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农用化使得其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选择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开展消落带植被恢复,是从根本上解决消落带环境问题的理想方案。通过对三峡库区170~175 m高程区消落带种植桑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在库区消落带土地种植桑树,可以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增加库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最终实现库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区消落带土地生态友好型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桑品种和不同海拔高度消落带(淹没时间长短)与桑树成活率、发条数、抽生枝条长度的关系的试验研究,被淹没的桑树的成活率、桑树长势与海拨高度呈现正相关,即海拨越高,其成活率越高;桑树具有较强的抗耐淹能力,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较好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桑树具有耐涝、耐渍、耐旱的特性,生态适应性较强,可栽培和生长的区域十分广泛。同时桑树还能适应库区消落带土壤贫瘠,水淹干旱交替的恶劣环境的特点,以及桑树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其能满足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多重需求,所以桑树作为植被恢复树种在三峡库区后续工作中受到充分的重视。利用桑树的特点,并科学配置相关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桑树生态产业,对于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桑树品种最多的国家。种植桑树的主要作用是为家蚕提供饲料。近年来通过对桑树在营养、耐旱、耐涝、耐寒、耐盐碱及抗重金属胁迫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桑树的多种优良特性被发掘和利用,桑树资源多元化创新利用正逐渐丰富蚕桑产业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对桑树资源生态作用的认识,从生态防护林构建、城市绿化带修建、消落带生态恢复、石漠化与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等6个方面阐述了桑树的生态应用现状,展望了桑树生态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陈胜静 《蚕学通讯》2021,41(2):20-23
桑树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除作为家蚕的饲料树种外,也是适合生态修护和园林绿化的树种.从桑树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以及园林景观、观赏盆景和观光旅游采摘园等方面的应用,简述了重庆地区的桑树多元化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技术名称生态桑生产模式及适用桑品种筛选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技术概述逐渐发展的生态桑产业,除了桑树的果、枝、叶被多元化开发利用外,桑树在众多省区还成为石漠化、沙漠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矿山土地和生态修复,消落带治理的  相似文献   

7.
桑树在三峡库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芸 《蚕业科学》2011,37(1):93-97
面对生态恢复日趋紧迫的三峡库区,目前最为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实施植被重建工程。桑树以其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突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受到关注。在阐述桑树的生态适应性以及生态作用与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为三峡库区环境治理和缓解人地矛盾服务,同时对桑树在库区植被重建中尚需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注重库区桑树产业化开发的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安康瀛湖库区进行网箱灯光诱饵技术(不投饵)养殖匙吻鲟试验。结果表明:灯光诱饵试验组相较无灯光组在鱼体长、体重、吻长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水库网箱利用灯光诱饵技术养殖匙吻鲟在安康瀛湖库区显示出较好的生长速度,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形成较大面积的消落区,文章从生态特征、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三峡库区消落区的开发利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充分利用库区消落区的自然资源和发挥其自身区位优势,根据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从林业、草业、渔业、旅游业及农业工程等方面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使三峡水库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并促进库区消落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平果一靖西铝矿区在广西矿产分布和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矿区及周边土地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急需实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针对矿区出现的耕地数量减少、土地质量变差、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复垦缺乏标准和规划等问题,可发挥桑树耐旱、耐寒、耐瘠薄、耐一定盐碱,生长快、生长量大、再生能力强的特点,采取"桑树+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综合利用蚕桑生产副产物,建设桑树矿区复垦试验示范基地,提高矿区复垦的经济效益和实现生态循环利用。"桑树+生态循环利用"是适合平果一靖西铝矿区的矿区复垦新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桑树幼苗生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70%~80%、90%~100%的干旱(DH)、正常水分(CK)、渍水(WH)3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桑树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桑树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桑树幼苗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30 d后,幼苗叶水势、根冠比、根表面积、侧根数量、根系活力、受害指数均出现差异:干旱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低18.0%,渍水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高54.0%;干旱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高24.9%,渍水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低17.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表面积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45.9%和25.4%;干旱组和渍水组的侧根数量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85.8%和43.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系活力分别比正常水分组低13.9%和78.9%;干旱组和渍水组的受害指数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50%和100%。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桑树幼苗叶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呈增加趋势,证实桑树具有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全年干旱和水淹交替的土壤水分变化的能力,尤其具有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可溶性糖含量为指标,对8种草种进行了耐淹性试验研究。采用不同淹水处理,观测了8种草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早熟禾、黑麦草、三叶草、本地狗牙根的耐淹性受水淹深度的影响较大,在全淹水的情况下耐淹性差。因此就其美观及综合因素考虑麦冬、矮生狗牙根是适合江、河、湖泊、洲滩、堤岸种植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程度淹水对8种草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糖含量为指标,对8种草种进行了耐淹性试验研究.采用不同淹水处理,观测了8种草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早熟禾、黑麦草、三叶草、本地狗牙根的耐淹性受水淹深度的影响较大.在全淹水的情况下耐淹陛差.因此就其美观及综合因素考虑麦冬、矮生狗牙根是适合江、河、湖泊、洲滩、堤岸种植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14.
苏超  薛忠民  焦锋 《蚕业科学》2012,38(1):146-151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以及荒漠化是陕北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灾害,桑树以其生理生态学特性和经济价值,成为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型树种。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沙区和丘陵沟壑区分布着较为丰富的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沙的适生桑树种质资源,并形成高大乔木桑、梯田埂桑、桑草间作坡地桑、沙地灌木桑等多种桑树类型与栽植形式,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防护和特色农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通过介绍陕北黄土高原桑树种质资源的分布、不同生态类型桑树栽植与收获技术,以及桑树对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的作用,诠释桑树生态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北方地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开展条叶兼用生态桑树优良品种的选育。从河北省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旱耐寒和丰产性能好的育种材料,以桑叶、桑条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性状,进行株系选择及抗旱性试验和产量、品质性状鉴定试验,并进一步通过区域试验选育出桑树新品种冀桑4号。该品种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和生长旺盛的特点,在条叶兼用生态桑树的特定收获方式下,产叶量和产条量分别为6.85、13.44 t/hm2,比养蚕专用桑树品种冀桑2号提高4.74%、70.78%;桑叶和桑条的品质优良,100 kg桑叶产茧量和100 kg桑叶茧层量分别比冀桑2号提高5.85%、7.49%,桑条作为造纸原料的综合品质优于红皮花桑和条墩桑1号。该品种已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适宜在北纬42°以南、海拔500 m以下的北方干旱山地和沙地用于生态造林或作为粮、油作物的间作树木。  相似文献   

16.
桑树具有很强的抗干旱、抗盐碱及耐重金属污染胁迫的能力,加之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在农业生态修复领域已经展露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综述了桑树在干旱、盐碱及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的抗逆性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桑树在农业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水库消落区种草养鱼防淤减积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科云 《草地学报》2002,10(1):53-58
为了解决我国南方山丘水库鱼饵奇缺、鲜鱼产量低及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量大的难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库内消落区种植黑麦草,在荒山堤坝种植扁穗牛鞭草、岸杂一号狗牙根和皇草,在幼林行间种植鸡脚草、拉丁鲁白三叶等饲草配套养鱼,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淤减积试验获得成功.鲜鱼产量由种草前1000kg提高到7000~8000kg,泥砂淤积量每年减少0.51万m3,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模拟水淹处理试验方法,探究水淹处理对4个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苗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旨在为紫花苜蓿耐涝型研究提供基础材料。研究表明,全淹处理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大于表土水淹,适度的表土水淹促进植物的生长,而过度的表土水淹则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不同秋眠等级的紫花苜蓿的耐涝性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本研究最后采用隶属函数对其耐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WL-525HQ的耐淹性最强,WL-354HQ次之,WL-168HQ的耐淹性最弱。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城区消落带人工草本植被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三峡水库城区消落带人工植被种植后,经不同淹水时间土壤的化学特性变化规律,及探讨城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对库区水质的潜在影响,分别对2012年6月、2013年3月、2013年5月、2013年7月、2013年9月城区消落带扁穗牛鞭草(Hc)、狗牙根(Cd)、小巴茅(Ss)和裸地土壤的pH值和养分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碱解氮(AN)、有效磷(AP)、全磷(TP)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而言,与裸地相比,人工草本植被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该区土壤pH值在6.5~8.5间波动。不同淹水时间的城区消落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存在较大差异。随取样时间的延长,裸地和人工植被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AN含量在2013年3月、2013年9月消落带刚开始落干时较高。然而,AP含量在2012年6月最大,此时,裸地、扁穗牛鞭草、狗牙根、小巴茅土壤AP含量分别为(2.62±0.30),(3.92±0.34),(1.08±0.16),(1.24±0.06) mg/kg。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则在研究后期有所增加。研究表明,除地表植被、水文因素外,城市污水排放、强烈人为干扰、地表径流带来的点/面源污染等也影响该城区消落带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对于三峡库区长江重庆主城区河段而言,由人工草本植被构建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桑树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 10多年对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实地考察 ,明确了全省野生桑树主要分布在北纬 5 0°以南地区 ,北纬 5 0°以北是我国桑树分布的最北限区。发现了 1株 12 0a的古桑树 ,是宝贵的耐寒桑树种质 ;从收集的 30份桑树种质材料中选择出优良单株 ,通过嫁接繁殖成 30个无性系 ,建立了黑龙江省地方桑树类型种质园。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具有根系发达和抗寒、抗旱、耐剪伐、树型可塑性强等特点 ,是开发耐寒高产桑树品种和生态林木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