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适宜的播栽期和密度。【方法】分别进行播期试验、栽插期试验、播种量试验和栽插密度试验,分析播栽期和密度对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的影响。【结果】适期分批早播、稀播,适龄早栽有利于取得足穗、大穗、高产。足丛密植有利于足苗、足穗、高产。浙北地区单季晚稻秀水134机插,以5月中旬至下旬分批播种,播量125~150g/盘,栽插秧龄15~20d,密度27万~25万丛/hm^2,基本苗100万~150W/hm^2为宜。[结论]研究结果为单季晚稻秀水134生产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张翯  王蓉  金成兵 《杂交水稻》2022,(2):132-134
为研究籼粳杂交稻嘉丰优2号在金华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设置7个播期处理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随着播种期推迟,播齐天数减少,产量先升高后降低,作单季晚稻种植时,以5月15-25日播种为宜;作连作晚稻种植时,适宜播期为6月24-30日.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优308(杂交籼稻)、甬优2640(籼粳杂交稻)、嘉优2号(杂交粳稻)为材料,通过2年的播种期试验和秧龄弹性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在金华地区作机插的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产量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在18 d秧龄条件下,五优308、甬优2640和嘉优2号于7月3日、7月6日和7月9日之前播种,能安全齐穗,五优308产量最高,嘉优2号最耐迟播,但产量水平明显低于五优308和甬优2640;五优308在秧苗素质、秧龄弹性方面明显差于甬优2640,五优308适宜机插的秧龄为12~20 d,甬优2640为17~27 d。五优308秧龄超过21 d之后,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产量水平明显低于甬优2640。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播栽期对机插连作晚稻产量及构成特征的影响,试验以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和杂交晚粳稻嘉禾优555为材料,研究了播栽期对机插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移栽秧苗素质下降,抽穗期推迟,安全齐穗风险加大;甬优9号机插以6月23日播种、7月20日移栽时秧苗素质好,安全齐穗风险小,产量最高;嘉禾优555则以7月2日播种、7月24日移栽产量最高;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早播应首选甬优9号,其次是嘉禾优555,这样有利于合理搭配播种时间以充分发挥品种生产潜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以超级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进行播期和秧龄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可在同生态区域作双晚机插,最迟安全播种期在7月1日前后,秧龄15~20 d移栽,可在武汉市"寒露风"的常年出现日期9月18日前后安全齐穗;播、插期越早,安全性越高,丰产性越好,最高单产可达723.4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播栽期和密度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移栽期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作连作晚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移栽期、密度及其互作对甬优1540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6月25日播种、7月22日移栽、25.6万/hm~2密度,即早播早插,易夺高产;迟播迟插在低密度水平下不利于获得高产,适当提高密度水平(25.6万~30.3万/hm~2),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虎优1号     
杂交粳稻虎优1号(农虎26A/77302—1),1980年由浙江省嘉兴地区农科所育成。1981~1982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稻单、双季晚粳区试,在双晚区试中分别居参试组合的第一、二位,在单季区试中居第二位和第五位。1983~1984年参加生产试验,名列前茅。1984年试种7500多亩,1985年推广到7万亩左右。该组合全生育期,在浙江作单季晚稻135天左石,作双季晚稻125天左右。株高作单季晚稻约90cm,作双季晚稻约80cm.矮秆包节.株叶型前期稍散后期紧凑。属半叶下禾,总叶片数13~14片。每…  相似文献   

8.
威优6号在我区作晚稻种植高产的主要经验是: 一、大量试验、验收的资料表明,威优六号在我区作晚稻栽培播种适期下限以6月20日为宜。其原因是:①6月20日前播种,有利确保安全齐穗夺高产;②能满足从播种至齐穗所需有效积温;③有利于适龄早插夺高产;④有利于扬花授粉期避过极端最低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播期对麦茬机插稻武运粳27号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形成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机插稻武运粳27号实收产量显著下降,糙米产量、精米产量、整精米产量及精米蛋白质产量呈下降趋势。早播处理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受播期推迟的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拔节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则升高。收获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因此,稻麦两熟地区,机插稻武运粳27号早播可实现高产量,为稳定实现9.0 t/hm2以上的产量,最晚应在6月10日之前播种,并配套科学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6,(2):41-42
H优518是湖南农业大学与衡阳市农科所联合选育的三系杂交晚稻组合,2012—2014年连续3 a在湖南沅江机插示范种植,表现出稳产高产、熟期较早、农艺性状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强等特点。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及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4,(6):45-49
以连作晚稻新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通过品比试验和播种期试验,研究其在金华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不同栽培方式下适宜的播种期。试验表明:甬优2640耐迟播,全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合在金华地区作为连作晚稻种植;甬优2640机插和手插皆宜,机插甬优2640在7月5日前播种,手插稻在7月10日之前播种均能正常抽穗和灌浆,产量有保障。研究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金华作为连作晚稻栽培安全可行,规模种植大户可将其作为主栽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一、杂交晚稻有两大特点 第一,杂交晚稻丰产潜力大。宁乡县农科所1976至1983年晚稻小区试验资料统计,平均亩产杂交稻是801.4斤,,晚籼741.1斤,晚粳777.5斤,杂交晚稻比常规籼、粳分别高60.3斤,23.9斤。杂交晚稻增产潜力比常规稻大的原因是杂交优势效应和杂交稻实现了矮秆化。第二,杂交晚稻耐寒力弱。1982年宁乡县9月平均气温21.3℃,比前5年平均22.9℃低1.6℃,县农科所威优6号等5个杂交组合平均空壳率是39.2%,威优6号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香1号不同播、抛、栽期对比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中香1号在湘潭适宜的播种期,抛秧期和移栽期,研究表明,中香1号秧龄弹性大,湿润育秧6月20日前播种,7月22日前移栽,软盘育秧6月18日前播种,7月20日前抛秧,均能正常抽穗结实,但适当早播,早抛(插)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4.
盐辐矮早三(以下简称矮早三),系江苏省盐城地区农科所用Co~(60)辐射早熟三号选育而成的大麦高产新品种。在当地种植,亩产可达500公斤。1983年冬引入我县。为探索该品种在我县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我们连续三年进行了品比、播期试验,施肥、密度、播式正交试验,高产栽培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三年来均表现良好,深受广大种麦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5.
亚种间杂交稻二亚1号、二亚2号和三亚1号,单位面积总颖花数高,具有明显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初步试验表明,这三个组合生育期偏长,若播插期太迟,后期易遭低温影响导致结实率下降。本试验旨在探讨气温对这三个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播插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盐辐矮早三(以下简称矮早三),系江苏省盐城地区农科所用CO~(60)辐射早熟三号选育而成的大麦高产新品种,在当地种植,具有亩产千斤之力。1983年冬引入我县,为探索该品种在我县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我们连续三年进行了品种比较,播期试验、施肥、密度、播式正交试验,高产栽培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三年来均表现良好,深受广大种麦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7.
杂交晚稻迟插迟熟性与迟播迟热性效应明显,暂定每迟播一天推迟齐穗期的天数称为“迟播系数”。同样迟插而推迟齐穗的天数称“迟插系数”。南优3号的迟插系数为0.66,迟播系数为0.51,南优6号分别为0.60与0.47。以9/17前齐穗算出的上述系数都有所降低。同播不同插,迟插迟热主要是受秧田土壤养分状况与光照条件,影响出叶速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19.
苏香粳3号是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2005年选育出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于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品比试验和丰产示范方种植的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抗倒和抗病能力,熟期早,米质优,适合机插栽培,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特征特性1.1形态特征半矮株型,  相似文献   

20.
农谚说“三分在插,七分在管”。可见提高杂交晚稻的移栽质量,加强插后的田间管理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提高移栽质量。移栽质量好,能缩短回青期,实际上起到了延长大田营养期的作用。如何提高杂交晚稻的移栽质量呢? (1)要立足于“早”。早稻在适时收获不刈青的前提下,要力争收一丘插一丘。据汨罗县农业局连续三年的插期试验,杂交晚稻以 7月 20日前插的最好。以威优 6号为例,在秧龄相差20天的情况下,每亩减产175斤,减产幅度为18.6%。也就是说,插秧期每推迟一天,每亩减产8.75斤。 (2)要在“插”字上做文章。具体要求是:一插正。俗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