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参与式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万涛  刘明池  佟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30-11831,11835
为了编制实用性强的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首先,确定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搭建一个“决策框架”;其次,针对行动目标,提出不同参与主体,如管理者、农民、消费者等团队与个人的目标及行动内容;最后,工作应向重塑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文化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2.
酒精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变形等原因,使罐体位置发生纵向倾斜和横向偏转等变化,从而导致罐容表发生改变,为准确测量酒精罐内酒精的容量,需要定期对罐容表进行重新标定。首先我们将实际酒精罐抽象成小椭圆型的数学模型并给定纵向倾斜α,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再将上一问题中的数学模型扩展到实际生活中,并给出的大量实际采集数据。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假设,利用Matlab软件对给出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拟合,从而得出实现对酒精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相似文献   

3.
何伟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48-5050
分析了淮安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农民素质低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村工业化水平低;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4.
8种新型杀菌剂对2种玉米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领  高扬帆  陈锡岭  陈军  孔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5-2266,2268
选用市售8种新型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的毒力,得到16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EC50,并筛选了极强毒力杀菌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和玉米新月弯孢霉均有极强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曲线的相关性系数及相应EC50分别为0.883、1.885 8 E+1和0.973、1.404 8 E+1。速克灵、百菌清对玉米小斑菌也属极强毒力,春雷霉素、腈菌净、新万生、甲基托布津属较强毒力,扑海因效果较差。扑海因对玉米新月弯孢霉属极强毒力,速克灵、新万生、腈菌净属较强毒力,春雷霉素、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较弱。烯唑醇和扑海因55∶及91∶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为增效组合,且以55∶增效最显著。速克灵与烯唑醇对玉米小斑菌未发现增效组合,百菌清与烯唑醇64∶、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为玉米小斑菌的增效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剂首选氯化汞属剧毒且污染环境,急需杀菌效果好,适用性广,药害小,对人体低毒,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消毒剂。将常用消毒剂及几种环保型消毒剂对5种植物离体叶片的伤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氯化汞对叶片伤害最大,溴硝醇和邻苯二甲醛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研制有效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疫苗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北省某渔场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鲤鱼中分离出2株优势菌,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研究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根据2株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同源性为99%),发现2株分离菌均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认为嗜水气单胞菌是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离到的2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加替沙星等15种抗生素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复方磺胺表现出了菌株差异。[结论]对嗜水气单胞菌敏感的15种抗生素可作为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由冲突到融合、由内容到形式、由僵化到辩证、由思想到体制、由精神力量到物质力量转变的过程,两者之间虽然在特定情况下势同水火,但总体趋势是彼此交融,这些过程内化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  相似文献   

8.
农学院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支柱学院之一,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及学生工作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农学院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和内涵积淀了学科实力;争取到一大批重点项目,迅速提升了科研能力;重视教育教学塑造高水平师资;突出学生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全面促进了学院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钝化材料的老化对土壤镉(Cd)钝化稳定性的影响,选择河池、湘潭、韶关三类酸性水稻土,开展了温室条件下为期308 d的土壤培养试验,每类水稻土均设置1个对照和天然海泡石、生物质炭2个钝化材料处理,研究施用钝化材料后,水稻土中土壤Cd形态变化,以及土壤Cd与铁(Fe)、锰(Mn)、铜(Cu)和锌(Zn)形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加天然海泡石后,河池、湘潭、韶关的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含量在308 d土壤培养期间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中河池土壤酸提取态Cd占总Cd比例在0~28 d减少9.0个百分点,在28~308 d增加13.8个百分点;湘潭土壤酸提取态Cd占比在0~7 d减少3.2个百分点,7~308 d增加2.0个百分点;韶关土壤酸提取态Cd占比在0~7 d减少4.4个百分点,在7~308 d增加3.5个百分点。施加生物质炭后,河池、湘潭、韶关的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含量在308 d土壤培养期间总体也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在0~7 d,三个试验地土壤酸提取态Cd占总Cd比例减少5.5~8.1个百分点,在7~308 d增加3.4~6.6个百分点。与施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施加生物质炭后,河池水稻土中Cd与Fe、Mn赋存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强。研究表明,施加天然海泡石或生物质炭后,Cd污染程度在安全利用类范围的水稻土(河池、湘潭和韶关水稻土)中Cd均存在再活化、再释放现象,天然海泡石和生物质炭的老化显著影响河池、湘潭和韶关水稻土中Cd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成品油管道的造价,减少混油罐的投资,提高经营效益,就必须减少混油量。降低混油量的方法主要是使用隔离球。由于隔离球易被管内壁磨损,使隔离球的直径以及隔离球与管内壁间接触环的大小都随管道的长度而发生变化;隔离球与管内壁间的摩擦力使球的前后存在一个压差,在压差作用下,再加上油品粘性和管内腐蚀凹坑的影响,产生了通过隔离球与管内壁缝隙的超前渗流和落后渗流,形成混油。而它们的差值又导致了隔离球的运行速度与油流平均速度不一致,进一步加大了混油量,使现用的隔离球很难达到满意的隔离效果。新型隔离器设计了简单的接触环宽度调节结构,使其基本保持一个定值。另外还设计了超前渗流负补偿机构,使超前渗流基本等于落后渗流。采用上述二项新措施后,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超前渗流量,最大限度地使隔离器的运行速度与油流平均流速相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隔离效果,降低混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