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姜守刚  邹慎茂 《蔬菜》2016,(12):23-25
根据近几年即墨市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施肥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结合"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工程的实施,对全市温室大棚施肥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减少无机肥及鸡粪的施用,增施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做好秸秆还田等。通过推广实践,全市菜农普遍取得了显著的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蔬菜》2003,1(5):62-62
 2003年2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有关县区参加的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设施蔬菜节本增效”通过了陕西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项目组紧密围绕设施蔬菜“节本增效”这一核心,提出并推广应用了4项关键技术和6项配套技术的节本增效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标准化西北型节能  相似文献   

3.
陈慧 《中国果菜》2005,(6):21-21
温度是影响蔬菜大棚小气候环境变化的一个关键性因子,对棚内蔬菜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棚蔬菜的生产中,常因温度的剧烈变化给蔬菜的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进行大棚蔬菜生产,掌握棚内温度的调控技术,为蔬菜生长发育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4.
章华 《上海蔬菜》2007,(5):73-73
本地蔬菜设施栽培方式中,效益最好的是冬春大棚加中(小)棚加地膜的三膜栽培,大棚面积连年扩大,但农户实际的种菜效益却增加不大。现就如何节本增效,提供一些生产中可操作的技术措施,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5年时间,探索大棚蔬菜周年多茬种植模式,推动蔬菜种植模式不断创新和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蔬菜地膜U型槽栽培是将定植厢作成U型槽再覆盖地膜栽培蔬菜的种植技术,是平利县农户在大棚蔬菜种植中总结出的新技术,具有管理便捷、省工增效的优点,是蔬菜生产上一种节本增效的好方法,适用于需育苗移栽的蔬菜.现将具体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蔬菜大棚的出现,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冬春大棚蔬菜栽培的播种期比较早,可以提前上市,所获得经济效益也较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棚蔬菜低温天气的保温措施、温度调节以及补光措施,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建余 《蔬菜》2016,(6):70-72
为了及时地解决三门县蔬菜生产上出现的新问题,针对大棚蔬菜生产实际,对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对茄果类蔬菜苗期、十字花科留种蔬菜、反季节栽培茄果类蔬菜等提出防病抗寒工作措施,并介绍了大棚蔬菜在进入秋冬季后如何保温、防冻、健身栽培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伟 《长江蔬菜》2005,(1):48-49
近年来,济源市蔬菜大棚发展强劲,菜农普遍取得较好收益.笔者在总结大棚和日光温室的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2002年3月设计建造一种新型保温大棚,并与大棚和日光温室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重庆市蔬菜产业规划布局,提出了浅丘平坝纯菜型、粮菜型、高山生态型、山地节本增效型、休闲观光型、采摘体验型等重庆蔬菜高效栽培六大模式,并对六大栽培模式适宜的菜类、品种、播种期、定植期、采收期、成本、产值、纯收入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重庆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瓜菜》2016,(5):39-42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棚种植蔬菜越来越普遍,且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目前我国蔬菜大棚主要以简易大棚为主,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存在透光率低、牢固性差、保暖性差等缺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大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诸多问题及危害,从提高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提高采光率、提高保暖性等方面,提出设计大棚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现有的大棚进行优化改进的措施,对提高大棚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殷琳毅  李进 《蔬菜》2017,(12):43-45
为了提高大棚设施及土地利用率,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在实施"设施草莓高效栽培"及"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过程中,经过3年时间,研究探索出"草莓(高畦)—小白菜(低畦)大棚(周年覆盖)栽培模式"。此模式栽培效益高,每667 m~2效益达2.5万~3万元,具有较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珩基 《长江蔬菜》2009,(10):15-15
蔬菜大棚双间套高效栽培技术是针对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年年上升,菜农效益普遍下降,四川泸州江阳区蔬菜基地竹架大棚和水泥桩竹架大棚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减投增效的技术措施。即把蔬菜生产上的大棚设施费用由过去的用于冬季育苗或越冬菜前期防寒,分摊到全年2~3季蔬菜生产上,从而降低蔬菜生产成本,达到减投增效的目的,通过这一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提高菜农效益,推进我区蔬菜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闵行区地处上海西南郊,紧邻中心城区,对保障全市蔬菜的有效供应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市区两级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点建设的精神,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结合本区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变传统蔬菜生产技术、优化蔬菜种植作业程序实现了蔬菜轻简化生产,达到了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该文从旋耕作业、筑畦、直播、移栽、采收等环节介绍了单体八型设施大棚蔬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多次试验示范表明,全程机械化模式适合大部分标准八型棚的蔬菜生产,省工节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该模式为大棚蔬菜一年四熟制复式栽培模式,生菜和西红柿利用大棚反季节生产,市场售价较高.洋扁豆利用西红柿的篱架,一架两用,省工节本.4种蔬菜品种的市场需求量大,销售畅,经济效益高,一般年总产值2万元/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挖掘观光采摘园区内春秋大棚蔬菜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大棚空间和不同蔬菜对温度、光照的需求差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针对有观光、采摘和餐饮需求的种植园区摸索总结出1种新型栽培模式——苦瓜和叶类蔬菜大棚套种栽培,既合理利用了春秋大棚的生产空间又提高了设施复种指数,而且在生产苦瓜的同时也可以采收2茬以上的叶类蔬菜,观赏和采摘效果俱佳,种植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瓜菜》2016,(6):45-47
阜宁式连栋大棚采用尖拱顶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透光性,又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在江苏沿海地区较为实用。以大棚西瓜、芦笋、牛蒡为主的高效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在全国蔬菜生产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果型番茄外形美观、沙瓤多汁,适宜鲜食,是宁波近年来新兴的口感型番茄,具有老底子番茄的风味,效益突出,深受当地消费者和种植户欢迎,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大棚综合经济效益,结合早春大棚三膜覆盖技术进行水果型番茄栽培,6月底番茄采收结束后,栽培瓠瓜,不仅可充分利用温、光、土地资源和大棚设施,而且可以缓解连作障碍,提高夏秋高温蔬菜淡季的蔬菜生产能力,保障夏秋淡季地产蔬菜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19.
杨瑞长  蔡令仪 《食用菌》1993,15(3):24-24
利用蔬菜大棚作适应性改造,即按照香菇必需的生活条件,增添遮阳和换气设施,达到换气流畅,遮阳适度,保温保湿性好的要求。本文是在经改造的蔬菜大棚内,对香菇菌株、菌龄、进棚栽培期、栽培方式和合理利用空间与菇产量的关系作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西葫芦又名搅瓜,属于南美洲南瓜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营养价值高,是果菜类中比较早熟的蔬菜.现在采用冬暖式大棚及嫁接技术,西葫芦已成为冬季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西葫芦的品种较多,适于大棚栽培的主要有早青一代、灰采尼、阿尔及利亚及短蔓型西葫芦地方品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