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忠  靳莉  王卫斌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63-166,177
在云南怒江峡谷贡山和福贡2县,通过对传统民居结构和材料的调查,将民居按屋顶、墙体和地板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民居类型的民用材消耗量及民居结构导致的薪材消耗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传统民居的用材选择和建筑结构是决定当地森林资源消耗方式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科学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推广节材民居类型,改良现有建筑结构,降低民用材和薪材消耗;同时加强集体林、自留山森林资源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最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木构农房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珍贵的民族文化。实木资源的稀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传统民居在热工性能、防火、抗震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传统木构民居在现代适应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被砖混建筑取代。用SIPs模块化墙体替代传统木构农房的墙体,可改善传统木构农房的热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促进节能建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风貌。笔者以贵州传统木构农房为例阐述了SIPs在传统木构民居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传统村落民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现阶段传统村落民居利用率较低,提高利用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以典型传统村落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民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将传统村落民居激活后再利用作为教育利用、旅居利用和生产利用的三种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对其的前景展望。最终采用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思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达到保留文化脉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而民居又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以国家级传统满族村落华山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村落形态、院落布局及民居建筑特征的屋面形式、墙体形式、民居装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华山村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森林与人类》2008,(6):50-55
窑洞民居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带特有的一种民居形态,也是我国原始穴居的成熟形态,更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使用土材料最为突出的民居形态。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传承了近千年,然而目前由于文化上的趋于大同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现代砖瓦建筑在逐步取代这些特色民居,导致了地方建筑文化的消失,以及对传统自然人居环境的破坏。秸秆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已经被使用了相当长的时期,在节能、经济、环保等多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哈尼族民居建筑的可持续更新过程中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森林与人类》2008,(6):36-43
安徽传统民居保存最好的无疑是皖南古村落民居,简称“皖南民居”。皖南古称徽州,所以皖南民居也可以称为“徽州民居”。古徽州早在秦汉之季即有歙、黟二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的“比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设计”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是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和设计内涵精神统一性的核心体现。本文以北京胡同、传统民居等实例和中外建筑大师的理论为基础,提出通过“比较设计”才能作出合理的建筑的观点,并对中外涉及“比较设计”的建筑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琳艺  唐湉 《绿色科技》2021,(6):219-220
以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传统藏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建筑特征及装饰元素,通过调研、分析以及文献查阅等一系列研究方法,探讨了目前白玉县传统藏式民居属典型的“崩空”建筑,其以木石结构为主,装饰色彩及纹样多明快艳丽、多采用佛教及传统吉祥元素,显得既古朴乡土又具有强烈的民族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0.
张怡芳  郑绍江 《绿色科技》2019,(11):265-266
指出了丽江纳西族位于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区域,苏州是江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纳西传统民居与苏州传统民居是东巴文化和文人文化的见证者,也代表了区域独特的民族性格、装饰风格和审美观念,木雕门窗装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两者木雕门窗装饰特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门窗装饰风格、题材寓意和装饰材料,结合纳西族民族文化与苏州的民族文化对门窗艺术的影响,深入研究了两者木雕门窗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1.
吴晓丽 《绿色科技》2020,(3):206-208
指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基于云南元江傣族传统民居土掌房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实施乡村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云南元江傣族传统民居土掌房的特性及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对云南元江傣族传统民居土掌房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建筑都依靠机械性措施来维持室内舒适度,造成了能源危机、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回归传统,希望通过研究传统民居自身是如何通过被动性设计来适应地域气候的,来寻找出路。基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气候特点,从空间设计、材料应用、技术应用、结构设计几个方面对三多堂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寻求地域气候和传统民居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太谷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语言模式:主宅坐北朝南;适宜厚度的维护结构;向内型封闭空间;逐渐升高的台基;南大北无的窗洞;夏笼布冬窗纸;火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满族民居与乡村蒂观特点的研究,挖掘其蕴含的景观价值和宝贵资源。作者着重探索满族民居在塑造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空间布局等方面的优秀思想,从本质上继承传统满族民居的艺术精神。对传统的满族民居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为设计具有满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乡村景观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旅游热潮等方面的复杂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传统民居成为当下热门研究话题.以第一批"中国景观村落"的代表--广西金竹壮寨为案例,对其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进行多个侧面研究,并提出实施建议,拟解决其在旅游保护与开发中的矛盾,亦以期对其他类似民族村寨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工作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森林与人类》2008,(6):72-75
我国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和广西两省(区),两地侗族人民大都使用干栏式的传统民居。侗族人民精于匠作,他们的干栏式民居颇负盛名,而又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蔡雄彬 《广东园林》2012,34(6):33-37
通过对闽南地区(漳州、厦门、泉州、金门、台湾)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明清时期闽南民居建筑文化。吉凶观念、儒家文化、家族观念在闽南民居装饰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反映了闽南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17.
魏益军 《绿色科技》2019,(12):208-209
指出了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较大。道教生态意识、美学思想影响着四川人民对自然的认识,这些在民居建筑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基于此,分析了四川民居建筑的特点,并对比了四川民居建筑和道教建筑的相似性,重点阐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素朴淡真”等道教思想对于四川民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大理白族社区用地现状、历史遗迹、绿地空间、道路空间进行分析,总结出大理古城存在着古城白族传统民居社区结构与现代生活需求之间、古城传统城市格局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和古城现有资源利用方式与当今资源环境状况之间的三大矛盾。籍此,采用创新性的理念和方法,在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同时,珍视场地价值,探究云南大理古城白族社区的传统民居、绿地空间、道路交通和水再生系统的保护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傣族村寨民居发展情况 西双版纳在历史上森林资源丰富,传统民居就地取材,竹、木均为环境亲和型材料。根据民居主体结构使用材料的不同,传统傣族民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以原竹为主要结构材料、房屋梁柱节点采用捆绑式联结,屋面覆盖草排,这是典型的傣寨竹楼;采用全木结构承重,构件之间的联结以穿斗为主,屋面铺设缅瓦,此为傣家木楼。  相似文献   

20.
《森林与人类》2008,(6):56-61
福建土楼是我国传统民居中极特殊的一种建筑形式,特别是它的平面造型,令人惊奇与称叹,世人瞩目。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县、南靖县、龙岩县。另外,在华安县、漳浦县、诏安县、平和县也有一定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