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发酵技术研究秸秆粗饲料营养价值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2):24-29
为了探究粗纤维饲料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特性,本试验研究了2种农作物秸秆(稻秸,麦秸)的发酵特性和动态降解率。试验分3组(稻秸组,麦秸组,混合组:50%稻秸+50%麦秸),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测定粗饲料的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粗饲料累计产气量和干物质(DM)降解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产气和DM降解主要集中在12~48 h。发酵12 h时,麦秸组和混合组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稻秸组(P0.05),麦秸组和混合组差异不显著。发酵24 h时,麦秸组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稻秸组和混合组(P0.05),稻秸组和混合组差异不显著。发酵36~72 h时,累计产气量均呈现麦秸组混合组稻秸组(P0.05)。发酵24 h时,稻秸组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发酵液中氨态氮(NH4-N)浓度均显著高于麦秸组和混合组(P0.05),乙酸浓度显著高于麦秸组(P0.05),而菌体蛋白(MCP)浓度呈现麦秸组混合组稻秸组(P0.05)。发酵48 h时,麦秸组乙酸浓度与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稻秸组和混合组(P0.05)。发酵72 h时,麦秸组ADF降解率显著高于混合组和稻秸组(P0.05)。结果提示,禾本科粗饲料在瘤胃内降解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发生在12~48 h,稻秸DM、NDF、ADF降解高峰期要早于麦秸及二者混合,稻秸的营养价值略高于麦秸。  相似文献   

2.
为农村广泛开展稻草、玉米秸、麦秸、豆秸、谷草、荚壳等低粗饲料的有效利用,尤其是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稻草,利用瘤胃微生物体外生物合成蛋白质饲料。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3重复,研究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大豆荚和稻草混合粉的产气量和气体种类。结果发现:大豆荚和稻草粉配比为7:3组合和6:4组合都能够促进羊瘤胃微生物体外繁殖与生长而提高饲料粗纤维的降解率。大豆荚和稻草混合粉配比7:3组合作为羊的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底物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饲料工业》2019,(15):36-40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青贮稻秸瘤胃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合稻秸青贮的添加剂组合。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用于瘤胃液的采集。将添加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45 d的稻秸作为发酵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培养和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组合青贮稻秸饲料对体外发酵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5、9组中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1组NH3-N浓度最低(P<0.05);对照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和8组MCP浓度最高(P<0.05)。(2)对照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3组的TVFA、丙酸和丁酸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对照组发酵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而3组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剂能够提高青贮稻秸体外发酵参数和产气量,其中3组(地衣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淀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地区油菜秸分别与小麦秸、蚕豆秸、豌豆秸、马铃薯秸和青贮玉米秸组合的产气发酵特性,以加快该地区作物秸秆类粗饲料的科学利用。试验采集青海省西宁市周边农牧交错区的油菜秸、小麦秸、蚕豆秸、豌豆秸、马铃薯秸等作物秸秆,以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油菜秸分别与5种作物秸秆组合的体外产气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秸秆与其他五种作物秸秆以不同比例搭配组合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组合效应,且油菜秸分别与小麦秸、豌豆秸以50∶50比例组合较为合适,与马铃薯秸、青贮玉米秸以25∶75比例组合较为合适,与蚕豆秸以75∶25比例组合较为合适。通过作物秸秆类粗饲料间营养组合互补能有效提高牦牛对单一作物秸秆的体外消化率,为该地区农牧交错带牦牛冷季补饲的粗饲料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肉山羊为试验动物,运用瘤胃尼龙袋法研究了常用粗饲料(稻秸、羊草、玉米青贮和啤酒糟)的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不同;(2)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降解率由大到小依次是啤酒糟、玉米青贮、羊草、稻秸,且48 h后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降解趋于平缓;(3)4种粗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稻秸、羊草、玉米青贮、啤酒糟;(4)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降解率与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之间表现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绒山羊常用粗饲料的瘤胃发酵特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体外三步法比较了6种粗饲料(玉米秸秆、谷草、苜蓿、玉米青贮、燕麦草、羊草)的体外瘤胃发酵参数,每种饲料作为一个处理,以玉米秸秆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体外瘤胃pH以苜蓿最高,玉米青贮最低(P<0.05);BCP浓度苜蓿显著高于谷草、羊草和玉米秸秆,其中以玉米秸秆最低(P<0.05),体外瘤胃NH3-N浓度以玉米青贮最高,玉米秸秆最低,谷草也较低(P<0.05)。原虫数量以玉米青贮最高,苜蓿最低(P<0.05)。不同的粗饲料体外瘤胃培养液TVFA浓度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较高,玉米秸秆较低(P<0.05);产气量以玉米青贮和苜蓿草较高,玉米秸秆和谷草较低。不同粗饲料多项组合效应值中,玉米青贮和苜蓿的MFAEI值较大,谷草次之,玉米秸秆最低(P<0.05)。说明绒山羊对玉米青贮和苜蓿具有较好的体外瘤胃发酵效果,玉米秸秆和谷草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研究菌糠用作反刍动物饲料的饲用价值,选用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通过尼龙袋法对菌糠、羊草、玉米秸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进行测定。粗饲料样品在瘤胃中的培养时间分别为0、6、12、24、36、48、72 h。结果表明:3种粗饲料72 h的DM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菌糠(29.33%)、羊草(27.41%)、玉米秸(23.39%),且前两者显著高于玉米秸(P<0.05)。72 h的CP降解率及其有效降解率以羊草最高,菌糠次之,二者与玉米秸之间差异显著(P<0.05)。玉米秸72 h的NDF降解率虽高于羊草和菌糠(P<0.05),但3种粗饲料的有效降解率均较低,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米秸(26.12%)、菌糠(25.72%)、羊草(23.73%),无显著差异(P>0.05)。而72 h的ADF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也依次为玉米秸(25.36%)、菌糠(24.23%)、羊草(21.83%),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与NDF降解规律相一致。由此可见,从3种粗饲料在奶牛瘤胃的消化特性来看,本试验中菌糠的饲用价值与羊草接近,优于玉米秸,因此菌糠作为新型反刍动物粗饲料资源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实现低质粗饲料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北方地区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确定最佳粗饲料组合配方。将玉米秸、苜蓿、燕麦草3种饲草通过机械预处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体外发酵,根据混合饲草的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等)以及组合效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秸+燕麦草组合体外发酵各指标及组合效应效果不佳;玉米秸+苜蓿干草组合中,处理组D(玉米秸∶苜蓿干草=60%∶40%)和处理组E(玉米秸∶苜蓿干草=50%∶50%)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组合中,处理组R(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30%∶20%)和处理组Q(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40%∶10%)体外发酵指标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综合考虑,玉米秸+苜蓿干草和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两个组合中,苜蓿的添加比例在30%以上时,体外发酵积累的pH、IVDOM、GP、TVFA值及组合效应显著增加,能明显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或降解率,饲草间产生正组合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粗饲料发酵特性及对微生物细胞膜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麦秸、玉米秸、水稻秆、苜蓿和桂牧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不同粗饲料发酵48 h时体外发酵特性及发酵液微生物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1)5种粗饲料体外发酵产气量及产气动力学参数[最大产气量(Vf)、产气曲线常数(b)、产气分率(k)、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所用时间(T0.5)、初始发酵产气分率(FRD0)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发酵产气分率(FRDt0.5)]存在差异;Vf以桂牧一号最高,显著高于水稻秆(P0.05),极显著高于小麦秸(P0.01);b、k及T0.5以小麦秸最高,T0.5按小麦秸水稻秆玉米秸和桂牧一号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苜蓿的FRD0和FRDt0.5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和玉米秸(P0.05或P0.01)。2)苜蓿干物质消失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稻秆、小麦秸(P0.05或P0.01),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P0.05)。不同粗饲料间发酵液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按玉米秸小麦秸水稻秆桂牧一号和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不同品种粗饲料间在发酵特性以及微生物部分界面物理化学特性间存在差异,利用不同粗饲料发酵不同步的特性进行组合,可能有利于提高粗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7种粗饲料(玉米秸秆、玉米青贮、甜菜颗粒、麦秸、大豆皮、燕麦草和苜蓿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差异及其在山羊瘤胃液的降解特性,为粗饲料在山羊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只12月龄,体质量相近[(50±2.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ANKOM DAISYⅡ技术进行饲料的体外瘤胃降解。然后分别测定样品的干物质(DM)、中性洗低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及瘤胃发酵参数(NH_3-N、VFA)。结果表明:7种粗饲料原料中苜蓿青贮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麦秸的粗灰分(ASH)含量最高(P<0.05);玉米秸秆的ADF和NDF含量最高(P<0.05)。DM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NDF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玉米青贮>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ADF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苜蓿青贮>甜菜颗粒>玉米青贮>燕麦草>大豆皮>麦秸>玉米秸秆。48 h玉米秸秆的NH_3-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48 h玉米青贮、甜菜颗粒和苜蓿青贮NH_3-N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粗饲料(P<0.05),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青贮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粗饲料(P<0.05),其次为甜菜颗粒和燕麦草。说明7种粗饲料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特性均存在差异,其中,玉米青贮、苜蓿青贮和甜菜颗粒的可利用价值较高,大豆皮和燕麦草的可利用价值居中,麦秸和玉米秸秆的可利用价值低。  相似文献   

11.
玉米、小麦、水稻秸秆自然发酵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玉米、小麦、水稻干秸秆在自然发酵中的生化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气味香甜,pH下降迅速并保持在4.2以下,挥发性发酵产物种类有13种,主要为乙醇、乙酸、乳酸及甘油等利于提高饲料品质的物质;而小麦和水稻秸秆质地生硬,生料气味,pH下降困难,挥发性发酵产物多达20种,其中乳酸和乙酸较少,而产生丁酸等影响发酵品质的物质较多;发酵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优劣;当发酵初期可溶性糖较多时,pH下降迅速,后期可溶性糖含量平稳;而当初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时,pH下降缓慢,后期可溶性糖含量则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南方冬-春季牧草缺乏及能够合理利用南方稻草资源,对燕麦秸-稻草混合青贮样品设置了4个处理。结果表明,1号处理pH、氨态氮占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青贮饲料(P<0.05),4号处理的pH和氨态氮占总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青贮饲料(P<0.05),4号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且4个处理间粗蛋白含量存显著性差异(P<0.05);4个处理组均未检测出丁酸。综合试验结果,单贮燕麦秸可以得到优良的青贮饲料,且鲜燕麦添加比例为70%的燕麦-稻草混贮效果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南方冬—春季牧草缺乏及能够合理利用南方稻草资源,对燕麦秸—稻草混合青贮样品设置了4个处理.结果表明,1号处理pH、氨态氮占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青贮饲料(P<0.05),4号处理的pH和氨态氮占总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青贮饲料(P<0.05),4号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且4个处理间粗蛋白含量存显著性差异(P<0.05);4个处理组均未检测出丁酸.综合试验结果,单贮燕麦秸可以得到优良的青贮饲料,且鲜燕麦添加比例为70%的燕麦—稻草混贮效果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4.
建 10m3加热式氨化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氨化秸秆的成本为 5 88元 ,氨化窖年收益达 2 2 81 2 8元 ,成本率达 2 87 97%。其财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别为 82 2 0 18元、82 5 2 % ,动态回收期为 2 4年。通过对 2周岁的春乏牦牛和藏羊饲喂试验 ,在试验期 60d内 ,试验组牛、羊日均增重分别为 2 76 3 3g 头 ,12 7 16g 只 ,对照组分别为 97 63g 头 ,66 0 7g 只 ,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产值比对照组分别多增收 79 48元和 18 44元 ,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青贮宝”青发酵剂贮的玉米饲喂奶牛,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中国黑白花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喂青贮宝青贮玉米,对照组饲喂普通青贮玉米。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头牛的日产奶量可提高1.14~1.21kg。  相似文献   

16.
稻秸、象草和杂交狼尾草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添加剂对不同原料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对水稻(Oryzasativa L.)的2个中粳稻品系(9015,9019)稻秸和2个热带牧草(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进行了青贮研究。将新鲜稻秸或牧草切碎后添加乳酸菌(0.02 g·kg-1),同时设对照组(无添加物),袋装青贮45 d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饲料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干物质回收率(DMR)、乳酸(LA)含量、乳酸/乙酸(LA/AA)比对照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H、氨态氮/总氮(AN/TN)、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下降;乳酸菌(LAB)对WSC含量、NDF含量、DMR、IVOMD、LA含量、AN/TN、乙酸(AA)含量、丙酸(PA)含量、LA/AA、VFAs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的青贮原料对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指标、pH、LA含量、AN/TN、LA/AA、AA含量和VFAs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杂交狼尾草的青贮品质最佳。添加乳酸菌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但不同原料间的青贮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和精料的组合及比例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将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精料两两组合,且每种组合均设6个组合比例(0∶100、20∶80、40∶60、60∶40、80∶20、100∶0),筛选出最优复合处理麦秸与青贮玉米秸比例后再与精料以这6个比例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饲料的组合和比例对瘤胃液pH影响不显著(P>0.05),所有组合氨氮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综合考察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得出各组合中的最优比例分别为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40∶60、复合处理麦秸∶精料=60∶40、青贮玉米秸∶精料=60∶40以及最优复合处理麦秸与青贮玉米秸组合(40∶60)∶精料=80∶20。综上所述,复合处理麦秸、青贮玉米秸和精料最优的组合比例是32∶48∶20。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间的最优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组合效应筛选,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为20∶30∶50,与精饲料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以及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累积产气量和不同组合比例时pH、干物质降解率(DMD)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变化,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1)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产气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80∶20组最大。2)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pH影响显著(P<0.05),且0∶100组最低。3)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DMD影响显著(P<0.05),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20∶80组最大。4)NH3-N含量受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影响显著(P<0.05),以50∶50组NH3-N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大。5)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M C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MCP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值出现在50∶50组。6)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得出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精饲料最优组合比例为10∶15∶25∶50。  相似文献   

19.
稻草与氨化稻草干物质采食量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以稻草、氨化稻草为唯一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实测了山羊稻草、氨化稻草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并借鉴现有成熟模型,建立了以稻草、氨化稻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为预测因子的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DMI稻(g/d.kgMW)=30/NDF(%DM),DMI氨稻(g/d.kgMW)=39/NDF(%DM)。经验证,稻草、氨化稻草DMI预测模型的平均偏差(MD)分别为0.48g/d.kgMW与0.85g/d.kgMW,相应的平均预测方差(MSPE)为0.3599与1.0124。稻草与氨化稻草的MD、MSPE均很低,表明所建DMI预测模型精确可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明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安徽地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潜力与现状,探讨了本地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秸秆饲料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