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南竹海横亘于我省南部的长宁、江安两县的交界处,总面积为40平方公里,竹林面积达47,000亩,主要是成片的楠竹,其余为慈竹、绵竹、苦竹、箭竹、水竹等,曾有“天然竹荪园”之称。我们于1985-1086年,对竹海的野生竹荪种类、性状、发生季节、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结果初报于后。一、竹荪种类及性状特征 (一)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竹海内的长裙竹荪一般高度为25.0-26.0cm,单个子实体鲜重在150.0g  相似文献   

2.
1985年6月7日,笔者在一位农民的带领下,仅不到1亩面积的竹林内采集到开裙竹荪412朵(8朵是长裙竹荪,其它均为短裙竹荪)、菌蛋98个,共计鲜重27.3斤。往后通过调查访问和典型考定,已发现500亩以上的竹林和上百亩被毁竹开垦的土地均有丰富的竹荪资源。  相似文献   

3.
邵阳市地处湘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雨量1250~1550mm。经调查鉴定计有41属、83种,仅择其珍贵者15种报道如下: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Pers.)Fischer.主要生于竹林地上。可食。短裙竹荪D.duplicata(Bosc.)Fischer.主要生于竹林地上。可食。  相似文献   

4.
镶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有43个乡,总面积4792万米~2范围内均有野生竹荪生长(以短裙竹荪为主),但以海拔540—890米的巴山南坡嘉陵江永系为竹荪集中产区,从5月下旬菌蕾陆续大量发生,6月下旬开始采摘,7—9月是采摘高峰期,至10月中下旬结束.一般竹林都有生长,但以枯歇的老竹林及死竹蔸周围生长最盛.现将笔者从1987年春开始对巴山南坡野生竹荪集中产区的生态环境实地考察的结果简报如下:(一)营养:竹荪是生长在竹林地中,在竹叶腐殖质层厚处最多,可知其主要营养是纤维素、半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有机氮、矿物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无机盐.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1981—1988年在大别山、伏牛山区采集到的野生竹荪标本,进行了整理与鉴定,现将基本生态环境及种类简报如下.(一)生境:于春季5—6月和夏秋季8—10月生长在竹林、混交林、阔叶林地上.分布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商城县、新县、罗山县和伏牛山区的内乡县.(二)种类:经鉴定有以下三种.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asiata(vent.expers.)Fisch.]采自信阳县四望山、信阳县金刚台、内乡县夏馆.菌盖钟形,中央有一凹陷孔,株高3.2—3.6厘米,宽4.9—5.4厘米,网格上有灰褐色恶臭粘  相似文献   

6.
竹荪遮阳网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形态优雅,菌柄顶端有一圈洁白的网状裙向下散开,被誉为"真菌之花"、"真菌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疗效;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可多日不变馊。竹荪有棘托、红托、长裙、短裙等品种,棘托竹荪属高温品种,易栽培、产量高、见效快,栽培模式有大豆套种、竹林套种、遮阳网大棚栽培等。遮阳网大棚栽培,加湿简单、采收方便,省工增效,为近年来常山棘托竹荪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长裙竹荪栽培管理六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敬  颜敏 《食用菌》2017,(1):48-49
<正>长裙竹荪是四川宜宾优势特色农产品,主要分布宜宾市长宁县境内。长裙竹荪因其"朵裙大、肉质厚、营养丰富,香味浓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栽培长裙竹荪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由于长裙竹荪自身抗逆性差,栽培技术要求高,导致栽培风险大,栽培长裙竹荪成功与否往往要"碰运气"。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总结出长裙竹荪栽培过程中的六个技术关键点,即"栽培田块选择、播种季节、菌种  相似文献   

8.
我州竹林面积3.93万亩,竹荪资源丰富.凡有竹林的地方,几乎都产竹荪.如利川市干荪最高年收购量达250kg.货值15万元以上,数量不算小.不少农户常年有竹荪收入数百元,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补充.但由于野生产量有限,难以成为大宗商品.为了加速发展,提高效益,以推进山区致富步伐,笔者根据目前竹荪研究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开发丰产综合新技术.本技术是充分利用原有竹荪条件基础,改善菌源竹林的生态环境,以利继续发荪,并加入人工播种移菌措施,增强菌种实力,在这两者的作用下,快速形成强大的优势菌丝阵地,从而达到稳  相似文献   

9.
竹荪是一种大型真菌,自然生长的为数很少,据报道世界年产干品仅2吨左右。由于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高,便成了名贵珍品。1984年8月以来,我们对竹乡——安吉的长裙竹荪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长环境等作了初步调查。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竹荪是生长在竹林中的一种腐生真菌。我国竹林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开发竹荪生产也是农村致富的一条门路。本文就野生竹荪菌丝的移植法简介如下。 (一)选地作畦:选肥沃、潮湿的“二阳八阴”竹林,翻土后作畦,畦宽3尺、高3~4寸、长度视场地而定,四周要挖排水沟。 (二)适时移种:以12月至来年2月为移种适期。在长过竹荪的竹林中,挖取野生竹荪菌丝和附菌丝的竹根及泥,要边挖边种,如果从远处取种,则要注意保湿。最好在阴天移种,采用穴播法,穴距1尺、深1.5~2  相似文献   

11.
竹荪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其与熊掌、鹿茸、燕窝等齐名被列为山珍,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较普遍的品种有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的黄裙竹荪  相似文献   

12.
棘托竹荪的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其与熊掌、鹿茸、燕窝等齐名被列为山珍,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目前,我国人工栽培较普遍的品种有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的黄裙竹荪  相似文献   

13.
长裙竹荪是一种珍贵食用菌。我县从1983年开始研究,通过近三年的试验,攻克了野生长裙竹荪的菌种分离、驯化、培育及人工室外栽培中的一系列难关。在84年小试成功的基础上又获得中试成功,并于85年10月22—23日通过了省级鉴定,受到国内有关专家的好评。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华香  陈玲 《蔬菜》1996,(5):18-18
短裙竹荪稳产高产栽培技术641101四川内江市凌家伏龙乡新农业开发部华香,陈玲可食用的竹荪主要是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但以短裙竹荪品质最优,其菇体洁白,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售价要比长裙竹荪高出许多。而短裙竹荪在用料和方法上与长裙竹荪的栽培有很大差异,难...  相似文献   

15.
竹荪是我国著名的山珍,不仅味道鲜美、滑嫩爽口,且营养丰富。近年来开始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化栽培,商丘市食用菌研究中心结合长裙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需要,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林地栽培长裙竹荪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文县碧口乌龙山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竹林茂密成片,有丰富的竹荪资源。乌龙山盛产的竹荪主要为长裙竹荪。自然发生季节一般在夏初或夏秋阶段,多生于竹林内的腐竹根上,也有极少数生于路旁、树林或庭院林下地上,多为单生,少为群生。竹荪生长适宜的温度分为两个阶段,菌丝生长阶段需要的温度不高,往往在3-5月,秋季9-11月生长较快,一般在8-25℃范围内都能生长,但以18-22℃最适  相似文献   

17.
一种喜高温的美味竹荪——棘托竹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一九八五年以来,作者在湖南省会同县进行了竹荪野生资源的考察和人工驯化试验,除长裙竹荪、黄裙竹荪外,并发现一种菌托长棘毛的竹荪。这种竹荪适应性较强,分布也广,以前群众叫它“鬼打伞”,从未开发利用,如今已开发并人工试种成功。近两年来,已采收加工一万多朵投放市场,该产品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据测定,其18种氨基酸,其含量占17.74%,其中谷氨酸含量占2.62%,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如今会同县“竹荪培育”项目已纳入湖南省山区科技开发“星火”计划,该种作为主要栽培品种。这种竹荪,有人称“刺托竹荪”也有称“多  相似文献   

18.
贾身茂  刘心军 《食用菌》1992,14(2):24-25
竹荪是近几年才能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栽培基质的主料,多采用竹片、竹叶、竹根、竹枝,阔叶树的枝条和木屑,豆秸、蔗渣、玉米芯和玉米秆等.据王云研究,长裙竹荪具分解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索的能力,且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索的活性(《食用菌》1990,4:13).查文献记载,麦秸中含木质素24.5%、纤维素34.8%、粗蛋白5.23%、灰分5.57%.从理论上讲,麦秸也可用来栽培竹荪.我国麦秸资源丰富,年产约4~5亿吨.为此,我们从198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麦秸栽培竹荪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开虎 《食用菌》1993,15(3):32-33
可食用的竹荪主要是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但以白色短裙竹荪品质为最上乘,其菇体洁白,营养丰富,食味鲜美,因此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售价要比长裙竹荪高出许多。  相似文献   

20.
竹荪(Phallus spp.)是我国常见食用菌,部分物种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市场上销售的多数竹荪产品因外观与长裙竹荪(P. indusiatus)非常接近,被标注为“长裙竹荪”或“竹荪”。笔者采用形态鉴定方法,并基于ITS-LSU联合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多数市售竹荪产品为红托竹荪(P. rubrovolvatus)和棘托竹荪(P. echinovolvatus),有些为白赭竹荪(P. cremeo-ochraceus),而长裙竹荪很可能在我国无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