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研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对镉(Cd)的植物毒性及吸收分布的影响,于2020年5—7月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TiO2 NPs (0、50、200 mg·kg-1)和Cd (0、2、10、50 mg·kg-1)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 mg·kg-1 TiO2 NPs的施用可显著(P<0.05)提高50 mg·kg-1 Cd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干质量。在Cd浓度为50 mg·kg-1时,外源添加200 mg·kg-1 TiO2 NPs可使玉米幼苗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42.48%和35.55%。在Cd和TiO2 NPs的共同暴露下,随着TiO2 NPs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逐渐增强。当Cd处理浓度为10 mg·kg-1时,添加50 mg·kg-1 TiO2 NPs显著提高了Cd的转运系数和Cd提取量。研究表明,TiO2 NPs有望应用于强化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单一及复合溶液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针对吸附剂的表面特性、投加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炭比表面积较未改性椰壳炭增加了221.03 m2·g-1,表面含氧官能团如O-H、C=O、C-O-C增加,芳香性增强,等电点提高至5.68。从经济效率角度考虑5 g·L-1为合理吸附剂用量,pH为5.0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在4 h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的拟合度更高,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吸附由快速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作用,Pb2+、Cd2+的吸附分别更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达42.54 mg·g-1和25.79 mg·g-1,为未改性椰壳炭的1.87倍和2.23倍,复合溶液中Pb2+、Cd2+Qm分别为单一溶液的65.16%和54.21%,这揭示了离子共存条件下的吸附竞争现象。研究表明,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提高了椰壳炭对Pb2+、Cd2+的吸附能力,且Pb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竞争性优于Cd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纳米颗粒(NPs)对植物根部吸收与累积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分别选择TiO2 NPs、芘作为NPs和PAHs的代表,对大豆植株根部进行不同的处理。结果表明:芘的存在使大豆根部钛含量增加了82.3%,但TiO2 NPs的添加显著抑制了大豆根部对芘的吸收与累积,使大豆根部芘的累积量降低了97.1%;在芘的胁迫下,TiO2 NPs的存在未能减轻大豆根部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大豆根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减少了大豆根部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质联用仪(GC-NCI-MS)对台州地区表层土壤和灰尘样品中PBDE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了PBDE同系物的分布模式,比较了不同功能区域PBDEs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结果显示:PBDEs在土壤和灰尘中的含量分别为227~8447 ng·g-1(均值2090 ng·g-1)和313~29 787 ng·g-1(均值8723 ng·g-1);不同功能区域土壤和灰尘样品中均显示BDE-209是最主要的同系物,且土壤中BDE-209所占的比例高于灰尘;随着与污染源的距离增加,PBDEs总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和灰尘中特定BDE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土壤TOC与所有PBDE同系物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土壤TOC对PBDEs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迁移转化等有重要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十溴工业品可能是当地PBDE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东洞庭湖抗生素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时空分异特征,采集了东洞庭湖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沉积物样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4类12种抗生素和8种相应抗性基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水平处于ng·g-1级别,枯水期4类12种抗生素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均高于丰水期。丰水期沉积物浓度范围为ND(未检出)~176.94 ng·g-1,平均浓度为9.75 ng·g-1;枯水期浓度范围为ND~101.34 ng·g-1,平均浓度为10.88 ng·g-1;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东洞庭湖主要的抗生素。丰水期沉积物样品中共检出8种ARGs,绝对丰度范围在ND~1.03×107 copies·g-1;枯水期绝对丰度范围为9.93×102~6.32×109 copies·g-1。从空间上看,下游ARGs总丰度高于上游。沉积物中抗生素与ARG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枯水期表现出更好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东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异,在枯水期和靠近水产养殖的区域污染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外源L-天冬氨酸纳米钙[Ca (L-asp)-NPs]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油菜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0、75、100 mg·L-1)的Ca (L-asp)-NPs和钙离子[1.18 g·L-1 Ca (NO3)2·4H2O]对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钙含量、叶绿素、光合参数、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25、50 mg·L-1)的Ca (L-asp)-NPs对油菜生长影响不显著,较高浓度(100 mg·L-1)的Ca (L-asp)-NPs会提高植株生物量(如株高和根长)。与不施钙相比,Ca (L-asp)-NPs施用会促进油菜根系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速率,100 mg·L-1 Ca (L-asp)-NPs处理下油菜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根尖数分别增加了76.08%、30.78%和1 107.31%;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则分别提高了295.31%、31.90%、1 158.03%和376.74%。另外,Ca (L-asp)-NPs的施用会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表明,外源Ca (L-asp)-NPs可以作为纳米肥料为油菜补充钙营养,100 mg·L-1 Ca (L-asp)-NPs对油菜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油菜长势最接近于适宜钙水平。Ca (L-asp)-NPs具有作为新型纳米钙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有机碳特征及其与理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兴安落叶松林内,依据林龄不同(幼龄、中龄、近熟、成过熟)设置样地,分别采集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样,测定不同林龄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体积质量、pH及总有机碳、有机磷、总磷、无机磷、NH+4-N、速效钾、有效磷、Na2O、MgO、Al2O3、K2O、CaO、Fe2O3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各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1)兴安落叶松林0~6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13.42~142.18 g/kg,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V”字型变化特征,不同林龄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大小表现为幼龄林(64.49 g/kg)>成过熟林(55.34 g/kg)>中龄林(53.22 g/kg)>近熟林(46.81 g/kg)。(2)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体积质量和速效钾、Na2O含量也呈“V”字型变化趋势,有机磷、MgO和Al2O3含量呈倒“V”字型变化趋势,pH及CaO、Fe2O3含量增加,NH+-N、有效磷和K2O含量减少。(3)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及NH+-N、速效钾、有机磷、CaO含量均呈正相关,与土壤体积质量、pH及Na2O、MgO、Al2O3、K2O和Fe23含量呈负相关。(4)土壤含水量、pH、NH+-N、有机磷、Na2O、CaO、Fe2O3和Al2O3及其共同作用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林整个生长周期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林龄的增加,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主导因素由土壤养分转变为金属氧化物。【结论】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土壤理化指标对总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米Fe3O4/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找到经济有效且环保的自由基激发剂,以激发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本研究制备了纳米Fe3O4/生物炭(BC)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检验其激发PS氧化降解水中盐酸四环素(TCH)的效果。结果发现,质量比为1∶4、1∶2和1∶1的纳米Fe3O4/BC复合材料均能有效激发PS氧化降解TCH,降解4 h后,TCH浓度分别减少了80.1%、82.5%和86.5%,而单一纳米Fe3O4和单一BC处理的TCH浓度仅减少了67.7%和61.8%。阴离子HCO3-和H2PO4-显著抑制TCH降解,且HCO3-比H2PO4-的抑制作用更强,而Cl-和NO3-促进TCH降解。淬灭试验及电子自旋顺磁共振(EPR)检测表明,该降解过程中单线态氧(1O2)是主要活性物质,其次是羟基自由基(·OH)。当重复使用第3次时,质量比为1∶4、1∶2和1∶1的纳米Fe3O4/BC复合材料对TCH的去除率仍达70%以上。因此,纳米Fe3O4/BC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PS激发剂,可实现TCH的快速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9.
灌水和施肥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滴灌施肥技术下,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番茄惠玉0806为试材,设100%ET0(I1),75%ET0(I2),50%ET0(I3) 3个水分水平,外加高肥〔F1(N 480 kg·hm-2、P2O5 240 kg·hm-2、K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2O5 180 kg·hm-2、K2O 225 kg·hm-2)〕,和低肥〔F3(N 24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50 kg·hm-2)〕3个肥料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水肥条件的高低与株高及茎粗成正相关,I2F2处理其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依次为102 042.3 kg·hm-2、37.19×103 kg·hm-2和37.3 kg·m-3。对番茄品质而言,其灌水量和施肥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耦合交互作用,I2F2处理其番茄Vc含量(27.05 mg·100g-1)、番茄红素含量(71.53 μg·g-1)均最高,糖酸比(9.57)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较最高值I3F1低24.7%。综上分析,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的同时,其品质总体优于其它处理,极端水肥措施均不利于番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类Fenton反应降解抗生素磺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纳米铁矿物(赤铁矿α-Fe2O3、磁赤铁矿γ-Fe2O3、磁铁矿Fe3O4、水铁矿Fe5HO8·4H2O)为催化剂与H2O2构成类Fenton反应,进行抗生素磺胺的氧化降解研究,并考察磺胺初始浓度、铁氧化物投加量、H2O2浓度、溶液pH等对磺胺氧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初始浓度2 mg·L-1、赤铁矿投加量1 g·L-1、H2O2浓度30 mL·L-1、溶液pH 3.6和温度25 ℃条件下,反应72 h后磺胺的降解率为99.27%。利用LC-MS进行产物分析,表明铁氧化物催化类Fenton反应降解磺胺主要是催化氧化反应,磺胺分子结构中的对位氨基被氧化成硝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TiO2和ZnO,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用制备所得的TiO2和ZnO作为光催化剂,降解敌百虫有机磷农药,使用气质联用仪对降解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农药初始浓度、农药初始pH值、光催化剂投加量、光照时间及不同光源对敌百虫降解率的影响.光催化降解反应表明,敌百虫的降解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碱性条件和汞灯照射有利于敌百虫的光催化降解.TiO2和ZnO的最佳投加量均为100~150 mg·L-1,以ZnO为光催化剂,投加量在0~100 mg·L-1时降解率的增幅明显高于投加量在100~200 mg·L-1时,且实验结果表明,5个影响因素条件下,TiO2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均低于ZnO.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_2 NPs)对镉(Cd)胁迫下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 glabra)为受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测定了生物量、丙二醛(MDA)、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超微结构及小白菜根部、地上部中Cd、Ti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TiO_2 NPs增强了Cd对小白菜的生长抑制,株高和干质量分别降低了5.31%和29.79%(P0.05);TiO_2 NPs使Cd在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的富集水平分别显著增加了64.86%和58.30%(P0.05);TiO_2 NPs显著加强Cd对小白菜幼苗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超微结构显示,单一Cd胁迫下小白菜幼苗叶绿体基粒片层模糊且排列紊乱;Cd与TiO_2 NPs共存时小白菜根、叶细胞中有大量的TiO_2 NPs团聚体,细胞壁折叠、内陷,椭圆叶绿体变圆,类囊体膨胀解体,残存的基粒和基质类囊体更加肿胀、疏松,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TiO_2 NPs作为载体显著促进了小白菜根系对Cd的吸收,并使其转运至地上部,引起膜脂过氧化,破坏幼苗的叶绿体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增强Cd对小白菜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气CO2和O3升高对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OTC平台和青菜盆栽实验,探索[CO_2]、[O_3]或[CO_2+O_3]升高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风险性。结果表明,[CO_2]升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磷(TP)、总碳(TC)、铵态氮(AN)、硝态氮(NN)含量和含水量(SWC),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土壤蛋白酶(PRA)、蔗糖酶(SA)、脲酶(UA)、多酚氧化酶(POA)、酸性磷酸酶(APA)和中性磷酸酶(NPA)活性。相反,[O_3]升高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DOC、TP、TK、TC、TN、AN、NN、SWC、MBC和MBN含量,提高了MBC/MBN比值,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PRA、SA、UA、POA、APA和NPA酶活性。而[CO_2+O_3]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O_3]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降低了[CO_2]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刺激效应。因此,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可用于评价未来大气CO_2或/和O_3升高对菜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磁性羟基磷灰石/四氧化三铁(HAP/Fe3O4)纳米材料对水土环境中Cd的去除效果,以米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通过水中吸附实验和土壤培养实验对Cd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为8时,HAP/Fe3O4对Cd的吸附更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溶液为酸性时,HAP/Fe3O4对Cd2+的吸附机制可能为表面吸附和生成沉淀,溶液为中碱性时,对Cd2+的去除以表面吸附以及离子交换为主。此外,HAP/Fe3O4在5次循环后吸附能力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其作为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可重复利用性。在土壤实验中,土壤pH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HAP/Fe3O4投加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HAP/Fe3O4添加量为0.5%的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CaCl2提取态Cd含量,降幅为62%;浸出实验证明HAP/Fe3O4增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滞留能力。HAP/Fe3O4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原料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的吸附剂在处理水污染和修复土壤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农杆菌介导瞬时沉默小麦HCP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瞬时沉默小麦HCP1的方法,为简便、快速、高效地研究小麦基因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支持。研究HCP1在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对H2O2的清除作用,为阐明小麦抗叶锈菌侵染中信号转导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农杆菌注射法,将携带有peGFP载体的农杆菌注射到小麦叶片中,观察叶片中荧光强度及分布,分析外源质粒在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注射EHA105、LBA4404和C58C1 3种不同的农杆菌菌株,将HCP1的RNAi载体导入小麦叶片细胞中,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P1瞬时沉默效率,并结合Rohringer染色分析,明确不同农杆菌对寄主叶片侵染能力的强弱,从而筛选出最适的试验菌株。在瞬时沉默的小麦叶片上,接种不亲和叶锈菌小种260,利用DAB染色,观察接种叶锈菌后叶片中H2O2的变化,分析HCP1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结果】叶片GFP荧光观察结果说明,在注射农杆菌48 h后GFP开始出现较高表达。RT-PCR和qRT-PCR结果表明,注射C58C1菌株的叶片12 h后,HCP1的表达量开始降低,并持续保持较低的表达量。注射EHA105菌株的叶片,在注射后72-96 h,HCP1的表达量迅速降低。而注射LBA4404菌株的叶片中HCP1的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在3种不同农杆菌菌株介导的HCP1 RNAi转化中,沉默效率依次为:C58C1≥EHA105>LBA4404。注射不同农杆菌菌株叶片的Rohringer染色结果发现,EHA105侵染后引起的HR反应较其他两种菌株明显,说明EHA105对小麦叶片具有较高毒性,会引起叶片产生防卫反应,C58C1菌株在具有较高的沉默效率同时,对叶片的毒性较小,因此选取C58C1作为最适的试验菌株;沉默HCP1的小麦叶片接种叶锈菌小种260后,通过DAB染色发现,接种24 h和48 h后叶锈菌侵染诱发的小麦叶片H2O2的分布及积累量均多于对照组。【结论】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瞬时基因沉默体系,选用C58C1农杆菌菌株作为试验菌株,在处理后72 h可达到沉默目的基因的效果。确定HCP1参与了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H2O2的清除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利用高温热解有机前驱体法成功制备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生物炭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元素分析仪(E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及全自动快速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BET)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上生成了形貌均一、结晶度较高、粒径范围为3~10 nm的Fe_3O_4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6.64 emu·g~(-1);复合材料相比于原始生物炭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复合材料的微孔数量少于原始生物炭,孔隙结构以中大孔为主;铁元素在复合材料上的含量为12.08 mg·g~(-1)。通过对两种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比较与归纳,以期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变化导致水稻品质总体变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候变化将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气候变化对重要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但对同样重要的品质研究较少。在简要介绍实验平台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水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品质性状分为加工、外观、蒸煮/食味、营养和饲用品质,气候变化包括大气CO2浓度升高、近地层O3浓度增高和气温升高等,本文重点聚焦大气组分变化及其与高温的互作。已有文献表明,气候变化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本文也发现了一些重要趋势,这些趋势多为不利的变化。高CO2浓度、高O3浓度或高温环境下生长的水稻表现出垩白增加、碎米增多的趋势;高CO2浓度导致稻米蛋白质和多种元素浓度下降,但食味品质可能变优;臭氧胁迫水稻的食用和饲用品质均有变劣趋势。目前这方面认知多来自于单一气候因子的影响研究,但已有少量研究观察到CO2与温度或O3之间的交互作用;另外,水稻品质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还受熏蒸方式、基因型和施肥量等影响。未来这一领域需继续利用不同尺度的试验平台验证已有趋势并拓展研究内容,在这基础上评估气候变化因子之间以及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重点揭示这些交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以便开发出真正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稻作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臭氧-紫外处理污泥,在杀菌的同时增加了污泥中作物可利用成分,从而提高水培效果。研究表明,与霍格兰营养液相比,污泥经过臭氧-紫外处理(0、0.5、1.0、1.5、2.0、2.5 h)后,污泥水培有利于提高大叶木耳菜中维生素C、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40 d收获时,三者最高可分别提高0.43 mg·100g-1、7.70 SPAD和5.35 mg·g-1;随臭氧-紫外处理污泥时间的延长,植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增加,与处理0 h组相比,处理2.5 h组在第40 d收获时两者分别提高7.90、6.71 g·株-1。第40 d收获时,除未经臭氧-紫外处理实验组大叶木耳菜中粪大肠菌群个数高出标准限量值,其他污泥处理组及霍格兰营养液处理(CK)组植株中粪大肠菌群个数均符合标准。综合考虑大叶木耳菜产量、品质、卫生学指标及污泥处理成本,臭氧-紫外联合处理0.5 h的污泥更适合水培大叶木耳菜。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肥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采用3因素5水平最优试验设计进行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论述了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甘蔗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新植蔗还是宿根蔗,氮、磷、钾的施用与产量和潜在产糖量之间都存在着二次回归关系,其单因素效应及交互效应对产量和潜在产糖量都产生影响,相对而言,氮对产量、磷对潜在产糖量的影响分别较其它两者为大;产量、纯经济效益及潜在产糖量最佳时的施肥组合为:新植蔗:XN:358.5~390,XP:115.5~171,XK:264~292.5,其取中值时的配比为1:0.38:0.74.宿根蔗:XN:430.5~526.5,XP:267~273,XK:358.5~396,其取中值时的配比为1:0.56:0.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