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鱼粉、豆粕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7.5%的牛油(BT)、鱼油(MFO)、豆油(SO)、玉米油(CO)或花生油(PO)作为不同脂肪源,制出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军曹鱼幼鱼(8.3±0.5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的脂肪源显著影响军曹鱼的生长(SGR)和肌肉、肝脏的脂肪酸组成(P<0.05)。投喂饲料中含有鱼油的军曹鱼表现出最好的特定生长率,其次分别为豆油组、花生油组、玉米油组和牛油组。鱼油对军曹鱼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的EPA和DHA等n-3系列高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是军曹鱼的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在蛋鸡日粮中按3%添加饲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复合添加剂,研究其对鸡蛋中PUFA含量、ω-6、ω-3含量及比例变化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添加剂对蛋鸡产蛋率和平均蛋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可提高鸡蛋中PUFA的含量,试验组鸡蛋中ω-3系列PUFA中的α-亚麻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10%(P0.05)、50.60%(P0.01)和53.90%(P0.01);ω-6系列PUFA中的γ-亚麻酸含量提高15.10%(P0.05);ω-6/ω-3降低到6.30∶1.00;试验组鸡蛋中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降低18.50%(P0.05)。复合添加剂可提高鸡蛋中PUFA和ω-3含量,改善ω-6/ω-3,降低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龙须菜寡糖对罗非鱼脂肪酸及挥发性腥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生物降解法降解龙须菜制备龙须菜寡糖,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的龙须菜寡糖,配制含龙须菜寡糖饲料。分别以基础饲料和含龙须菜寡糖饲料投喂罗非鱼[初始体重为(12.20±0.23)g]7个月,每种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罗非鱼。结果显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在罗非鱼腹肉中共鉴定出28种脂肪酸,分布范围为C12~C24。与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相比,饲喂含龙须菜寡糖饲料(龙须菜寡糖组)能有效地降低罗非鱼腹肉中饱和脂肪酸的种类。从脂肪酸含量上看,龙须菜寡糖组罗非鱼腹部肉中C20∶5n-3(EPA)、C22∶6n-3(DHA)和C20∶4n-6(ARA)的相对含量及DHA/EPA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共检测到对照组罗非鱼腹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31种,龙须菜寡糖组罗非鱼腹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25种。在罗非鱼腹肉中检测到的气味较大、感觉阈值较低的挥发性腥味物质有酮类、胺类和醛类等,而这几类挥发性腥味物质的相对含量在龙须菜寡糖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寡糖能有效减少罗非鱼腹肉中SFA的种类,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ARA、DHA、EPA的含量及DHA/EPA值;此外,还能够有效减少罗非鱼腹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的种类,并降低酮类、胺类和醛类等挥发性腥味物质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4.
实验旨在探讨DHA/EPA比例对虎龙斑幼鱼生长、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配制DHA/EPA比例为0.54、0.97、1.51、2.01、2.41和2.85的6组饲料,选择初重(20.8±0.03)g的虎龙斑幼鱼随机放入18个玻璃缸(每个组3个平行),实验周期42 d。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未受DHA/EPA比例显著影响(P0.05)。鱼体肌肉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受到DHA/EPA比例的影响。饲料最低DHA/EPA比例组(0.54)肝脏脂滴沉积、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研究表明,DHA/EPA比例影响虎龙斑幼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且适宜DHA/EPA比例对于维持鱼体肝脏脂肪代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共配制了6种龙须菜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3%、4%和5%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5.94±0.10)g的草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4个水箱(重复),每箱30尾鱼。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及饲料效率(FE)没有显著影响(P0.05)。2)各试验组的肝体指数(HSI)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除5%添加组外的其他试验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全鱼、肝脏及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全鱼粗灰分与粗脂肪、肝脏粗脂肪及肌肉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以5%添加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饲料中龙须菜添加比例影响了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除C14∶1、C20∶0、C20∶2外,其他肌肉脂肪酸的含量均受到饲料中龙须菜的添加比例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及n-3/n-6 PUFA均在3%添加组获得最高值。1%、2%、3%、4%和5%添加组肌肉C20∶5(EPA)、C22∶5(DPA)、C22∶6(DHA)以及EPA+DHA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龙须菜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降低血脂含量,影响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并能提高功能性脂肪酸DHA、EPA及PUFA的含量;饲料中添加3%的龙须菜能更好地增加肌肉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而添加5%的龙须菜则草鱼生长相对较好,降低血脂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将750尾初始体重为(11.31±0.24)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Ⅰ~Ⅴ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5个水平DHA藻粉(0%、0.5%、1.0%、2.0%、4.0%)饲料(蛋白质含量36.49%,脂肪含量13.78%)60 d,研究DHA藻粉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DHA藻粉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Ⅲ组分别显著高于Ⅰ、Ⅱ、Ⅳ、Ⅴ组21.88%、9.20%、5.81%和30.62%(P0.05),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饲料中DHA藻粉最佳添加水平为1.82%;饵料系数(FCR)随着饲料DHA藻粉水平的增加先降后升,Ⅲ组最低,分别显著低于Ⅰ、Ⅱ、Ⅲ、Ⅳ组10.63%、5.92%、7.74%和14.37%(P0.05);蛋白质效率(PER)与SGR变化相似;随饲料DHA藻粉水平上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呈上升趋势,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先升后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先降后升,血糖水平先增加后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鲤幼鱼饲料适宜DHA藻粉含量为1.82%(DHA 0.65%),含量超过4.0%可使黄河鲤生长缓慢,产生应激或损伤肝脏。  相似文献   

7.
ω-3PUFA在蛋黄中的富集效应及对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设4个组,对照组含3%菜油,试验组分别含2%菜油+1%鱼油、1%菜油+2%鱼油和3%鱼油,研究日粮不同水平ω-3PUFA在蛋黄中的富集效应及对蛋品质的影响。各试验组ω-3PUFA在蛋黄中的沉积量随鱼油添加时间延长而显著提高(P<0.01),第8周ALA、EPA和DHA沉积量分别达到2.96%、3.2%和2.9%,以2%鱼油添加组升高幅度最大。蛋黄中TC含量下降,第8周各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比第2周分别降低2.30%、4.38%、1.24%和1.88%,同期各组内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蛋黄TG含量变化不大,MDA含量均不同程度有所提高。此外,添加鱼油提高了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蛋重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用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混合油全部替代鱼油后对杂交鲟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血清肝功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等能的试验饲料,A组饲料添加8%的鱼油,B、C、D组饲料分别用75%亚麻籽油+2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50%亚麻籽油+50%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1)以及25%亚麻籽油+75%大豆油的混合油(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1∶3)替代A组饲料中全部鱼油。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初始体重为(70.8±0.5)g的杂交鲟,共进行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B组杂交鲟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是4组中最高的,且与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杂交鲟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与C、D组差异不显著(P0.05)。A、B组杂交鲟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C、D组(P0.05);B组杂交鲟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以B组最低,显著低于C组(P0.05),但与A、D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B组杂交鲟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分别为A组对应脂肪酸的65.7%和74.5%,肌肉中EPA和DHA的含量并没有因为混合油替代鱼油而大幅下降。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混合油全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当混合油中亚麻籽油与大豆油的配比为3∶1(即75%的亚麻籽油+25%的大豆油)时杂交鲟的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了测定蓝孔雀蛋的蛋白质、脂肪、水分、胆固醇、氨基酸、矿物元素、脂肪酸和风味物质等。结果表明,蓝孔雀蛋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亚油酸、EPA、DHA的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在产蛋鸡饲粮中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复合添加剂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鸡蛋品质还有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试验选用43周龄京红鸡20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Ⅱ~Ⅴ组为试验组,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DHA复合添加剂为0﹒5%、1%、2%和4%,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1)添加DHA复合添加剂后对蛋鸡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在第5~6周蛋鸡产蛋率上升,料蛋比下降,添加4%含量的DHA效果最好。(2)试验组比对照组蛋质量、蛋壳强度、蛋黄百分比、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均没有显著影响,其中鸡蛋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蛋壳厚度呈现上升趋势。(3)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均有下降,添加4%的试验组效果最显著。因此,添加4%含量的DHA复合添加剂对鸡蛋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有改善效果,对蛋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讨蛋鸡饲料中添加DHA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蛋黄中DHA富集效应的影响。选用50周龄海兰褐蛋鸡24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试验组,日粮分别添加DHA复合添加剂为2%、5%和8%,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产蛋率、蛋重、料蛋比、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蛋黄中DHA平均含量各试验组比对照组第1周显著提高(P0.05),第2、3、4周极显著提高(P0.01),且Ⅲ和Ⅳ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和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DHA复合添加剂,蛋鸡产蛋率、蛋重有增加趋势,可以改善鸡蛋品质和增加蛋黄中DHA含量,添加量以5%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膨化亚麻籽以及饲喂天数对蛋中DHA含量、产蛋率、蛋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以及哈夫单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含有3%、6%、9%和12%的膨化亚麻籽饲喂产蛋鸡15天、30天和45天均可显著提高鸡蛋中的DHA含量,且对蛋鸡的产蛋率、蛋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以及哈夫单位无显著影响。因此,膨化亚麻籽有潜力作为一种饲料添加物质用于DHA功能蛋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营养强化培育对硬头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8组硬头鳟亲鱼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含EPA和DHA的营养强化剂后,对实验组亲鱼进行为期4个月的营养强化,各组亲鱼产卵孵化后与未投喂营养强化剂的对照组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粗蛋白为43%,粗脂肪为10%的饲料能满足硬头鳟亲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雌雄鱼性能发育普遍成熟。在硬头鳟饲料中补充EPA和DHA后对亲鱼繁殖性能有改善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选取3 920尾体质健壮、活力较强、无病无伤的泥鳅(体重约0.42 g),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尾,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7.92%、8.65%、9.35%、11.94%、13.13%、15.34%、16.71%的7组等氮饲料,记为F1、F2、F3、F4、F5、F6组和F7组,养殖周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的生长性能有影响,F3组可以获得最大的末均重和增重率,F3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F1组(P0.05);F1、F2、F3组泥鳅肝脏显微结构相对比较完善,F4、F5组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少,细胞核出现不明显的偏移,F6组出现大量白色透明空泡,F7组肝细胞排列不紧密,细胞质溶失现象较多,细胞间界限模糊。饲料脂肪水平对泥鳅全鱼的脂肪酸组成有影响,全鱼中EPA、∑SFA、∑MUFA的含量和∑n-3/∑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减小,∑PUFA、∑UFA的含量和∑n-6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DHA、∑n-3、DHA+EPA的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2组DHA的含量和DHA+EPA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5、F6组(P0.05);F4组∑n-3的含量最多,显著高于F1、F6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的ARA含量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泥鳅生长,但饲料脂肪水平过高会抑制生长,导致肝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用折线模型分析泥鳅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泥鳅生长需要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为9.05%~9.68%。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饲用鱼油为材料,在干燥温度条件下,(105±2)℃加热处理鱼油6、24、36、48、60和84 h后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未经加热的鱼油脂肪酸组成作为对照,研究烘干温度对饲用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5℃下,鱼油中的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随时间发生变化。EPA和DHA的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从10.48%和15.26%下降到2.5%和2.52%。  相似文献   

16.
苏晓健 《饲料广角》2010,(23):18-21
用2个试验来评估母猪饲料中追加脂肪酸对母猪子宫脂肪酸构成的影响。在试验1中,组1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2为亚麻组(基础日粮添加3.75%的亚麻),组3为保护性脂肪酸组(PFA)含有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当母猪170日龄时,对其进行配种使其怀孕。在妊娠40~43d将组1的7头、组2的5头和组3的8头妊娠母猪屠宰。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组2有增加胎儿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的趋势(P=0.055);组3中胎儿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含量显著增加;组2和组3中胎儿的绒毛尿囊膜中的DHA含量有显著增加趋势;在组2中的母猪子宫内膜中,EPA和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含量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P0.05),组3的DHA含量也显著增加(P0.001)。总体来看,亚麻组(组2)和保护脂肪酸组(组3)都选择性地使得母猪子宫内膜和绒毛尿囊膜中的EPA和DHA含量有所增加。在试验2中,将含有PFA(1.5%)的170日龄的母猪日粮作为试验组(n=13/每组)日粮,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30d后采集其血液样本,当母猪205日龄时对其进行人工配种。妊娠11~19d采集其胎儿和母体子宫样本。血液样本数据显示,PFA日粮组的血浆中EPA和DHA含量都有所增加,且试验组的子宫内膜的EPA含量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5);另外试验组胚胎外其他组织的EPA和DHA含量也成倍增加;PFA日粮组的19d胎儿的DHA含量较对照组也有所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脂肪源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7,(4):29-35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罗非鱼稚鱼生长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的猪油(1组)、豆油(2组)、豆油-鱼油混合物(3组)及鱼油(4组),配制成软颗粒饲料,饲喂红罗非鱼稚鱼60 d,不设对照组。结果表明:12组、3组红罗非鱼稚鱼的末均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1组(P0.05),1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肥满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2组鱼体的生长性能最好;2各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分别与相应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1组鱼体与饲料之间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最大;3红罗非鱼稚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脂肪酸组成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性,鱼体肌肉中的大类脂肪酸(如SFA、MUFA等)的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而C182n6、C183n3及EPA的相对含量均比饲料中的低很多,肌肉DHA的含量比饲料高很多;42、3组鱼体肌肉中富含C182n6和C183n3,尤其是C182n6相对含量高达14.49%~21.75%,显著高于1、4组(P0.05),3、4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则富含EPA及DHA,生长性能较好的2、3组鱼其n-3/n-6为0.19~0.74。试验表明,豆油组红罗非鱼稚鱼生长性能最好,3、4组红罗非鱼稚鱼肌肉中富含HUFA。  相似文献   

18.
在粗蛋白42%和粗脂肪8%的半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鱼油、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组成5种日粮,使20C:5n-3(EPA)+22C:6n-3(DHA)的含量[占总脂肪百分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4.942、0.728;15.551、0.851;19.365、1.238;19.9761、.345和20.457、1.406。饲喂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幼鱼50 d,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脂肪酸含量及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中EPA+DHA的含量和n-3/n-6比例分别为19.365和1.238时,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饲料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为7~8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即在8%的脂肪中,添加51.3%的花生油3、2.5%的玉米油和16.2%的芝麻油或43.8%的鱼油、31.3%的花生油、8.8%的玉米油和16.1%的芝麻油(指占总脂肪的百分数)。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则以前一种配方为佳。  相似文献   

19.
以初始体重(0.60±0.24)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通过10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品牌商品饲料(F1、F2、F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虾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F1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2和F3组(P0.05)。凡纳滨对虾全虾的粗蛋白以SF1组最高(41.42%±0.51%),粗脂肪以SF2组最高(0.59%±0.01%)。饲料F1和F3组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2组(P0.05),但对凡纳滨对虾全虾的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摄食F3组的凡纳滨对虾全虾EPA和DHA含量显著高于F1和F2组(P0.05)。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投喂F1能够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鱼油中富含具有特殊作用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n-3族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些脂肪酸会沉积于肉中或储存于脂肪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许多研究表明,n-3脂肪酸EPA和DHA具有抑制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防癌等作用。因鱼油特殊的营养作用能够为家禽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脂肪酸,已被越来越多的饲料厂家用于饲料生产。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添加鱼油的饲喂效果和经济效益。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鸡,39日龄湖南青脚肉鸡;鱼油,购于昆明市海皇饲料有限公司,脂肪含量为99.8%;基础饲料,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