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泗洪县是江苏省重要产粮大县,2012年粮食总产93.91万吨,在江苏52个县市区中位居第四,水稻常年种植5.7—6万hm2,2008年以来,水稻病虫总体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发生面积达14.3—15.4万/hm2。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生和危害损失最为严重。防治技术单一、自然控害能力薄弱,农户科学防治水平低是近年来水稻危害损失持续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是70年代末才在宁南县发现的,其危害面积由当初的年发生0.1万亩,损失稻谷6万kg到现在年发生2.2万亩,损失稻谷100多万kg。不同水稻品种(系)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当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D优527。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喷施井冈霉素两次,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5%,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3.
罗峥 《河南农业》2022,(7):35-35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常年种植水稻面积约6.33万hm2,每年水稻病虫草害发生面积13.33万hm2次左右,其中,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危害较重.2015年,罗山县结合豫南稻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内开展多项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集成一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  相似文献   

4.
如皋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常年种植水稻5万hm2左右。褐稻虱是该地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七(4)代常年发生面积1万hm2以下,百穴虫量平均100头左右,防治达标田块占10%以下,防治后稻谷损失300万kg左右;2005年发生面积达4.5万hm2,百穴虫量最高达8640头,平均达1200头,防治达标田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继2005—2006年连续两年偏重发生后.2007年旱季大发生.迁入量和危害程度为20年来罕见.部分稻区甚至暴发威灾.其迁入量大,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严重.是历年来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年份。据调查统计。我区2005年发生面积2.85万亩.占水稻面积75%.损失稻谷735吨:2006年发生面积3.1万亩,占水稻面积81.5%,损失稻谷799.5吨。稻飞虱大面积暴发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稻农收入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6.
兴化市地处江苏省里下河地区,2005年褐飞虱7(4)、8(5)代(7、8为全国划分代次,4、5为江苏划分代次,以下简称4代、5代)连续大发生,虫量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重,是10年以来所未见.据统计,全市9.33万hm2水稻,4、5代累计防治27.06hm2次,(其中4代平均防治1.8次,5代平均防治1.1次).经全力防治,大面积水稻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产量损失在3%以下的田块,有7.2万hm2水稻(占水稻面积的77.2%),产量损失在3%~10%的田块,有14万hm2水稻(占水稻面积的15%),更有少数不用药田块产量损失高达20%~30%.  相似文献   

7.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严重病害之一。全国除新疆、内蒙、青海和甘肃等省区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据湖南省农科院、农学院报道,在海拔1000米以上稻田也有白叶枯病的发生。六十年代我省仅在南部稻区有点片发生,七十年代蔓延达50万亩,八十年代初期再次扩大,达70余万亩,且遍及南北稻区,损失严重。如临汝县1970—1982年,该病大流行三次,损失稻谷40—90%。因此,作好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对实现我省水稻稳产、高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稻“两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以下称"两迁"害虫)是金城江区水稻上危害最重的害虫之一,近2年来,"两迁"害虫发生较常年严重,各乡镇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7年全区发生面积1.47万hm2,2008年是1.25万hm2,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为控制"两迁"害虫的为害,区植保站采取了加强测报、示范、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力推广"两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经过2年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PelliculariasasakiiS.)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秆、花脚秆、烂脚瘟等,近年在黑龙江省稻区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hm2,危害十分严重。纹枯病主要影响水稻灌浆,一般产量损失6%~25%,严重时水稻植株倒伏,产量损失50%以上,故生产上急需对水稻纹枯病特效药剂。30  相似文献   

10.
白背飞虱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及品种的更换,近些年来,白背飞虱在淮北稻区发生有着日渐严重的趋势。据统计,江苏淮北稻区水稻面积近1000万亩,80年代前白背飞虱仅局部间歇性发生;80年代以来发生普遍,大发生频次增加,平均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60%以上,损失稻谷1.5~2亿公斤。为给白背飞虱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自1986年以来作者对其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稻纵卷叶螟对水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功能叶受害后 ,造成的产量损失 ,粳稻品种大于杂交籼稻 ;千粒重损失及空秕率和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叶位受害对经济产量的影响 ,总趋势是由上而下依次递减 ,水稻植株各器官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补偿力。淮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 ,初步定为粳稻百丛 30~ 40头 ,杂交籼稻百丛 40~ 5 0头。经大面积示范、推广证实 ,这一防治指标能有效地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 ,农药费用可节省 30~ 75元 /hm2 ,挽回稻谷损失一成左右。药剂防治次数减少 2~ 3次 ,节省用工费 15~ 45元 /hm2 ,并降低了稻谷内的农药残留量 ,减少了环境污染 ,净化了农田生态系统 ,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市小麦茬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到25万亩,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1/3。直播稻在我市种植仅2~3年历史,一般农户对直播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尚不清楚,防治技术关键也未能掌握,导致近两年部分地区直播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我站于2006年进行了小麦茬直播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发生特点近年来,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在2.1万hm2左右,蓄留再生稻1万hm2以上,稻区螟虫发生田块几乎达100%,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50%以上,其中二化螟造成的损失约  相似文献   

14.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截止目前该害虫发生涉及伊犁河谷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8个乡镇场,发生面积0.397 x 100 hm2(5.95万亩).在发生区稻田稻水象甲幼虫平均发生量3头/穴,最高达20头/穴;成虫平均发生量3.7头/m2.该虫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严重者可达25;以上.[结论]以国内外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稻水象甲人侵初期的特征和新疆水稻的生产实际,初步提出封锁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水稻稻瘟病(Blast Fungus),是全世界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对水稻造成危害,其危害遍及水稻的各个部位,有苗稻瘟、叶瘟、叶枕瘟、节稻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1]。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20%。以我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2以上,年损失稻谷达数亿kg[2]。目前,水稻抗瘟性品种的利用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仍是防治稻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因抗瘟品种的单一化、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遗传的复杂性和致病性的多样性以及化学农药的毒性和病原菌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水稻拔节孕穗期稻纵卷叶螟危害对镇江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开展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与水稻功能叶的卷叶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卷叶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分别下降0.285 8个百分点、0.025 g和39.268 kg/hm2;拔节孕穗期有1头/百穴稻纵卷叶螟幼虫完成生命周期,大约损失稻谷4.58~9.84 kg/hm2,且虫量越高单头幼虫造成的损失越大。以经济允许产量损失率3%为计算标准,水稻最后3张功能叶的卷叶率应控制在6.5%以下,拔节孕穗期稻纵卷叶螟虫量应控制在0.52头/穴以下,水稻拔节孕穗期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的防治指标可定为幼虫30~40头/百穴。  相似文献   

17.
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稻米是江苏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水稻生产在江苏省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对江苏省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分析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对探讨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的措施,提高水稻病虫害控制水平,确保完成水稻生产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1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2003年以来,江苏省水稻病虫害发生显著加重,主要呈现3个特点:一是发生面积大。每年都在1 760万hm2次以上,比2000年前后平均增加300万hm2次以上,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增加近500万hm2次以上。二是发生种类多。病虫…  相似文献   

18.
23%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 (shirai)S.]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秆”"花脚秆”"烂脚瘟”等.近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宁安市、海林市、肇东市、肇源市、哈尔滨市等南部稻区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hm2,危害十分严重.纹枯病主要影响水稻灌浆,一般产量损失6%~25%,严重时水稻植株倒伏,产量损失50%以上.目前生产上防治纹枯病的常用药剂5%井岗霉素水剂,在黑龙江省已经连续使用近10年,药效不稳定,另外5%井岗霉素水剂冬季储存不方便.故生产上急需新的对水稻纹枯病特效药剂.  相似文献   

19.
程维森  杨萍 《北京农业》2011,(18):157-158
宣汉县毛坝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是水稻生产大镇之一,每年种植水稻面积约666.67hm2。稻田中的恶性杂草有稗草、异性莎草、鸭舌草、水莎草、陌上草、水花生和节节草等杂草。受到杂草危害面积400.00hm2,产量损失3.5万kg,损失率10%左右。据调查,在现有防治水平下,我镇稻田每年除草耗费人工约4000个劳动日,投入化学除草剂约3万元。毛坝镇属于下河稻作区,稻田杂草群落随栽培方式由水育秧大苗移栽,发展为肥床旱育秧移栽及水旱直播稻而发生变化,也因为化学除草剂的应用等而发生演替。掌握稻田杂草群落分布,危害特点季演替趋势,研究制订适合于各类于各类型稻田的化学除草技术,是夺取水稻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敦化市额木镇地处敦化市50km,平均海拔756m,属于冷凉山区,无霜期130天左右,年有效积温为2 400度左右。全镇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 200hm2左右,产量在1 000吨左右。每年因稻瘟病造成损失产量占总产量的3~5%左右。据调查2011年病稻瘟发生面积3.33hm2亩左右其中穗颈瘟发生面积在0.267hm2。绝产0.067hm2。直接损失人民币15万元左右。如何防治好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关键是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保健栽培为基础。要掌握好床土配制及育苗技术和化学防治的最好时期,同时要选择安全、高效的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