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保苗种植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苜蓿常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种植失败.抓苗是关键,通过选用优质合格种子、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苜蓿膜侧种植、保护作物播种、增施肥料)、进行种子处理(硬实处理、吸水剂拌种、根瘤菌接种)、及时灭鼠灭虫、越冬前培土、推迟苜蓿地杂草防除时间等途径均可提高当年苜蓿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用多抗性优质合格种子,进行种子处理(硬实处理、吸水剂拌种、根瘤菌接种),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苜蓿膜侧种植、保护作物播种、增施肥料、适当加大播种量),及时灭鼠灭虫,推迟苜蓿地杂草防除时间,越冬前培土等措施均可提高当年苜蓿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紫花苜蓿成苗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多抗性优质合格种子,进行程子处理(硬实处理、吸水剂拌种、根瘤菌接种),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苜蓿膜侧种植、保护作物播种、增施肥料、适当加大播种量),及时灭鼠灭虫,推迟苜蓿地杂草防除时间,越冬前培土等措施均可提高当年苜蓿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4.
《草原与草坪》2004,(2):66-66
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苜蓿,在美国的种植面积约95 5万hm2 ,仅次于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小麦、大豆,排列第四位,其后才是棉花。据估计,美国苜蓿干草每年的产值约81亿平美元;苜蓿草产品出口年创造4 94 0万美元。此外,苜蓿还常常与其他牧草混播栽培。苜蓿与其他牧草混播种植的面积约2 4 6 0万hm2 (生产干草) ,年产值134亿美元。苜蓿及苜蓿混播草地的面积与产值大体上与小麦和大豆等同。  在美国,苜蓿种子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加州、爱达荷州、内华达州、俄勒冈州、怀俄明州和华盛顿州等地的西北部。1999年,苜蓿种子产值2 .185亿美元。同时,苜蓿…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简称苜蓿,是温带地区最优良的豆科牧草。当前全世界苜蓿的栽培面积约为3267万公顷,其中美国占三分之一,苏联、加拿大等国的种植面积也较大。我国的苜蓿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如镇南、双辽、镇赉等地都曾大面积种植苜蓿,对养地养畜收到了良好效果。1978—1986年末,吉林省苜蓿的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44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刘长月  赵莉  倪亦非 《草业科学》2013,30(2):281-286
本研究将当年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储存于4个温度条件下,采用定期剖种的方法,调查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的越冬虫态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籽蜂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滞育越冬。10月从田间将苜蓿种子收回,储存温度在18.0 ℃、平均湿度为27.2%(10―12月)时,越冬幼虫于当年12月下旬开始化蛹;储存温度在9.9 ℃,平均湿度为40.1%(10月―次年2月)时,越冬幼虫于次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梯度处理苜蓿种子结果表明,在50 ℃、-30 ℃条件下处理1 d,籽蜂幼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3.33%和88.33%。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于2013-2016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在等播量条件下设置了10 cm行距条播、20 cm行距条播、30 cm行距条播、20-40 cm宽窄行条播以及撒播共5种种植方式处理,分析了株高、叶茎比、干草产量、倒伏级数、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株高、叶茎比在相同年份、相同茬次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20-40 cm宽窄行条播下苜蓿第1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30 cm行距条播(P<0.05),但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累计3年干草产量与30 cm行距条播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的饲用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0-40cm宽窄行条播以及30 cm行距条播下的苜蓿倒伏相对较轻。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采用撒播,10 cm至30 cm的等行距条播,以及20-40 cm宽窄行条播的种植方式均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北方农区栽培牧草品种比较及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6种牧草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试验,间比淘汰,筛选出13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草原1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苜蓿、俄罗斯苜蓿、公农1号苜蓿、科学院苜蓿、龙牧2号沙打旺、苦草、白花草木樨),2种禾本科(林肯无芒雀麦、公农无芒雀麦)和1种蓼科(杂交酸模)牧草。结果表明:16种牧草适应北方春早春寒气候,抗旱耐寒能力强,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9.
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和龙牧806苜蓿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黑龙江(齐齐哈尔)2个地区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比较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苜蓿种子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地区,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96.3%)和发芽指数(38.47)最高;龙牧806苜蓿种子简化活力指数(0.159)最大。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简化活力指数优于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生态环境对苜蓿种子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种植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及发展,为了进一步选育耐盐性较强的优质牧草,本试验以白三叶、披碱草、老芒麦和苜蓿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盐分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4种牧草种子的发芽指标(发芽率、根芽长、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低盐浓度(0.40%)对牧草种子的发芽能力影响较小,在高盐浓度(1.60%)下,白三叶、披碱草、老芒麦整体耐受性较差,苜蓿种子的发芽能力较其他3种牧草种子下降趋势缓慢;综合各指标的显著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种子发芽期耐盐性较高的是苜蓿,其次是白三叶,披碱草和老芒麦耐盐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李波  邬婷婷  李红  杨曌  林浩 《草地学报》2019,27(5):1231-1236
本研究以WL343HQ和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种子进行20,25,30,35,40,45,50,55和60 mmol·L-1苏打盐碱胁迫和25,50,75和100 μmol·L-1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缓解处理,测定了不同苏打盐碱浓度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和ABA缓解苏打盐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苜蓿种子发芽率均随苏打盐碱胁迫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ABA缓解WL343HQ和龙牧807苏打盐碱胁迫浓度分别为40 mmol·L-1和35 mmol·L-1,WL343HQ抗苏打盐碱能力高于龙牧807;随ABA浓度的增加,2种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芽苗的胚芽长、胚根长、鲜重、干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ABA浓度对苏打盐碱胁迫下的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均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特别是ABA浓度为75 μmol·L-1时缓解作用最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苏打盐渍化土壤苜蓿种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袁莉  于磊  王许军  鲁为华 《草业科学》2008,25(12):71-74
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0.100、0.050和0.025 g/mL)的苜蓿Medicago sativa茎叶提取液对棉花Gossypium spp.幼苗生长及发芽的影响,以探明紫花苜蓿对棉花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液对棉花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强;用生长第2、3和4年的苜蓿的提取液处理棉花种子,不同处理下棉花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对棉花种子抑制作用最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苜蓿提取液成分,发现生长不同年限苜蓿提取液中酚酸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生长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根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根的提取液>生长第3年苜蓿根提取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位于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苜蓿种植园区进行苜蓿种植经济效益分析,为调整该地区种植业结构、促进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种植园区苜蓿种植过程中种子、农药、机械燃油等6类投入要素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一级和二级产出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一级产出模型中,6类投入要素中的机械燃油投入和农药投入对利润具有负向影响,其余各要素均对利润具有正向影响,种子投入具有显著(P<0.05)影响。二级产出模型中,种子、化肥、水电投入与苜蓿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利润产出模型为:Y产出=4.532 503-0.265 386X种子+0.638 345X化肥-2.988 071X水电+5.506 927X机械燃油-2.662 652X人工-2.895 284X农药。产量产出模型为Y产出=18.740 580+1.415 616X种子+0.252 048X化肥+0.371 124X水电+0.497 999X机械燃油+0.060 733X人工+0.184 595X农药。种子、化肥、水电、机械燃油、农药、人工投入边际产量分别为7.981、0.472、0.549、5.301、0.475、3.176 kg/hm2。苜蓿种植各类投入要素中机械燃油投入占比最大,为44.59%,现阶段苜蓿种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苜蓿种子和机械燃油投入的边际产量远大于零,增加此两项投入可以实现苜蓿增产。[结论]该地区苜蓿生产实践中应加大种子、农药、机械燃油的投入,并适当控制其他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丽  李宁  盛建东  王皓 《草地学报》2012,20(1):54-57,6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积累分配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稀植(N3D1)处理有利于苜蓿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氮素积累趋势因施氮量、种植密度不同而异:低氮高密、中氮高密处理下氮素积累以茎杆为中心,高氮低密处理下,花荚为氮素积累中心,施氮可显著提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各处理中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均以N3D1处理最高,该处理下苜蓿根、茎、叶、花荚中干物质量为8.65,19.02,2.35,5.98g·株-1,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2.23,15.01,3.62,15.70mg·株-1。本研究中当施氮量为150kg·hm-2,密度为3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到740.36kg·hm-2。  相似文献   

15.
宋恒 《四川草原》2012,(2):25-25,34
介绍了紫花苜蓿特性、栽培环境条件、整地与基肥的使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苜蓿收割与存放、苜蓿产品的利用与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以期更好地提高牧草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播种技术是决定苜蓿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措施,首先要认真做好选种,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处理工作,掌握种子最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紫花苜蓿特性、栽培环境条件、整地与基肥的使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苜蓿收割与存放、苜蓿产品的利用与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以期更好地提高牧草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新疆畜牧业》2011,(7):17-17
2011年,吐鲁番地区采取政策资金扶持,宣传示范引导,鼓励农户种植优质饲草。全地区筹集饲草种植、加工专项扶持资金148.5万元,购买优质饲草种子100.5t,主要是大力士高粱、玉米、苏丹草、苜蓿等。并实行草种免费或补贴发放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刈割次数对肇东苜蓿连续两年生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连续两年在哈尔滨地区,对肇东苜蓿进行了每年刈割1、2、3次的田间试验,比较了各处理在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及越冬率方面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各个处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植第2、3年的肇东苜蓿的最优刈割次数是2005年(种植第2年)刈割2次,2006年(种植第3年)刈割2次。  相似文献   

20.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