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稻虱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南京江浦稻田8月上旬前以稻虱缨小蜂为主,主要寄生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卵,8月中旬以后则以拟稻虱缨小蜂占优势,主要寄生于褐飞虱卵。水稻苗期灰飞虱卵寄生率平均为27.3%,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卵寄生率,杂交稻田为10.87%和21.5%,晚粳稻田为20.67%和19.6%。白背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里直线相关,而褐飞虱寄生卵量与总卵量间呈幂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128+0.2075x和Y=0.006807x~(1·4887)  相似文献   

2.
三种稻虱卵寄生缨小蜂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伯传  何俭兴 《昆虫天敌》1991,13(4):156-161
调查表明,三种缨小蜂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稻虱缨小蜂发生稳定、量大。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雌蜂11.3℃和159.1日度,雄蜂10.7℃和160.8日度。平均每雌产卵20粒,选择寄主较宽,稍偏好褐飞虱卵,对抑制早、晚稻中、后期飞虱发生起重要作用。长管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但波动大,5~6月高峰,寄生较专,主要是有效地抑制早稻中期和晚稻后期白背飞虱的发生。雌蜂世代发育起点11.7℃,有效积温185.2日度,平均产卵13粒。拟稻虱缨小蜂数量较少,以6~7月较多,每雌产卵5~12粒,对早、晚稻后期的褐飞虱起一定抑制作用。三种缨小蜂多在上午6~8点羽化,羽化头天产卵占总产卵量的八成以上,均能行孤雌生殖。杂草中的多种飞虱卵是三种缨小蜂的渡夏和过冬寄主。合理施药、适当留草是保护利用三种缨小蜂的有效措施。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1980~1983年,我们在佛山市近郊,对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的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拟稻虱缨小蜂Angrus Paranilaparvatae的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进行了考查。现将四年考查结果整理报导,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生境,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观察了稻虱缨小蜂对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36水稻上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卵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幼虫的发育历期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延长;成虫寿命则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缩短,经20%PEG6000处理7 d后雌蜂寿命最短,在TN1和IR36水稻上分别为25.1 h和25.4 h;经20%PEG6000胁迫处理7 d后,在TN1、IR36水稻上稻虱缨小蜂的平均卵寄生量最低,分别为10.9粒和8.1粒。与20%PEG6000处理相比,稻虱缨小蜂对未经干旱胁迫处理水稻上的褐飞虱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表明,模拟干旱胁迫能降低稻虱缨小蜂生态适应性,且降低对褐飞虱卵的寄生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褐稻虱被飞虱缨小蜂(Anagrus sp.)寄生时,我们把呈现红色、黄绿色和褐色近羽化的飞虱卵作为被寄生卵来计算,而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寄生率,都低于实际寄生率。 近几年,我们先后在不同时期从田间随机采回褐稻虱卵1932粒,于采卵的当天进行镜检考查,按  相似文献   

5.
王野岸 《昆虫天敌》1990,12(1):40-47
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是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卵期的重要天敌。褐虱缨小蜂与褐稻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褐稻虱种群生命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在研究其数量控制中有必要分别进行研究。Lotka(1925),Volterra(1926),Thompson(1924)等首先提出了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一猎物)模型。Nicholson(1933)和 Nicholson and Bailey(1935)进一步提出了寄生(捕食)作用函数的模式,为研究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猎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基础。作为寄生者作用后的存活率,此函数可看成昆虫种群生  相似文献   

6.
寄生于稻飞虱卵的缨翅缨小蜂(Anagrus spp.)在浙江温州地区已发现的有稻虱缨小蜂、拟稻虱缨小蜂5种。它们是褐稻虱、白背稻虱、灰稻虱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是抑制稻虱为害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环境因子、田间管理的不同,特别是施药治虫的影响,使不同地区和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寄生率差异很大。为探明外界环境因子对缨小蜂群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于1977~1979年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为害水稻的最主要害虫。缨小蜂(Anagrus spp)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常年的寄生率为10%~70%。由于稻田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收割、喷施农药等)和寄生性天敌的滞后现象,稻田缨小蜂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不稳定。有研究表明稻田边杂草及其有关非稻田飞虱对稻田卵寄生蜂起重要的保护和恢复作用[1-3]。我们在田间节肢动物的系统调查中发现,茭白上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Matsumura)]的卵寄生蜂中有大量的蔗虱缨小蜂[Anagrus optabilis(Perkins)],对茭白田周围的稻飞虱卵常常有较高的寄生率。为此,我们就蔗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有效的生境调节技术来提高蔗虱缨小蜂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研发基于植物精油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驱避剂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引诱剂,利用嗅觉仪测试了6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6种植物精油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影响具有种类差异性,不同植物精油对昆虫的行为影响有较大差异。此外,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对植物精油的嗅觉反应还与精油浓度有关,精油浓度范围在100~5 000 mg/L时,山楂油、白木香油、金银花油、肉桂油和鱼腥草油对褐飞虱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其中山楂油和金银花油的驱避效果最好,二者在100、500、1 000和5 000 mg/L这4个浓度下均能显著驱避褐飞虱。0.1 mg/L和1 mg/L浓度的山楂油、0.1 mg/L浓度的白木香油和1 mg/L浓度的丁香花蕾油对稻虱缨小蜂雌成虫有较强的吸引力。较高浓度10 mg/L的鱼腥草油对稻虱缨小蜂有明显的驱避性。表明植物精油可以明显地影响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可作为行为调控物在"推-拉"策略中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9.
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卵寄生蜂的种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卵寄生是褐冰虱的重要自然天敌。本文从稻田周围禾本科杂草上收集到飞虱卵寄生蜂29种,但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只有20种,分属2个科,7个属。其中缨小蜂科11种,赤眼蜂科9种。缨小蜂占卵寄生蜂总数的82.4-97.6%,而赤眼蜂只占小部分。  相似文献   

10.
稻虱缨小蜂的发生和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水稻后期的重要害虫。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的重要天敌,其寄生率可达20~50%。1982~1983年夏秋我们在江苏东台县弶港农场直播稻田对稻虱缨小蜂的发生、消长和生活习性作了调查和观察,结果如下。一、种类和性比稻虱缨小蜂有三种:稻虱缨小蜂 Anagrus sp,稻虱黄缨小蜂Anagrus sp,黑腹缨小蜂Anagrus sp。三种缨小蜂中以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7至9月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利它素及其与水稻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研究了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利它素的存在部位、抽提方法以及水稻品种对其蜜露中利它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褐飞虱的各虫态、蜜露及脱皮壳中均存在能引起稻虱缨小蜂触角搜索行为的接触性利它素;干燥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极显著地低于新鲜和湿润蜜露中的。用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醚、甲醇和丙酮均能有效地从褐飞虱若虫和雌成虫中提取利它素。水稻品种能对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测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取食浙852的褐飞虱蜜露中的利它素活性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地比取食TN1和Nabeshi的褐飞虱蜜露中的高。  相似文献   

12.
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稻虱捻翅虫是我县稻飞虱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寄生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若虫,被寄生的飞虱内部生殖系统受到阻碍,不能正常交配,失去有效的繁殖能力。一、稻虱捻翅虫寄生率根据我们于1989年7~9月在田间的捕虫调查,在本地区稻虱捻翅虫寄生率是比较高的,其中白背飞虱高于褐飞虱,后期高于前期,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4.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主卵选择、产卵量以及极端高温胁迫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与未经高温驯化的稻虱缨小蜂品系(HZ品系)相比,20℃时,NR品系雄蜂的发育速率显著高于HZ品系,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幼虫中期和蛹期的发育时间明显缩短。NR品系在高温下能维持正常的产卵能力,35℃下NR品系产卵量仍能达到18.80粒/雌。NR品系有更强的耐极端温度的能力,50℃下NR品系雄蜂的热击倒时间为15.19 min,比HZ品系雄蜂长3.03 min。补充不同营养对NR品系的产卵量存在影响,35℃条件下补充10%蔗糖既能延长其寿命,也能提高产卵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驯化得到的稻虱缨小蜂品系在35℃高温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寄生能力,具备适应稻田夏季高温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稻虱缨小蜂的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寄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卵密度的功能反应为负加速曲线,其方程为:N_a=N{1-exp[-0.2121/(1+0.02935)]},其中N为寄主密度,N_a为日每雌蜂寄生寄主数。瞬时攻击率a为1.2121/天,处理时间Th为0.0242天,理论上每雌蜂日最高寄生卵数为41.3粒。第1天产出卵率(y)随寄主密度(N)变化方程为y=0.0342N~(0.7223)。搜寻效应a与寄生蜂自身密度P的关系方程为a=1.0913P(-1.1717),寄生蜂个体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稻叶蝉天敌——螯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初步调查,广西各地寄生于稻虱、稻叶蝉的螯蜂种类颇多,经鉴定初步定名的有10种(有的种类只能暂定属名),即(1)稻虱褐螯蜂(或稻虱红螯蜂)Haplogonatopus japonicus、(2)稻虱黑腹螯蜂H.atratus、(3)稻虱小黑螯蜂Haplogonatopus sp.、(4)稻虱黄腿螯蜂Pseudogonatopus flavifemur、(5)稻虱大黑螯蜂Pseudogonatopus sp.、(6)黄带黑腹螯蜂Pseudogonatopus sp.、(7)双色螯蜂Echthrodelphax bicolor、(8)叶蝉黄足黑螯蜂Chelogynus sp.、(9)叶蝉褐螯蜂Epigonatopus solitarius、(10)叶蝉黑螯蜂Neogonatopus sp.,其中以(1)~(5)、(9)和(10)几种发生量较大。上记10种螯蜂可以分为三个类群,一为雌成虫具翅两对,包括双色螯蜂和叶蝉黄足黑螯蜂两种。二为以叶蝉类为主要寄主,前足第5跗节内侧中央有纵行隆脊,脊上有排列紧密的乳头状突一列,爪内侧有一纵沟,如叶蝉褐螯蜂和叶蝉黑螯蜂属之。三为以稻虱类为主要寄主,前足第5跗节内侧无纵隆脊,而具两列乳头状突,爪内侧无纵沟,上记其余6种属这一类型。在饲养情况下,上记几种螯蜂的生活史历期差异不大,一般在5~9月间一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为16~29天,10月以后至3月以前的世代历期显著较长,越冬世代有长达184天的。通常以老熟幼虫结茧过冬,但冬期亦可见到蛹和成虫。被螯蜂寄生的寄主,一般被寄生后仍能活动取食长大,但蜂卵孵化后常形成蜂的幼虫囊突出于寄主体表,可与健康寄主相区别。蜂幼虫接近老熟后离开幼虫囊和寄主,爬至禾苗或杂草上吐丝结茧,准备化蛹,寄主才死亡。  相似文献   

17.
枸杞木虱啮小蜂(Tamarixia lyciumiYang)(新种)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YangLi)若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第1~3日龄的木虱啮小蜂寄生寄主的能力较强。最喜寄生枸杞木虱4龄若虫,其次为5龄和3龄若虫。1头蜂一般一次只产1粒卵,寄生1头寄主,对已被寄生的寄主具有明显的辨别能力。在试验条件下,不能在沙枣木虱和柽柳木虱等其他寄主上产卵寄生,只寄生于枸杞木虱。对不同龄期(3、4、5龄)枸杞木虱若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相同寄主密度下,4龄时寄生数量最大,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560 9N/(1+0.027 1N)。枸杞木虱啮小蜂具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P)的增加,对枸杞木虱4龄若虫的发现域(a)随之降低,用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为:a=0.122 2P-0.464 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22、25、28、31和34℃)对稻飞虱卵期优势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生态适应性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28℃和31℃对稻虱缨小蜂的幼期发育、羽化率、成虫寿命和性比的持续影响不明显。22、25和34℃下幼期发育历期随世代增加而延长,羽化率随世代增加而降低。成虫寿命在22℃下随世代增加而延长,34℃下随世代增加而缩短。22℃和25℃下稻虱缨小蜂幼期发育历期有显著的累积效应,34℃下对羽化率的影响有显著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9.
湖南褐飞虱越冬虫源及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大害虫,在我省为四大稻虫之一,七十年代以后,为害更加猖獗。对褐飞虱的越冬虫源问题,较长期以来,国内外争论很大。同外有关报导,褐飞虱的寄主有60多种,主要寄主为水稻、茭白、甘蔗、李氏禾(又名游草)、假稻等,近年来,国内一些报导:褐飞虱是专食水稻的害虫,只在四季有水稻存活的地区才能越冬。因此认为在我国只有海南岛五指山分界岭以南地区为常年繁殖区,雷州半岛北纬21°为间隙少量过冬区。在我国过冬以一月份12℃等温线为北限,常年在北回归线以北无  相似文献   

20.
印巴黄蚜小蜂 Aphytis melinus DeBach 在茶长本圆蚧 Abgrallaspis cyanophylli(Signoret)雌成蚧不同时期的产仔蜂总数、寄生介壳虫数和平均每蚧寄生子蜂数以卵成熟期寄主居首位;产卵和出爬虫期寄主居次;发育早期雌成蚧居三。产生的寄生蜂子代雌性比率排列顺序与此相反。在二龄蚧虫,被寄生数最少,子代均为雄蜂。羽化4、12、24和48小时后的印巴黄蚜小蜂分别在卵成熟期寄主首次产卵24小时,结果表明:随着羽化后首次产卵时间的推移,平均每蚧寄生卵数增加,而产于寄主虫体背面与腹面卵的比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