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昌华  郑利锋 《种子》2006,25(6):93-94
通过墨菊花的组织培养,研究了外植体不同取材部位及不同消毒剂对外植体培养的影响,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及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及不同育苗方式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菊花的外植体顶芽以2%次氯酸纳+0.1%升汞消毒各5min,侧芽以0.1%HgCl2消毒5min最适宜;芽诱导较好的培养基是MS+6-BA2.0mg/L+NAA0.1mg/L;愈伤组织较好的培养基是MS+6-BA1.5mg/L+NAA0.2mg/L;适宜墨菊花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05~0.1mg/L;练苗以漂浮育苗方式,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液体培养基和外植体培养基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含6-BA2 mg/L、NAA0.1mg/L和椰子汁30 mg/L的1/2 MS液体培养基适合原球茎增殖,含6-BA 1 mg/L和NAA0.1 mg/L的1/2 MS液体培养基适合丛生芽增殖,含6-BA1 mg/L、NAA0.2mg/L和椰子汁30mg/L的1/2 MS液体培养基既可诱导原球茎的增殖,又可诱导丛生芽;此外,当外植体为原球茎时,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当外植体为幼芽时,有利于丛生芽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文心兰茎尖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崔广荣  刘士勋  刘敏  王青云  何玉华  张宁 《种子》2004,23(12):16-19,23
文心兰茎尖离体培养研究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 6-BA 3 mg/L Ad 2.5~3.5 mg/L NAA 0.2 mg/L培养基上培养45 d后,茎尖分化出芽的同时也形成较多的原球茎;原球茎在MS 6-BA 2.0 mg/L Ad 0.5 mg/L NAA 0.1 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最快,生物量增殖系数可达8.871 3;来自不同增殖培养基上增殖的原球茎在相同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时,接种后15 d观察,不同来源的原球茎分化率不同, 30 d后的分化率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化的文心兰幼苗在1/2MS NAA 0.2 mg/L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激素浓度对柠条茎段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叶锦鸡儿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的6-BA,IAA,NAA,IBA,KT等单因子和不同比例的细胞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芽的诱导增殖过程中,添加有6-BA0.5mg/L,IAA 0.01mg/L的MS培养基效果最好,诱导率为90%。在生根培养过程中,添加有IAA 0.5mg/L的I/2MS培养基效果较好,生根率为86%。  相似文献   

5.
香叶天竺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香叶天竺葵茎段为外植体,经过芽的诱导、增殖培养、生根诱导等环节,成功获得香叶天竺葵的再生植株,实验结果表明:升汞处理外植体以5min效果最好,灭菌成活率达78.8%,茎段在含有6-BA0.5mg/L+NAA0.1mg/L+3G白糖+0.4%琼脂的MS培养基中芽的诱导率达95%,芽体在含有6-BA1mg/L+NAA0.01mg/L+3%白糖+0.4%琼脂的MS培养基中增殖倍数可达7,试管苗在含有IBA1mg/L+0.3%活性炭+3%白糖+0.4%琼脂的1/2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基质为河沙:腐殖=2:1,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生超  吕红  杨建文  杨允辉 《种子》2006,25(5):24-26
比较了灯盏花组织培养中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和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继代增殖、生根的影响,并探索了试管苗假植炼苗方法。结果表明:MS+0.5—1.0mg/L2,4-D培养基的灯盏花幼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在BA浓度为0—2.0mg/L范围内,浓度越高继代增殖倍数越大,而单株生长则是在MS+BA0.5mg/L+NAA1—2mg/L培养基上最佳;不同培养基上的组培苗均具有较高的生根率,而生根质量则以MS+IBA1.0mg/L+NAA2.0mg/L最好;对生根试管苗进行漂洗、消毒后假植铺有河沙的苗床上,其上建盖有塑料薄膜和遮荫网的小拱棚,并经精心管理,其假植成活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基成分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铁皮石斛无菌苗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讨论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对铁皮石斛的诱导、增殖、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铁皮石斛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1.5 mg/L,原球茎诱导率为95%;最适合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 6-BA 1 mg/L+ NAA 1 mg/L;最适合原球茎分化的培养基为MS+ 6-BA 5 mg/L+ NAA 1 mg/L,其分化率达80%;最适合铁皮石斛根诱导的培养基为MS+IBA 1.5 mg/L+香蕉泥100 g/L,其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铁皮石斛快繁技术体系,给生产提供参考,研究了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灭菌方法、腋芽诱导、原球茎的诱导、增殖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铁皮石斛成熟茎段为外植体,探讨1/2MS培养基或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各生长、分化阶段的影响。研究表明,腋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的配方为MS+ 6-BA 2.0 mg/L+ NAA 0.5 mg/L,诱导率达91.28%,平均芽数达2.34;原球茎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 6-BA 0.5 mg/L+NAA 0.5 mg/L+2,4-D 1.0 mg/L,诱导率可达66.67%;原球茎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2MS+ 6-BA 3.0 mg/L+NAA 0.3 mg/L,原球茎分化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 NAA 1.0 mg/L+ 6-BA 3.0 mg/L+ KT 1.0 mg/L,最适宜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2.0 mg/L+ AC 0.5 g/L。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北海道黄杨的茎尖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生长素浓度等因子对建立茎尖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茎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0.5mg/L+NAA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而且前10天采用暗培养,之后采取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玫瑰石斛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玫瑰石斛植株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配比、附加物等因子对玫瑰石斛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的影响,以期通过组织培养诱导玫瑰石斛茎段获得原球茎,并对原球茎进行增殖,为进一步诱导玫瑰石斛丛生芽和培养玫瑰石斛小苗提供大量的原材料.结果表明:促进玫瑰石斛原球茎诱导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最优水平的组合为MS+6-BA 0.5 mg/L+NAA 0.5 mg/L+2,4-D 1.0 mg/L,该组合最有利于玫瑰石斛原球茎的诱导;促进玫瑰石斛原球茎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最佳组合为6-BA 1.0 mg/L+NAA 0.5mg/L,该组合最有利于玫瑰石斛原球茎的增殖;添加椰汁和马铃薯有利于玫瑰石斛原球茎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原球茎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铁皮石斛嫩茎为外植体,采用幼嫩茎段→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途径,通过单因子、双因子以及正交试验诱导原球茎。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条件为:70%酒精浸泡3s后,0.1%升汞溶液中浸泡8min,诱导铁皮石斛原球茎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 2,4-D1.0 mg/L,原球茎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3mg/L。  相似文献   

12.
大花蕙兰幼苗叶片诱导类原球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花蕙兰无菌幼苗叶片为外植体,成功诱导类原球茎(PLB).叶片部位是影响诱导的关键,只有叶片基部片段能成功诱导出PLB.不同激素配比以及外植体来源对PLB诱导有重要的影响.低浓度的2,4-D和较高浓度的6-BA对于拟球茎诱导PLB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2,4-D浓度高于0.6 mg/L时,PLB诱导受到显著抑制.较高的2,4-D水平可能有利于PLB诱导初始阶段,但不利于PLB诱导中后期的进一步发育.不同基因型有不同的最佳激素组合.添加0.2 mg/L的NAA对大花蕙兰PLB诱导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有的基因型中对PLB诱导有促进作用.以叶片基部片段诱导大花蕙兰PLB是可行的,为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再生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蜜糖文心兰茎尖诱导形成的原球茎(PLB)为试材,研究了影响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改良1号为基本培养基,配合6-BA 2.0mg/L+NAA 0.2mg/L,添加香蕉泥50g/L+Peptone 1g/L作为有机添加剂、2%的白糖作为外源碳源,以液体振荡方式进行培养,这样的组合是原球茎增殖培养的最佳组合,能够获得最大的繁殖效率,有利于原球茎形态的保持。研究还表明,同一外植体的原球茎繁殖代数控制在9~10代即繁殖种苗数量控制在1.5万~2.0万以内,既能保证较高的增殖速度又能避免变异种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利民  王四清 《种子》2006,25(12):8-11
大花蕙兰的种子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并生长到直径0.5~1.0 mm后,转接到新的培养基继续生长并进行茎叶和根的分化。试验选择MS、1/2 MS、KC、VW四种培养基,各添加NAA 1 mg/L,pH值5,2。每个培养皿接种原球茎20个,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3000 lx。经过90d的培养,期间每隔15d进行称重,计算出原球茎生长过程中质量的增加。结果证明萌发后的原球茎在1/2 MS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其次为MS和KC,VW培养基不适宜原球茎的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杂交兰种苗繁殖效率,提升种苗品质,以春兰与大花蕙兰杂交后代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增殖与分化、生根壮苗等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6-BA 0.5 mg/L+NAA 1.0 mg/L有利于杂交兰类原球茎增殖与分化。(2)三种防褐化物质中活性炭为抑制类原球茎褐化的主要影响因子。(3)在花宝二号基本培养基中添加IBA 0.5 mg/L+6-BA 1.0 mg/L有利于杂交兰组培苗生长。(4)不同有机添加物中椰汁为杂交兰组培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本研究为建立杂交兰K6组培快繁体系及其优良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