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宝 《饲料博览》2002,(12):51-51
饲养奶牛应以充分发挥牛的生产潜力与维护牛的健康为目的。在实际生产中,应按牛的生理需要增加青、粗饲料量,按其不同的泌乳期,使精、粗饲料间保持适当比例,泌乳初期精料50%~40%,粗料为50%~60%;泌乳中期精料30%,粗料为70%;泌乳后期精料20%,粗料为80%;干奶期精料15%,粗饲料为85%。这样合理搭配,保持稳定。干物质中精、粗比例是4∶6,以粗料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牛瘤胃的正常机能。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为13%~17%。如过多时,则失去粗饲料的效果,容易患消化障碍病。奶牛各阶段合理粗精饲…  相似文献   

2.
问:一般奶牛饲料的配比,例如产奶20千克的奶牛喂多少精饲料合适?专家回复:精饲料比例可按每百千克体重计算,也可按料奶比计算。更为科学的方法是根据不同产奶时期(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不同产奶量,并结合奶牛体况来调整精饲料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崔巍 《油气储运》2005,(3):23-23
合理调整奶牛的精饲料喂法是降低饲料成本最重要的措施。推荐年产奶7500千克高产奶牛的全价精饲料配方:豆粕35%,麸皮10%,玉米50%,食盐2%,骨粉或磷酸氢钙1%,促奶预混料2%。对中产或低产奶牛可依据此配方调配豆粕和麸皮的比例,或通过降低全价精饲料日喂量,来降低精饲料日耗成本。具体措施如下:(1)在运动场设置水槽和食槽,保证奶牛在运动过程中自由饮水和采食粗饲料。(2)将优质新鲜牧草和秸秆按比例饲喂,  相似文献   

4.
正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奶量有直接关系,要做好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个阶段的饲养,注意日粮精料和粗料合理搭配饲喂,利用有限的优质饲料饲喂高产奶牛,以提高养殖效益。一、产奶牛一般饲喂技术1.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根据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奶牛日粮原料应该尽量多样化,以确保能量蛋白降解速度平衡、氨基酸平衡、限制性营养因子均衡供应。一般奶牛的日粮应由4种以上的谷物类、豆类或其副产品组成混合精饲料(内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添加剂);青、粗饲料应由青绿饲料、青贮饲料、根茎瓜果类和干草等组成。奶牛每天可采食优质干草3~4千克,中等品质干草2.5~3千克。  相似文献   

5.
武丽萍 《新农业》2012,(17):19-20
1.抓好围产期管理奶牛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各15天内的30天时间,它包括奶牛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两个时期。这一期间奶牛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五点:①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转移,可以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发生。②精粗平衡。合理饲喂,不要过多地饲喂精饲料,精饲料饲喂比例过大,不但增加饲料成本,还会使奶牛患各种疾病。注意精饲料和粗饲料合理搭配,做到精粗平衡。不要把奶牛饲喂得太饱,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酮尿病。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4,(9):11
奶牛产犊后到120天,所产奶量约占全泌乳期总奶量的60%~65%。在生产实际中,由于每阶段奶牛的产奶水平和营养需要有明显差别,因而不能把不同泌乳阶段的牛均用同一种日粮去饲养。目前国内外提倡采用分泌乳初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三个阶段的饲养法。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一个泌乳期为10个月。母牛产后泌乳量上升很快.泌乳盛期约在产后20~70天.高产牛可延续到产后3个月,泌乳盛期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在泌乳高峰期内日粮中增加精料减少粗料给量.以料促奶。饲喂高能量的饲料.粗料以青干草、青贮、多汁类饲料为好.常规饲养法是每产3~5公斤奶给1公斤精料。泌乳3个月后随着产奶量的下降.调整日粮结构.增加青粗饲料比例.降低精料给量.以奶定料。  相似文献   

8.
牵引式牛饲料搅拌喂料车由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0—64882488)生产,是专为集约化养牛设计的,适用于奶牛场或肉牛场,可将牛日粮中的粗饲料、青饲料、糟类多汁饲料和精饲料精确配料(电子秤称量),混合搅拌均匀,提高饲料的吸收率和利用率。与传统的人工饲喂相比,采用该设备饲喂具有如下优点:避免了挑食现象,牛采食全面;粗饲料和精饲料混合均匀,减少了饲料的浪费;提高了饲料报酬和产奶量;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防疫难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奶牛是反刍家畜,为保持瘤胃健康和正常的乳脂率,奶牛日粮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粗饲料。这主要是因为粗饲料可以刺激反刍和唾液分泌,有效保证瘤胃正常环境;可以刺激瘤胃收缩使消化物流出瘤胃,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有效生长;可以避免因饲喂高比例精饲料引起的奶脂下降,如果日粮中粗饲料比例低于35%,就会选成奶牛产低脂牛奶。  相似文献   

10.
练亚平 《新农村》2007,(4):20-20
1.“按奶给料”法对泌乳中后期的奶牛,每天除饲喂青贮饲料和粗饲料以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外,还应按每产3千克奶喂给1千克混合精饲料。“按奶给料”可避免部分养牛户为追求一时高产而盲目加大精饲料的添加量。2.“预支”饲养法从奶牛分娩后15~20天开始,除饲喂足量粗饲料外,在“按奶  相似文献   

11.
饲料是进行奶牛生产的物质基础。介绍了奶牛常用饲料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有粗饲料、青饲料、多汁饲料、青贮饲料、糟渣类饲料、精料和矿物质饲料等。  相似文献   

12.
高产奶牛泌乳早期能量需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量是奶牛的第一营养需要。高产奶牛的特点是机体新陈代谢旺盛,饲料采食量大,转化率高。在泌乳早期,由于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产奶需要,导致奶牛能量负平衡,代谢机能障碍,发生酮病和脂肪肝。缓解能量负平衡的措施主要有:增加精料进食量,使用过瘤胃脂肪,添加瘤胃调控物质,饲喂优质粗饲料等。文章综述了高产奶牛日粮中能量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3.
少喂精饲料 奶牛产犊后,乳房常有水肿,此情况下,只能喂给少量精饲料。奶牛产后4~5天,开始给予少量多汁饲料,随着乳房消肿变软,逐渐增加多汁饲料的喂量,直至达到标准用量(一般7~15天)。奶牛的泌乳高峰在第二个泌乳月份,为充分发挥其泌乳能力,可在乳量上升期内适当多给营养丰富的饲料,直到乳量不再增加时(约需10~15天),停止这部分多给的饲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6头体质量、产奶量相似的2胎次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每组4头,进行为期21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的精饲料为基础精饲料,试验Ⅰ组为用5%的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FSOPF)取代基础精饲料中5%的鱼粉,试验Ⅱ组为用10%的FSOPF分别取代基础精饲料中5%的鱼粉与5%的豆粕,试验Ⅲ组为用15%的FSOPF分别取代基础精饲料中5%的鱼粉与10%的豆粕,3个试验组的其它精饲料组分同基础精饲料,各组的粗饲料相同.分别在试验前3d与正试期的最后3d测定试验牛只的产奶量、乳常规指标(乳蛋白、乳脂肪、乳糖、全脂乳固体与非脂乳固体)以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FSOPF能减缓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的下降,改善乳常规指标,降低乳体细胞数.本研究结论:FSOPF可以取代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日粮中的进口鱼粉,其适宜用量为在精粗比为(40~45):(60~55)下,占精饲料的10%.  相似文献   

15.
饲料分类 奶牛饲料可分为:粗饲料、精饲料、糟粕类饲料、多汁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类饲料和特殊类饲料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刘毅 《油气储运》2006,(5):42-43
过分依赖精饲料 由于牛的消化器官的特殊构造,使其对青、粗饲料有很高的消化利用率。但是作为泌乳牛,由于其特殊的产奶营养需要,要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精饲料是不可缺少的。可是,过度依赖精饲料,不仅加大饲养成本,而且影响奶牛正常的生物规律。  相似文献   

17.
青贮桑树枝叶饲喂奶牛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青贮桑树枝叶饲喂泌乳牛以评定其对泌乳牛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贮枝叶和基础日粮采食率较干贮枝叶提高了11.8%和7.3%,奶牛日产奶量分别提高了17.9%和20.5%,可节约日粮中的蛋白质精料(豆饼)2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不仅为北方高寒地区冬春舍饲奶牛解决了青绿多汁饲料短缺的问题,而且使桑树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精料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对荷斯坦奶牛泌乳后期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取254头健康、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进行饲喂,A组为添加4%酵母培养物日粮组,B组为基础日粮组。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奶量下降幅度1.55%,对照组下降4.89%。此外,试验组乳蛋白及乳脂肪的含量增长趋势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乳蛋白增幅3.19%,对照组增幅仅为0.32%;而试验组乳脂肪增幅4.99%,对照组增幅为3.67%。说明高精料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荷斯坦奶牛饲料转化效率,间接提高奶牛泌乳后期的产奶量,延长泌乳周期,显著提高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9.
奶牛日粮由粗饲料、精饲料和副料组成,奶牛粗饲料主要以青贮为主,因此确定奶牛对青贮的采食量是奶牛日粮配合的基础,也是奶牛营养消化代谢研究必需的参数。为此本研究就奶牛对青贮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日粮营养水平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日粮蛋白质水平是奶牛营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可为奶牛养殖中调整日粮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达到既满足奶牛生产性能的需要,又减少饲料浪费,还可以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选用体质健康且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基本一致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2.2%(对照组)和10.6%(试验组)的日粮,均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90 d,自由采食。在试验开始时测定奶牛的产奶量;试验开始后每个月(泌乳第56 d、86 d、116 d)分别测定1次产奶量、乳成分和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将日粮蛋白水平由12.2%降低到10.6%,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奶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P〈0.05)。对于产奶量在20~25 kg/d的奶牛,蛋白质水平为10.6%的日粮完全可以满足奶牛泌乳的需要,且有利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和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