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豆饼是一种来源广、价格低、粗蛋白含量较高,具有广泛用途的饲料。但豆饼能否用作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人工配合饵料的主要蛋白源,以及豆饼蛋白的营养价值如何,对于对虾人工配合饵料来说,有必要弄清楚这问题。本试验以豆饼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为基础,再添加某些单种氨基酸,配制成不同的试验饵料,进行流水式小槽饲养试验。经16  相似文献   

2.
<正> 文内报告鲤鱼饵料中作为能量源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有效性,添加脂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可能性。作者用平均体重5.8克鲤鱼在水温22—25℃下饲养26天,以平均重3.4克鲤鱼在水温24~25℃下饲养27天进行了试验。鲤鱼配合饵料中含蛋白质量为鲤鱼要求的最低量(31—32%),脂质含量为5%和15%,添加20—25%碳水化合物以增加可消化能量(DE)。试验结果清楚地表明:当鲤鱼饵料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时,用碳水化合物或脂质调整DE含量,在DE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源对鲤鱼生长有效果;鲤鱼与虹鳟不  相似文献   

3.
<正> 鲤鱼是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在北方,鲤鱼的商品价值居淡水鱼首位。但由于鲤鱼对饵料中蛋白含量要求高(40—50%),而目前蛋白饲料又很难解决,因此长期以来,鲤鱼在养殖中只能作为一个少量搭配品种,而不能成为高密度高产主养对象。我所在承担农牧渔业部北方荷元鲤杂种优势大面积推广试验工作中,为了解决鲤鱼高密度养殖饵料问题,开展了以非蛋白态氮(尿素)替代蛋白,应用于鲤鱼人工配合饵料的专题研究,以寻求解决鲤鱼高蛋白饵料的现实途径。研究重点以鲤鱼肉营养分析为基础,探索尿素在人工配合饵料中合理的加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在1978年配合饵料饲养青鱼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为了扩大饲源、节约成本,根据青鱼的营养需要,用植物性饲料作为主要蛋白源,拟订了两个新的配方,和解放公社三海桥养殖场合作,进行饲养老口青鱼同时兼养二令青鱼和单养二令青鱼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以菜饼粉和豆饼粉或以豆饼粉为主要成份的五号配方,能使老口青鱼和二令青鱼健康地生长,饵料系数为2.52,(2)以米糠和菜饼为主的六号配方,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虹鳟对白鱼粉中的锌以及几种锌化合物(ZnSO_4、ZnNO_3、ZaCl_2、5ZnO·2CO_3)的利用情况,并确定使虹鳟正常生长的以白鱼粉为基础饵料的锌的最小添加量。平均体重约0.3g的幼鱼在水温5—20℃的条件下用试验饵料饲养40周,在未添加锌的饵料饲养的虹鳟中观察到了生长缓慢和较大比例的短躯症和白内障发生,这些症状随着向饵料添加锌(ZnSO_4或ZnNO_3)达到40μg/g而明显改善。虹鳟脊椎中锌的含量在饲喂未加锌的饵料时最低,且与饵料中锌含量成正比,当饵料中锌含量超过40μg/g时,脊椎中锌含量不再增高。试验结果表明:鱼粉饵料中锌的添加量高于40μg/g对促进虹鳟正常生长和避免短躯症和白内障出现是很有必要的,并发现ZnSO_4和ZnNO_3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合适锌源。试验表明虹鳟对白鱼粉中锌利用程度很低,从投喂未添加锌的饵料饲养虹鳟有营养不良症状出现而饵料中含有足以满足虹鳟需要的锌可以得出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6.
<正> 非蛋白氮(NPN)是一种廉价氮源,其中尿素是典型代表。1891年德国人就开始利用尿素作为反刍动物(羊)的蛋白饲料。迄今,世界各国畜牧业中,尿素已成为反刍动物重要蛋白饲料源,其生产价值早已肯定。国外学者在鱼类利用NPN的机理及实验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结果。苏联、波兰学者在饲料中添加10%尿素喂当年鲤鱼和二  相似文献   

7.
姚茹 《水产科技》1997,(3):16-18,21
甲壳类营养学研究是以喂养和化学分析开始的,但消化率研究仍然被认为是一项评价水产饵料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尽管配合饵料的化学成份是最佳的营养源,但必须能够被消化、吸收,否则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有关甲壳类饵料的消化率研究,以前曾报道饵料和蛋白质消化率受不同饵料蛋白源及受试验动物的年龄和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FS蛋白喂养中华鳖稚鳖和成鳖的不同试验结果,证明在稚鳖饵料中添加激素或类激素是有害的;在成塑饵料中适量添加FS蛋白比对照增产12.2%,并对饵料中使用添加剂的范围与限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白地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配合饵料投喂墨吉对虾。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墨吉对虾摄食该种饵料,胃肠饱满率高,排便频繁,而且生长正常。其饵料效果比花生饼为主要蛋白源的配合饵料的效果要好。同时经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添加蚯蚓对尼罗罗非鱼饵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捷  周玮  胡杰 《水产科学》1988,7(1):24-27
用蚯蚓仿为鱼用饵料,国内外曾有人进行过试验,效果很好。但在尼罗罗非鱼配合饵料中,极少见到有关添加蚯蚓的报道。为此,我们把蚯蚓作为一种配合饵料的原料,对尼罗罗非鱼的饲料配方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中间生产性投喂试验。  相似文献   

11.
海洋1号红酵母饲养日本对虾幼虾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在饵料中定量添加海洋 1号红酵母后 ,饲养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幼虾的试验结果。按海洋 1号红酵母在饵料中添加量不同将试验分为 6组 ,连续投喂 14d后 ,分别测定试验和对照日本对虾幼虾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对环境因子的耐受力 ,比较海洋 1号红酵母在饵料中不同的添加量对日本对虾幼虾的饲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饵料中添加海洋 1号红酵母具有提高日本对虾幼虾的成活率、促进生长和增加对环境因子耐受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经过119天的试验,投喂以 Y—11饲料酵母作蛋白源的饲料的试验池,亩产鲤鱼种527.5公斤,而以鱼粉作蛋白源的饲料的对照池亩产423.9公斤,试验池比对照池增产24.4%。试验池的饵料系数为1.51,公斤鱼饲料成本为1.86元,对照池的饵料系数为1.47,公斤鱼饲料成本为2.80元。试验还证明,以 Y—11饲料酵母作蛋白源的饲料饲养鱼类,不会给鱼类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精养渔业的发展,以鱼粉作为饲料的动物蛋白源已普遍被采用。尽管鱼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平衡较好,但近年来由于鱼粉短缺,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已成为精养渔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寻求来源广、价格相对较低的动物蛋白源取代鱼粉,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于1988年6—10月在吉林省大安县新荒泡渔场,进行了在鲤鱼种日粮中用 Y—11饲料酵母代替进口鱼粉的饲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室内水族箱进行了施氏鲟幼鲟人工配合饵料饲养的试验。幼鲟经驯化、消毒、投喂人工饵料、科学饲养等几个阶段的试验,有65%的幼鲟由食生物活饵转口食人工饵料,试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5年在辽宁省长海县獐子岛利用网箱养殖黑鲪的试验情况,探讨了在黑鲪配合饵料中添加植物性饵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陈维国 《水产科学》1988,7(1):45-47
在以往用白鱼粉为饵料的鲍鱼的饲养试验中,鲍的增重率只相当于用酪蛋白为饵料的50--60%,两种饵料的显着差异以前被认为是由于鲍对两种不同饵料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的差别造成的,本次通过三组试验,分别对白鱼粉饵料的有效性同鲍的各成长阶段的关系以及采用不同温度加热蛋白源同鲍的生长和饵料效率的关系做了比较。搞清了是由于对蛋白源的加热造成了鲍的生长和饵料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发展罗非鱼精养所需全价性饵料及半精养补充饵料,一个重要难题乃是有关各种罗非鱼营养研究资料的贫乏。至于试用游离必需氨基酸(EAA)添加到质量较差的蛋白源中迄今尚未见报导。为了大量满足莫桑比克罗非鱼对蛋白质的需要,经Jackson等(1982)研究证实可以采用某些植物蛋白源。可是饵料中当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江鳕稚鱼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的影响,采用枝角类、水丝蚓、鲤鱼苗和配合饲料等4种不同饵料进行了江鳕稚鱼的饲养试验.21 d的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枝角类的稚鱼成活率最高,而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成活率最低.试验开始后的前2周,投喂枝角类的稚鱼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生长明显最慢;自第3周起,投喂鲤鱼苗的稚鱼生长明显加快,到试验结束时,其生长速度超过了投喂枝角类和水丝蚓两组的稚鱼,全长相对增长率最高;而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其全长相对增长率最低.可见江鳕稚鱼对饵料有很强的选择性,在稚鱼生长初期,枝角类是保证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最优饵料.当稚鱼生长达到一定体长后,应及时调整饵料种类(投喂鲤鱼苗),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使用鼠尾藻、亨氏马尾藻、石莼、浒苔、马齿苋、羊栖菜、海带等7种植物源单独投喂仿刺参幼参,一种商品饲料作为对照组,各试验设3个平行,每平行20头幼参(体质量2.5~3.5g/头),试验周期60d,之后通过对比体长、特定生长率、质量平均增加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存活率、饲养水质等指标,得出可能适宜作为幼参人工配合饵料的配料成分。试验结果表明,以体长为考核指标,各种植物源对其影响依次为:马尾藻海带200目浒苔粉鼠尾藻马齿苋石莼粉400目浒苔粉羊栖菜添加海泥400目浒苔,部分组别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幼参特定生长率、质量平均增加率、表观消化率、饵料系数为考核指标时,鼠尾藻、马尾藻、石莼、浒苔各项数值优于其他植物源,差异显著(P0.05);马尾藻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高于其他植物源,羊栖菜的表观消化率值最低;浒苔、石莼、鼠尾藻、马尾藻较其他植物源更有利于幼参生长,可作为幼参人工配合饲料组分。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     
950851 利用蚕蛹作为泰国多刺鱼饵料蛋白源的评价=Evaluation of silkworm pupae asdietary protein source for Thai sharpunti.Punlius gonionotus(Bleeker)[刊.英]/Ma-hata S C.Bhuiyan A K M A//J.Aquac.Trop..—1994.9(1).—77~85进行为期12个星期的试验以评价用蚕蛹替代鱼粉蛋白质饲养泰国多刺鱼幼鱼的效果。配制5种等氮(35%蛋白质)饵料.用蚕蛹替代饵料蛋白质总量中大约32%和38%的蛋白质。根据所观察到的生长率.饵料转换率,蛋白质效率,表现蛋白质净利用率以及表  相似文献   

20.
幼蟹配饵适宜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蟹配合饵料中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能量蛋白比在水产动物的配合饲料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适宜的能蛋比不仅可以满足幼蟹对能量的需求,而且可以相对的节约蛋白质。本试验采用Lg(33)正交设计表的方法来研究试验幼蟹配饵的适宜能蛋比,其优点是在具有能量的各营养素的相互作用下,获得最佳能蛋比数据,具有实际意义,也为幼蟹饲料配方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饵料的原料:蛋白源为酪蛋白、明胶,脂肪源为鱼油,碳原为α-淀粉,混合无机盐为自配,多维素为自配,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