔的增高一直在减小。  相似文献   

9.
松叶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松叶蜂科(Diprionidae),主要以幼虫为害针叶树种,严重发生时针叶树种受害率达80%以上,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样方法就不同林分、坡位、海拔对松叶蜂幼虫虫口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松叶蜂幼虫虫口密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松叶蜂幼虫在针叶纯林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针叶阔混交林的虫口密度;海拔高度与松叶蜂的虫口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阴坡松叶蜂幼虫虫口密度明显高于阳坡。研究结果可为松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弥补高原高山森林天然更新研究的不足,促进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种群更新和恢复,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分析了海拔与坡向、种子质量、林隙等对急尖长苞冷杉种子特性和幼苗数量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种子质量、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与幼苗数量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由于海拔与坡向的不同,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均存在差异性,尤其是阴坡与阳坡种子带翅长度均表现为显著差异;阴坡种子千粒重分布范围为3.32~12.86 g,阳坡为3.72~14.68 g,阳坡种子质量要优于阴坡;在海拔3 800与3 900 m处千粒重表现为显著差异,阴坡与阳坡亦然。在阴坡与阳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子千粒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幼苗数量亦然。林隙研究结果为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林隙>林缘>林下。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种子质量、凋落物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苔藓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因素可能有利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其中苔藓厚度是影响其天然更新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与黑松种源核型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与黑松种间和种源间的核型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了这两种松树及它们种源的核型变异情况、进化途径,为马尾松与黑松的细胞学分类、遗传育种及系统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火炬松引种家系的遗传变异及速生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 mnssoniana为对照,对从美国种子园引种的21个火炬松Pinus taeda家系及国内早期引种种子园采种的4个火炬松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在福建省的总体生长表现优于对照湿地松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所控制,遗传变异系数多在4.5%以上.火炬松生长性状5年生生长量的家系方差、地点方差和基因型与地点互作方差均达显著水平.通过对生产力指数和回归系数进行二维散点图聚类分析,最终确定25、19、18号家系为速生平均稳定家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造林区普遍推广;20、17、23、24、22、16号家系为速生不稳定家系.特别适应于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发生前设置的7个典型松林样地进行复查。结果表明:通过17 a的自然恢复,舟山海岛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已演替到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阶段,其乔木层的多样性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顺序为:演替到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P. thunbergii纯林>演替到针阔混交林的马尾松纯林>演替到落叶阔叶林的黑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更新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下降,原更新树种极少的黑松纯林更新层多样性上升,其他林分的更新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变化不大,而草本层的多样性均明显减少。恢复形成至相同阶段的植被类型其多样性特征缺乏相似性,更多地取决于原有群落的组成结构。根据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海岛实际,提出应在除治迹地补植地带性植被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的建议,以丰富物种和景观多样性。表2参21  相似文献   

15.
南京老山林场火炬松、湿地松种源试验林(13年生)近三年发生了严重的松枯梢病和松针褐斑病.火炬松种源间感病指数和生长变异均为极显著,感病指数与高、轻生长相关显著,其中佛罗里达·纳索、阿拉巴马·埃尔卡拉、密西西比·斯格特和佐治·爱克特四个种源感病最轻,生长量较大,感病指数亦比种源平均值小13.41%~32.80%,抗病优株率达7.47%,可在种源和个体二个层次对抗病和生长同时进行选择.湿地松的种源感病指数变异不显著,但生长变异显著,抗病优株率4.80%,也可在生长良好的阿拉巴马·英德、佐治亚·布克勒、佐治亚·米伦、福建·南屿、佛罗里达·泰勒5个种源中选择抗病优株.  相似文献   

16.
广东高州生长的马尾松由于树皮厚薄,松脂产量高低和枝条伸展情况而被分为三个类型——黑鳞松、黄鳞松和垂枝松。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材性的研究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在木材解剖和物理力学性质上的大小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黑鳞松材色较深,晚材率较高,管胞较长,轴向树脂道较多;黄鳞松则管胞壁较厚,各项力学性质较高,垂枝松除年轮较宽外,各项性质均低于前者。但根据方差分析检验,三个变型之间的主要性质均无显著差异,而各单株之间则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作者等认为在选择马尾松优良类型时,不应该依不同变型划分,而应从单株优树进行选择,这样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成土母质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酸化的2个主要因素,研究不同母质和植被类型下红壤pH和交换性酸的剖面变化及其酸化特征,为防治土壤酸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种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下4种母质(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通过测定不同层次(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的pH及交换性酸,以及通过比较表层土壤(0—40 cm)与深层土壤(60—100 cm)pH的差异来表征红壤是否酸化及酸化程度大小。【结果】4种母质发育的剖面红壤均呈酸性或强酸性。在0—40 cm土层,4种母质红壤pH大小顺序为: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板页岩,3种植被类型下红壤pH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交换性酸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红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红壤pH呈减小趋势,交换性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第四纪红土红壤pH和交换性酸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40—100 cm土层,4种母质红壤pH大小顺序为:花岗岩>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3种植被类型下红壤pH的大小顺序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阔叶林,交换性酸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第四纪红土、红砂岩和花岗岩红壤pH呈增加趋势,交换性酸含量呈减小趋势,而板页岩红壤pH和交换性酸含量变化不明显;通过比较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pH可得出:4种母质红壤的酸化程度大小顺序为:第四纪红土>红砂岩>花岗岩>板页岩;3种植被类型酸化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湿地松林>阔叶林>马尾松林。【结论】3种植被类型下4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剖面土壤pH和交换性酸的变异主要发生在0—40 cm土层,而40—100 cm土层pH和交换性酸的变化较小。在3种植被类型下,0—40 cm土层以第四纪红土红壤酸化最为严重,其次为红砂岩红壤和花岗岩红壤,再次为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的酸化效果最强,其次为阔叶林,以马尾松林的酸化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8.
松林线虫群体致病性测定和潜伏侵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萎蔫病 ,是松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已在日本、美国、黑西哥、加拿大、韩国发生和流行。目前松材线虫的发生范围还在继续扩大。我国最早在1982年秋于南京紫金山的松林中发现该病 ,当年仅见枯树260株 ,现已查明在苏、浙、粤、皖、港、台均有分布 ,各地呈迅速扩展蔓延趋势。至1999年底该病在我国的发病面积已超过60万公顷 ,累计死树1600万株 ,直接经济损失1.28亿元。TomoyaKiyohare从日本松材线虫分布区内收集到37个线虫群…  相似文献   

19.
几种林木植物体及枯落物的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杉木、马尾松、火炬松和青冈栎 4种林木叶、小枝和细根中B、Mo、Cu、Zn、Fe、Mn 6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以及林下枯落物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和贮量 .结果表明 ,各树种枝叶中的B含量不足 ,Mn的含量则远高于正常值 ,其他元素及根中各元素含量正常 .各微量元素在树叶和小枝中的含量顺序是Mn >Fe >Zn >B >Cu >Mo,在根中的含量顺序是Fe >Mn >Zn >Cu >B >Mo.火炬松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强于其他树种 .枯落物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阔叶林 >杉木林 >火炬松林 >马尾松林 ;总贮量顺序为马尾松林 >火炬松林 >青冈栎林 >杉木林  相似文献   

20.
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频次分布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x-x回归式法以及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表明:其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且以奈曼-A型分布为佳.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以小规模的丛生聚集,丛的大小约为2~3株;根据Iwao的x-x回归式,在可靠性95%、精确度90%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最适抽取样方数在60~80之间,并随单位面积马尾松种群平均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