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响洪甸水库大规模人工鱼巢增殖效果的检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洪甸水库养鱼水面有6万亩,根据渔业资源调查,该库植被条件好,饵料生物丰富,尤其是底栖动物,数量之多,生物量之大,为其它水库所罕见。可是在鱼类群体组成上,杂食性鱼类的产量很低,近几年鲤、鲫产量仅占0.5%。为了充分利用饵料生物资源,较快增殖鲤、鲫鱼类,响洪甸水库于1984年收购了80万斤五节芒(Misanthus floridulu(Labill)Warb),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水库渔业生产,由于放养的鱼类主要限于鲢、鳙鱼,这些鱼类摄食以浮游生物为主,因而水体底部的天然饵料资源利用较少。为了充分发挥底栖动物的生产潜力,提高水库杂食性鱼类的产量,我们于1977年5月对湖北省麻城县浮桥河水库的底栖动物作了调查,取得了一些资料。现将这些资料整理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渔业增殖工作包括重点保护增殖底栖杂食性鱼类,合理控制利用凶猛鱼类,移植引进鱼类新品种以及投放大规格鲢、鳙鱼种等综合措施.总渔获量由1985年的250吨,增至1990年的881吨.底栖杂食性鱼类由占渔获物总量的29.1%上升为46.1%,肉食性凶猛鱼类由62.5%降至34.8%。移植入库的太湖新银鱼已能在库中自行繁衍。  相似文献   

4.
根据池塘中养殖鲤鱼数量,规格对底栖动物数量的影响以及大伙房水库蓄水初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评述不考虑食底栖动物鱼类的现存量而以底栖动物的数量来估测底栖鱼类的鱼产力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黑鲷俗称黑加吉,喜栖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底的浅海水域,属内湾性底栖鱼类,具有对环境适用性较强、杂食性、肉味好等优良性状,是土池和网箱养殖的主要海水鱼类。黑鲷属暖温广盐性底栖鱼类,但对水温的适应性稍微差一点,生长温度10-32℃,最适温度17-25℃,17℃以下时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 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殖放流地点和时间,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康志勇 《内陆水产》2004,29(3):21-21
黄颡鱼,俗称嗄牙子、黄腊丁等,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内质鲜嫩,细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近几年来,人们对黄颡鱼的认识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稳中  相似文献   

8.
王蕾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水产学报》2011,35(7):1037-1049
2005年—2006年及2010年5—6月对枸杞岛近岸岩礁生境分布的底栖海藻进行观测和潜水采样,发现岩礁生境潮下带底栖海藻组成模式分以大型底栖海藻铜藻为优势种和以孔石莼等小型藻类为优势种两类。2009年2月—2010年1月利用组合刺网对枸杞岛海域岩礁、沙地和贻贝筏式养殖区3种生境的鱼类进行了逐月采样,通过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等统计分析手段发现:(1) 岩礁生境鱼类以底栖趋礁杂食性为主,沙地生境鱼类以中下层洄游肉食性为主,贻贝筏式养殖区生境鱼类大型个体占优;(2) 岩礁生境鱼类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中鱼类群落组成较小型底栖海藻生长的岩礁生境稳定。前者为枸杞岛近岸优势种群繁衍提供有利条件,对鱼类幼体和小型个体有诱集作用,为鱼类捕食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鱼类群落较稳定;后者易受外界鱼类迁移的影响,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月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9.
秦秀芳 《齐鲁渔业》2013,(11):26-26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自然条件下多栖息于底泥较深的池塘、沟渠等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体中,属底栖鱼类,当水温低于5℃、高于32℃时,或栖息处干涸,泥鳅会进入休眠状态。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水蚤、蚯蚓、水草及微小生物为食,有夜间觅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到响洪甸水库渔场帮助进行鱼类人工繁殖工作的三位同志,利用生产空闲时间举办技术讲座,讲解有关鱼类繁殖的知识.参加学习的有三十多名青年工人和干部.他们的学习内容,从亲鱼运输到注射催产,从受精卵的孵化到对幼鱼的管理,除了详细讲解之外,还  相似文献   

11.
1984—1988年,响洪甸水库用五节芒作鱼巢,5年共用53万公斤增殖鲤、鲫鱼类,共增产鱼8万余公斤,产值27万元,投入产出比1:5,效益显著。本文对增殖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陆架边缘海是全球海洋重要的碳汇区域,而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边缘海域,具有来自海洋与陆地的不同碳来源,在碳循环和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2020年秋季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栖食物网中不同碳来源(浮游植物、大型藻类、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底质有机物)对主要消费者类群(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杂食性鱼类、底栖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的相对贡献,并以此对海洋碳汇和碳汇渔业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秋季底栖食物网生物类群的潜在碳来源主要为藻类(包括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和海底底质有机质(SOM),但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贡献较低。碳来源主要以内源性碳(海源)为主。由于大型藻类对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明显高于鱼类,在碳汇渔业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进行藻类增养殖,并通过贝类或以贝藻为食的鱼类混和养殖可能增加碳汇能力,从而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响洪甸水库凶猛鱼类的控制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洪甸水库有养鱼水面6万亩,建库初期,由于敌害鱼类少,产量稳步上升.1964年产量高达54.35万公斤。以后几年由于凶猛鱼类泛滥成灾及社会原因,鱼产量逐年下降。1983年省水产研究所配合水库渔业公司组成科研组,开始对该库渔业利用进行研究,并首先狠抓了对凶猛鱼类的控制。经几年的努力,控制凶猛鱼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库养殖投资少、见效快、一般不投饵、不施肥,鱼类依靠摄食水中生物为主。水库养鱼应考虑水中饵料种类和数量,使放养鱼种的数量和种类与之相适应。1放养鱼类水库中浮游生物数量多,滤食性鱼类的饵料较丰富,而滤食鱼类中以鲢、鳙生长最快,个体大,苗种来源广,是主要放养对象。为充分利用其它饵料资源,还可放养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鲤、鲫和草食性(如草鱼、鳊、鲂等)鱼种,但注意不宜多放,更不可作为主体鱼进行放养。2放养规格质量水库养鱼规格要大,体质要健壮,这是高产基础。鲢、鳙鱼体长要求11.55~13.22厘米;草…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属小型底栖杂食性鱼类,俗称嘎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关于黄颡鱼养殖技术和形式已有诸多经验报道.  相似文献   

16.
细鳞泥鳅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雅文 《水产学报》1988,12(3):277-282
细鳞泥鳅(Misgurnus mizolepis Gunther)是鳅科鳅属的鱼类,俗名“肉泥鳅”。个体比泥鳅大,习性与泥鳅相似。底栖杂食性,很容易饲养。是一种小型鱼类,可以食用,也可做其他鱼类的饵料。除高原外,全国均有分布。细鳞泥鳅消化系统与鲤科的草鱼及鲤鱼的消化系统有不少相似处,但也有其独特性。故做此项工作,为鱼类消化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泥鳅还可以出口创汇.是国际市场的紧俏商品。近几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泥鳅产量不断下降,因此人工养殖泥鳅前景看好。泥鳅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环境因素适应性较强.易于人工养殖。2003年我区郑旺二村村民刘玉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种。2龄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包括调查所得的全部底栖生物,以甲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随着鲟鱼的生长,秋冬季后开始逐渐摄食小型底栖鱼类。研究表明2龄西伯利亚鲟食谱范围较广,适合在此类水库中养殖。另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估算,该水库底栖动物每年提供给鲟鱼生长的鱼产潜力为18.55 t。  相似文献   

19.
清河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我们对清河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当时底栖动物的密度与生物量很低,1978年4月至1979年9月,对清河水库又进行了了次底栖动物的调查,为水库渔业利用提供部份资料。清河水库是座山谷型水库,采集点在上、中、下三处,下游大坝附近设左、  相似文献   

20.
黄鳝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瑞田 《水产养殖》2010,31(3):29-29
<正>黄鳝是一种底栖性鱼类,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浅水水域,如稻田、水沟等处。喜洞穴生活,白天蛰伏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眼退化,主要靠灵敏的嗅觉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