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3,44(1):46-47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接海宁市,西连桐乡市,是嘉兴市十大蚕桑重点镇之一.蚕桑产业历来是王店镇的重要产业,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全镇年发蚕种5万张左右,占秀洲区的50%.现有桑园面积1400 hm2,养蚕农户1.3万余户,蚕茧产量常年稳定在2000t左右,年蚕茧产值在3000万~600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3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姚李军 《蚕桑通报》2009,40(4):52-54
嘉兴市是全国、全省蚕桑重点产区,现有桑园面积2.41万hm2,养蚕农户数22.9万户,是重要的茧丝绸加工和出口贸易基地,蚕桑产业作为嘉兴市的传统主导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长期以来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口创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7年以来,嘉兴市的蚕桑生产开始下滑。2008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国际茧丝绸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蔡玉根 《中国蚕业》2007,28(2):50-51
嘉兴市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全市现有桑园2.6万hm2,蚕农25.1万户,年产茧3.8万t,产值超10亿元,是近年来嘉兴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进入21世纪后,由于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受到了冲击,但经过宏观调控和产业调整,以  相似文献   

4.
嘉兴市是浙江省主要的蚕茧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省重要的蚕种生产基地,蚕茧和蚕种生产量均占全省的45%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嘉兴市的蚕桑产业已进入了一个逐  相似文献   

5.
嘉兴市蚕桑生产持续下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李军 《江苏蚕业》2010,32(1):48-49
长期以来,蚕桑产业作为嘉兴市的传统主导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自2007年以来,由于全国蚕茧供求关系失衡、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茧丝绸行情进入调整期,嘉兴市蚕桑生产也随之下滑。2008年更是呈急速下滑态势,全市饲养蚕种80.6万张,同比减21.7%;蚕茧总产3.4万t,同比减17.1%。2009年全市春夏合同订种量继续大幅下滑,同比减33.8%。笔者分析了蚕桑生产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稳定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董瑞华 《蚕桑通报》2012,43(2):37-39
海宁市蚕桑产业历史久、面积广、比重大,是全省重点蚕茧生产县(市)之一。目前实有桑园面积近7000hm。,从业农户6万余户,历年产茧量占浙江省15%、嘉兴市30%左右,生产规模和总量居全省第二,是全市唯一被省政府认定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市)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加快改革创新 稳定嘉兴蚕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李军 《中国蚕业》2009,30(4):80-82
阐述了嘉兴市稳定蚕桑产业的主要工作措施,并在分析制约蚕桑产业稳定发展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定位、改革体制、统筹协调、创新科技、加强引导和综合开发等进一步稳定嘉兴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桑产区,现有3000hm2左右的桑园,有2万余户从事种桑养蚕,蚕桑产业是当地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促进蚕农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基础性地位十分  相似文献   

9.
程锦发 《中国蚕业》2006,27(4):35-36
桐乡市蚕桑产业具有历史悠久、面广量大及比较效益较高之特点,是浙江省的重点蚕桑产区,全市共有蚕农12万户,专用桑园面积10667hm2,年产鲜茧1.25万t,占全省蚕茧年产量的16%。蚕桑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市农民蚕桑收入占总收入的15.56%。蚕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9.8%。桐乡市生产的蚕种除了供本地区蚕农使用外,还销往云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省(市)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年销售蚕种量30多万张。所以,提高蚕种质量,生产优质蚕茧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提高蚕种无毒批…  相似文献   

10.
桑园养鸡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区,现有2300 hm2左右的桑园,有1.5万户左右从事种桑养蚕,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一项传统产业。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不断加快,蚕桑产业比较效益差,缺乏竞争力,蚕桑产业逐渐萎缩,全区蚕种饲养量逐年下降。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优质高效经济发展,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优质高效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蚕茧、生丝、坯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85%、80%、45%以上,居世界第一[1]。近十年来,蚕桑产业受需求、科技、效益三个主要因素影响,市场和社会需求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科技进步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比较效益是蚕桑产业发展规模的关键因素。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的蚕桑产业存在产业规模和消费市场无法  相似文献   

12.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调整与稳定蚕桑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蚕桑产业历来是桐乡市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及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蚕桑这项传统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2003年全市饲养蚕种只有29.6万张,比鼎盛时期下降62.5%;比上年下降38.68%,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稳定桐乡的蚕桑产业,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思考及探讨.  相似文献   

14.
嘉兴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气候地理条件适宜,蚕桑产业一直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几年随着农业粮经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优质瓜果蔬菜、花卉苗木、青虾、河蟹、甲鱼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迅速,蚕桑生产几经冲击后又呈恢复性增长,这一传统产业仍是嘉兴市农业上的一大产业,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我市丝绸服装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嘉兴市1983年撤地建市以来蚕茧价格的走势、近年来蚕茧价格的波动情况及2008年蚕茧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大研发力度开发特色产品、大力开拓国内丝绸消费市场、实行土地流转推进蚕桑规模经营、成立蚕茧生产合作社、创新市场体制等稳定嘉兴市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蚕桑产业是我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建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康蚕桑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认真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坚持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不动摇,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到"八五"未,全区有桑园面积4.6公顷,年养蚕50.7万张,产量占全省80%以上,茧丝绸出口量占全省90%以上.仅蚕茧总产值达1.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5%,全区养蚕户达25万余户,占全区总农户的40%以上,是我区蚕桑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吴寿平 《中国蚕业》2015,(1):51-54,72
在对蚕桑产业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河池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河池市蚕桑产业链及产业价值链都比较短,特别是具有高价值的下游产业还属空白,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发挥核心效应,优化产业组织形式,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外引内培"促使产业价值链攀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管圣浩 《蚕学通讯》2005,25(2):45-46
唐村镇位于淳安西北部,地域面积83km2,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均耕地0.022hm2,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经济欠发达乡镇.蚕桑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0%,蚕桑生产如今已成为该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2004年全镇桑园面积454hm2,饲养蚕种9 538张,生产蚕茧425.5t,蚕茧产值836.8万元.蚕种饲养量比2001年增122%,蚕茧产量增163%,蚕桑收入增166%,同时是2000年的3倍.2003年、2004年连续2年获县政府表彰奖励.近3年来唐村镇蚕桑产业能取得如此成效,有以下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张友余  张京国 《北方蚕业》2000,21(2):4-5,10
兴桑养蚕是安康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项目,丝绸工业是本区支柱产业,亦是本区扩大出口创汇和财政增收的工程,在全区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保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蚕桑丝绸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全区桑园面积已达4万公顷,最高年(1995年)蚕茧产量达到1385万公斤,占全省总产茧量的80%以上;丝绸工业发展到14家,丝绸工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占全区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实现利税2200万元,占全区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40%;丝绸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创汇总额的80%,占全省丝绸出口创汇总额的90%以上,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蚕桑丝绸产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机遇的到来,必将为安康蚕桑丝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丝绸之路"发源地陕西蚕业必将再展"汉唐雄风",再显昔日辉煌.……  相似文献   

20.
正嘉兴市秀洲区现有桑园1700 hm2,养蚕农户1.03万户。2017年饲养蚕种17541张,生产蚕茧870.6 t,茧款收入3693.6万元。桑园套种各类蔬菜967 hm2产值1885万元;套养家禽与枯桑养羊等产值1560万元,套种套养效益达到3445万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7138.6万元,同比减少1124.4万元,减13.6%。蚕茧产量、蚕桑产值,同比虽然仍减,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