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1 1996年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1.1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八五”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平均每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00km~2.1996年,据各省(区)年报统计,全年共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800km~2,实际保存冶理面积6000多km~2,略高于“八五”期间的平均水平.随着水土流失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连续多年保持这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一件大事汪上和(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水局.郑州450003)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于1996年2月14~15日成功地召开了第三次会议。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同志代表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全面地总结了黄河中游过去40多年的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3.
延安市宝塔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与残塬沟壑区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区)之一。在对该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发展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方山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 434.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到62.6%。在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战略思路指导下,长期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6.0 km~2,治理度达到64.2%。介绍了水土保持发展历程、治理成效与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5.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战略目标鄂竟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1水土保持既面临大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新中国建立近50年来,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防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完成...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黄河上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黄河安澜的治本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黄河上中游地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1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发展1.1 水土保持重点县工程成效显著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重点县项目,是落实1991年国务院治淮决定的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一期工程1992年开工至1996年竣工,1997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各项指标均超过1996年3月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五年来,一期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1.52亿m~3,总投工日6812.54万个,项目总投入4 8816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876km~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一是使项目区66.5万人摆脱贫困,199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6元,增加了1196.4元;人均粮食提高到424.5kg,增加了70.8%;农林牧副总产值是1991年的3.96倍,增加了12.82亿元.二是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群体防护效能,林草覆盖度  相似文献   

8.
皇甫川流域是黄河中游主要的多沙粗沙区。对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效应的主要指标——水土保持措施蓄水减沙效益及其对三门峡库区和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供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初步设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探索有水土保持特点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并进一步对这一新的改革思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1999年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建设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当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各种内外部条件,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以此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两个可持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应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加强水土流失区的坡改梯建设;实施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重视制定生态修复的配套政策,确保其顺利推进;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注重水土保持社会参与和激励机制、项目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做好“十一五”规划、水土流失监测评价等水土保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 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在1997年8月就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批示,党的十五大要求我们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以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同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志气把黄土高原建成秀美山川.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十五大精神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对于这项跨世纪的宏伟战略部署,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首要的就是做好跨世纪新征途上的水土保持建设规划.1 编制规划的思路和指导思想1.1 规划编制的思路一是依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1991~2000年》;二是依据1994年国家计委组织编制的《全国生态建设计划水土保持专项规划1991~2050年》;三是认真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 年来水土保持的经验和教训;四是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规划,诸如《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规划1995~2010年》、《全国水土保持梯田、坝地建设规划》等.在此基础上,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批示进行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五大和江泽?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黄河水土保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土保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5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建成淤地坝12.21万座,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60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是在进行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力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发展的。提出了近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 1 10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1.1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省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发展经济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蓬勃开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多万hm~2,完成高标准重点治理面积22.67万hm~2.其中修建水平梯田10多万hm~2,建设水土保持林110多万hm~2,种草1.86万hm~2,发展经济果木林12万hm~2.“六五”期间每年完成6.2万hm~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七五”期间每年完成13.3万hm~2,“八五”期间每年完成20万hm~2,治理速度显著加快.兴国县自198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县以来,经过10多年的治理,年土壤流失量由1160万t减少到460万t,山地土壤有机质提高2倍以上,全氮含量提高1倍以上;强度流失区治理后夏季地表最高温度平均下降8℃,冬季上升3.6℃,空气湿度提高6倍;山地植被覆盖度由28.7%上升到72.2%;全县几条主要河流河床平均下降0.26m,蓄水量每年增加2.3亿m~3,作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1800hm~2,复种指数由145%提高到245%.  相似文献   

14.
过去确定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采用来沙分配图法和多沙粗沙模数指标法,这两种万法都需用到粗泥沙资料,由于有泥沙颗分资料的测站较少,故其精度有限.根据河龙区间7~8月份水流平均含沙量300kg/m~3的指标,在含沙量分布图上确定出重点治理区,该万法只涉及全沙资料,而有全沙资料的站网控制密度相对比有粗泥沙资料的站网控制密度耍大得多,因此其精度也就高得多.黄河流域重点治理区为11.3万km~2,其中河龙区间为5.7万km~2,泾洛渭河为3.2万km~2,祖厉河、苦水河为2.4万km~2,河龙区间的5.7万km~2是重点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建立基层水土保持档案系统,是国家生态监测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福建省南安市,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基层水土保持档案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利用信息规范化技术采集数据,形成档案库、计算机数据库及其查询系统,并利用现有网络基础,实现数据的流通、汇总,实现基层野外作业的数据与各级部门数据实时互动管理。从基层入手,由小到大,可形成全国水土保持信息档案库。  相似文献   

16.
<正>这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很重要.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研究如何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确定的“九五”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新的贡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李鹏总理专门向会议发来贺信,对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好这次会议指明了方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1 正确估价我国水土保持的巨大成就,及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紫色丘陵区工程建设松散堆积物的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日益重要。紫色丘陵区开发项目的工程侵蚀严重,松散堆积物侵蚀模数为13895~52400t/(km2.a),远高于相应对照草坡的侵蚀强度,其侵蚀产沙量与堆积物的形态与位置、坡度与坡长及植被覆盖度有关,其侵蚀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松散堆积物侵蚀的控制应选用土生藤本和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治理和开发山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他,应与重点开发沿海发达地区统筹兼顾,发挥各自优势,互相支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山区贫困的根源,是山区开发的主要障碍。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展多种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是山区交通、工矿等基本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开发山区的基础。治理开发山区总的方向是:预防为主,治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发展多种经营为主,同时不放松粮食生产,尽快脱贫致富;还要把观念和职能,转到以预防为主,治管结合的轨道上来,加强以监督管理和法制来防治新的水土流失。同时还要依靠政策、科学和投入,特别要建立健全全国各级水土保持机构体系,以强化水土保持和山区开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与成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几十年来广东省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概况,总结了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为进一步搞好水保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进行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土壤水蚀风险评估。综合运用RS和(31S技术以及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简称RusLE)来定量化地评估土壤侵蚀。建立了一个关于土壤侵蚀、斜坡长度/坡度、降雨侵蚀和人类活动的评估系统。评估值输入修订的世界土壤亏损方程式中,用来计算土壤退化进程的风险,土壤退化又叫土壤侵蚀。利用榆林和靖边两地区的1987年和1999年的陆地卫星TM传感图像来制作研究区土地使用/覆盖情况的地图,然后用这些地图产生RusLE方程中的人类活动因子。使用ERmapper/Info两个软件来管理和处理主要数据,及处理卫星图像和表格数据源。根据统计分析,3985.9km^2(33.12%)的土地面积有轻微到中度的土壤侵蚀,2941.4km^2(24.44%)的土地面积有高的土壤侵蚀,总土地面积中3522.1km^2(29.27%)正面临着很高的土壤侵蚀风险,总体上来说,研究区处于高的土壤水蚀风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