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宁夏引黄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近几年来 ,随着优质稻品种的种植推广 ,以往的水稻栽培技术不能适应优质稻的生产。为此我们通过试验研究和在总结前人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在保证水稻优质前提下 ,提出优质稻栽培技术要点 ,以期对宁夏引黄灌区优质稻的生产有指导作用。1 育 秧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以插秧为主 ,育秧方式很多 ,但近几年以小弓棚旱育秧效果较好。1 1 前期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盐碱轻、杂草少、距水源近的田块做秧田。秧池为坑式 ,长 1 0m ,宽 1 3~ 1 4m ,深 0 3m。种子选用优质水稻品种 ,纯度为 99% ,发芽率在93%以…  相似文献   

2.
宁夏水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兴盛 《北方水稻》2007,(1):19-22,31
从宁夏水稻的生产历史、地理生态条件、生产及科研现状、发展中存在问题、发展之展望五个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宁夏水稻。明确指出了宁夏水稻的发展是伴随着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而发展,宁夏水稻高产而上乘的品质是与宁夏独特的生态条件相关联。阐述了宁夏水稻品种、栽培技术演变及其成效。从宁夏种稻所具有的良好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强调了宁夏引黄灌区种稻的重要性,分析宁夏水稻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展望了宁夏未来水稻面积、区域优化布局、品种、栽培技术多样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优质育种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宁夏农业的发展。本文在回顾宁夏水稻育种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宁夏水稻育种和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如优质特色特性不突出、适应生产方式不高等,提出了加强选育高品质、抗旱节水、抗病抗逆以及适宜机械化直播生产品种的建议,以提高宁夏水稻品种创新能力,支撑宁夏大米品牌建设和优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黄泥稻田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朝友 《作物研究》1996,10(3):17-21
以临澧县红黄泥稻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肥力和施肥效益的长期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基础肥力的变化,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变化,不同施肥结构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影响,以及主要耕作制度下土壤养分的平衡与预测等,为红壤区稻田的合理施肥及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隆回县优质稻产业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2005年,优质稻面积和产量在水稻中的比重达到了65.4%和63.0%。产业化开发步入了快车道,但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区域发展也不平衡。提出了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的战略对策,即定位稻米市场,确立优势产区,建设2.8万公顷绿色优质稻生产基地,创造绿色生态稻米产地品牌,打造加工航母,推广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统计学及GIS技术对三峡库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研究,评价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水平。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养分变异较大,但均为中等变异,其中氮的空间变异主要来自结构性因素,而有机质、磷、钾的空间变异性主要来自于随机因素的影响。另外,研究区各种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均不高,其中有机质、磷、钾非常缺乏,钾大部分区域含量中等,部分地区也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7.
江西作为南方主要稻区之一,水稻播种面积位居全国第3,种子市场空间巨大,种质资源丰富,水稻育种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水稻育种成果与当地水稻种植大省地位不匹配,企业逐步成为水稻育种主体,种企整体规模偏小,育种专项经费不足,优质稻品种缺乏,种业发展环境不佳等问题制约着江西水稻种业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巨大竞争压力,江西水稻种业应从政策扶持、管理措施、科技研发上狠下功夫,设立优质稻育种专项经费和种质资源库,重点扶持优质稻攻关研发,构建"研、产、推、售、服"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水稻育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种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西部草甸碱土为例,简述了开发利用盐碱荒地资源的意义。介绍了吉林西部开荒稻田的自然条件,从植被、土壤盐分组成和养分方面说明了吉林西部草甸碱土的特点,对在草甸碱土开发种植水稻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作为类似土壤种植水稻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记者杜峻晓报道:面对宁夏大米在市场上不断走俏的喜人局面,宁夏近日已采取措施,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2。宁夏引黄灌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粳稻最佳生态区,也是西北重要的优质米基地,成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标志性产品。近几年,宁夏通过实施“优质大米工程”,大米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在市场上的销路越来越好。去年,由于黄河来水大幅度减少,宁夏水稻种植面积相应压减。今年,黄河水情的明显好转,使灌区粮农种植水稻的信心大增。宁夏提出,要在保证6.67万hm2水稻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良种覆盖率,抓住育秧、…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水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2018年期间浙江省的水稻品种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水稻品种结构存在以下特点:品种类型丰富,主导品种面积集中,通过审定的优质稻品种数逐年上升,但优质性状不够稳定、真正食味佳品质优的水稻品种占比不高。当前制约优质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优质稻产业发展思路有待理清,优质稻品种评价标准有待完善,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进展不快,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有待深化。为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下一步浙江省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注重优质稻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品种审定和评价标准,加快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和深化优质稻品种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采用网格布点法收集海南岛较大的洋田水稻土样52份,分析测定土样的pH值、全磷、全氮、全钾和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为酸性土壤,其pH值平均为5.94;海南水稻土养分水平以中低级为主,占总数的74.9%,普遍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和钾的含量低;不同母质形成的水稻土之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地掌握建湖县土壤地力状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湖县于2007—2018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开展全县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县土壤肥力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在主要土壤类型上设点,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施肥情况调查、土壤采样及检测土壤养分,对建湖县的耕地地力养分现状做出了评价,提出了区域肥料施用主体配方,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软件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第2次土壤普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数字化土壤养分分布图、耕地地力等级图及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图等,构建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和施肥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3.
水稻基础产量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分析了衡东县近几年进行的多点水稻"3414"肥效试验,采用其中的空白区和全肥区产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测定结果,计算出水稻产量的地力依存率。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水稻产量地力依存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6**、0.5195*、0.5107*,建立估算依存率的数学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模型可用于计算不同土壤养分含量下的地力依存率和基础产量,并依据基础产量采用地力差减法制定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引进北方近年来育成水稻新品系24份,以当前宁夏大面积种植的当家早熟品种富源4号和晚熟品种宁粳41号做对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生育特性、产量、抗病性和品质等方面进行鉴定和评价,为宁夏水稻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酸盐菌剂对水稻成熟期生物性状及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菌剂处理的水稻根系及穗部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3%、10.1%;硅酸盐菌剂可显著增加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水稻植株全氮增加7.4%~31.7%,全磷增加7.4%~14.3%,全钾增加3.7%~18.3%,全硅增加5.9%~7.9%。硅酸盐菌剂处理后土壤有效硅含量可维持在较高水平,水稻收获后土壤有效硅含量增加2.8%。因此,硅酸盐菌剂介入土壤环境后,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及主要生育时期养分积累,增加土壤有效硅含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文山烟区7个县的167个植烟土壤样本的养分含量为分析数据,采用 Fuzzy 综合评判法对烟区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文山烟区主要以红壤和黄壤两种类型为主,植烟土壤中二级肥力占总样本数比例为50.30%,土壤肥力较好。描述性统计分析和Fuzzy综合评判法均表明,棕壤土和水稻土的肥力最高,其IFI值分别为0.797和0.774,红壤和黄壤的土壤肥力中等,其IFI值分别为0.637和0.638,石质土的IFI值为0.584,属于三级肥力土壤,肥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伊犁河谷水稻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伊犁河谷水稻生产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优质稻米的优势,结合实际提出加大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加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抓好优质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优质种子生产和经营管理;扶持龙头企业,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促进优质稻生产的产业化经营等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山三七产区土壤养分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全面了解种植三七的土壤养分状况,为建立三七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产区23个点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结果三七产区土壤有机质、氮处于中等,磷、钾比较缺乏,微量元素锌、硼多数处于贫乏状态,土壤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指标;结论产区的土壤养分能满足三七的生长发育,其土壤条件符合绿色中药材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取空白地与施肥地建立两个长期定位监测点,根据调查农户耕作记录和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分析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对鄱阳湖棉区的水稻土和潮土等类型土壤进行肥力变化的研究。通过对两种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棉区耕地土壤养分供给逐渐失衡,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推进,可有效地缓解和改善这种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20.
浙江金华地区水稻土养分供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1997年早稻开始,在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区稻田设立了监测水稻土生产力及肥力变化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并在试验区周围10 km范围内选择了21户农民的稻田进行相应的监测试验。试验区内农户间稻田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相差很大,氮供应能力变化于49~116 kg/hm2,磷供应能力变化于13~32 kg/hm2,钾供应能力变化于68~183 kg/hm2。农民常规施肥区的氮肥利用效率很低,氮表观回收率的平均值为14%~26%,氮肥农业效率平均值为4.6~8.2,且农户之间、早晚稻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种植水稻条件下,缺肥区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消耗很快。与NPK全肥区比较,NP区从第2季水稻起,NK区从第3季水稻起,即开始出现减产。针对当地农民现行养分管理的实际情况,就水稻系统发展适地养分综合管理新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