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现如今以新增耕地为单一目标的土地整理工作难以再适应综合整治阶段的各项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理论、内容和方法,以河北省沧州市马厂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方法]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基于Vensim 软件平台构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历史数据与仿真数据的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研究区的粮食产值、人均收入、就业人数、公众满意度等指标在今后的十年内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但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下降趋势。[结论]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结构和功能上通过了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检验,能够有效预测各效益指标在今后中长期内的发展变化趋势。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西古交原平川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反映和评价山西土地整理项目开展情况,找出土地整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山西土地整理事业的持续发展,选取山西古交原平川区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项目进行后评价。结果表明,古交原平川区土地整理项目的总体效果较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减少土地纠纷、减轻当地贫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景观生态环境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如项目的工期偏移率过大,农田抗旱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可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定量化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吕铮  高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68-173
为了测度国土整治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效益,指导后续项目的开展,以重庆市忠县天子村为例,选取经济、社会和景观生态效益等24个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天子村国土整治整村推进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隶属度为0.3626;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903;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420;景观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370。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显著,综合效益较好,但应该重视土地整理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模糊模型识别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可行性,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格尔木市大格勒乡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指标量化,利用文献综述法建立模型识别库,根据模型库正态分布数据原理确定隶属函数,建立评价体系与综合效益等级关联度模型。结果表明:格尔木市大格勒乡项目属于“好”级别;乌图美仁乡与郭勒木德镇属于“一般”级别;造成以上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权重较高的社会效益显著性过低,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实例研究证明,基于模糊模型识别法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在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拟在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规划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拟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此确定项目最优规划方案;【研究结果】新增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提高程度等指标是影响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规划方案确定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研究结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为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验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有关理论,提出选取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应遵循的原则。运用特尔菲法选取了耕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生态环境以及土壤自然质量等为河北省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及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工程质量因素赋予权重,并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工程质量综合分值,最后对工程质量划分等级,便于指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作出定量评价,并为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实施提供参考。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分析计算,然后采用DEA方法对项目相对效率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各项目相对效率值有9个为1,只有河口区为0.81。说明山东省土地整理项目总体而言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和合理的投入产出,但是河口区的土地整理项目投入结构相对不合理,表现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生态防护四项投入存在冗余,且社会效益未达最大化。为促使土地整理项目取得良好效益,应在实施过程中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安排各项投入,并重视对项目社会效益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重庆低山丘陵的地形条件对农村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通过引导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对废旧农村居民点拆旧建新或者复垦,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耕地产能,还能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了评估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效益,完善评价方法,提高整治质量,通过对重庆市3个区县12个乡镇2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区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整治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良好”;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优秀”,生态效益“中等”;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着力提高生态效益,以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对策建议: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规划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土地整治效益的预测和评价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管理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分析评价新疆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在时间及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开展土地整理投资的空间聚集性研究,为提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提供探索依据。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2013年土地整理项目数据,对新疆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投资在时空及自相关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期间,新疆自治区土地整理活动在全疆各地区均有开展,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及项目个数呈波浪式上升特点;土地整理项目格局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正扩散效益逐步显现。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在未来5~10年,新疆自治区应继续坚持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2)新疆投资应该着重考虑区域平衡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全疆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其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2012年临夏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测算南塬乡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实现潜力,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别计算各村居民点形状、规模和分布3个方向的景观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各景观指数贡献率的基础上引入综合景观特征值,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类型尺度上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综合景观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可实现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一半;(2)受地形影响,南塬乡各村居民点斑块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景观特征值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各景观指数对整体格局的影响;(3)综合景观特征值和可实现潜力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景观特征值越高说明居民点斑块越规则,其整理潜力越小,例如江家寨村综合景观特征值最高为1.409,但其可实现潜力仅为2.23 hm2。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进行内涵剖析,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效益评价指标;研究方法: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分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景观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2)通过对重庆市荣昌县1个街道、2个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社会、生态景观效益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议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的标准化指标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闽北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分散、农田类型多、田间基础设施少、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研究编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总结了2011—2015年422个项目设计方案及竣工后的现场验收材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比对项目设计与验收成果,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今后应在遵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的基础上,多次实地勘测和调研,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工程措施的经济实用性、耕地权属及农户意愿等因素,寻找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分区分片设计。为指导土地平整、农田灌排系统和田间路网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土地整理还存在着理论上的落后和实践上忽视生态方面上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在土地整理观念中引入景观生态理论和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引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做出了一些探索,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