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桉树施肥与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肥对刚果1 2号桉高、径、蓄积量和尾叶桉高、径、蓄积量和冠幅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刚果12号桉冠幅生长无影响.不同的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尾叶桉生长的效果是A2N1P150K160>A4N90P200K160>A3N91P150K160>A1 N1P1K1(对照);对刚果12号桉的效应是A.N90P150K160>A4N90P200K160>A2N0P150K160>A1 N1P1K1;在相同的密度下不同的株行距配置仅对尾叶桉冠幅和2年生胸径生长有显著差异,而对刚果12号桉的生长无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西部地区桉树速生丰产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海南岛儋州林场实施的桉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尾叶桉、刚果号桉施肥与株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期尾叶桉、刚果号桉生1212长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不同的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尾叶桉生长的施肥效果是:B2 N0P150K160> B4 N90P200K160 >B3 N90P150K160> B1 N0P0K0(对照);对刚果号桉的效应是:12A3 N90P150K160> A4 N90P200K160> A2 N0P150K160> A1 N0P0K0;在相同的密度下不同的株行距配置方式对尾叶桉、刚果号桉的生长无影响,差异不显著。年生刚果号桉整地、密12312度与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整地、施肥对家系和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生长和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极显著;密度仅对刚果号桉无性系胸径生长有影响且差异显著。三因素对12刚果号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为:整地>施肥>密度。—年生的四种人工林优化栽培模1236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管理措施下,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确保人工林实现丰产的关键;同一立地类型相同的栽培抚育措施下,刚果号桉行间间种12绢毛相思比间种大叶桃花心木生长量高;粗果相思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地区发展潜力比马占相思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同样的种苗,相同的立地条件、整地质量和造林密度和巨尾桉进行造林前施基肥和轮伐中期(造林后2年)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施P肥对巨尾桉生长有明显作用,施N50P50K50比不施基肥增产336.3%;造林后2年追施混合肥对巨尾桉生长效果明显,施N100P100或N100P100K100分别比不追肥增产178.9%和215.9%,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在广东开平的尾叶桉MLA6年生无性系施肥试验林进行了生物量和养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MLA无性系幼林早期施肥促进了无性系的生长,也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生长最佳的施肥处理N75P200K50,其6年生的生物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分别为65 95、54 94t·hm-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2 37和2 36倍,分别是最大施肥量处理N75P300K75的1 65倍和1 67倍。通过胸径和树高与生物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尾叶桉MLA无性系单株或林分生物量。叶片的N、P、K含量较高,施肥促进了尾叶桉无性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5.
尾巨桉引种造林与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首次引种尾巨桉,经5年造林与施肥试验表明,尾巨桉无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病虫害,达到原定引种目标。施肥效果分析表明,施用磷肥效果显著,而氮、钾肥不显著,最佳施肥配比组合N、P、K分别为100、100和50 kg.hm-2,5年后林分生长较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0.3 m、9.7 cm、0.037 1 m3。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施肥方式、坡位及肥料含量对速生巨尾桉生长量的影响,确定速生巨尾桉最佳施肥方案,以巨尾桉为试验对象,按不施肥、施基肥、施二次肥,采用上坡、中坡、下坡3因素3水平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调查各施肥方式下巨尾桉生长情况.结果 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在下坡施二次肥时,巨尾桉的生长量最高,较不施肥分别增加33.33%、62.61%...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措施对桉树优势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5种不同施肥措施(1、不施肥对照,2施 N100,3、施 P50,4、N100P50,5、N100P50K50T)对巨尾按和尾叶桉优势木平均高生长的影响的结果,得出施肥对林分优势木高生长影响的一般规律,即施肥影响效果逐年减小,造林前两年最大,至轮伐期(6—7年时,基本消退;只施 N100和不施肥效果基本相同;施 N10050K50T 复合肥和 N100P50前期效果最好,而这两种施肥对优势高的影响自始至终相差甚小。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引种及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年霞浦县首次引种巨尾桉,经5年常规造林栽培表明,巨尾桉无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严重病虫害,达到原定引种目标。施肥效果分析表明,施用磷肥效果显著,而氮、钾肥不显著,最佳施肥配比组合为N100P100K50(kg/hm2),4年后蓄积量达61.22m3/hm2,投入产出比为1:5.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N,P,K 3因素3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N,P,K肥配施对福建省沙县毛竹林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施用量范围内的N,P,K肥组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毛竹林新竹的生长,9个施肥处理与对照(未施肥)比较,各处理之间除新竹胸径差异不显著以外,新竹竹高、株数、产量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N3P1K3(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的新竹胸径生长达最大(10.8 cm),比对照增长14.9%;N3P3K2(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1 3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的新竹竹高达最大,比对照增长11.3%;选择施肥后新竹产量作为评价施肥效应的综合指标,极差分析认为,施用均衡且适当的N肥(尿素750 kg/hm~2)、P肥(过磷酸钙900 kg/hm~2)、K肥(硫酸钾150 kg/hm~2),其新竹产量为25.8 t/hm~2,比对照增长79.2%,能为新竹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相似文献   

10.
巨尾桉冻害后施肥与恢复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上杭县溪口林业采育场开展的巨尾桉受冻后施肥试验表明;巨尾桉冻害后,合理施肥能显著促进巨尾桉恢复生长,不同肥种施肥效果差异较大,磷肥对恢复生长最有效,氮肥能显著促进恢复生长,钾肥的施肥效果不明显,最佳施肥配比是每株施30g尿素和100g钙镁磷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采集土样,应用土壤化学诊断方法分析不同林龄的尾巨桉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的生长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桉树的生长,土壤N、P、K、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用0、50、100、200、300mg/L的稀土处理巨尾桉幼苗,以探讨其对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稀土能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气孔密度和栅栏细胞密度,提高叶片N、P、K以及蛋白质含量.提高苗木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印楝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幼林经22个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增益效果。综合N、P、K肥各水平对幼林生长的反应,N150P150K50是印楝幼林比较优越的施肥配方,该处理的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2.7倍;施肥处理的肥效指数达到2.86~14.17,树高、胸径生长对P、N肥反应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N、P、K肥与幼林各生长性状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但只有N、P肥对幼林生长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尾巨桉幼林的施肥提供依据,以肥料类型为试验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进行培育,研究不同肥料类型对尾巨桉幼林生物量、养分分配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N、P、K施入量的条件下,地径、树高生长、生物量分配以处理Ⅲ最佳.整体排序为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CK.国产的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幼林尾巨桉树高、地径、生物量效果最佳,进口复合肥次之,传统复混肥最差.国产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与进口复合肥的养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从尾巨桉的生长以及生产成本考虑,推荐使用国产的有机无机复合肥施肥.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尾赤桉无性系DH201-2生长和材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纤维产量,但对DH201-2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以及纤维含量等影响较小,不同施肥处理的材性均符合木材制浆造纸工艺的要求。提出闽南山地DH201-2纤维材培育的合理施肥组合为N 150 kg.hm-2+P2O5150 kg.hm-2+K2O 100 kg.hm-2,该施肥组合不但可促进林分速生、丰产,而且可以达到优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沸石与N、P、K和Ca配比对柚木幼林早期生长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沸石为主区,以N、P、K和石灰为4个因素,各个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L_9(3~4)的通过9个施肥处理为副区,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18个月,沸石处理间柚木树高生长差异显著,施用沸石显著提高柚木高生长;施肥处理间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最佳施肥为处理4(N2P1K2Ca3),即每公顷施N 200 kg、P 300 kg和K 200 kg以及每株施石灰1 kg,其柚木树高和胸径分别是最差处理的1.66和2.07倍;4个因素不同水平间主要以P三水平(100、200、300 kg/hm~2)间差异极显著,高P水平(300 kg/hm~2)柚木树高和胸径生长分别是低P水平(100 kg/hm~2)的1.51和1.61倍。P施肥对柚木早期生长影响效果极显著,而K肥对霜冻后的柚木生长恢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尾叶桉无性系施肥6年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尾叶桉无性系施肥6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无性系具有显著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施肥处理的尾叶桉无性系生长的差异极显著,而所有施肥处理的生长均极显著大于对照。最佳的施肥处理为每公顷施N75kg,P2O5200kg和K2O50kg,最佳的施肥配比,N,P,K的比例为1.5:4.1,其6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6.02m,11.45cm和121.8m^3/hm^2。比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23%,61%和175%,比施肥量最大的处理分别增加7.50%,14.04%和40.97%。最佳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也极显著,6年生砍伐获纯利为6432.95元/hm^2。投入与产出比为1:2.23。内部收益率为21.4%;其所获纯利分别是不施肥处理和施肥量最大处理的15.14倍和2.51倍。  相似文献   

18.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宁明县相似立地条件下1年生尾巨桉(DH32-29)和雷林1号桉幼林的生物量和5种营养元素(N、P、K、Ca 和 Mg)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和雷林1号人工幼林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70和12.06 t·hm–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树叶或树根最小。两种桉树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林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 N 最高,其次是 K 和 Ca,Mg 和 P最低。1年生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124.84 kg·hm–2,略低于雷林1号桉幼林(132.76 kg·hm–2),5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在尾巨桉人工林的分配为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树根,在雷林1号桉的分配为树枝>树叶>干材>干皮>树根。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略高于雷林1号桉幼林。  相似文献   

20.
邓恩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福庄采育林场的邓恩桉幼林进行不同P肥、N肥水平梯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P肥水平处理和N肥水平处理与对照区相比均对邓恩桉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均有极显著影响,而区组间则没有显著差异。通过LSD法作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P肥水平梯度试验中以P4处理(N250P250K200B5)的效果最好。而N肥水平梯度试验中以N2处理(N100P500K300B5)对邓恩桉的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