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南京农业大学主持研发的白沙枇杷和杨梅保鲜技术项目已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气调包装对白沙枇杷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体积分数6%,CO2体积分数10%的条件下进行气调包装,贮藏温度为(2±1)℃,白沙枇杷可贮藏35 d。试验说明,气调包装贮藏白沙枇杷可延缓枇杷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抑制有机酸含量的降解,降低腐烂率,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3.
天然防腐剂涂膜保鲜对白沙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3种天然防腐剂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研究白沙枇杷在常温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失重率和好果率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5mg/L纳他霉素、0.20%魔芋葡甘聚糖和0.20g/L Nisin配制而成的天然防腐剂对枇杷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徐鹏飞  徐莺 《科学种养》2012,(12):50-50
宁海白枇杷,原产地在国家生态县——宁海县一市镇曹家村。该村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白沙枇杷栽培,在独特的地方小气候环境中,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多年实生选育,使原白沙枇杷变异为宁海白枇杷。以下介绍其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一、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晚秋现蕾,冬至开花,早春结果,初夏成熟。果皮薄,果肉乳白晶莹、柔软多汁、鲜甜适口,口感清香,有  相似文献   

5.
枇杷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福建省云霄县种植有枇杷十多万亩,被誉为枇杷之乡,枇杷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枇杷果实大,果肉软、多汁、味甜,有润肺、止咳等功效。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近几年笔者在云霄县东崎、高田和大坑等村,进行枇杷无公害高产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既实现枇杷增产,又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售价,每亩约增收1 500元。现将总结出的枇杷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6.
配方施肥对枇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盲目施肥导致枇杷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以‘解放钟’枇杷为试材,研究配方施肥对枇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配方肥1(处理1)单株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22.24%,达显著水平,单果重增加13.0 g,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4%,枇杷果实的可滴定酸降低0.10%;配方肥3(处理3)较2个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枇杷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降低可滴定酸度。处理1和3均能提高果实品质,处理3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果实的成熟和衰老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一般认为活性氧(ROS)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白肉枇杷成熟期果实中成功克隆到一个编码抗坏血酸氧化酶(AO)的基因,命名为EjAO。该基因全长2 174 bp,包含了长度为1 605 bp的开放阅读框。该阅读框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534个,所形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59.39 kD。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jAO在根和果实中高丰度表达,并且在白肉枇杷成熟期果实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红肉枇杷。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EjAO基因在红肉枇杷和白肉枇杷共有五处多态性位点,其中T719C和A730C均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推测可能对EjAO的酶学活性产生影响。EjAO的克隆和多态性位点的鉴定为阐明枇杷果实成熟与衰老机制及枇杷遗传改良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枇杷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枇杷特性、采后生理状况,结合臭氧保鲜特点,对枇杷进行臭氧保鲜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果实用0.4 mg/L臭氧水处理结合4℃低温贮藏,可显著地抑制果实失水,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果实新鲜外观与品质,果实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10.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枇杷果实采后处理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目的是调查包装、涂膜和低温贮藏对枇杷果实的保鲜效果,并对枇杷果实的失重率、褐变率及贮藏期的影响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涂膜包装贮藏能降低失重率和褐变率;贮藏40天后,好果率仍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贵妃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采后以1%壳寡糖、1.0μL/L 1-MCP单一及复合处理,处理后置于20℃、相对湿度85%~95%环境中贮藏,分析不同处理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与1-MCP熏蒸复合处理较两者单一处理更能降低枇杷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保持果色;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枇杷果实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显著改善果实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1%壳寡糖+1.0μL/L 1-MCP熏蒸复合处理技术比两者单一处理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枇杷是我国南方春季上市最早的特有淡季水果,因其风味独特,甜酸适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枇杷易腐烂和较难贮藏,怎样才能贮藏保鲜好枇杷,是果农非常关心的问题。1.科学采收枇杷头花果最耐保鲜贮藏,所以,要依据果实着色情况分期采收。对准备贮藏保  相似文献   

14.
枇杷幼果雨雪冻害的理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3℃~0℃区间枇杷幼果受冻原因,雨雪天气后采集套袋处理或树冠是否覆膜保护的未受冻和受冻果实,检查其受冻情况和检测其游离脯氨酸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树冠覆膜保护的果实未受冻,树冠未覆膜的果实、经过雨雪淋洗后受冻;果实套袋处理,悬空于袋内的果实未受冻、与袋子贴近的果实受到冻害;受冻果实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未受冻果实;套袋受冻果实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未受冻果实,而覆膜和未覆膜果实的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SOD、POD、PPO的活性在未覆膜果实和覆膜果实之间差异显著,未覆膜果实中三者的活性较高,然而这3种酶的活性在套袋果中活性较低,套袋受冻果实和未受冻果实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不同形态(气液固)的低温传导介质,是导致枇杷幼果在-3℃~0℃区间是否受冻的主要原因,液固态低温传导介质才会导致枇杷幼果受冻,游离脯氨酸含量或许是鉴别枇杷果实是否受冻的关键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低温对贵妃枇杷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低温条件对贵妃枇杷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失重,延缓糖、酸含量的下降;前期果实硬度下降,后期上升;采后各处理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贵妃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为6-8℃ ,贮藏20-30d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果肉中克隆得到527 bp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保守片段,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干扰枇杷果实中PSY基因的表达,探究PSY基因在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干扰枇杷PSY基因表达后,对照果实侵染部位着色为黄色,而沉默果实侵染部位着色为绿色,果肉中均能检测到TRV病毒分子,PSY基因表达量降低55.6%,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46.8%,说明PSY基因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起着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采后枇杷果实用0.01、0.03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以无薄膜散装作为对照,在室温(25±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对枇杷鲜果的保鲜效果及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保持采后枇杷果实的新鲜外观和品质,其中以0.03 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包装处理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8.
壳寡糖处理对冷藏期间大五星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五星枇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0.5%、1.5%、3.0%)壳寡糖浸泡处理对枇杷失重率、褐变指数和腐烂指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壳寡糖浓度,并研究了0.5%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5%壳寡糖溶液浸泡枇杷果实3 min,可有效抑制枇杷果实失水和褐变,显著降低枇杷果实的腐烂指数,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及还原糖含量,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于贮藏前期急剧下降,同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到一定抑制,使得0.5%壳寡糖处理的枇杷果实较对照褐变程度下降,保持较高的好果率,说明0.5%壳寡糖处理在延缓枇杷果实成熟衰老及提高其抗病性上具有一定作用,可提高冷藏枇杷的贮藏品质及抑制PPO活性。  相似文献   

19.
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本文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min后冷藏效果最好。以上结果显示,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0.
枇杷有别于其他果树,为冬花春实果种。如何做好枇杷的春夏季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枇杷采果后的管理科学与否,会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产量和质量。枇杷树上果实剩下10%左右或全部采完后,应及时施肥,肥料宜用速效氮肥配施迟效有机肥。施肥量依树冠大小、树势强弱、结果多少而定。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