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疮痂病是南丰蜜橘主要病害之一,也是近几年中困扰广大橘农病虫防治的关键问题,对南丰蜜橘优质高产和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客观上阻碍了南丰蜜橘生产的发展。1发生与防治概况由于南丰蜜橘品种极易感染疮痂病,春、夏、秋梢及幼果均可发病,以春梢和幼果发病较重,一...  相似文献   

2.
南丰蜜橘是南丰县特产。目前面积近1.33万hm2,总产量达10万t。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出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食品要求迫在眉睫。为此,必须在南丰蜜橘上采用广谱、高效、低毒的农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果品污染。南丰蜜橘最主要病害是疮痂病。此外树脂病、黑星病、炭疽病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但为害较轻。南丰橘农多年实践证明,波尔多液防治病害不仅效果良好,而且药效稳定性强。更重要的是,波尔多液毒性低、残留少,对果品污染极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席会议以及世界各国关于农药在食…  相似文献   

3.
生物防治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猎物的捕食作用作为生物防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捕食效果评价不可或缺.定性或定量评价捕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是生物防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捕食性定量方法研究大都局限于室内开展,与田间昆虫天敌的实际捕食量有所出入.昆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昆虫定量评价提供了支持,本文全面...  相似文献   

4.
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是蚜虫等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具有发生早、数量大、食性广、食量大等特点.全面了解多异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总结了多异瓢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多异瓢虫世代个体发育、生活习性和捕食能力,以及保育措施与释放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乃农田常见的一种捕食性天敌,是害虫综合防治中可资保护利用的天敌种类。关于青翅蚁形隐翅虫对害虫的捕食作用,G.V.Manley(1977)对西马来西亚水稻叶蝉作过研究。国内祝长青(1984)进行了对玉米、豆、棉、蔬菜、甘薯等害虫的捕食量观察。湖北、湖南、浙江等省资料,零星涉及捕食的对象和捕食量。我们于1980年以来在福建省观察青翅蚁形隐翅虫  相似文献   

6.
六种螳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螳螂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全世界约有1800多种,我国已知51种(亚种)(Tinkham,1937)。为了利用这类天敌昆虫资源,近年来我们对螳螂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捕食害虫种类及捕食量等作了研究,并进行了卵鞘低温贮藏、加温催孵和野外释放防治森林害虫的有关试验。本文报导螳螂亚科(Mantinae)我国常见的六种螳螂的生物学特性。这六种是:大刀螂Para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中华大刀螂P.sinensis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炭疽病在南丰县蜜橘产区一直仅在少数橘园零星发生。2002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炭疽病却在全县所有产橘地区突然暴发,尤其是市山、紫霄、白舍、双田、沙岗、三溪等主产蜜橘的乡镇,发病更重、更广,发生面积都在75hm2以上。严重的蜜橘园发病株率达80%~100%,严重植株病果率达95%以上,落果率30%以上,严重的全树果实落光。一般橘园病株率也在30%~40%之间。2002年南丰蜜橘炭疽病发生特点是发生早、地域广、来势猛、损失大,在南丰蜜橘生产史上属首见。1严重发病的原因1.1有利于发…  相似文献   

8.
东亚小花蝽对四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种内干扰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对棉蓟马的捕食量符合Na=1.0819Nt/(1+0.08485Nt),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符合Na=2.704Nt/(1+0.1423Nt),对烟粉虱的捕食量符合Na=1.9641Nt/(1+0.2455Nt),对甘蓝蚜的捕食量符合Na=1.5912Nt/(1+0.1808Nt)。东亚小花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在这4种害虫中,小花蝽对朱砂叶螨的瞬间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对棉蓟马的瞬间攻击率最小,对烟粉虱的最大捕食量最小、处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9.
稻田蜘蛛的混合种群对褐飞虱的捕食功能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系统中蜘蛛群落的物种较多,数量较大,对控制害虫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时,多采用天敌数量、天敌和害虫的时间及空间生态位重叠、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单种天敌与单一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参数,以及捕食作用参数(如基于种群趋势指数的天敌控制作用指数、EF指数等)来评价[1-6].本文同时采用稻田蜘蛛的数量、蜘蛛与飞虱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不同蜘蛛种类混合种群对褐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来估计稻田蜘蛛对飞虱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稻田蜘蛛的利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利用蠋蝽防治几种林业害虫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1989年在吉林省双辽县实验林场调查,蠋蝽能捕食40种农林害虫。尤喜捕食榆紫叶甲幼虫,黄刺蛾幼龄幼虫,平均日捕食量分别为0.82头和0.72头。按益害比1:5释放蠋蝽防治榆紫叶甲幼虫及成虫、黄刺蛾幼龄幼虫和杨扇舟蛾幼虫,15天后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69.2%、39.9%、65.4%和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