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油菜根长对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反应的标准曲线分别为:甲磺隆y=1.792-0.224x;绿磺隆y=1.907-0.203x;吡嘧磺隆y=1.812-0.221x;苄嘧磺隆y=1.937-0.199x。其LC50值分别为0.19、0.58、0.24、0.82ng/g,可作为检测其残留量的下限。5.12ng/g和20.48ng/g两种浓度的甲磺隆在室内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7d和38.2d,90%的消解期分别为97.4d和122.0d。  相似文献   

2.
提高苹果品种试管苗生根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苹果品种快速繁殖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试管功地生根率。研究表明:经过一定代数继代的苹果品种试管苗,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30d左右,选取生长健壮,长约1.0~1.5cm的绿茎,接种于1/4MS或Lepovire,附加IBA1.0~0.5mg/L、蔗糖15g/L的生根培养基上,15-200d即可发根。可生根较难的品种(如元帅系),添加间苯三酚80~160mg/L和暗培养1~3d,也可发  相似文献   

3.
枫香播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总结了枫香一年生播种苗(1-0)培育中的种子催芽、苗期物候、年生长规律、苗木分级、合理育苗密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枫香播种苗速生期较长,年生长过程中出现1次高生长高峰,2次地径生长高峰:采用30ml/lH2O2或者5mg/kg三十烷醇水溶液浸种6小时,可提高场圃发芽率60%以上;枫香(1-0)苗木分级标准是Ⅰ级苗地径≥0.9cm,苗高≥87cm,Ⅱ级苗地径0.9~0.5cm,苗高87~75cm,Ⅲ级苗地径<0.5cm,高<75cm;合理育苗密度为65~85株/m2,每公顷产苗量65~85万株  相似文献   

4.
取河套蜜瓜(Cucumis meloL.cv Hetao)在MS增减基上生长至5d的幼嫩子叶,在MS+6-BA0.9),IAA1.0的增减基中直接诱导生芽,待再生芽长至0.4cm~0.6cm时,切下转入芽伸长拳头基中(MS+6-BA0.9),待芽伸长至0.8cm~1.2cm时,再转入生根诱导(MS+IAA2)中,待植株长至8cm~9cm时,转入沙质土壤中炼苗。整个过程约需65d~75d,单个外值体  相似文献   

5.
临麦30是以临夏州农科所自育品系74503-1-7-1-2作母本,以078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株高93 ̄117cm,顶芒,千粒重45g,生育期94 ̄113d;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3.1%,赖氨酸含量0.48%;甘肃省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一般产量在585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莲藕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藕顶芽或叶芽在1/2MS+6-BA2.5mg/L+IBA0.1mg/L+活性炭0.2%培养基上培养35d,诱导产生丛生芽3—6个,芽长2—4cm。此时,将它们分切成单芽转到同一培养基,继代培养25d,繁殖系数4—6。芽长2—3cm时再分切成单芽于1/2MS+IBA1.0mg/L+6-BA0.05mg/L+活性炭0.3%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培养25d,生根率82.5%,移载成活率86%。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陕西旱地小麦高产的第一限制因子,。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0-20cm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2.58个百分点,0-200cm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1.97个百分点;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1.97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提高0.1%,全N1全P、全K分别提高0.0093、0.024和0.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烤烟双棚育苗和大田覆膜增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增加2.6-4.8℃.5cm地温增加0.8-2.1℃,10cm地温增加1.8-3.6℃,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和地温提早2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在双棚内可提早20d播种;提前17d移栽;大田覆一膜比不覆地膜5cm和10cm的地温提早1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成活率达98.9%,双棚育苗和大田覆地膜的增温保显效应促进了烟株生长发育过程。表现在株高90cm,单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系8712-24-2是庆阳地区农校以8302(4)-2作母本,廊8404作父本进行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对条锈病中,兼抗红,黄矮病;全生育期285d左右,株高90cm左右,千粒重35g,容重764.8g/L,籽粒含粗蛋白14.26%,赖氨酸0.51%,淀粉64.92%,灰分1.85%大田产量一般为2919.9~6973.5kg/hm^2较当地主载品种西峰20增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硅藻土和膨润土对89Sr的吸附动态,结果表明,硅藻土、膨润土对89Sr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15min内,它们对89Sr的吸附率即达50%以上;3d之内,皆已达吸附平衡,饱和吸附率分别达91%和97%;分配系数分别为41.0cm3/gt132.1cm3/g;它们对89Sr吸附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  相似文献   

11.
高蛋白饲料新品系——杂种酸模97-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种酸模 97- 1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出的新品系 ,经过 2年的栽培与观察表明 ,返青早 ,营养生长量大 ,其平均叶长 6 0 .5 7cm、叶宽 18.44cm,生长速度快 ,生物学产量高 ,平均株产达 12 .90 kg,鲜草产量 32 2 5 0 kg/6 6 7m2 ,粗蛋白含量高达 35 .7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主要栽培因子对红花大金元(Nicotiana tabacum)巨型变异株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影响烤烟产质量的施氮量、留叶数和种植密度3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采用L16(45)正交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结果]红花大金元巨型变异株系产量与产值栽培因子的影响权重是种植密度施氮量留叶数,以种植密度16 500株/hm2、施氮量90.0 kg/hm2、单株留叶数30片为最优组合,比对照增产37.2%以上,增值24.8%以上。栽后70 d,红花大金元巨型变异株系多数"巨型"特征已初步显现,此时株高91.1 cm,单株叶数27.5片,茎围13.3 cm,最大腰叶长宽72.6 cm×30.7 cm,主要农艺性状稳定,具有实现"高产、稳产"的生物学基础。[结论]该研究可为红花大金元巨型变异株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烤烟叶片的生长规律。[方法]以烤烟G80为试验材料,利用2014—2016年烤烟育苗、大田栽培的试验数据,分析烤烟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叶片生长规律。[结果]烤烟新生叶片全日生长量不断加速,依次成为全株生长速度最快的叶片,然后,依次进入不可逆转的生长减速。各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最快生长期均在从主要依靠功能叶片输入有机物生长向主要依靠自身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长期间出现。指出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长度和宽度增加、叶面积增加、干物质增加最快时期和光合生产率最高时期依次出现,烤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因外形不同和同一叶片不同时期因外形变化叶面积校正系数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叶片生长规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香梨杂种后代叶片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香梨与鸭梨、砀山梨、慈梨等品种配制12个杂种组合,对杂种组合叶片和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与果实纵径、果型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叶柄长度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果型指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叶面积与叶宽、叶长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叶柄长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果实纵径、横径与单果重之间,果型指数与单果重、纵径、横径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烤烟杂交新品系SF04的适应区域、应用价值、栽培烘烤特性及抗病性等,本研究在云南省5个不同生态区开展品种小区试验。试验表明:烤烟杂交新品系SF04株型为塔形,叶形长椭圆形,大田生育期120 d,封顶株高110.5 cm,平均有效叶数20.5片,最大腰叶长68.6 cm,最大腰叶宽29 cm,节距4.8 cm,茎围9.3 cm;产量为2995.5kg/hm2,产值25692.2元/hm2,产指1493.1,上等烟比例30.1%,产量、产值的高稳性较好,尤其在昭通、曲靖试点表现突出。经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F04抗黑胫病、中抗南方根结线虫病,感TMV和赤星病,但不高感某一种病害,这与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一致。综合分析表明,SF04遗传性状稳定,综合表现超过对照K326,可进一步进行生产示范及工业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宽柄芥F1代主要性状优势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为宽柄芥杂交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宽柄芥杂交组合(F1代)及其亲本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内的9个农艺和经济性状,并对F1代各性状优势指数间及其与亲本相应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柄芥F1代的单株产量和最大叶叶长极显著高于大值亲本值(BP)(P<0.01,下同),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最大叶叶片数、株高和开展度显著高于BP(P<0.05,下同),但中肋宽和柄肋重与BP无显著差异(P>0.05),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柄肋重、中肋宽、株高和开展度等性状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代的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株高和开展度与母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肋宽和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中肋宽与双亲的中肋宽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肋长、中肋宽、单株产量和株高与B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叶叶长和最大叶叶宽超亲优势与父本和BP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中肋长和开展度超亲优势与BP呈显著负相关,株高超亲优势与父本、BP和双亲差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BP的负向影响明显.[结论]宽柄芥F1代的农艺和经济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通过优势育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华南稻区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丰优428、泗优998、培杂67和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分蘖盛期早、晚不同季节的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利用方差、通径、判别函数分析等统计方法,确定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的理想形态性状量化指标,即,植株高度:早季55~60cm、晚季60~76cm;每蔸茎蘖数:早季15条左右、晚季14~19条;顶下1叶长:早季40~44cm、晚季42~60cm;顶下1叶宽:早季1.2~1.4cm、晚季1.2~1.3cm;顶下2叶长:早季39~44cm、晚季37~43cm;  相似文献   

18.
对连香树一年生实生苗一个展叶时期内的单叶生长动态及其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叶叶面积增加持续时间为22 d,平均增长幅度1.98 cm2/d,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含量、成熟叶面积的发育趋势为8月份〉7月份〉6月份,展叶速率在展叶期间呈现波动变化,最高每天达41.4%。成熟叶面积越大,其展叶速率越慢。对展叶速率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显示,在P=0.01水平上,展叶速率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符合S型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9.
石磊利  苗璐  冯世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35-4936
[目的]解决甜瓜设施栽培中土壤酸化、返盐和土传病害等连作障碍问题。[方法]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有机)和无土栽培基质(对照)栽培新疆甜瓜,观察比较其营养期生长特性。[结果]有机的甜瓜平均每天生长0.003 7 cm,对照甜瓜平均每天生长0.004 9cm,对照甜瓜比有机甜瓜生长得快。从定植后到4月14日,有机甜瓜的平均株高为17.61 cm,对照甜瓜的为17.77 cm,有机和对照甜瓜的生长趋势基本相同。从4月14日到5月12日有机甜瓜的生长达到最高峰,平均每天生长4.43 cm,从4月14日到5月19日对照甜瓜的生长达到最高峰,平均每天生长2.52 cm。有机甜瓜生长前期叶面积小于对照,中后期叶面积大于对照。[结论]该研究对甜瓜的丰产栽培、果实品质的提高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分析评价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高产育种提供参考,首先分析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与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然后以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为自变量,以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较大的旗叶面积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前提;旗叶的长、宽和面积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且旗叶宽较旗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更明显;旗叶宽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且较旗叶长对品质的影响更明显。(2)高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负相关,与品质呈正相关;矮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呈负相关。无论是高秆还是矮秆,穗下第一节直径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在矮秆中的作用更显著;穗下第一节直径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正相关,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负相关。(3)粒厚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粒宽与粒长次之;粒长、粒宽和粒厚与小穗数、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为正相关;粒宽、粒厚与穗长和穗粒数呈负相关,且粒厚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宽和粒厚对籽粒容重的影响更明显;粒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厚对品质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除容重外的其他品质特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协调各因素间的关系,可以达到源足、库大和流畅的要求,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