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产业现状 浙江温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已有16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前,温州茶叶主产“温炒青”,是浙江绿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相继开发了永嘉乌牛早、泰顺三杯香、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苍南翠龙,挖掘恢复了历史名茶乐清雁荡毛峰、文成刘基贡茶,形成了在全省独具特色的温州早茶,温州茶区被省农业厅定为浙南早茶优势产业带,奠定了“浙江茶叶第一早”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温州泰顺茶叶出口现状和入世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鲁丹萍 《茶叶》2002,28(2):75-77
本文通过对温州泰顺茶叶出口现状分析,包括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障碍,提出入世后发展温州茶叶出口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温州茶叶历史和现状温州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陆羽《茶经》中即有“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的记载。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9.08万亩,遍市十一县(市、区)的丘坡地,年产茶叶4700吨,产值5000万元以上,其中名优茶占总产量、总产值的15%和50%以上。总体茶叶生产水平不高,单产低,经营规模小,但名优早茶开发性生产在浙江省走在前列。现有泰顺香菇寮白毫、承天雪龙、三杯香、苍南明前龙井、平阳黄汤、文成半天香、永嘉乌牛早、乐清雁荡毛峰等名优早茶。二、自然生态环境温州地处浙闽丘陵中部,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  相似文献   

4.
温州茶区茶树品种结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众多的特早生茶树品种,成为浙江茶区最早生产茶叶的产区。温州早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然而,良好的自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品种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茶叶生产季节短、生产“洪峰”突出等问题制约了温州早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温州茶区的茶树品种结构进行了凋研分析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朱永明 《中国茶叶》2007,29(6):21-22
茶叶是温州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领域。上世纪80年代前,大宗茶“温炒青”是浙江三大传统绿茶之一,有浙江绿茶的“味精”之称,以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茶叶市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茶业坚持“良种、名茶、品牌、效益”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乌牛早、平阳特早茶、清明早、黄叶早、智仁早等本地特早生茶树良种和气候温暖两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早茶。开发了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泰顺三杯香、苍南翠龙,挖掘恢复了历史名茶乐清雁荡毛峰、文成刘基贡茶。其中永嘉乌牛早、乐清雁荡毛峰等5只茶叶获浙江名茶称号,20多个茶叶产品分别获得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泰顺县、永嘉县先后获得了“中国茶叶之乡”、“中国乌牛早茶之乡”荣誉称号。2007年,全市茶园总面积24.10万亩,茶叶总产量5451吨、总产值3.62亿元,其中名优早茶产值占总产值的83%,成为温州茶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南平地区是福建省主要茶区之一.茶叶是南平地区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其面积、总产、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二位.搞好闽北茶叶的产、购、加、销一条龙生产,对振兴闽北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茶叶在闽北的地位闽北产茶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出口也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中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叶》2002,(4):54-54
闽南新城茶叶大市场位于漳州市东南隅人文环境优越、商业氛围浓郁、通讯交通便利的商圈内。茶市占地2万平方米,左接市区主干道水仙大道,右依324线国道,毗邻新城汽车站。周边有全省最大的闽南小商品批发市场及华东工业品批发市场、闽南水果批发市场、五交化批发市场、综合大市场等大型高档商住区。闽南新城茶叶大市场的建立,为大家构筑了一个娱乐、交友、学艺、选茶、品茗和聚会的大舞台,为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种茶饮茶的记载;至明朝,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作技术,茶叶贸易也…  相似文献   

8.
《茶叶》2020,(2)
探究地方文人的茶诗作品,对研究本地方茶经济、茶文化、茶历史,以及更深了解作者本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解读明代宜昌文化名人雷思霈《白洋山茶》诗,为进一步了解古代宜昌茶叶生产、加工状况,丰富宜昌茶文化研究历史提供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青田御茶     
邱万春 《中国茶叶》2008,30(5):43-43
据民间传说,青田茶叶在明朝时曾为贡茶。笔者于上世纪80年代到刘基(刘伯温)家乡调查。据刘氏后人说,公元1368年,清明前夕,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回青田给祖宗扫墓,品尝了家乡的茶叶,回朝时将家乡茶叶进贡给朱元璋品尝。该茶冲泡杯中,芽头耸立,犹如翩翩起舞的绿衣少女,婷婷玉立,栩栩如生,盈盈荡漾,赏之心旷神怡,闻之香气四溢,饮之甘醇爽口,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1720年12月广东十三行承揽茶叶等大宗商品出口,订有行规13条,并设通事人员实施检验货物、理货、报关等职责,这是中国最早对出口茶叶实施检验的机构和时间。1864年(清同治三年)上海口岸第一个办理商检业务的英商劳合氏的保险代理人———上海仁记洋行拓展了茶叶、生丝等商品的检验、鉴定业务。1915年浙江温州地区自发成立“永嘉茶叶检验处”,查禁掺假着色茶出口。1926年改由瓯海(温州)茶叶公会接办,后因出口港口变动,1927年停办。1930年国民政府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委任技正吴觉农筹办出口茶叶检验,…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3月4日下午,由温州市政府主办的温州茶业发展研讨会举行,浙江省农业厅、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大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领导出席会议,温州市农业部门、种茶大户、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霞浦县为闽东最早的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渊源流长。本丈从公元282年霞浦设立温麻县开始,经唐朝、明朝、清朝、民国,到1949年解放前夕,叙述了霞浦县茶叶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以其量多质好而驰名中外。伴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安化茶行(庄)应运而生,从产生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现将安化茶行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一下。一、黑茶号茶行之始史载:安化在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以前就开始制造黑茶。明朝对于茶叶交易控制十分严厉,实行“茶马”政策,对于陕  相似文献   

14.
温州黄汤制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温州黄汤原产于浙南平阳桥墩、泰顺彭溪、五星牌一带,历史上享有盛名。明朝崇祯年间,该茶销营口、天津、上海和香港、马来亚、新加坡;清朝嘉庆十五年,列为贡茶。后因传统制作工艺失传,温州黄汤成了“知其名,不见其物”。为了探索传统制作工艺,我校茶技专业师生进行了八年的试制。多年来,我们以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的鲜叶嫩度、不同的加  相似文献   

15.
郭志清 《福建茶叶》2016,(12):308-309
茶马古道存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上内地、西南地区之间进行茶叶与马匹交换而形成的一条至关重要的交通要道,其主要有三条主干道,即滇藏道、川藏道与甘青道,并与其他支线、附线相互交错,形成一定规模的交通网络。茶马古道始于唐朝,衰于清朝,在宋朝与明朝被广泛应用,宋、明也是茶马古道发展的兴盛时期。茶马古道将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茶叶的运输、茶文化传播促进内地与边疆游牧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增进了西南各民族彼此之间的团结,进而使得祖国的西南边疆更加巩固。茶马古道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地影响着现代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独联体(原苏联)茶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2俄国曾是历史上茶叶生产大国与进口大国,也是历史上中国茶叶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在中俄关系看好的政治背景条件下,回望历史,重温旧事以期能重振对俄的茶叶贸易,本文拟就俄国茶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介绍如下。 1.茶在俄国的传播 茶在俄国的传播是近几个世纪的事,据记载俄国最早关于茶的报道是在1567年,而后随着清政府与俄的交往及贸易往来,茶叶开始传入俄国。如在1618年,清政府派遣饮差大臣向俄皇馈赠茶叶;1638年,俄大使斯塔尔科夫由中国带回64公斤茶叶到莫斯科献给沙皇,从此拉开了中国茶叶在俄统治阶层中接触与交往的序幕。而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罐设计从明朝演化到当代,经历了材质、外形、图案、设计理念等一系列演变,最终呈现出立体、多元、时尚的艺术特点。茶叶罐作为中国当代主要茶叶包装形式之一,既是对传统茶叶包装及茶文化的继承,又是当代社会与文化作用的产物,折射出茶叶包装设计礼品化、系列化、便携化的理念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邱源 《福建茶叶》2023,(4):56-58
茶叶在中国具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从神农氏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茶叶的踪影。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我国在茶叶的种植、生产中蕴育出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化。与此同时,我国在茶叶种植、生产以及加工等产业中,与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密切的来往,保证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加工安全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现阶段的茶叶加工存在着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对我国茶叶销售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茶叶加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本文在探讨茶叶加工流程的基础上,从茶叶种植、质量监管、硬件条件等三大方面探讨茶叶加工中所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我国茶叶加工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事实上,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对健康养生、文化旅游消费等活动的认知度进一步增加,开发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创新茶旅游业的内涵元素极为必要。本文拟从河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概况分析,结合当前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当前茶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而探寻茶旅游业发展与河南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并为茶旅游业发展提供相应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罐设计从明朝演化到当代,经历了材质、外形、图案、设计理念等一系列演变,最终呈现出立体、多元、时尚的艺术特点。茶叶罐作为中国当代主要茶叶包装形式之一,既是对传统茶叶包装及茶文化的继承,又是当代社会与文化作用的产物,折射出茶叶包装设计礼品化、系列化、便携化的理念趋势,以及与此同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