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蓟马的危害是八角麻疯果的成因。记述中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形态、习性、危害八角及造成的损失,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地区管蓟马科昆虫种类及区系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内蒙古地区管蓟马科昆虫有2亚科9属19种。其中,简管蓟马属为优势属,占总属数量的42%。典型的古北种占总种类的32%,共6种;古北和东洋共有种占68%,分布有13种。通过区系分布组成可以看出,蒙新区有特有种2种,占11%。另外,在整个区系分布中,除蒙新区以外,华北区分布蓟马种类最多,占79%。东北区分布种类最少,占21%。  相似文献   

3.
湖南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佳  张林  卢焰梅  张宏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00-13801,13804
于2008年对湖南省涟源市枫坪镇和杨市镇的7种蔬菜、5种花卉进行调查。经室内鉴定,发现了常见的9种蓟马,分属于2科4属。蓟马科(Thripidae)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2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intonsa);蓟马属(Thrips)5种,分别为黄蓟马(T.flavus)、八节黄蓟马(T.flavidul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烟蓟马(T.tabaci)、棕榈蓟马(T.palmi);小头蓟马属(Micro-cephalothrips)1种,为腹小头蓟马(M.abdominalis)。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1种,为华简管蓟马(H.chinen-sis)。优势种为花蓟马(F.intonsa),在12种寄主植物上均有发现,比例为76.60%。在蔷薇和菊科杂草上,首次发现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比例分别为4.48%和5.56%。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蔬菜蓟马种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7-1998年对武汉地区蔬菜地蓟马的种类和寄主范围作了较系统的调查。经初步鉴定蓟马的种类共有12属24种,分属于蓟马科(Thripidae)和管蓟马科(Phlaeothridae),其中湖北省新记录种有7种:侣金裂绢蓟马Hydatothrips heteraurus Han,豇豆毛蓟马Ayyaria chaetophora Karny,葱韭蓟马Thrips alliorum(Priesner)莫大蓟马Megalurothrips typicus Bagnall,豆带蓟马Taeniothrips glycines Okanoto,节瓜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狭翅简管蓟马Haplothrips tenuipennis Bagnall,并编制了武汉地区蔬菜蓟马种类成虫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茶树上蓟马种类并筛选防治蓟马的高效农药品种,为茶树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云南农业大学茶园12个茶树品种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并评价3种常用农药对茶树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12个茶树品种上共采集蓟马706头,经鉴定,隶属2科4属6种,包括蓟马科3属5种,分别为三鬃蓟马属的褐三鬃蓟马,蓟马属的黄蓟马、黄胸蓟马、棕榈蓟马,大蓟马属的端大蓟马;管蓟马科1属1种,即简管蓟马属的华简管蓟马.茶树上褐三鬃蓟马和黄蓟马发生最严重,分别采集到195和183头,占蓟马总数的27.62%和25.92%;其中昌宁大叶种上蓟马发生最严重,共采集蓟马149头,占茶树蓟马总数的21.11%.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2.5%吡·高氮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3种农药对茶树蓟马均有一定的田间防治效果,药后7 d蓟马虫减退率和防效均达80.00%以上.[结论]茶树上的蓟马优势种为褐三鬃蓟马和黄蓟马,昌宁大叶种为蓟马偏好取食的茶树品种.微生物源生化农药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对茶树上蓟马的药效持久稳定,可作为今后防治茶树蓟马的首选农药.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桑树上桑蓟马虫口密度的调查,明确其分布主要集中在桑枝3~10叶位上,最高虫叶位随桑树的树势强弱而变化。桑蓟马虫口数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高温干旱期,桑蓟马虫口数量猛增,桑树受害最重;风雨有碍桑蓟马的发生,每次可减少桑蓟马21%~88%。通过田间调查,桑蓟马的主要天敌有:大草蛉、中华草岭、横纹蓟马及一些瓢虫和小蜘蛛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云南省弥渡县四季豆西花蓟马的危害情况进行研究,为四季豆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依据。为了更加了解西花蓟马在四季豆叶片上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8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方程对四季豆叶片上的西花蓟马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花期和成熟期以及叶片在绿色和浅绿色两种生长情况时,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四季豆叶片上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成虫主要分布在四季豆上部,若虫分布在下部;若虫数量在各个时期均多于成虫数量,成熟期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普遍高于开花期叶片上的种群;绿色叶片上的种群数量要多于浅绿色叶片上的种群数量。四季豆西花蓟马呈聚集分布,在田间防治四季豆西花蓟马时,应该注意对若虫以及绿色叶片上的蓟马进行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8.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杀虫剂非施用环境中入侵西花蓟马和本地蓟马的种群变化情况,明确主要蓟马种类,对白车轴草、粉花绣线菊和紫苜蓿3种植物上的蓟马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和时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夏季3种植物上蓟马的种群动态出现6月初和8月末2个发生高峰,成虫整个发生期内最高值为白车轴草上达8.3头·株~(-1),若虫为8.8头·株~(-1)。采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函数法则检测3种植物上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发现蓟马成虫在3种植物上均为聚集分布,蓟马的聚集原因主要由自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3种植物上的蓟马优势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西花蓟马、黄蓟马和棕榈蓟马是3种植物上的共有优势种,且在夏季不同时期内不同植物上的蓟马比例存在差异,以夏初各种蓟马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9.
冬季作物上主要蓟马的组成及吡虫啉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冬季作物花期主要蓟马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吡虫啉对其的毒力情况,采用5个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模型对云南省砚山县冬季常见作物花期的主要蓟马种类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吡虫啉对主要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冬季花期3种作物上主要蓟马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蓟马(Thrips flavus)、烟蓟马(Thrips tabaci);不同作物上蓟马的组成比例存在差异,豌豆上的优势种为西花蓟马,萝卜和油菜上的优势种为黄蓟马;黄蓟马在萝卜上的种群密度最高(14.356头/株),花蓟马在豌豆上的种群密度最低(1.889头/株)。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4种蓟马在不同作物上均为聚集分布,且蓟马个体间表现出相互吸引;单种蓟马种群密度与聚集度呈正相关性,即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聚集度增大,蓟马成虫的聚集主要是由自身习性造成。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蓟马对吡虫啉的敏感性依次为黄蓟马(LC_(50)=174.263 mg/L)烟蓟马(LC_(50)=203.089 mg/L)花蓟马(LC_(50)=263.104 mg/L)西花蓟马(LC_(50)=390.132 mg/L),西花蓟马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抗药性。蓟马在常见作物上能安全越冬和危害,成为翌年春季农作物上的虫源,应加强对这些冬季作物上越冬蓟马虫口数量的控制,同时需重点监测西花蓟马对吡虫啉抗药性增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节瓜蓟马在广东省的捕食性天敌资源和自然控制作用。在不施化学农药的瓜、豆地中发现节瓜蓟马的捕食性天敌有中华微刺盲蝽、黑带多盲蝽、黑肩绿盲蝽、南方小花蝽、桑小花蝽、大眼长蝽、西方蠳蚊、长毛捕食螨、塔六点蓟马、瓢虫、蜘蛛和蚂蚁等共10科近20种。数量较多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南方小花蝽和黑带多盲蝽,其中对节瓜蓟马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在所有被捕食的节瓜蓟马中,54%的蓟马被中华微刺盲蝽取食。中华微刺盲蝽不仅捕食量大,而且全年可见该盲蝽繁殖。中华微刺盲蝽是防治节瓜蓟马前景最大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渭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上蓟马种类及寄主。[方法]调查陕西渭南地区及其周边县区的果树、农田作物、蔬菜、花卉等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及寄主。[结果]经过鉴定发现蓟马种类共36种,属于2亚目4亚科15属,其中烟蓟马、华简管蓟马、稻简管蓟马为危害渭南地区植物的优势种类。[结论]研究结果为蓟马的防治和虫情测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及耐药性诱导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黄芩等10味中药及复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了在中药选择性压力下传代培养200代的大肠杆菌对中药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发现,黄芩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 IC)为31 mg/mL,黄芩分别与连翘、秦皮、蒲公英的组合以及秦皮与连翘的组合均有协同作用。传代菌对中药不易形成耐药性,耐药株经中药作用后对某些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所提高,而标准菌株的敏感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中药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开发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连翘、黄连、丹参、大黄、大青叶、益母草、当归、红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进行单味中药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配成3个复方,确定复方的抑菌效果。[结果]连翘、黄连、大黄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直径都超过了15.0 mm,其次是红花、大青叶和丹参。复方1、复方2、复方3对3种致病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复方1(连翘、大黄、益母草、红花按一定比例组成)对3种致病菌极度敏感,平均抑菌直径为22.3 mm,其他2个复方对3种致病菌高度敏感。[结论]选用复方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等10种中草药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板蓝根、黄连、贯众、鱼腥草、连翘、葛根、苦参、黄柏、白术、黄芪等10种中草药的抑菌效果,通过不同梯度药物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其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贯众、黄连对沙门氏菌的平均MIC值均为7.8 g/L,在各种单味中草药中的MIC值最小,表明贯众、黄连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板蓝根、黄芪、鱼腥草、连翘、葛根、苦参、白术的MIC值在15.6~31.3 g/L,抑菌效果较好;黄柏的平均MIC值为62.5 g/L,抑菌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5.
王进明  王瑞娜  范圣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83-8484,8594
在对文献资料查阅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连翘野生资源分布地区,对连翘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连翘在采收、炮制加工和采收期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野生连翘资源的破坏性很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野生连翘资源的保护意识及加大人工的抚育力度,以实现野生连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甘蔗蓟马种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蓟马类是甘蔗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甘蔗未展开的心叶内危害,影响甘蔗产量。本研究调查云南省陇川、元江等17个甘蔗种植县、市,共采集成虫标本1 142头。经鉴定,得出害虫种类9种,即蔗腹齿蓟马(又称甘蔗蓟马)(Fulm ekiola serratus)、竹直鬃蓟马(Stenchaeto-thrips bum busae)、黄蓟马(Thrips flavus)、褐蓟马(Thrips fusca)、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天敌1种,即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蔗腹齿蓟马(F.serratus)是所有甘蔗种植区的绝对优势种,在所调查甘蔗种植区均有,占所采集鉴定蓟马总数的80.2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贵州茶园主要害虫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发生动态及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为害情况,探讨不同品种茶树对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为抗性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翻叶法调查12个贵州茶树主栽品种上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采用虫量比值法对12个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相关分析,基于春秋两季1芽2叶期、芽叶色泽、茸毛密度、茸毛长度、1芽3叶长、1芽3叶百芽重、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调查数据,明确茶树主要农艺性状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贵州茶园中茶棍蓟马年发生动态呈大小峰趋势,大峰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小峰出现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小贯小绿叶蝉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2峰出现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12个茶树品种中,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黔湄601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感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芽2叶期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小贯小绿叶蝉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1芽3叶长和茸毛密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茸毛长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芽叶色泽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苔选0310、黔辐4号和黔湄601对茶棍蓟马及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在一定的抗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7种中草药对斑马鱼的诱食效果。[方法]以100尾平均体长为3.5cm的斑马鱼为试验动物,选用肉桂、薄荷、丁香、黄连、黄柏、黄岑、八角、山萘、乌梅、枝子、诃子肉、苦参、虎杖、黄精、黄芪、连翘、酸枣红作为诱食剂进行3组诱食试验,分析不同中草药对斑马鱼的诱食效果。单方筛选试验:将17种中草药分别以2%的添加量加入到基础饵料中,用迷宫试验记录试验鱼进入诱鱼室和空白室的次数,以及试验鱼咬啄饵料球的次数。梯度试验:从单方试验中选出诱食效果较好的中草药进行梯度试验,浓度为0.5%、1.0%、1.5%、2.0%、2.5%、3.0%,不添加任何中草药作为对照组。两两组合试验:根据单方试验结果进行两两组合试验,中草药添加量各为1.0%。[结果]虎杖、八角、薄荷、黄芪、连翘、肉桂、黄连、酸枣红对斑马鱼的诱食效果显著;4种中草药梯度试验结果得出浓度2.0%虎杖、浓度1.0%薄荷、浓度2.0%八角、浓度3.0%黄芪对斑马鱼的诱食效果最好;两两混合试验中浓度1.0%虎杖和浓度1.0%八角混合物对斑马鱼的诱食效果最好。[结论]斑马鱼的诱食效果与中草药种类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蓟马类是甘蔗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甘蔗未展开的心叶内危害,影响甘蔗产量。本研究调查云南省陇川、元江等17个甘蔗种植县、市,共采集成虫标本1142头。经鉴定,得出害虫种类9种,即蔗腹齿蓟马(又称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us)、竹直鬃蓟马(Stenchaetothrips bumbusae)、黄蓟马(Thrips flavus)、褐蓟马(Thrips fusca)、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禾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天敌1种,即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蔗腹齿蓟马(F. serratus)是所有甘蔗种植区的绝对优势种,在所调查甘蔗种植区均有,占所采集鉴定蓟马总数的8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