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柚矮化病病原嫁接接种8个柚类品种的盆栽苗,有7个品种的苗木发病,而强德勒枝叶生长无明显异状,无木质部陷点(仅有个别枝条有零星木质部陷点)。强德勒嫁接于已感病植株,不显病状。用4个地点采集的柚矮化病病原嫁接接种强德勒,均不显病状。试验结果初步说明,强德勒对柚矮化病具有高度抗(耐)病性。  相似文献   

2.
柚矮化病的品种感病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特征性症状春梢叶片扭曲畸形和枝条茎陷点为诊断依据,调查结果表明,55个柚类品种中有22个发病,占调查品种数的40%;28个沙田柚砧穗组合中有22个发病,占调查砧穗组合数的78.5%。以沙田柚实生苗和酸柚实生苗作指示植物,对温州蜜柑上的类似矮化病的叶片扭曲症状进行鉴定的结果,指示植物上表现出与接种沙田柚矮化病病原的指示植物相似的春梢叶片扭曲及茎陷点症状。  相似文献   

3.
强德勒红心柚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德勒红心柚引种初报陈全友,吴云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630712)强德勒(Chandler)红心柚系1979年5月美国赠送给北京农业大学的19个品种之一,沈隽先生派人送至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该品种接穗引入后,经再次检疫并作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4.
柚矮化病调查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柚矮化病调查和病原鉴定*周常勇赵学源蒋元晖戴胜根唐科志杨方云黄森(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400712)杨育龙李宗明王兆兰张高明谭晓张学武(四川省三台县农业局)(四川省达川市科委)(四川省南部县农业局80年代以来,我国柚类生产发展较快,1995年...  相似文献   

5.
柑桔衰退病(Citrus tristeza,CTV)在我国分布广泛,只是由于我国基本不用酸橙做砧木,不表现衰退病危害。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四川和广西等省(区)的一些文旦柚、沙田柚等柚类果园受到了茎陷点型衰退病———柚矮化病的严重危害[1-3],致使衰退病问题在我国突然间严重起来  相似文献   

6.
木质陷孔病     
木质陷孔病(cachexia)主要为害某些宽皮桔、某些桔柚、大翼来檬和金柑。当感病的芽条嫁接到敏感的砧木上或感病的老系植株上用敏感的品种高接时发病严重。本质陷孔类病毒普遍存在于老系品种中,为害的程度从轻微的矮化到严重的矮化、褪绿和植株衰退。木质陷孔病和木质陷点病(xyloporosis)常被认为是同物异名,但存在于甜来檬上起初描述为木质陷点病的病害,可能不是由木质陷孔病毒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柑桔衰退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桂林、柳州、贺州等地一些桔园的温州蜜柑和沙田柚出现了一种春梢叶片扭曲畸形、植株矮化的病害——温州蜜柑矮化病和柚矮化病,近年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有实验证明,该两病均由茎陷点型衰退病毒引起。而近年广西一些桔园出现的纽荷尔脐橙果实变圆、变扁,个头变小,有时果顶部出现放射状沟,枝条木质部产生严重茎陷点的症状,也是由茎陷点型衰退病毒引起。《柑桔衰退病》一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柑桔衰退病的“症状、寄主范围、病原、流行病学、诊断检测及防控策略”,对于读者认识和治理温州蜜柑矮化病和柚矮化病可能会有所帮助。因此翻译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HB柚和强德勒红心柚原产美国.HB柚为文旦柚与葡萄柚杂交后代的实生变异,我国1990年从美国引进;强德勒红心柚我国1979年从美国引入.2001年10~11月湖南省良种繁育中心分别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引进柑橘"948"项目新品种:HB柚和强德勒红心柚,其中HB柚无病毒接穗芽条200枝、强德勒红心柚嫁接苗480株.栽植于我中心的品种观察圃,并采取多头高位嫁接,进行物候期、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结果习性、果实品质、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的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柑橘衰退病和溃疡病,是影响全球柑橘产业发展的重大顽固病害,且难以防治。调查发现贵州地方柚品种印江红香柚田间表现出较好抗病性,为了更好利用印江红香柚,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对其柑橘衰退病和溃疡病的抗病性进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印江红香柚对茎陷点型柑橘衰退病和溃疡病具有较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寄主凤凰柚对柑橘衰退病病毒甜橙分离株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周常勇  周彦 《园艺学报》2007,34(5):1098-1102
 为研究不同柑橘类型对柑橘衰退病病毒构成的影响,将9个保存在新会橙上的引起甜橙茎陷点症状的柑橘衰退病毒强毒分离株嫁接接种到凤凰柚后,比较了接种前后p25基因的HinfⅠRFLP 和SSCP变化情况。分离株 CT90与CT20接种前后的RFLP组群没有发生变化;RFLP组群发生变化的分离株中有6个由混合组群变为单一组群。此外,除分离株CT90接种前后的SSCP谱带保持不变外,其余8个分离株从新会橙接种到凤凰柚后,SSCP谱带数均呈减少趋势。试验结果倾向于表明某些能在甜橙上增殖的CTV株系在凤凰柚上的增殖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1.
沙田柚在不同砧木上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供试品种为沙田柚,砧木材料28个,以酸柚砧作对照,研究了不同砧木上沙田柚树体生长发育,产量的早期表现。经过7年的观察分析,初步认为关云大叶枳,江津大叶枳,多花枳,朱砂柑、摩洛哥酸橙对沙田柚有早结,矮化作用。定植后第3年试花,第4年开始结果,结果最多的是关云大叶枳,株产达4个,树体高度比对照矮11.8% ̄21.0%,产量比对照高240% ̄600%,其余砧木都比对照结果迟。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1-1994年连续4年观测资料的平均值,对44个柚品种果实Vc与酸含量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了直线方程、双曲线、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S型曲线和二次多项式曲线等8种常见方程式配合,确定了二次多项式Y=32.12-135.18X 50.43X~2(相关指数R=0.868)为其最适合的回归方程.另外,各年份间这种回归曲线图表现相对一致,更进一步证实柚品种基因型中果实VC与总酸含量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极显著而稳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两种SNP分型方法的比较及其在柚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两种常用的SNP分型方法,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Allele-specific PCR,AS-PCR)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A),对16个柚栽培品种和8个柚杂种后代材料进行了7个SNP位点的分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的分型结果相同,都将24个样本分成了22种基因型。值得一提的是,样本‘八朔’与‘红八朔’,‘红甘夏’与‘川野夏橙’之间在所测位点无差别,表明其应当是同一来源的无性系变异。‘早熟真龙柚’和‘中熟真龙柚’的分型结果表明它们的基因型不同,看来并非是起源同一基因型的不同芽变品种,也不存在亲子关系。可见,AS-PCR和HRMA均适用于柚类品种的区分和鉴定。AS-PCR法是一种准确、低成本的SNP分型方法,适合普通实验室使用,惟对PCR反应体系要求严格。HRMA分型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分析量大的特点,但需要专门的设备,试剂成本也高。  相似文献   

14.
沙田柚遗传转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含nos基因和人工合成柞蚕抗菌肽D基因AP-D基因的根癌农杆菌对沙田柚外植体进行转基因研究,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产生的芽,苗经Km敏感性筛选,获得了若干转基因植株,并对这些植株进行了报告基因nos表达的电泳检测,同位素标记、AP-D基因为探针的点印迹杂交,外源AP-D基因的PCR扩增和Southen杂交。结果显示,报告基因nos、抗菌肽D基因已转入沙田柚植株细胞中。  相似文献   

15.
袖叶片与抗旱性相关的解剖结构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柚为试材,测定了10个品种柚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气孔纵径、气孔横径、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气孔相对面积,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柚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在各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上差异极显著。对11个抗旱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10个品种的抗旱性大小排序为:左氏柚>矮文柚>东风早柚>虎蜜柚>脐柚>华蓥山柚>通贤柚>梁平柚>早熟柚>强德勒。  相似文献   

16.
柚果实采后枯水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垫江白柚果实采后在自然通风库贮放60天时果皮POD出现活性高峰,之后下降,且处于较低水平,同时MDA含量及累积速率较快;果实枯水也在60天时开始出现,之后枯水程度逐渐加重。经冷激处理后果皮POD活性在贮藏中后期保持较高水平,果皮及果肉中MDA含量及累积速度较缓,果实枯水现象得到延缓。长寿沙田柚果皮POD活性远高于垫江白柚,均活性为垫江白柚2倍,其果皮及果肉中MDA含量低且累积速率慢,果实在贮期内未出现枯水现象。POD同工酶谱显现沙田柚在慢区具特有的1、4酶带,而垫江白柚在慢区及快区各具一条明显酶带,冷激没有改变原有酶谱,只是谱带强弱受到调节。  相似文献   

17.
对99%矿物油绿颖在琯溪蜜柚生长期的使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现蕾、中蕾和开花期使用绿颖,对琯溪蜜柚开花和坐果的影响不大;幼果期使用对琯溪蜜柚幼果表皮有一定的影响;高温期使用,看不出日灼果增加数量与绿颖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dvanced selections, NCS 10-038 and NCS 10-156, from the North Carolina breeding program wer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ly used cultivars, Camarosa and Chandler, for storage life and fruit composition in 2014 and 2015. Postharvest quality of NCS 10-038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amarosa’ and ‘Chandler’ after 8 days storage at 4 °C. NCS 10-156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in overall appearance and had more fruit shrivel, calyx browning, and mold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However, NCS 10-156 was highest in soluble solids content and was similar in total anthocyanin content and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o ‘Camarosa’ and ‘Chandler’. Further analysis of flavonoid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howed that NCS 10-156 was much lower in total flavonols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and comparable in anthocyanin pigments to ‘Chandler’. NCS 10-038, while similar in pigment profile to ‘Camarosa’, had less total anthocyanin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NCS 10-038 had a lighter red color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and was similar in postharvest quality to ‘Chandler’ and ‘Camarosa’ and may be suitable for long-distance markets. NCS 10-156 is slightly softer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and more prone to mold while the higher soluble solids content may make it suitable for direct market sales. Both selections show postharvest promise for strawberry production in the humid mid-South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