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犁”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犁耕的起源是我国农史发展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来,人们研究的手段通常采用考古方法上的类型学与比附学,即以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三角形铁犁铧的器形为基点,凡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三角形“犁式”石器,均定为石犁,而忽视了这种器物作为耕具的可行性。例如,从已经出土的这种三角形石犁的大小来分析,最大的达60厘米强,作为犁耕农具,牵引力至少得150公斤以上,而据科学测定,一匹马正常与持久的牵引力为30至40公斤。因此,这已绝非三、五个人力所能胜任了;小的长度不足5厘米,这种被称为石犁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2.
四、犁耕农业的巩固发展与中国耕犁的完备化,宋代以后,是我国犁耕农业巩固发展的时期,犁耕已经成了农业生产不可动摇的基础。这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出现了言耕必犁,言农必牛,视牛如宝的现象。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农家以牛为耕种之本州”《陈旉农书》中专设“牛说”一节,指出:“农者天下之大本,衣食财用之所以从出,非牛无以成其事耶。较其轻重先后缓急,宜莫大于此也。”“牛最农事之急务,田亩赖是而后治。”并认为“牛之功多于马也审矣。”因此,  相似文献   

3.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古方国",石质工具中有种"耘田器",对其当时的功能和用途,众说纷纭,有称之为"石耨,或石锄"(1)、"凸把带翼石刀"(2)、"V字形石刀"(3)、"双翼形小石刀"(4)、也有直称为"石刀"(5)等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犁耕图再考──汉代画像所看到的二种犁(谨以本文译酬献给国际农业考古学会筹委会)(日)渡部武著姚义田译一、前言在中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画像石墓非常兴盛。汉代的“厚葬风”代替了以往的木椁墓,兴起一种新的墓葬,其墓室由砖和石材建成。砖上压印有几...  相似文献   

5.
少耕法与免耕法的起源及发展前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少耕法与免耕法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从有农业就有土壤耕作措施。从用木棒掘土发展到犁、耙、镇压及中耕等全套土壤耕作,即用机械的和物理的方法进行土壤耕作,这就是传统耕法。直到本世纪30年代,人们对犁耕仍然十分重视。主张犁耕者认为:犁耕可疏松心土,为根系伸展提供良好条件,改善土壤通气性,透水性,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排水性能。主张减少耕作的人  相似文献   

6.
迟仁立 《农业考古》2003,25(1):38-40,89
近年 ,我国农耕界出现了“精耕细作违背科学” ,“大力推广免耕法”等一些错误的观点 ,为此 ,作了一点基础性研究与分析 ,为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些参考。1 .浅析传统中式犁三角犁铧系中华民族之独创已是定论(1- 7) 。自考古发现第一个商代三角石犁 ,至今已有四千余载(1) 。但三角犁铧的中式犁 ,其弊病也早有定论 ,即中式犁耕层不均 ,有“三角生格子”。南方称“隔条”或“夹生条” ;北方叫三角生格子。耕沟狭 ,易漏耕 ,犁底不平(4 - 7) 。以至于在五十年代我国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权威专著(18) ,和高校第一部农机教科书(8) ,以及八十年代我国第…  相似文献   

7.
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犁耕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更迭、历代统治者的重农与革新、土地利用方式的增加、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人口迁移与生产环境的变化、科技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交融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些因素的推动,使我国古代犁的形制一次次改变,犁耕技术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犁在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次次提升。  相似文献   

8.
合墒器是一种与铧式犁配套进行耕整作业的机具,一般用的大都是圆盘式平地合墒器,可在犁耕的同时起碎土保墒、平整地表和合墒的作用.合墒器可变换三种配置位置,使其圆盘面与前进方向具有不同的夹角,开墒及运输时夹角为23°,合墒时夹角为37°.  相似文献   

9.
二、吴越的农业上文已就江浙出土的吴、越农业生产工具,诸如耕具中的铜犁及犁铧,起土器中的铜铲、铜(铁)钁,中耕或除草器类的鎒、镈、锸、锄,收割器类的钩镰、锯镰、铚等农具进行初步整理,我们将不难发现当时的吴越已有了一整套系统而齐全的农具,这是生产力水平发达的一个缩影,可见吴越农业并非落后不堪。实际上,无论是吴,抑或是越统治者,对农业都相当重视,如《齐民要术·杂说》曾引有越国重臣范蠡之言,“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即是其证。现择其要者略作讨论于下:1.铜犁与吴国的牛耕一般说来,从犁具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犁具应是先有石犁,再有铜犁,最后才有了铁犁,其器形也应是从小到大,构造由简易到日臻完备,这已为众多的考古发现所证  相似文献   

10.
石质砍土镘     
在新疆地区流行的砍土镘,是一种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农具。维吾尔民族用它开荒、播种、浇水、中耕、收获,这种砍土镘源远流长。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为探讨它的演变及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在新疆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遗址中,往往石刀、石镰、石棒杵、石磨谷器所占比例甚大,其它砾石器、纺轮、石球等也有发现。稍后,无孔半月形的石刀,弧背凹形的石镰,加磨的更为精细,说明当时的原始农业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在这些原始生产农具里,石质的砍土镘最具有代表性。过去曾根据其形状的不同,有的称为“石斧”  相似文献   

11.
云南耕地大部分处于山区、半山区、河谷区,使用拖拉机犁耕作业时,最头疼的问题是碰着埋头石,轻则犁刀折断,重则犁架变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犁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是农具中的重器,但是对犁及犁耕文化的研究甚少。文章以云南的犁具为例,将犁具按地区分为五个大类,较为完整地整理了云南各个地区的特色犁具,列举了每个地区中的典型犁具,并对这些犁具的结构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不同犁具所对应的犁耕文化,以便更加深入地对犁具进行研究,有利于云南特色犁具及其文化的保护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也说“耘田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渚文化遗址中,常有一类整体形制呈凸形的带刃石器出土。这类石器是良清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时代特征鲜明。不过,关于它的用途和定名,考古学界一直存有歧议,归纳一下,大致有四种意见:石刀(‘),耘田器(’),石相冠(’),石锄(‘)。除第一种命名外,其余三种命名都认为它跟稻作农业相关。其中,耘田器的命名影响最大,流传最广,许多论及原始稻作农业的论著中,都把它作为良法时期已出现稻作行栽技术和已有专门工具耘田落草的证据。但一些农史学家对此表示了怀疑。笔者对此命名也持否定的态度。不过,为了行文便利,我们暂且…  相似文献   

14.
悬挂犁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不得在犁处于提升状态下进行保养和修理;田间作业时,犁上不能坐人;落下犁时,应慢降轻落,以防铲尖变形或损坏;作业中,必须将犁提升起来才能转弯;停机熄火时,一定要把犁降落在地面;犁不用时,要用支撑杆撑牢犁架,以防倾倒。悬挂犁的保养方法:犁耕作业时,因犁与土壤、沙石等接触,工作条件恶劣,只有正确及时维护,才能充分发挥犁的效能,延长使用寿命。其保养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耕后应清理黏附在犁体工作面及犁柱上的积泥和杂草;每天犁耕结束后,应检查各种螺杆、拧紧松动的螺母;耕作期间,悬挂轴调节丝杆上的润…  相似文献   

15.
江浙的石犁和破土器——试论我国犁耕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何时发明犁耕?这不仅是农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古代史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犁耕起源问题诸说纷起,莫衷一是。关于我国犁耕的起源,归纳起来有以下看法:(一)“牛耕当始于神农”,(二)起源于商代,(三)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四)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从大量史料看,上述有些说法已经不能成立,如说犁耕始于神农,显然为时过早。因为神农是传说时代的人物,他曾发明了农业,而农业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先经历了火  相似文献   

16.
在农机的设计制图中,常遇到一种起支撑作用的撑杆,如犁壁的斜撑杆、步犁扶手的固定撑杆、机引播种开沟器前拉杆以及各种机引机架的悬挂架的撑杆等。由于它们在装配图中处于倾斜位置,所以在图中不能反映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本文运用画法几何的图解法,确定了撑杆的形状和大小,满足了设计和制造的要求。通常的撑杆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三部分  相似文献   

17.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usck)是世界性危害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性信息素广泛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测报和诱捕防治。为了确定三角形诱捕器的边长,分别设计了10、20、30、40、50cm5种不同边长的三角形诱捕器进行诱捕梨小食心虫研究,结果表明,10和20cm直径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量诱捕达到每天27.6头和22.0头,与30、40、50cm的诱捕器差异显著(F一3.191,dr=4,35,P%0.05),10cm边长诱捕量最高。建议在田间诱杀梨小食心虫的三角形诱捕器边长最适范围是10~20cm。明确了三角形诱捕器大量诱捕时的边长,提高了田间梨小食心虫诱捕效率,为果园使用三角形诱捕器防控梨小食心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昕 《农业考古》2003,(3):154-157
许多人认为 ,犁辕由直变曲变是为了省力。或者说 :曲辕犁比直辕犁省力。那末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曲辕犁相对于直辕犁 ,除犁辕外 ,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是否省力呢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问题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首先从犁辕的发展历史谈起。我们知道 ,犁的元祖 ,一是耒耜 ,一是鹤咀锄。最早的耒耜是直插式单人操作农具 ,它的使用状态像后代的锨 ;或者说 ,锨就是耒耜的继承者之一。为了能够双人使用 ,在耒耜的头与柄结合部 ,装接了一根直木棍 ,使耒耜变成了双人操作的、一推一拉式农具。增加的这根直木棍就是最早的犁辕…  相似文献   

19.
翻耕作业是农业生产中能量消耗最大的环节之一,减少能源消费和生产投入成本是农业机械领域的研究重点。对国内外铧式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犁体结构和工作方式上提出了降低犁耕阻力的方法途径。降低能量消耗、翻耕阻力和碳排放量,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1.拖拉机轮距的调整进行耕地作业时,拖拉机的轮距应与犁耕幅宽相一致.若不一致,应调整拖拉机的轮距.调整的目的是使犁耕时犁的阻力中心线基本上能与拖拉机的纵轴中心线相重合,以消除机组的偏牵引.计算轮距的方法是:拖拉机的轮距=犁的工作幅宽+1/2单铧幅宽+1个轮胎宽度.调整方法:用千斤顶或其它工具将拖拉机支起,使后轮悬空,拧松驱动轮在轮轴上的定位螺钉,向里或向外移动驱动轮,使其与犁耕幅宽相适应后,再拧紧定位螺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