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23味蒙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2倍稀释法测定了5种蒙药复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又以两种致病菌的混合菌感染小鼠,灌服蒙药复方判断其在体内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有12味蒙药对两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9.20 mm,最大达到19.97 mm;5种蒙药复方在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Ⅰ和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031 25 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25,0.062 5 g/mL;各蒙药复方对小鼠的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方Ⅰ、方Ⅱ和方Ⅴ对小鼠的保护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3种磷酸型复合酸化剂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大肠杆菌(ATCC83912)、沙门菌(ATCC2151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213)3种常见的致病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板法,测定3种酸化剂和复合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mm),比较3种酸化剂(Ⅰ、Ⅱ、Ⅲ)不同浓度(0.20%、0.30%、0.40%、0.50%、0.70%)的抑菌效果,比较0.50%酸化剂与复合抗生素(日粮中含土霉素100 mg/kg+金霉素75 mg/kg+喹烯酮250 mg/kg)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①3种酸化剂的抑菌效果差异显著(P0.05),抑菌作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酸化剂Ⅲ酸化剂Ⅱ酸化剂Ⅰ,并且酸化剂Ⅱ、酸化剂Ⅲ的抑菌效果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②0.5%酸化剂Ⅱ、酸化剂Ⅲ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优于复合抗生素(P0.01),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不如复合抗生素(P0.01)。综上所述:3种酸化剂中,酸化剂Ⅲ的抑菌效果最佳,酸化剂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优于复合抗生素,建议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不低于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连等37种中药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使用水提法制备37种中药的提取液,使其浓度为1 g/mL,通过平板打孔法测定37种中药的体外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有抑菌效果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制备成双联复方中药,测定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并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双联复方中药在体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五味子、玫瑰茄的MIC为31.25 mg/mL,MBC为43.75 mg/mL,石榴皮的MIC为250 mg/mL,MBC为350 mg/mL,鸡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复方中玫瑰茄+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玫瑰茄+石榴皮、石榴皮+五味子的抑菌效果与单方效果基本一致,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2.73~18.93 mm,联合抑菌作用效应为无关作用。研究表明单方中药石榴皮、玫瑰茄、五味子和三组复方中药都对鸡致病性沙门氏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用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组成复方中药后,其抑菌效果未必会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山羊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试验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以蒲公英、白花败酱草、马齿苋3种中草药水提物对山羊大肠杆菌、沙门杆菌、葡萄球菌3种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花败酱草、马齿苋、蒲公英对山羊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62.5,125,250 mg/mL;对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25,250,250 mg/mL;对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62.5,250,125 mg/mL。白花败酱草对山羊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杆菌抑菌效果较好;马齿苋对山羊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蒲公英对山羊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马齿苋、蒲公英对山羊沙门菌次之。说明这3种中草药对山羊3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测定14味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较好体外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为临床用药治疗大肠杆菌病以及开发中草药制剂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诃子、紫花地丁、苏木等14味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诃子、黄连、乌梅、苏木、五味子这5种药物抑菌效果较好,其中五味子、黄连效果最好,平均抑菌圈直径≥23.0 mm,MIC和MBC在15.63~31.25 mg/mL范围内。说明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不同的中草药抑菌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中草药体外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味中草药和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受试中草药及复方对6种病原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确认了病原菌对各中草药及复方的敏感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金银花、瓜蒌以及复方1、复方2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显著优于相应的水提物。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具有药物较低、无耐药性、毒副作用较小等多种优点,复方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疾病防治中.实验通过复方中草药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进行了外抑菌效果检测,自拟了5种复方中草药制剂,水煮法提取复方中草药药液,浓度为1 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复方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复方2、复方4和复方5对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蒜挥发油对猪鸡四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蒜挥发油(GO)能否作为安全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本实验室开发的2种精制大蒜挥发油制剂(G0-Ⅰ和GO-Ⅱ),以及市售天然大蒜油、合成大蒜油对养殖生产中常见的致病性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发现:2种制剂对供试菌都有较好抑菌作用且效果均优于天然大蒜油和合成大蒜油;精制大蒜挥发油GO-Ⅱ(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比例高)对猪大肠杆菌和鸡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 μg/mL,对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31.3μg/mL;GO-Ⅰ对鸡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与GO-Ⅱ相同.本研究提示GO制剂中有效成分DADS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比例不同抗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8组复方中草药制剂体外抑菌作用效果,筛选对猪大肠杆菌抑菌作用较好的组方,试验选用21种单味中草药配伍组成8组复方(复方1: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复方2: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复方3:大黄、黄芩、秦皮、艾叶;复方4: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复方5:马齿苋、白头翁、黄柏、五倍子、甘草;复方6: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黄柏、白芍;复方7:地榆、石榴皮、土茯苓;复方8:黄连、白头翁、木香、甘草),采用水煎法制备水提物,分别通过平板打孔法、2倍稀释法和平板接种法对从临床病例中分离的猪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体外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为高度敏感,复方6为中度敏感,复方1为低敏,其他复方不敏感;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 L;复方1、复方6、复方8抑菌效果次之,最小抑菌浓度为500 mg/m L;复方5有抑菌效果,菌落数随药物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复方2、复方4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及复方组合对引起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用2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单味中草药及两种中草药复方组合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测定其敏感性。结果表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25,20,25 mg/mL,对阴沟肠杆菌的MIC分别为50,40,50 mg/mL。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金银花石榴皮白头翁;三种单味中草药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白头翁石榴皮金银花。石榴皮和金银花的中草药组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74 mm,敏感;石榴皮和白头翁的中草药组合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84 mm,不敏感,但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白头翁和金银花的中草药复方组合对两种致病菌均不敏感。说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抑菌效果不明显,中草药复方组合的抑菌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