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松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4-6807
[目的]对湘中丘陵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湘中丘陵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各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分析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权重值最大,为0.140,其次是森林覆盖率(0.137)。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衡南县的脆弱度最大,衡阳县次之,均为强度脆弱区;耒阳市的脆弱度最小,为微度脆弱区。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外围低、中间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与农业生产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表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对比研究了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按经济地理分类,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属于资源-环境脆弱型,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属于生态脆弱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脆弱程度较小.按自然聚类,将39个区县的脆弱性分为资源脆弱型、生态脆弱型、环境脆弱型、一般脆弱型4种类型.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影响种植业,特别是单位耕地粮食产出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一大限制性因素。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水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引黄灌区农业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计算方法,对黄河下游农业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农业脆弱特征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改善黄河下游农业生态环境的合理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辽西北地区包括阜新市、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和沈阳市的康平县、法库县等地,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欠发达,区域内许多地区表现为贫困落后,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是辽宁省生态环境脆弱和农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以仁用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把治荒与治穷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埃及农业考察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埃及的自然条件差,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但埃及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在改良利用沙漠资源、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7.
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科学的投资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估的依据 ,任何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和失误 ,都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 ,并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农业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农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内容丰富 ,涉及到项目建设的诸多方面。本文以定西为例 ,针对“两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落后的显著特点和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的特殊现状 ,就此类地区开展农业投资项目应重点研究和论证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一、农业投资项目将成为“两难”地区项目建设重点面对生态脆弱和经济落后的“两难”处境 ,定西人民并没有气馁 ,而是迎难而上 ,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和新举措。新一届市委和市政府对通过项目建设来带动经济较快发展达成共识。加之定西农业特色资源丰富 ,围绕农业特色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的农业投资项目和为保护、恢复生态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农业项目势必成为定西项目建设的重点。具体表现为 :(一 )定西农业特色资源丰富 ,为农业项目投资提供了资源基础。定西市特色资源丰富 ,安定区、陇西、临洮、岷县和渭源分别被“中国特色之乡组委会”审定批准为“马铃薯之乡”、“黄芪之乡”、“花卉之乡”、“党参...  相似文献   

8.
景电灌区生态系统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针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状况,建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调整产业结构、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改善灌区脆弱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怀山  乔国华  王春梅  张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47-18248,18254
甘肃省瓜州县属典型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其农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依存度较高,资源型农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是影响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瓜州县属典型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其农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依存度较高资源型农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炳龙 《农技服务》2014,(3):100-101
<正>一、涡阳林业发展历程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县林业生产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探索过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林业发展缓慢,境内仅有一些散生状态防护林带,农田裸露,造林主要是房前屋后栽植乡土树和果木树,林木绿化覆盖率低,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七十年代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坚持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水利、道路兴修工程,全面开展以四旁植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全县栽植近亿株大官杨,但由于林种、树种单一,规划2  相似文献   

13.
试论贵州生态建设、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稳产、高产和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贵州是喀斯特岩溶发育特别强烈的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的增收和粮食生产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到制约,抓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可靠保证。同时解决好“谷贱伤农”确保粮农的收入安全亦是实现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快速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以最小信息熵将权重组合为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评价模型,对库区农业生态环境从结构性脆弱、胁迫性脆弱及综合性脆弱进行量化评价及等级评定.[结果]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东)北部较高、中部较低、长江两岸较高,且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长江北部在较高的胁迫性脆弱和结构性脆弱共同作用下较南部明显偏高,区域内70.00%以上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强度等级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不容乐观.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整体上与生态环境因子分布一致.[结论]以AHP-PCA熵组权重模型评价农业生态脆弱性具有可行性,可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平低,发展可持续农业既是贵州特殊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兴黔富农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束缚着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为: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和人为因素4个方面.从土地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3个方面阐述了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4,(13):283-283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建设绿色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雍县由于受自然条件、客观因素的制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纳雍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成效及制约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搞好纳雍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毛乌素沙地边缘,以煤产业为主的能源开发和工业发展势必会对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鉴于此,提出了园林绿化措施并分析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为使园林绿化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从水资源短缺等影响因子入手,重点探讨了园林绿化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措施,以保障该基地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陇东地区地貌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灾害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控制并减轻灾害。必须推广科学的农业防灾技术。增加农业防灾投入。建立、健全各种减史法规。严防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发展生态农业、改变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柴达木盆地脆弱的农田生态环境,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和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要求,对发展豆类生产在柴达木地区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在西部地区扩大豆类生产,有利于生态环境治理,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铜仁市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农业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铜仁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喀斯特自然作用和人为活动作用的结果,据此阐述其环境整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相应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