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长防林”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根据林业部[1991]134号文《关于建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的通知》和[1991]135号文《关于“长防林”工程建设中组织分批实施重点突破的通知》精神和全县发展实际,特制定《西和县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盆周山区生态经济型长防林建设初探谭世雄一、生态经济型长防林工程的模式长防林工程建设是国家继“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后,开展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巨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目标:一是要建设起以防护林为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20日至24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七次工作会议在衡阳县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长防林工程建设和’三难地”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情况,研究部署了下阶段的工程建设及1997年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加强工程管理的主要措施。省厅总工李定一作了报告.厅长刘永寿作了总结。李总在报告中指出,下阶段的长防林工程要“紧密围绕林业部长防林工程建设的规划目标和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工程建设的实际,以质量为中心,以加强管护、巩固成果、完善体系、提高效益为重点,以增加科技含量为手段,以工程‘达标’竞赛为动力,继续坚持区域治…  相似文献   

4.
长防林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工程组织管理和指导,追求工程最佳生态效益,本文拟就新形势下长防林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谈点看法.供参考。1湖南长防林工程现状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湘、资、沉、洽”四水”汇集洞庭.注入长江。全省98.6%土地属长江水系。豆990年,在林业部关怀和具体指导下,我省开始启动长防林工程,列人首批长防林工程的13个县.主要分布在湘、资、沉、湛”四水”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当时13个工程县总体设计建设规模为832万亩。1992年和1994年,根据林业…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自1990年在我省启动实施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有工程项目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四年累计完成长防林营造林811.2万亩,其中重点“程3川.3万亩,超额完成了林业部下达各项任务。19个长防林工程县全部通过了消灭宜林荒山达标验收,提前实现了长防林建设的第一步目标。在这次全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总结表彰会上,省厅授予各植县、衡阳县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先进单位”;衡东县、茶陵县、隆回县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地跨长江上游九省。湖南省98.6%土地属长江流域水系。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4.27万km^2,占总面积的20.7%。湖南长防林工程自1990年启动以来,现已恢复植被造林969.5万亩,按期实现了长防林建设的第一目标。长防林工程如何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作者提出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因地制宜,调种林分结构;加强长防林工程科技管理,扩大工程建设范围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肃林业》1996,(3):9-10
甘肃省长防林建设回顾与展望甘肃省长防林建设办公室甘肃省的长江防护林工程,1989年先在武都、成县、礼县、西和等四个县开展试点,1990年又增加了宕昌、舟曲两县,全面开始实施一期工程,1991年第一次全国长防林领导小组会议之后,再次扩大一期工程建设范围...  相似文献   

8.
春风化雨山山翠──西和县长防林工程建设实包连庄,王小平1989年,在西和县的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西和县被国家列为世界八大生态工程之一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县。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西和县经济的振兴,社会的文明进步插上了腾飞...  相似文献   

9.
“认真贯彻落实林业部长防林建设第二次会议精神,研究当前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一次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把我省长防林。程建设推向一个新高潮、’又是9月5日在石门县召开的全省长防林建设第六次工作会上提出的主要任务。自1990年我省长防林工程建设启动以来,30个工程县的各级党政领导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亲自抓发动,作部署,办样板,临阵督战,现场指挥。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不减当年抓林业建设的劲头,为长防林建设再献余热。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广大群众坚持战斗在工程第一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自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在衡阳市的衡阳、衡南、衡东、祁东、常宁等县启动以来,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一些贫困乡村通过长防林的建设,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长防林工程质量得到了原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分别被评为“工程管理先进单位”、“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并连续五年被省林业厅评为一类工程。综合治理出成效。在长防林工程建设项目区,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14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残林改造50万亩,迹地更新10万亩。新增加森林蓄积186.5万立方米,增加森林覆盖率6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天然林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当前天然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福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提出建设现代林业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理想模式,从而为我国林业企业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13.
流域治理与林业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流域治理的概念和起源;介绍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治理流域的经验;阐述了流域治理与林业科学的关系。我国总结出了以流域为单元合理利用土地,以及水土保持的林草、农业技术、法律性措施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在三北地区建设林体系。15年来,共计完成人工造林1330hm^2,零星植树30亿株,森林被覆盖率已由15年前的5.005%提高到8.6%,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林建设道路。今后的发展对策为:强化政府行为;调整经济政策;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四川天然林资源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生态效能巨大,具有景观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针对这些特点,文章提出要切实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使之成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采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对天然林实施合理经营;建立与可持续经营要求相适应的天然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政策、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景观资源和野生经济资源,合理开发生态旅游、野生土特产品;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这项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对天然林实行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沿海地区是个多灾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水土流失等,且缺少木材和烧柴。作者分析了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现状,进而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型沿海防护林的构想,即不仅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还应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功能。沿海防护林体系应作为生态经济产业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组成,优化其结构,则是实现稳定高效多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乐至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为例,对建立跨世纪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实施天保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四川省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1998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本文对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PETERKEN  G. F.; HUGHES  F. M. R. 《Forestry》1995,68(3):187-202
Floodplain forests have almos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from Britain.Throughout the temperate regions of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they have been greatly reduced and many of the remainder arethreatened. River control has altered the natural flooding anddisturbance regime. However,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requirementsand attitudes to river managemen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waterquality have created an opportunity for restoring some morenatural river dynamics and habita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for including managed and natural floodplain forests in riverand floodplain restoration projects. Benefits would accrue fortimber production, reduction of agricultural surpluses, natureconservation, fishing, water quality, river control and landscapequality. Limite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loodplain forest restorationin North America and continental Europe suggests that practicalproblems can be overcome.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林业革命——"接近自然的林业"在中欧兴起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中欧是世界最早发展人工林的地区。然而,时间的长河证明了人工林结构的不稳定性。中欧学术界现正掀起一场关于"接近自然的林业"原则的讨论。本文初步介绍了上述理论的概念,以及关于这场讨论的背景和内容。此外,还客观地报道了中欧各国恢复天然林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