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血清蛋白成分及其含量变动可以反映机体的病理状态和免疫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早在医学检验和免疫学等方面广泛应用。关于草鱼的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国内外均有报道(王德铭等,1962等;(?)等,1973;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1976)。王德铭等指出,口服肠炎菌苗免疫草鱼各种血清蛋白成分含量均与正常草鱼有所差异;浙江所也指出,注射肠炎病福尔马林脏器苗免疫草鱼  相似文献   

2.
<正> 本研究Ⅰ(林义浩等,1983)和Ⅱ(林义浩等,1983)报道了PHA口服、浸药、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各组供试鱼乙酸纤维薄膜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PHA口服组疗效非常显著,且标志特殊的血清蛋白成份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死亡率的统计结果相联系,提示了PHA口服治疗的可能性。为了对PHA口服治疗的效果进行验证,并探索PHA在预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草鱼多联佐剂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ANAE染色法检测了免疫草鱼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表明:草鱼在免疫后的第一天淋巴细胞的阳性率明显升高,至第180天时仍远远超过正常草鱼的阳性率;细胞免疫在草鱼的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揭示了多联佐剂疫苗之所以具有显著抗病力的免疫机制。这一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草鱼免疫注射主要是预防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去冬今春,我区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制的草鱼免疫疫苗,共注射草鱼32,160尾。现成活率都在90%以上。据九月十三日在郴州市综合农场调查表明,其成活率均在95%以上。如养鱼户朱昌韩在二口池塘五亩面积中放草鱼597尾,  相似文献   

5.
饥饿对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文章  文华  马琳 《淡水渔业》2007,37(3):26-29
将池塘捕获的体重(1.70±0.80)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饲养在室内水族箱内,分别测定了空腹(禁食1 d,26样本)、饥饿15 d(15样本)、饥饿30 d(15样本)的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恒定,空腹、饥饿15 d和饥饿30 d的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处于饥饿状态的草鱼血清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极显著地高于空腹状态,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极显著地低于空腹状态;血清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因饥饿显著升高,而组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酪氨酸因饥饿显著降低;饥饿15 d和饥饿30 d各氨基酸含量均未见差异。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正常摄食情况下主要受饲料蛋白质影响,处于饥饿状态下主要来源于肌体蛋白质的分解,比较正常摄食后和饥饿状态下血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可评价饲料蛋白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_1代的生化遗传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亚梅 《水产学报》2001,25(6):495-499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1代、同龄正常两性生殖草鱼、鲤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1代EST、SOD同工酶以及血红蛋白电泳图谱与正常两性生殖草鱼电泳图谱存在有一定差异;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1代的生化状性中未直接体现鲤遗传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凡  蒋明  赵智勇 《水产学报》2008,32(1):65-70
草鱼幼鱼的初始体重为12.43±0.80g,试验分为7组,其饲料中烟酸含量分别为5.1、9.8、16.6、32.2、66.7、130.1、271.5 mg•kg-1,每组设3个重复,每桶30尾鱼,日投喂率2%~3%,饲养试验周期为8周。研究不同含量烟酸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组分、造血功能及血脂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烟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草鱼幼鱼的存活率,对草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32.2 mg•kg-1时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其它各组存在显著差异;2.添加烟酸对草鱼全鱼水分、灰分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脂肪含量,但各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中烟酸含量为66.7mg•kg-1时,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及9.8 mg•kg-1组;3.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血液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16.6 mg•kg-1及以上时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和9.8 mg•kg-1组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折线法分析,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饲料中烟酸最低需求量为25.5 mg•kg-1。 关键词:草鱼;烟酸;生长;需要量  相似文献   

8.
用微型双相电泳技术获得83—2系草鱼及其2个亲本种的血清蛋白图谱。兴国红鲤有60-80个斑点,草鱼和83-2系草鱼均有90-l00个斑点,83-2系草鱼的电泳图形和斑点数目都倾向草鱼,但局部具有杂合特征。83-2系草鱼血清中类似IgG和IgM的免疫球蛋白成分明显多于草鱼,提示83—2系草鱼  相似文献   

9.
周宪章 《淡水渔业》1979,(12):24-24
草鱼种成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鱼病的危害,尤其是草鱼的出血、烂鳃、肠炎等多发病,死亡率甚高。今年在沙洋农场水产养殖场,应用了12510(又叫四合一)防治草鱼的出血、烂鳃和肠炎等多发病,凡经施过“药饵”的当年草鱼种培育池,鱼病均未再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草鱼出血病免疫刺激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池养草鱼,特别是草鱼种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草鱼疱疹病毒(Herpsvirus of Grass Carp,HVGC)(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三室病毒组等,1980)。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业已在鱼病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自传染性胰脏坏死(IPN)成为最早被确认的鱼类病毒病(Wolf等,1960、1961)以来,鱼类病毒学方面的研究迅速发展,推进了鱼类病毒防治的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经抑菌试验筛选出4种方剂用于防治草鱼种烂鳃病、肠炎和赤皮病,室内感染试验和鱼池试验表明,4种方剂均有较好效果,病死率显著下降、存活率和产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2.
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周  胡杨  安玥琦  吕昊  郭晓东  尤娟  熊善柏 《水产学报》2020,44(7):1198-1210
以池塘养殖草鱼为对象,采用室内微流水系统处理草鱼,研究处理时间(0、1、4、7和10 d)对草鱼鱼肉基本营养组成、滋味特征和滋味成分、气味特征和气味成分、感官评分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处理对草鱼鱼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滋味成分、气味成分和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延长,草鱼鱼肉中脂肪和总糖含量显著下降、灰分含量显著增加,但鱼肉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气味分析仪(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微流水处理能显著改变草鱼鱼肉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处理后的草鱼鱼肉中IMP、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甜味氨基酸(丝氨酸和丙氨酸)、苦味氨基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其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含量显著减少。微流水处理4 d的草鱼鱼肉气味评分、滋味评分和色泽评分显著高于处理0和1 d的草鱼样品,而与处理7和10 d的草鱼样品无差异。研究表明,短时间微流水处理能有效提升草鱼鱼肉品质,适宜处理时间为4 d,处理后的草鱼鱼肉腥味明显减弱、鲜味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正草鱼是大宗淡水养殖中的重要品种,在塘、库、堰及精养鱼池中均占有较大比重。在养殖过程中,肠炎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肠炎病的发病原因、流行时间、临床症状等,可分为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和机械损伤性肠炎等多种类型。在对草鱼肠炎病的治疗中,生产养殖者大多在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以吃水草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各类精饲料。现将草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草鱼发病病原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15.
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血清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它们各有不同的电泳图谱,杂种一代为双亲的嵌合型,相对而言,MA带偏向母本,MI带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16.
易忽视的草鱼出血病之“肠炎”型1993年8月以来,白洋淀地区当年草鱼种暴发鱼病,一般诊断为细菌性烂鳃、肠炎病,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死鱼数量仍持续增加。为此,笔者对几尾鱼进行了检查。发现病鱼体表正常,轻微烂鳃,肛门微红。解剖鱼体,有轻微腹水...  相似文献   

17.
刘立人 《内陆水产》2004,29(8):21-22
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大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发病。若不及时防治,就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中草药治疗草鱼“四大病”,就地取材,不污染水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将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赤皮病中草药疗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草鱼容易生病。目前,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是草鱼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三病”。每年都造成草鱼大批死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养鱼积极性。1986-1987年,我们试用草鱼土法疫苗来预防草鱼病,收效较显著,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草鱼幼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草鱼幼鱼阶段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遗传改良潜力。随机采集288尾人工繁育的4月龄草鱼幼鱼,基于12对微卫星标记,鉴定出来自16个家系(8个母本,9个父本)的273尾个体,各家系、母本和父本对应子代贡献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草鱼3个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和2个肌肉成分指标(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比较发现,3个生长性状和粗蛋白含量在家系和母系半同胞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3个生长性状和2个肌肉成分指标在父系半同胞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基于动物模型和限制性最大似然法,草鱼4月龄体质量、体长、肥满度、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遗传力估值分别为0.34、0.33、0.17、0.17和0.20,其中3个生长性状遗传力估值统计检验显著(P<0.05)。遗传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与体长之间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0.82, P<0.01),肥满度与体质量和2个肌肉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0.17-0.29, P<0.05)。研究表明,草鱼4月龄生长性状具有较高的选育潜力,并可通过体长选择实现对体质量的遗传改良;推测在草鱼生长改良过程中,可能会伴随肥满度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这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