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农业逐步推进,农业的经营主体结构产生非常大的变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成为了现代化农业建设主要力量。从目前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做好改革工作,有效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构建更加完善的秩序,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发展。本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对策,为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要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要素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向和新挑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内涵、规模和形式等方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该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外动力和特征,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若干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文章简述了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从科技创新角度,分析了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重点从政府扶持、人才引培、平台建设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身、金融机构及政府3方面分析当前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提出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与体系构建,有效发挥政府、金融、民间3方面力量,建立政策金融、商业金融以及合作金融3个部门分工协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使得充裕民资供给能与农业发展融资需求有效对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根本上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湖南省为例,着眼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基本困难,在充分掌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政政策建议,以期为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非常重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笔者就如何做好创新农村经营新体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2021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南平、龙岩、浦城、连江、邵武、晋江等多个市(县)开展涉农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调研,对参与建设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摸底调查.调研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省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涉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有5515个,经营耕地面积33.6...  相似文献   

9.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适应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和临沂市的调查,发现山东省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从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角度,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激活农村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针对亳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去年以来,农业部紧紧围绕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这条主线,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在政府推动和创新实践中稳步构建。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正在逐步消解和嬗变。农业技术经济变革需求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使得从理论和模式层面构建新的农村经营体制,进而推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显得十分必要。农业“统、分、营”三层经营体制的构想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构想的新农业经营制度中,新的“统”是政府的统筹支持,新的“分”是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进程,新的“营”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三者分别以统筹、分享、经营为核心功能,共建新的农业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海东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技、农机及农产品营销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状1.1种养大户初具规模。全市现有规模养殖户46471户,其  相似文献   

14.
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推动者与践行者。河南省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培育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原则,筛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前提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据不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来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经营体制是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对安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创新的目标、原则、重点及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制度设计,并提出了需从规模经营、新型主体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还存在创新主体匮乏、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弱、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出发.笔者建议推进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强农业创新主...  相似文献   

17.
1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并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解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要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1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一着力点,为进一步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明了方向。如何紧抓这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结合《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2015—2016年)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经营管理统计数据,分析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宁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建设、融合发展、服务带动、减贫富农、生态乡村建设等方面,对标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综合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简要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就新型主体适度规模、素质培养、运行机制、资源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从3个方面提出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中坚力量的作用,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关键所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措施。“人、地、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要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在“人、地、钱”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从业人员呈现结构性短缺、规模经营尚未根本性形成、融资渠道存在制度性障碍等方面,这些问题既制约了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体系进一步构建完善,也不利于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形成高质量、现代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最后,从“人、地、钱”视域对“十四五”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行了探究和展望,并提出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