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黎 《福建茶叶》2017,(11):12-13
通过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类群数和鲜叶品质、毛茶感官审评,结合茶树对养分的需求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套种平托花生和百喜草,单一套种平托花生土壤温度分别降幅达5.04%-22.06%,3.49%-19.48%;土壤自然含水量增幅为3.08%-25.34%,2.12%-11.97%;有机质增幅为22.81%-24.13%,1.91%-2.86%;全氮增幅21.21%-66.67%,3.03%-24.24%;全磷26.32%-36.84%,5.26%-31.58%;全钾74.25%-78.99%,61.37%-68.05%;微生物群总菌数增加96.65倍,32.44倍;百芽重增重12.93%,8.90%。通过试验提升了茶叶感官审评,提高了绿茶的等级,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绿色农业"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集2个剑麻园套种平托花生与不套种、套种4个月和9个月4种种植模式的0~20 cm、20~40 cm和40~60 cm 3个层次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的水分、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结果表明,套种平托花生可以提高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保水性能优良,其中0~20 cm层次土壤保水效果最好。套种平托花生时间越长,地表覆盖度越大,0~20 cm土壤保水性能越好。剑麻园套种平托花生且不增加施肥量的情况下,0~20 cm、20~40 cm 2个层次土壤的矿质氮和速效磷,20~40 cm、40~60 cm 2个层次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无套种平托花生剑麻园,0~20 cm、20~40 cm和40~60 cm 3个土层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依次降低,而套种平托花生剑麻园,20~40 cm和40~60 cm土层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差异,但显著低于0~20 cm土层的;套种平托花生0~60 cm土层矿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平托花生和剑麻争夺氮磷钾养分。剑麻园套种平托花生时,为了维持土壤氮磷钾水平,避免平托花生和剑麻争夺养分,应适当增加氮磷钾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检测方法,探讨果园套种牧草,其土壤浸提液对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果园分别全园套种宽叶雀稗、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4种牧草,其土壤浸提液均对受体萝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对受体萝卜根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全园套种百喜草处理对受体萝卜根干重起抑制作用;全园套种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处理对受体萝卜的幼苗生长和干重均起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全园套种宽叶雀稗处理则反之;全园套种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3种牧草处理对受体萝卜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均大于套种宽叶雀稗处理,且前者起促进作用,而后者起抑制作用;用不同牧草区土壤浸提液进行砂培法培养的萝卜幼苗根系活力受到极显著抑制,对照处理的萝卜根系活力最强,为156.3μg·g-1·h-1,而宽叶雀稗处理区的根系活力最小,为64.3μg·g-1·h-1。  相似文献   

4.
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园间作模式、丰富茶园间作模式的科学理论,本试验探讨了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三种间作模式下对茶园土壤营养成分及茶叶品质成分与茶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茶叶品质成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酚氨比.茶园间作金花菜,茶百芽重提高;而间作白三叶、金盏菊,茶百芽重与发芽密度均提高.茶园间作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间作金花菜则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间作金盏菊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而全磷与全钾含量显著降低.茶叶品质与土壤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变化与茶叶品质关系十分紧密.茶园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均不同程度上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进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套种圆叶决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的土壤退化,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结合目前茶园管理模式,以常规清耕茶园(定期锄草)为对照,研究行间套种豆科绿肥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minyin’)对茶园温湿度、土壤理化性状、茶树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套种圆叶决明显著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P<0.05),其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57.78 mg/kg;在夏季高温干旱时期,套种圆叶决明茶园土壤含水量(0~2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达21.84%,空气温度日变化幅度降低5.1℃,空气湿度日均值显著提高3.9%;同时显著提高夏茶氨基酸及茶水浸出物含量(P<0.05)。茶园套种圆叶决明能有效改善茶园土壤质量及光、温、湿等小气候条件,表明该品种是一种适宜山地茶园推广利用的优良绿肥。  相似文献   

6.
在相同生产时间,对机采与手采鲜叶按连续化颗粒型加工工艺技术生产平水日铸茶,对生产的茶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种采摘模式下的加工方法、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可采用相同的初加工工艺与技术参数进行加工;机采毛茶品质由于含梗量与嫩度的原因在外形与叶底上感官审评得分略低于手采毛茶,但在香气与滋味上接近、有的甚至还稍优于手采毛茶,综合品质两者接近;精加工后两者品质更趋一致。在生产成本与得率上,每公斤机采茶的成本比手采茶低36.22%,得率低25.48%,经济效益高约21.30%。  相似文献   

7.
郭昊蔚  傅臻  方舟滔  陈萍 《茶叶》2017,(4):202-206
选取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内满觉陇茶区五块不同海拔、朝向、质地的土壤,测定其含水率、容重、三相比等基本特性,以及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等养分状况,并对各地块生产的狮峰龙井茶叶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满觉陇茶区土壤质地都适宜种植茶树,土壤肥沃,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较高,其中4#地块土壤特性最好,有机质为50.20 g/kg,全氮为3.35 g/kg,有效磷为91.58 mg/kg,部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稍差。不同地块产出的狮峰龙井茶叶品质都较好,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达53.21%-56.76%,氨基酸含量为4.37%-6.53%,感官审评认为4#地块生产的狮峰龙井茶品质最好,因此证实满觉陇茶区狮峰龙井品质优且相对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养分充足茶园所生产西湖龙井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对铵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比较了各个处理对氨态氮的吸附特性,并将结果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拟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的氨浓度超过一临界值时,其对氨离子的吸附量会出现明显上升,而在此临界值以下则变化不明显;套种不同牧草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的铵吸附能力,具体表现为圆叶决明>百喜草>平托花生>宽叶雀稗>CK(自然生日本草);各处理土壤铵等温吸附与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佳,与Freundlich、Temkin方程拟合达显著水平,Langmuir方程的拟合结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王文建 《福建茶叶》2011,33(5):9-11
2010年秋季,对新引进的台湾"活力美"植物有机液肥以200倍稀释液采用茶树根际浇灌方式进行应用效果试验。经对当季茶树新梢发芽密度、叶片厚度、百芽重、鲜叶产量、茶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份含量及农药残留量以及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测定,初步结果表明:使用台湾"活力美"植物有机液肥200倍液进行根...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国营福建省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北硿管理区和山城管理区的闽南水仙为供试材料,探讨立成微生物营养菌剂对机采茶园茶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立成微生物营养菌剂可明显提高鲜叶产量、鲜叶质量、毛茶品质和增加茶农收入,其中以1000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峡茶谜是三峡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有关茶的谜语和谜歌两部分内容。参与三峡茶谜活动,有助于考察三峡地区传统茶俗,从而加深人们对三峡茶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巩志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9-39,33
自从陆羽以<神农食经>为依据,主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起源于药用以来.关于茶与药、与饮,一直是比较引人注目的茶的起源的问题.福建之茶,有文字记载;兴于唐而盛于宋,而据史乘考证,实起于商周时的贡茶.  相似文献   

14.
为论证镉污染土壤种植茶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盆钵茶园试验研究了湖南9个主栽茶树品种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和茶汤中镉元素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pH值4.1的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的镉元素从根系到主干,再到侧枝枝干和茶树叶片的转运过程中,各器官的镉含量依次递减,茶树嫩芽(叶)中镉的富集系数仅0.13~0.24;茶树种植在土壤镉含量低于3.0 mg/kg的土壤中,茶叶没有出现镉超标现象;镉元素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为9.87%,利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茶叶和茶汤中的镉含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供试茶叶样品中的镉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5.
选用3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春季一芽二、三叶鲜叶及制成的绿茶和白茶为试验材料,检测其水浸出物(WE)、茶多酚(YPs)、氨基酸类(FAAs)、黄酮类(Fs)、可溶性糖(WSS)、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学组分含量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茶中WE、TPs、儿茶素类含量最低,FAAs、Fs和没食子酸(GA)含量最高;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多,且低含量组分如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Tyr)和胱氨酸(Cys)等占总量比值最高.鲜叶中可溶性糖(WSS)含量最高.以咖啡碱(CAF)为主的生物碱含量变化较不明显.DPPH清除试验表明,福云6号和福鼎大毫茶品种制成的绿茶清除活性强于其鲜叶和白茶;茶树品种间来看,福安大白茶清除DPPH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清除能力与TPs和EGC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同等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与白茶化学组分含量差异主要体现在FAAs和Fs,其清除DPPH活性能力与TPs和EGCG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LC-MS分析普洱茶和茯砖茶与红茶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LC-MS分析方法,对普洱茶和茯砖茶进行分析与已鉴定的红茶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和茯砖茶具类似的UV图谱,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普洱茶和茯砖茶不同于红茶,不具有红茶图谱的特征,在380 nm处没有茶红素和茶黄素吸收峰的特征,也说明采用红茶的分析方法,不适合分析黑茶;虽然在UV图谱中看不到一些成分的吸收峰,但仍有微量存在,能用MS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绿茶和白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绿茶中的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0℃、料液比为1:50 g/mL、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110 min,提取率为19.68%;白茶中的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70℃、料液比为1:60 g/mL、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90 min,提取率12.07%.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绿茶76.76μg/mL、白茶101.29μg/mL、Vc 145.17μg/mL;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绿茶47.53μg/mL、白茶69.55μg/mL、Vc 156.12μg/mL.两种茶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绿茶强于白茶.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对美人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市场上,制作美人茶的常见品种有青心大冇、金萱、毛蟹、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梅占等。为凝练福建省美人茶品质特征、调查美人茶的品种适制性,以从福建省主产区大田采集来的20份美人茶样品(8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美人茶感官品质分析、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青心大冇(94.10分)、金萱(93.96分)、金观音(93.90分)、金牡丹(93.63分)感官审评的分值较高,其滋味甜醇、醇厚或醇爽,香气呈蜜香或花蜜香。生化成分测定显示,青心大冇可溶性糖(2.48%)、游离氨基酸(0.33 mg/g)、茶黄素(0.12%)、茶红素(0.72%)、茶褐素(1.24%)含量相对较高,均排在前三位。在感官审评结果的基础上,从以上样品中筛选出品质较好、不同品种加工的7个美人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共测得31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7种,酮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5种,萜烯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4种,这些香气成分共同组成美人茶独特的香气特征。其中,青心大冇美人茶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多(25种),且香气成分总含量(430.43 ng/g)最高,与其他品种的美人茶相比,1-甲基-4-(1-甲基乙基)-1,3-环己二烯(4.21 ng/g)、柠檬醛(7.01 ng/g)、苯甲醛(18.24 ng/g)、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50.23 ng/g)、β-罗勒烯(5.47 ng/g)含量最高,芳樟醇(30.60 ng/g)、水杨酸甲酯(15.02 ng/g)、香叶醇(66.69 ng/g)、苯乙醇(8.52 ng/g)含量均排在前三位。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生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青心大冇品种制作的美人茶品质最佳。该结果对生产实践中美人茶适制品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加工优质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以蒙顶山茶区种植的35份茶树品种(资源)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按统一工艺加工蒙顶甘露茶样,对成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咖啡碱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滋味、外形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儿茶素与感官审评总得分、外形极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感官审评总得分显著负相关;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咖啡碱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其他化学指标以及感官审评的相关性不显著.调查的品种(资源)中,最适宜加工蒙顶甘露茶的茶树品种为中茶602、保靖黄金茶1号和中茶112,适宜的为天府28号、名山311、浙农701、福选9号、蒙山9号、福山早、TRI25、天府1号、三花1951和中茶108,其余22份品种资源不建议作为加工蒙顶甘露茶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绿茶、花茶和乌龙茶对乌拉坦诱发小鼠肺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对乌拉坦诱发昆明种小鼠肺腺癌的发病率影响不大,但绿茶组的肿瘤指数Ⅰ和Ⅱ显著下降,乌龙茶与花茶组则否。雌性小鼠饮服隔日绿茶或隔日花茶二组发病率显著升高,而雄性小鼠饮服隔日花茶或隔日乌龙茶二组发病率却下降50%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绿茶有一定的防癌效果,而隔日茶汤对不同性别动物在化学致癌作用中有促癌和抑癌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