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洲丁鱥人工繁殖的亲鱼以3~4龄较好,个体要求雌鱼到达400g,雄鱼到达250g以上;催产时间(鹰潭地区)为4月下旬-5月中上旬为好;适宜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5~28℃,32℃以上时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催产激素可选择混合激素,剂量为50μg/kg LHRH—A2和5mg/kg DOM合剂;催产方法以两针注射法为好,针距为8~10h;效应时间(水温25℃时)为11—16h;产卵既可自然产卵也可人工授精,孵化一般在网箱中充氧孵化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脱粘后在环道或孵化漕中进行孵化。三年的最高产卵率87%、受精率91%、孵化率93%。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四角蛤蜊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2013年在80m^3水体中进行了四角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亲贝暂养至性腺成熟时自然产卵,以金藻、角毛藻、小球藻及塔胞藻为饵料,天然海区细沙为附着基,产卵量1亿枚,孵化率70%,变态率80.9%。经过3个月培育,共出池壳长0.8~1.2cm四角蛤蜊幼贝3000万枚,单位水体出苗量37.5万粒/m^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亲鳝在不同培育模式下的产卵时间、产卵量及幼苗生长速度。结果表明,3月下旬网箱高密度培育的亲鳝未见产卵;3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下旬低密度分养的亲鳝产卵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高峰期分别在6月份、8月上旬和8月下旬;产卵率分别为53.5%、54.1%和24.5%;平均每组出苗数分别为45.1尾、69.4尾和60.7尾。到10月上、中旬为止,5—7月产卵孵出的幼苗(8~14cm)的体长明显大于7~9月产卵孵出的幼苗(6-9cm),但幼苗的整齐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茴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茴鱼平均产卵量为2 256粒/尾,属分批产卵型。在平均水温7.7℃(4.2~10.8℃)情况下:100~110℃·d时眼点明显;120~140℃·d开始破膜;200~210℃·d破膜结束;250℃·d左右开始上浮;270℃·d左右开口。发眼率为54.86~71.07%;孵化率为72.15~77.63%;上浮率为51.53~66.56%。  相似文献   

5.
中国蛤蜊的诱导产卵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常规方法对成熟期的中国蛤蜊进行人工诱导产卵,可获得大量的受精卵,且受精卵能正常分裂发育。中国蛤蜊卵呈圆球形,粉红色,卵径50Ixm、卵核径约20um。精卵在水中相遇后立即受精,在24~24.5℃的水温条件下,24h后进入D型幼虫期,4.5d进入壳顶初期,8~10d进入壳顶后期。  相似文献   

6.
黄鳝个体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8—32℃下,黄鳝受精卵经9-10天孵化即可出膜,至第2年9月可长至15.5-21.0cm。对190尾黄鳝实测及观察表明:黄鳝性变化最小体长为26cm.26cm以下全为雌体;28-34cm雌性、间性发育占较大比例;44cm以上雄性发育个体占68.8%。年龄鉴定:2龄前为雌性发育;间性多为3龄;雄性则出现在4龄以上。各年龄组平均退算体长:2龄23.28cm;3龄35.59cm;4龄49.98cm。根据生长指标可将黄鳝(1—4龄)划为三个阶段:1—2龄生长比速大(0.68),为第一生长阶段;2—3龄生长比速0.4,为第二生长阶段;3-4龄生长比速0.36,为第三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东山岛西埔湾港养斑鰶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彬明  张其永 《水产学报》1993,17(2):126-136
本文研究了福建省东山岛西埔湾港养斑鰶性腺周期发育、成熟系数周年变化、个体生殖力以及雌雄同体。港养斑鰶能在半封闭式湾内发育成熟而且自然产卵。其卵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精巢发育分为6期。卵膜由透明带、外放射带和内放射带组成,内有孔道结构。第4时相中期卵母细胞的内放射带有7~8层纤维状片层。产卵后鞘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分裂增殖变成游走的吞噬细胞。西埔湾港养斑鰶Ⅰ龄鱼初次性成熟,生殖季节从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生殖盛期为2月,雌鱼成熟系数高达17.88%。个体绝对生殖力为7575~72621粒,平均 35310粒,系属于分批产卵类型,第1批生殖力大于第2批。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六台县金牛山水库从1993年开始进行大银鱼移植和繁殖工作,1996年获产量10.8吨,受精卵1640万粒。现将大银鱼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1人工授精时间大银鱼人工授精应掌握在产卵盛期内进行,江苏六合地区大银鱼产卵高峰期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水温2℃~6℃。2亲鱼的捕捞与选择亲鱼最好在产卵比较集中的产卵场进行捕捞。捕捞网具为网目1.2~2.2厘米、网高1米左右的单层小刺网。黄昏时下网.次日清晨边起网边取鱼操作。在人工授精时要选择性腺发育到V期的个体,此时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充满透明的卵粒,臀蜡较小.提起头部后腹部下…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产》1993,(4):25-25
白鲫属分批产卵型鱼类。繁殖期在3-7月,繁殖盛期在4月上中旬。最低产卵水温为14℃,最适产卵水温在18-20℃。  相似文献   

10.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2.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3.
14.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5.
四片式中层拖网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雪忠 《水产学报》1997,21(1):49-56
通过拖网系列模型水池试验,研究四片式中层拖网网衣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因侧网宽度变化对扫海面积影响的规律是侧网密度越小,扫海面积越大,在拖速3.5 ̄5.0knot的范围内,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当其比值大于30.936%以后,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网袖长度对网具阻力影响的趋势是网袖长度越长网具阻力越大,(3)网身长度与网口拉直长度之比为25.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人工授精大银鱼卵的胚胎发育的观察表明:在水温7±1℃条件下,大银鱼胚胎发育历时894h。仔鱼孵出6—8d后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非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死亡,原肠晚期是计算受精率的可靠时间。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学报》1988,12(2):156-156
上海水产大学王素娼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海藻超微结构的研究》一书即将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的主体由120版约360幅图片和约12万字的文字论述组成。该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中国主要的养殖种类如海带、紫莱、裙带菜、江蓠、石花菜;第二类为经济海藻或者是中国特产的种类,如鹿角菜等;第三类为常见种或引进种  相似文献   

20.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