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花果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8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无花果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产孢的最适温度都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5~6。同时明确了不同碳、氮源对无花果炭疽病菌菌落生长及其产孢的影响。氟硅唑和戊唑醇抑制毒力最高,EC50分别为0.025 7 μg·mL-1和0.183 μg·mL-1,分别为醚菌酯的1 395.55和195.99倍;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EC50分别为0.187 9 μg·mL-1和0.434 9 μg·mL-1;醚菌酯毒力较小,不适合用于防治无花果炭疽病。  相似文献   

2.
拜赖青霉Penicillium bilaiae 47M-1是具备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能力的高效生防菌株,但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对芝麻病害的防治效果尚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拜赖青霉47M-1的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在明确菌株47M-1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以芝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47M-1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在25℃~28℃,pH 5.0~7.0,光周期中0~16 h光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在25℃~28℃,pH 3.0~10.0,光周期中8 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菌株47M-1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30 g,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5 g,KCl 0.5 g,MgSO4·7H2O 0.5 g,FeSO4·7H2O 0.01 g,蒸馏水1000 mL。将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按2%或3%接种至pH 7.0的75~125 mL优化后的培养液中,在25℃~27℃的恒温摇床上培养5 d时,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及其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芝麻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拜赖青霉47M-1是具备良好防治效果的潜力生防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为该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菌剂生产和田间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Ilyonectria属真菌是引起西洋参锈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每年给西洋参生产造成重要经济损失。本文选取分离自我国吉林省及山东省栽培的西洋参的I. mors-panacis、I. robusta、I. vredehoekensisI. communis 4种病原菌,通过平板培养,测定它们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Czapek培养基为Ilyonectria spp.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DA、OA和CMA培养基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和硝态氮,不同碳源对各菌株产孢的作用不同,最适产孢氮源为硫酸铵;I. vredehoekensis最适生长温度为25 ℃,I. robusta为20~25 ℃,其他2种菌则为20 ℃,产孢最适温度范围为15~20 ℃;黑暗条件适宜供试菌的生长,全光照有利于I. mors-panacisI. robusta产孢,但不利于I. vredehoekensisI. communis产孢。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杀菌剂对4种病菌的作用存在差异,在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4种病菌对多菌灵最为敏感(EC50<0.5 μg·mL-1),其次是戊唑醇(EC50<15 μg·mL-1),恶霉灵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960 μg·mL-1)。上述研究结果为了解西洋参锈腐病菌Ilyonectria的环境适应性及防治策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安全高效防治藜麦黑茎病,减少化学药剂施用量,筛选出对藜麦黑茎病菌Ascochyta caulina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分别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细菌及杀菌剂对藜麦黑茎病菌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出抑菌效果良好的拮抗菌和杀菌剂,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不同杀菌剂与拮抗细菌的相容性,并采用Horsfall法确定最佳复配比例,以确定的最佳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效测定。试验初步筛选出2株对A.caulin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LS3和LS10,及室内毒力较高的2种杀菌剂戊唑醇和咪鲜胺。经过生物相容性试验最终选出戊唑醇和拮抗细菌LS3为最佳组合,其中,戊唑醇对A.caulina的EC50为1.78μg/mL,LS3菌株对其EC50为2.37×105 cfu/mL,LS3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在各自EC50浓度下戊唑醇和LS3体积比为6∶4复配时对A.caulina抑制率达59.24%,IR值为1.003,具有加和作用,为最佳复配比例。以筛选出的0.5%木质素磺酸钠作为...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B9601-Y2抑菌蛋白活性及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枯草芽孢杆菌B9601-Y2抑菌蛋白可以使棉花红腐病原菌菌丝畸形,呈念珠状,胞壁穿孔,不规则消解,内含物外泄,失活.B9601-Y2菌株产抑菌蛋白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H 7.0,37℃培养48 h.菌株的马铃薯蔗糖培养液经(NH4)2SO4至80%饱和度盐析能得到0.1 mg/mL以上的粗蛋白,粗蛋白的产量与培养过程中供氧条件、产菌量呈正相关.粗蛋白能耐80℃高温和pH 9.0的碱性,在4℃下,抑菌活性60 d内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2009—2014年间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广东省菜心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变化,于2009—2014年从广东省15个县/市菜心产区分离获得105个菜心炭疽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EC50值,并比较了同一年份不同地区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和不同年份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同一年份菌株间,采自2009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小,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1.2倍;采自2014年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最大,敏感性最低地区菌株的平均EC50值是最高地区菌株的34.9倍;其余年份间的不同地区最大平均EC50值和最小平均EC50值相差9.2~10.4倍。不同年份菌株间,2010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052 0 μg/mL;2012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值为0.259 9 μg/mL;2012—2014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范围在0.104 5~0.259 9 μg/mL之间,高于2009—2011年的菌株对咪鲜胺的平均EC50值(0.052 0~0.074 3 μg/mL)。2009—2014年广东省田间菜心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呈降低趋势,存在潜在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小串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enulae XG40对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生防效果,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优化,以菌浓度和抑菌带宽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用乙酸乙酯提取菌株XG40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并测定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菌株XG4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 g/L,黄豆粉9 g/L,酵母粉6 g/L,NaCl 0.5 g/L,K2HPO4 0.5 g/L,MgSO4.7H2O 0.5 g/L,FeSO4.7H2O 0.01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温度28 ℃,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7%,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6 d。菌株XG40发酵液的活性物质对蜜柚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活性物质较耐酸碱和短时间(180 min)紫外线照射,耐贮性高,但高温对其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小串链霉菌XG40可为开发针对蜜柚黑斑病的生物农药提供新的原材料,其活性物质抑菌效果良好,稳定易保存,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YY1抗菌蛋白的基本特性,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蛋白粗提液进行提取,测定温度、酸碱性、蛋白酶和金属离子对抗菌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其组分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质谱对其活性组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当硫酸铵饱和度为50%时,菌株YY1产生的粗蛋白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达2.20 cm。该粗蛋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90℃处理120 min其抑菌活性未受到明显影响,121℃处理120 min其抑菌活性仍可保持原有活性的85.0%。该粗蛋白具有较好的耐碱性,pH 5~11条件下其抑菌活性稳定,pH 3~4条件下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该粗蛋白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不敏感,两者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为对照的97.5%和98.9%;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Cr3+可使该粗蛋白完全失活,Zn2+、Li+、K+、Na+、M...  相似文献   

9.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XJ5挥发性物质对苹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gena等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菌株XJ5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平板对扣法测定挥发性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并离体接种评价菌株XJ5挥发性物质对苹果褐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XJ5菌株挥发性物质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在47.9%~84.8%,其中对苹果褐腐病菌的抑菌率最高为84.8%。SPME-GC-MS检测及抑菌活性测定表明,菌株XJ5分泌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十二醛(Dodecanal),具有抑菌活性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2-壬醇(2-Nonanol)、2-乙基己醇(2-Ethyl-1-hexanol)和2-十一醇(2-Undecanol)。其中2-壬醇抑制苹果褐腐病菌的EC50为3.43 μg/mL,且XJ5菌液离体熏蒸与2-壬醇离体熏蒸均可有效抑制苹果褐腐病菌丝生长及病斑扩展,其对苹果褐腐病的离体防效分别在14.4%~71.2%和66.4%~97.6%,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防治黄瓜的土传病害,本文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56株细菌,利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菌ZM-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通过正交实验法与单因素法对菌株进行发酵优化,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防病能力。结果表明,菌株ZM-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brium 和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的抑制率分别为62.80%和65.58%。该菌株可以产生纤维素酶、铁载体等多种抑菌物质。经过最佳发酵优化,菌株发酵液菌含量可达到1×1010 cfu/mL以上。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L、胰蛋白胨10 g/L、K2HPO4 10 g/L,发酵条件温度25 ℃、pH 7.5、时间48 h、接种量2%。盆栽试验表明,菌株ZM-1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疫病的防效分别为53.97%和51.11%。本研究表明拮抗菌ZM-1在防治黄瓜土传病害方面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PY-1液体摇瓶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抑制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PY-1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PY-1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50 g/L、葡萄糖5 g/L、蛋白胨5 g/L、氯化铵5 g/L、氯化钠 0.5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初始pH 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9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5%、摇床转速180 r/min。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PY-1发酵液抑菌率达到99.26%,抑菌能力提高8.35%。  相似文献   

12.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Hsg1949。经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16S rDNA和gyr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等综合分析,鉴定菌株Hsg1949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Hsg1949对3株镰孢菌分离株具有稳定的的拮抗活性,继代培养40代时,对3株镰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0%、69.7%和61.9%,与初始菌株F0代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其无菌上清液活性物质耐高温,耐强酸但不耐强碱,在pH 11的环境下拮抗活性显著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g1949菌悬液2×108和5×108cfu/mL可显著降低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54%和71.27%,与化学药剂多菌灵防效(75.11%)相当。菌株Hsg1949对花生白绢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也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资源高值化利用,以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为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C2利用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发酵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游离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0、2.11、0.18和1.29 mg/mL,钾、钙和镁含量分别为1.07、0.05和0.10 mg/mL,铁、锌、锰和铜含量分别为7.10、2.34、0.25和0.09 μg/mL。蔗糖、谷氨酸钠和硫酸铵是影响菌株PC2发酵抗菌脂肽的3个主要因素。菌株PC2以马铃薯全粉废水为基础培养基无抗菌脂肽产生,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获得了产抗菌脂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2 g,谷氨酸钠3.96 g,硫酸铵6.0 g,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1000 mL,所得抗菌脂肽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1.74 mm。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获得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0%,装液量50 mL/250 mL,初始pH 6.8,发酵温度31℃,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时间35 h。获得的抗菌脂肽粗提物抑菌圈直径可达22.81 mm,较优化前增加了1.08 mm,发酵液活菌数由优化前的2.6×108 CFU/mL提高至3.2×1010 CFU/mL。试验结果为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活性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线虫卵寄生真菌。采用DEAE-2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c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到一种淡紫拟青霉胞外几丁质酶,经7.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检测为单一条酶带,Rf值等于0.43。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测定表明它在40℃下放置10min可保持原有活力,60℃下10min,完全失活。该酶的最适pH值为5。其pH值稳定性与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关。20℃、20min,在pH3~9范围内稳定;37℃、1h,则只在pH5~7范围内较稳定。金属离子如Mg2+、Ca2+、Zn2+、Li+和Fe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Mg2+的激活作用最强。相反,Cu2+对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初始pH、培养时间、温度、培养体积、不同牛肉膏、蛋白胨组合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初始pH7、牛肉膏2g、蛋白胨20g、以1/2装液量装液、30℃振荡培养36h可获得较高产量的胞外分泌型抗菌物质;菌株JK-SH007的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效可达40.54%。  相似文献   

16.
螺旋毛壳ND35 β-1,3-葡聚糖酶的诱导、性质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细胞壁为诱导物,模拟毛壳菌自然的重寄生过程,研究了内生真菌螺旋毛壳(Chaetomium spirale) ND35 β-1,3-葡聚糖酶的产酶条件、性质,尤其是不同碳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真菌细胞壁及几丁质和昆布多糖,均可诱导产生β-1,3-葡聚糖酶,而作为分解代谢产物的葡萄糖则抑制产酶。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及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并通过SDS-PAGE鉴定,纯化了一种分子量约为73 kDa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GLUC73。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40℃以下较稳定;最适pH值为5.5,在pH 5-9范围内均很稳定;酶活性受Hg2+、Fe3+、Zn2+、Mg2+等金属离子不同程度的抑制,Mn2+和Co2+对酶有激活作用;以昆布多糖为底物时,该酶的米氏常数Km为0.412 mg·mL-1,最大反直速度Vmax为3.876 U·mL-1。粗酶液同时具有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离体抑菌试验表明,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杨树腐烂病菌(Valsa sordida)、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β-1,3-葡聚糖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和超微结构观察,间接证明了β-1,3-葡聚糖酶在螺旋毛壳重寄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乙醇低温沉淀法及 Sephadex G-50凝胶柱等手段分离纯化短短芽孢杆菌 Brevibacillus brevs HAB-5主要活性成分。针对芒果炭疽病菌C7-2,菌株HAB-5发酵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的LB,命名为ZS,其最佳发酵条件为28℃、2 d和装液量为50 mL/250 mL。菌株HAB-5总蛋白没有拮抗活性,但HAB-5菌液的上清液能产生较强的抑菌效果;同时,在单独培养和与病原菌对峙培养下,取距HAB-5菌落1 cm处的培养基(MB)均对病原菌产生了明显的抑菌圈。菌株HAB-5上清液经硫酸铵沉淀不具有抑菌活性,但采用低温乙醇法等提取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HAB-5上清液或MB,其粗提物均产生较强的抑菌效果,再经Sephadex G-50凝胶柱过柱和SDS-PAGE分析,在14.4 kD位置均具有较强信号的条带。因此,菌株HAB-5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肽类,其中14.4 kD大小的肽类是菌株HAB-5重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两株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分泌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到两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无菌滤液的抑菌活性及两菌产生拮抗物的热稳定性。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到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作用的抗菌蛋白。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用G培养基、pH7、培养32小时,XA1、XF1能产生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