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安康蚕业发展历史,分析总结安康蚕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蚕业技术水平、完善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放开蚕茧收购市场、加大蚕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实现安康蚕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浙江有4700余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近年来,系统记述浙江蚕桑生产历史的志书有,《浙江省蚕桑志》、《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但二专著,或因时限,或因篇幅要求,对1978~2014年浙江蚕业的发展不能充分记述,特整理近40年来浙江蚕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以供查阅参考。全文分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蚕业管理等部分。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生产概况与蚕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蚕业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1992年,蚕茧产量创历史纪录达14.07万t;此后,随茧丝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波动;从2008年开始产茧量连年下降。浙江蚕区的划分,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最高峰时,蚕区分布于全省11个市(地)68个县,到2014年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3.
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6,43(1):44-48
本文系统总结了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从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蚕种生产、蚕茧加工、农民增收、效益增长等方面分析2005年广西蚕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尽管受高温干旱、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2005年广西蚕桑产业仍取得巨大成绩,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我国最大的蚕桑省区,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我国茧丝绸原料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部分为第二部分之栽桑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蚕业科技发展迅猛,在栽桑方面,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桑树品种鉴定,创建了大面积蚕茧优质高产技术,建立了规范化蚕桑园区建设技术体系,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桑树病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广西蚕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丽萍 《中国蚕业》2005,26(2):78-80
近年来广西蚕业发展迅猛,2003年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二,2004年接近全国第一,广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2005年初自治区召开了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培育桑蚕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产业群,并作为在较长时期内能较快发展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这将进一步促进广西蚕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鹿寨县特点鲜明的蚕业发展历程对广西县域蚕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查阅文献整合资料,按照鹿寨县政府蚕业发展规划将该县蚕业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府带动为主导,蚕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为徘徊发展阶段;第二阶段鹿寨县抓住机遇,推进了产业保障措施的落实、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为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着重发展现代化蚕业,为产业升级阶段。结合当前发展现状,鹿寨县今后的蚕业要突破创新,进一步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桑’‘蚕’分离"等模式,科学规划区域分布,促进产业优势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宁南县蚕业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1):44-45
2008年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作为传统出口产业的丝绸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全国蚕茧产量下降,有近万家丝绸企业停产,丝绸产业步入了寒冬。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畔的山区小县宁南县,抗御住了冰雪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以自己的扎实工作、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赢得了发展。2008年宁南蚕业再创佳绩,蚕茧产量达到15.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2994万元,蚕茧总产、蚕茧单产、蚕茧质量、蚕业综合效益继续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内蚕业专家誉为“宁南模式”的发展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推动凉山蚕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四川蚕业》2006,34(3):1-3
蚕桑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优势项目,是建设绿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州有13个县市,13.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茧产量达到27.6万担(1担=50kg),农民售茧收入达到1.92亿元,其副产物桑枝、蚕沙,解决了养蚕农户的大部分燃料和部分肥料,并带动了缫丝、蚕具、蚕药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凉山州的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蚕业发展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回顾凉山蚕业发展的历程,除了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有比较稳定的产业政策,有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还得利于蚕业科技的进步,得利于蚕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科技进步推动了凉山蚕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吴兴区蚕业生产存在的蚕业经营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强、从业人员老龄化、人员素质较低、茧价波动幅度大、蚕桑生产不稳定等问题,提出湖州市吴兴区应采取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扩大蚕业经营规模、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蚕桑科技创新提高蚕茧质量、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推进行业产业化等现代蚕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盐县现有长山河与沈荡两个蚕业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312户,桑园45hm2,2009年饲养蚕种1578张,产茧61700kg,为提高合作社服务功能,2009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开展了蚕茧收购工作,目的是通过蚕茧收购,进一步发挥蚕农生产优质茧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全县蚕茧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合作社社员以及丝绸公司利益双赢,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部分为第四部分蚕业管理与科技之蚕业科技。改革开放以来,蚕业科技成果丰硕,尤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获县级以上的成果奖励项目就达347项,其中国家奖3项,部、省级奖83项;内容从蚕桑品种、桑树病虫防治,到优质高效综合技术等,对推动浙江蚕业的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1世纪后,农桑系列桑品种、雄蚕品种、优质高效系列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淳安县蚕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92年跃居杭州市首位,成为浙江省八大蚕茧重点产区之一。1996年,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疲软和国内“蚕茧大战”的影响,全国蚕桑产业出现了大幅度滑坡,也给淳安蚕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蚕茧产量下降到2012吨,减幅达49.2%。  相似文献   

13.
△自省在广州"南湖"召开会议后,肇庆地区行署于11月下旬在肇庆市召开调整蚕茧收购政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副县长、农业、外贸副局长、重点蚕区区长、丝绸县公司经理、蚕茧站站长,技术员共六十七人,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主任毛铿祖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行署副专员吴家仿同志出席了会议,作了总结发言.到会同志一致对新的蚕茧收购政策表示拥护,认为要乘今年蚕茧收购政策的大好时机,推动蚕桑  相似文献   

14.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 1 1998年我省蚕业工作回顾 1998年我省蚕业生产,历经严重自然灾害、发种量下降、资金紧缺、蚕茧及茧丝市场大幅度波动、行业极为困难等诸多不利条件,但通过蚕业战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蚕业生产仍取得了好成绩。 一是蚕茧生产、收购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去年全省生产蚕茧170余万担,比1997年增  相似文献   

16.
实施合同蚕业促进蚕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合同蚕业的提出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产量居杭州市首位,名列浙江省第7位,蚕茧质量连续5年名列浙江省前茅,拥有桑园2666.7hm2,年产茧3000t,产值6000万元,蚕业生产已经成为淳安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蚕茧收入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正> 珙县对蚕业科技推广采取优惠政策,县政府在1997—2001年五年蚕业科技推广期内:1.每年拔5万农发资金扶持蚕桑科技发展;2.以96年蚕茧单产为基数,每年单产上升部分所产生的农林特产税实行先征后返,用于蚕业科技推广;3.蚕业风险基金经县府同意可用于蚕业科技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吴水明 《蚕桑通报》2010,41(2):45-47
<正>蚕业生产在桐乡市按其地位和作用而论,凭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在近期内是任何产业不可替代的,在我市适宜于区域性优化稳定及发展。究其如何优化稳定和发展,依据我市蚕茧投售和收购的现状,近几年的蚕茧收购方法不够科学及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2月,笔者作为浙江省丝绸代表团成员,考察了巴拉那州蚕区,访问了蚕农、合作社和缫丝厂,与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使我们对巴西、特别是巴拉那州的蚕业情况以及巴西的国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将巴西蚕业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一、巴西蚕茧产量与分布状况巴西蚕业始于19世纪初叶,自1908年日本第一批移民定居巴西后,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46年巴西蚕茧产量已达2600t.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丝价暴跌,蚕茧产量骤减,1948年产茧不到500t.50年代起,巴西蚕业开始回升,1975~1980年年均产茧  相似文献   

20.
1推进蚕业企业化是发展稳定蚕桑产业的必由之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实施蚕业区域化,推进蚕业企业化,加快实现蚕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是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加快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及巩固稳定蚕桑产业的必由之路。1.1坚持实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不改变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是实施蚕业区域化,推进蚕业企业化的前提。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基本权益,也是建设现代蚕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制度。实施蚕业区域化,推进蚕业企业化,就是要在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