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遂宁市地处四川省的中部,有中小型水库332座,养殖水面3351公顷。近些年来,中小型水库鲢鳙鱼共患“两鳋”鱼病(中华鳋病和锚头鳋病)时常发生。笔者防治鲢鳙共患“两鳋”鱼病的中小型水库113座(次),水面2480公顷,采取的防治技术行之有效。一、发病时间1.中华鳋病又称“鳃蛆病”。在每年3~11月发病,主要发生在一龄以上的幼鱼和成鱼。虫体较大,肉眼可见。成熟的雌鳋,在生殖节上挂着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对鱼种危害较严重,常引起鱼种大量死亡。2.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蓑衣虫病”。在水温12~33℃时,鱼种和成鱼均可发此病;对鲢、鳙鱼种危害…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治疗中华鳋病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网华 《科学养鱼》1999,(10):27-27
中华鳋俗称鳃蛆,是寄生在鱼鳃上的一种大型桡足类。且其种类依寄生宿主而异。如大中华鳋多喜寄生于草鱼,鲢中华鳋喜寄生于鲢鳙鱼,长刺新鳋和日本新鳋则喜寄生于鲤、鲫、鳊等鱼的体表、鳃丝、鳃耙和鼻孔内。该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4-11...  相似文献   

3.
刘克山 《内陆水产》2001,26(4):28-28
锚头鳋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病,也是精养塘内最主要的鱼病病害。病原有寄生于草鱼的鲩锚头鳋,寄生于鲤、鲫鱼的鲤锚头鳋,寄生于鲢、鳙鱼的多态锚头鳋。在发病的高峰季节,鱼塘内 90%以上的鱼种可染上此病。病鱼发病初期,因痛痒烦躁不安,离群单游,常与水下物体相擦,食量锐减,继而体质消瘦最后死亡。由此,了解锚头鳋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是防治此病的关键。 1特征与习性 锚头鳋长为 6~ 12毫米,分头、胸、腹三部分,其界限不明显。头部有背角、腹角两对,略呈铁锚状。雌虫寄生于鱼体,生育季节常见一对卵囊;寄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5.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病原体为多态锚头鳋、鲤锚头鳋、鲩锚头鳋等,感染鲫、鲤、鲢、草等鱼类。若寄生在口腔中,则鱼嘴一直开着,称“开口病”;若寄生在鳞片和肌肉中,造成鱼体的出血和发炎;老虫阶段寄生部位的鳞片往往有“缺口”,  相似文献   

6.
董仕韬 《内陆水产》2003,28(10):30-30
湖北省安陆市雷公镇横山村6组养鱼户王仁安承包的1口面积3000米2鱼池,2003年6月中旬草鱼患病,开始几天每天死鱼1~2尾,1周后每天死鱼4~5尾。笔者得知后于6月17日赶到池边现场观察,经检查发现草鱼鳃片鳃丝末端挂有很多白色象蛆一样的虫体,即大中华鳋,还发现草鱼腹部有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淡黄色脓液流出,解剖发现肠中基本无食,肠道充血发红发炎,为肠炎病,诊断为草鱼患大中华鳋与肠炎病并发症。同时,观察鱼池还发现鲢鳙鱼在水中表层打转,有时狂游,鱼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表现为“翘尾巴病症”。故对池中3尾白鲢、2尾花鲢、5尾彭泽鲫诊…  相似文献   

7.
锚头鳋病是由甲壳类锚头鳋大量侵袭鱼体表而引起的,又称生钉、针虫病、蓑衣病等。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正是锚头鳋病的高发期,一旦防治不及时,极容易因锚头鳋并发病引起池鱼死亡,造成损失。下面介绍几种中草药防治锚头鳋病的方法,不仅经济实用,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克山 《内陆水产》2003,28(5):32-32
锚头鳋病持续期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夏秋两季最为严重:鱼体表面锚头鳋可导致病鱼翘尾闹塘,烦躁厌食,最后暴发死亡。测报锚头鳋繁育动态,掌握最佳防治适期,科学选择和标准使用药物,是防治锚头鳋病的有效方法。12002年测报2002年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比常年高出2~3℃,4月中旬,出现长时间低温阴雨,寡光照,气温比常年偏低,锚头鳋越冬代产卵提前,卵期延长,童虫期不集中。2002年测报结果与预报十分接近。3月中旬,有10天累计52小时的长日照,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升至14.5℃,比常年高出2.2℃,锚头鳋4月5日开始产卵,比常年提前5天。4月上中旬出现连续2…  相似文献   

9.
刘克山 《内陆水产》2006,31(4):45-45
锚头鳋病是病原锚头鳋寄生鱼体后发生的一种鱼类疾病。锚头鳋的形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雄虫不侵害鱼体,营自由生活。雌虫头部扎入鱼体内吸收营养,胸、腹裸露在外进行消化、排泄和繁殖。性成熟后的雌虫,卵囊逐渐肿大,临产时呈半透明状,内有一个黄黑色亮点。这一特征是观察  相似文献   

10.
1、草亲鱼鳃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 1977年夏初,我场两口亲鱼塘的草亲鱼全都患了鳃寄生虫病(指环虫、隐鞭虫和中华鳋病)。病鱼常离群独游,体色转青,鳃部粘液增多,鳃丝上呈现深红色小点,严重的鳃瓣边缘组织坏死呈白色。共死了20多尾草亲鱼,影响了当年的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11.
侯和菊 《内陆水产》2005,30(6):27-27
高锰酸钾高 锰酸钾杀菌力强,能杀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多用药浴法:以10mg/L浓度浸洗病鱼1~1.5h,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mg/L浓度浸洗病鱼15~30min.可治疗鱼类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极其迅速.养殖水面扩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但由于过度密放、投饵,施肥及池塘老化和受工业废水污染等种种原因,致使鱼、虾病发生日趋严重。特别在我们水产养殖区的指环虫、鳋病危害更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聘请姜礼燔教授来此作具体的技术指导.协助研制新药“E型灭虫精”,经长期试验表明,它对杀灭鱼类各种寄生的指环虫、中华鳋、鱼鲺、铁锚虫等有非常特异的效果,受到当地的很高评价。  相似文献   

13.
鳋病是池养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病原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及长刺新鳋等。该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4月至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蚀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清晨池水缺氧情况卜表现更趋严重,它们狂游于水表层.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打转,兜圈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四季与鱼病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所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4,(10):22-24
锚头鳋病由锚头鳋侵入鱼体而引起。雌虫寄生在鱼的体表,有时也寄生在口腔和鳃弓上,它除了用钻进到鱼体组织里的口器吸取寄主血液外,同时由于寄生而造成伤口,给细菌和霉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使寄生部位出现发炎、红肿、溃烂。对夏花到冬片阶段的鱼种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6.
四季与鱼病     
<正>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17.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病”。病原体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鳋侵入鱼种而引起的体外疾病。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营自由生活。症状:病鱼大量寄生锚头鳋时呈现急燥不安,食欲不旺。每年4~10月为此病流行季节,急性感染鱼种每尾可高达数十条,短期会大量死亡;慢性感染,鱼体消瘦,慢慢死亡,如鱼种每尾感染15条以上,则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食盐防治鱼病,来源容易,价格便宜,且无残毒,国外有用以治疗由车轮虫、斜管虫和口丝虫引起的皮肤病、早期皮肤吸虫病(三代虫)和几种细菌性鱼病。因为它能杀死锚头鳋的无节幼体,因此也用作防治小水体的锚头鳋病。国内报道用食盐浸洗鱼卵和鱼种预防水霉病,拌和在饵料和药饵中预防和减轻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19.
李南  方平 《河北渔业》2001,(3):30-30
<正> 锚头鳋属于寄生桡足类,对鱼类危害很大。常见的锚头鳋有多态锚头鳋、鲤鱼锚头鳋、草鱼锚头鳋和四球锚头鳋四种。锚头鳋在当年幼鱼或成鱼体上都能寄生,它是从头部钻入寄主的肌肉或鳞片下,胸腹则裸露于寄主体外,在锚头鳋寄生的部位,肉眼可见针状的病原体。如果锚头鳋在鱼体长时间寄生后,虫体表面常有原生动物及藻类附生,肉眼观察好像一束灰色的棉絮。被锚头鳋寄生的鱼,发病初期表现为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直至死亡。鱼体上被多态锚头鳋寄生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发炎、红肿,有因溢血而出现的红斑;被草鱼锚头鳋和鲤鱼锚头鳋寄生的  相似文献   

20.
正7.临夏州临夏市监测品种为8种鱼类,分别是草鱼、鲤、鲫、鲢鳙、虹鳟、鲟鱼、团头鲂、鱼。监测到的养殖病害有16种,其中细菌性疾病7种,分别为赤皮、烂鳃、肠炎、打印、疥疮、竖鳞病、细菌性败血症;真菌性疾病1种为水霉病;病毒性疾病2种为草鱼出血病、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寄生虫病害6种,分别为车轮虫、锚头鳋、小瓜虫、中华鳋、指环虫。(1)草鱼:常见多发病为水霉病、草鱼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