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烂鳃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老三病"、败血症以及暴发病、并发症、综合征等鱼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烂鳃"伴随发生,尤以草鱼最易患发烂鳃病,凡鱼患鳃病均以"烂鳃"为主要症状表现,发病症状非常明显,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虽是常见病但又是不易治好的鱼病之一,也是最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鱼病,现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情况2019年6月中旬,在重庆市荣昌区某草鱼养殖场发生草鱼患病死亡现象,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打开鳃盖,发现鳃丝腐烂、鳃丝末端黏液较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图见彩中插2),现场初步诊断为草鱼烂鳃病。在显微镜下观察病鱼体表发现有锚头鳋和较少量车轮虫寄生,鳃丝表面没发现寄生虫侵袭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00,297(8)
一、草鱼的烂鳃病一般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解剖观察病鱼的鳃部,明显可见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的斑点,鳃片的表面,尤以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并常粘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有时亦可看到瘀血和斑点沉积在鳃片上。严重患病病鱼的鳃盖片中央,表皮由于被鱼害粘球菌感染后腐蚀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诊断烂鳃病]1.组织病理观察,明显可见病鱼的鳃,特别是鳃丝、鳃小片由于粘球菌的侵袭而坏死、崩溃,往往不能辨认其细胞形态。呼吸上皮组织、呼吸上皮细胞及流经其间的红细胞均已坏死,…  相似文献   

4.
4.草鱼烂鳃病【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颜色更深,离群独游,或停留于池边水面、反应迟钝,剪开鳃盖可见鳃丝腐烂,并往往黏附腐屑和污泥,呈泥灰色或黄色。鳃丝腐烂往往是从鳃丝末端开始,进而向鳃丝基部和邻近鳃丝扩大,以至大部份鳃丝腐烂,仅露出鳃丝软骨。有的重症病鱼的鳃盖骨的内表皮坏死脱落,在鳃盖骨中央呈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剪取一小块病变较轻的鳃丝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后,静置10分钟左右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大量细长弯曲的杆菌,菌体喜好群集成柱状或草堆状,还可见到…  相似文献   

5.
<正>鱼鳃霉病是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丝引起的疾病,鱼鳃霉菌的生物学分类为水霉目、水霉科、鳃霉菌属。鳃霉病主要危害罗非鱼、草鱼、青鱼、鲤鱼、黄颡鱼、鲇鱼、鳙等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鳃霉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水产技术人员把普通细菌性烂鳃病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症状诊断为鳃霉病,有的把鳃丝部位寄生的水霉菌  相似文献   

6.
刘立人 《内陆水产》2004,29(8):21-22
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大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发病。若不及时防治,就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中草药治疗草鱼“四大病”,就地取材,不污染水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将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赤皮病中草药疗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炎热的夏季,水温也随之升高。此季节既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根据近几年漯河市水产养殖鱼类病害预测预报结果分析预测,夏季高温季节易发生的鱼类主要病害、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主要病害及特点漯河市6月份鱼类的主要病害有:草鱼、鲤鱼烂鳃病、肠炎病;鲢鱼、鳙鱼打印病、细菌性败血症、中华鳋病、车轮虫病。1.1烂鳃病烂鳃病又称"乌头瘟",草鱼患此病后常离群独游水面,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或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故称"乌头瘟"。鱼鳃丝腐烂并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  相似文献   

8.
草鱼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许多养殖户甚至有些基层水产技术员一看见草鱼患有烂鳃病,就用漂白粉等消毒杀菌类药物进行防治,但常有不见效的时候。其实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原很多,病原不同,防治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烂鳃病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名称。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原有寄生虫,真菌和细菌  相似文献   

9.
草鱼三大病并发的防治方法王志迁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种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肠管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部分烂掉;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鱼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未端腐烂。防治方法如...  相似文献   

10.
邹新群 《内陆水产》2002,27(9):33-33
鱼类患病后,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但有些鱼病症状相似,如不能正确区别,就会失去治疗良机。现将几种容易混淆的鱼病区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出血病与肠炎病两种病均主要危害当年的一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而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道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鳍条被蛀蚀,腹部膨大,挤压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鳃霉病与烂鳃病草鱼多患这两种病,病鱼头部乌黑,鳃瓣苍白。但鳃霉病病鱼的鳃丝肿大、发炎,而烂鳃病则出现鳃组织腐烂、崩溃,鳃丝…  相似文献   

11.
孙风琴 《内陆水产》2003,28(7):28-28
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养鱼业的严重病害,其全国流行,时间4~10月,尤以夏秋流行较多。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鱼养殖密度越高,水质越差,抵抗力越小,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传染性赤皮病、肠炎病、出血病并发。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及鲢鱼、鳙鱼等,尤以草鱼鱼种最宜发病。当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发病症状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头部尤重。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常腐烂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取患部鳃丝镜检,可见鳃丝软骨外露,末端膨大、弯曲,鳃小…  相似文献   

12.
<正>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2013年我国草鱼产量已达到480万吨,占经济鱼类年产量的20%。目前报道对草鱼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的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疾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草鱼"老三病",以及寄生虫性疾病九江头槽绦虫、球虫、中华鳋等。草鱼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少有报道。2017年8月,大连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接诊了一例鳃丝肿胀、严重充血、出血使得鳃呈现花斑样,并伴有较多死亡的草鱼病例,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草  相似文献   

13.
正草鱼是主要的淡水池塘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等优点,食性为草食,是很多养殖户喜欢养殖的优良品种。但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不高。对草鱼危害较大的,除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外,最常见的应当是草鱼烂鳃病。导致草鱼烂鳃的病原主要有寄生虫、真菌及细菌性,其中尤以细菌性烂鳃病最为严重。烂鳃病为草鱼"老三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渔工 《海鲜世界》2002,(2):38-39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  相似文献   

15.
草鱼“三病”防治法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俗称草鱼“三病”,是对草鱼危害最大的鱼病,常并发流行,其感染率高达90%,严重地影响了草鱼的产量。由于草鱼“三病”的病原体都属革兰氏阴性菌,经本人多年实践摸索出“强氯精”(三氯异腈尿酸)治疗草鱼烂鳃、赤皮、肠...  相似文献   

16.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较为成熟。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春末夏初一般是"老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根据烂鳃病发病原因可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三种。寄生虫性烂鳃病例进行镜检时,可发现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或黏孢子虫等常见寄生虫;而真菌性烂鳃病例的镜检则会发现鳃霉菌丝;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包括鱼害黏球菌等。目  相似文献   

17.
<正> 1997年7~9月份,我县鱼种场及大王庄养鱼开发区的鱼类普遍感染了鱼类细菌性烂鳃病。其典型症状是:鳃丝肿胀发白,沾有污泥,严重的已“开天窗”。感染种群以草鱼、鲤鱼为主,草鱼同时并发肠炎病。发病期间,单池平均每天死鱼40~60尾,最多达到320  相似文献   

18.
<正>一、细菌性烂鳃又称"乌头瘟"。本病是最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且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变黑,尤其头部乌黑,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的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在病变  相似文献   

19.
同池饲养的中华刺BangXie烂鳃病的发生对草鱼烂锶病的出现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根据这种指示适时用药,可有效控制草鱼烂鳃病的发生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20.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严重影响草鱼生长,务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