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鱼人工繁殖中因催产操作不慎,亲鱼相互猛烈追逐或捕捞网具粗糙等原因,产后亲鱼尤其是性情暴躁的鲢亲鱼脱鳞、体表受伤充血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经多次注射或人工受精的亲鱼更为严重。据调查统计,每年因亲鱼受伤感染水霉菌而死亡的约占催产亲鱼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2.
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常见成熟很好的雌亲鱼因生殖孔发炎、红肿、外突、糜烂,形成肿块,堵塞生殖孔,而不能通畅产卵,甚至难产或死亡,降低亲鱼的催产率和产后成活率,影响家鱼人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亲鱼产后死亡现象经常发生,死亡率可达20~30%,淮阴市水产养殖场1980~1983年家鱼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41组、293尾,累计获得鱼苗4772万尾,亲鱼产后死亡66尾,死亡率22.5%。我们从1984年起,在人工繁殖工作中,探索降低亲鱼产后死亡率的措施,1984~1985年的  相似文献   

4.
亲鱼培育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亲鱼培育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我场各年从事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工作,在亲鱼的更新换代、秋春季的重点培育、亲鱼的催产方法、催产剂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分述如下:一、亲鱼的更新换代认真开展“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研究工作,首先逐步淘汰老亲鱼,不断引进原种新亲鱼,使亲鱼群体保持在青壮年状态,其次应大小归一、年龄相仿、专池培育,使性腺发育能保持同步。并且在引进亲鱼时要避免近亲血缘,使亲鱼保持优良性状。二、产后培育亲鱼催产结束后,在短期内抓…  相似文献   

5.
在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方面,近几年来,从普及到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进展较快。初步总结了亲鱼的选择、运输和培育、催情剂的使用、注射的剂量和方式、生态条件的控制等主要技术环节。特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高寒地区,由于亲鱼体内脂肪积累过多,性腺发育迟缓,因此采用催产前定期流水刺激和延长二次注射的相距时间,并适当调整二次注射的剂量,从而提  相似文献   

6.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7.
三、暗纹东方鱼屯的人工繁殖1.亲鱼的来源亲鱼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产于自然区域的野生亲鱼。每年开春 ,在河鱼屯生殖洄游期间向渔民收购。野生亲鱼性腺成熟度高 ,但价格昂贵 ,且成活率低。二是人工养殖的亲鱼。通过模拟其生态环境 ,促进性腺发育成熟。人工培育亲鱼 ,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温度、光照、饲料等因子控制鱼体性腺的成熟度 ,延长生殖期 ,且产后亲鱼不易死亡。本所进行人工繁殖时采用了一部分人工培育的亲鱼。2 .亲鱼的选择及其催熟催产野生亲本应选择体表无伤、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的网捕个体。人工培育的亲本应选择性腺…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淡水池塘养鱼行业,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仍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粤东等内陆山区,四大家鱼等常规鱼仍然是市场主角。在渔业生产中,认真做好家鱼人工繁殖与亲鱼产后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事家鱼人工繁殖孵化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常发生鲢亲鱼因生殖孔红肿外突,造成难产死亡。这种毛病多发生在已经多次催产的亲鱼中,且属于性腺发育较好,怀卵量较高者。由于催产剂的副作用(特别是注射高剂量HCG)大,没有流水挤压,以及机械损伤和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家鱼人工繁殖亲鱼利用率和促进早熟早产,笔者几年来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亲鱼产前培育和产后强化管理,使当年已经产卵的亲鱼在较短的时间内,其性腺再次发育成熟和催产孵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安徽省舒城县城北渔场建立于1958年,1960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作者自1987年以来,作为实习带队教师,连年到该场工作。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期间发现:该场所用亲鱼均为自繁自养,存有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亲鱼性成熟个体和年龄愈来愈小,产后亲鱼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提出“引入长江原种,为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提供良种”的建议,得到渔场的支持和实施。1995年5月进行了首次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从提早亲鱼的培育时间着手,如能使亲鱼性腺在四月上、中旬发育成熟,四月中、下旬催产获得鱼苗,为当年培育大规格鱼种,提高越冬成活率和成鱼高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利用工厂温热水和地下温泉水培育亲鱼,促使家鱼提早产卵获得成功,但推广受到限制。目前鱼苗生产上可以采用控制水温、亲鱼培育及注射外源激素等技术措施。一、控制水温。温度对性腺的发育、成熟具有显著的影响,它通过改变鱼体代谢强度,加速或抑制性腺发育成熟的过程。为了提高亲鱼培育池的水温,冬季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发现亲鱼经催情后,由于水泥催产池池壁坚硬.频繁操作,碰伤机会较多,常成重伤.致使亲鱼产后死亡,严重地影响了翌年的生产。使用土质催产池亲鱼虽有受伤,但伤势一般较轻。可是土质催产池收卵不便.亲鱼一旦自行产卵,便有浪费。毛主席教导我们,  相似文献   

14.
高庆余 《河北渔业》2006,(6):52-52,57
繁殖用的成鱼称为亲鱼.亲鱼培育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亲鱼的培育除一般性加强日常管理外,还要做好有关的病害防治工作.下面就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常见的亲鱼产前病害防治及亲鱼产后死亡的预防,做如下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提高亲鱼催产率、降低产后亲鱼死亡率,是关系到人繁工作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尽管亲鱼的成熟度很好,催产适时,催产剂用量恰当,生态等条件也很适宜,却往往因为雌亲鱼生殖孔红肿结块、堵塞,而造成难产,甚至死亡,影响催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花白鲢亲鱼此现象更为突出。兹介绍本切除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鲀亲鱼催产后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州 《科学养鱼》2001,(2):28-28
河鲀养殖业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得益于较为成熟的河的苗种人工繁殖。但在获得大量苗种成功的同时,常面临着产后河鲀亲鱼的高死亡率,甚至用过的亲鱼无一生还,造成了原本就相当紧缺的亲鱼资源的极大浪费,经济上也损失很大。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采取有效措施,使产后亲鱼的成活率能稳定在75%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亲鱼的利用率。本文就有关河鲀亲鱼产后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总结如下,希望有助于河的养殖业的发展。 一、催产后河鲀鱼死亡的原因 1.鱼体受伤 目前,用于人工繁殖的河鲀来源仅靠从天然水域捕捞,且大多购自鱼贩,…  相似文献   

17.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家鱼人工繁殖已经有了二十来年的历史。但从我省来看,能孵化青鱼苗的单位不多。摸索青鱼性腺成熟的规律及其影响青亲鱼性腺成熟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搞好青鱼人工繁殖的关键一环。根据青亲鱼性腺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我们对青亲鱼的培育采取了相应措施。一、增加肉食性食料。青鱼以螺丝、蚌类为主要食物,在池塘饲养,由于水域狭小,螺丝,蚌类十分不足,这是影响性腺发育与怀卵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场几年来的数据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省一些单位和鱼苗繁殖专业户,对产前亲鱼百般照顾,精心培育,而对产后的亲鱼培育往往忽视,形成了一种“产后松”状况,常常将亲鱼一放了事,导致产后亲鱼由于体质虚弱,痿瘪而死。因此,为了保护好亲鱼,为来年的生产打下基础,应加强对产后亲鱼的培育和护理。一、产后救护。经过人工繁殖后的亲鱼,常常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创伤,如鳞片脱落,体表充血等,很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在繁殖结束后在亲鱼放回池塘培育前,应进行药物防病。对受伤较轻的亲鱼,先用药棉擦干伤口,再用孔雀石绿、龙胆紫药水、呋喃西林软膏等其中的任意一种药物涂抹伤口。对受伤严重的亲鱼,除外用药物外,还应注射一些消炎或抗菌  相似文献   

19.
我省淡水池塘养鱼,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品种布局名、优、新、特品种养殖比例不断提高,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仍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我们粤东等内陆山区。四大家鱼等常规鱼仍然是市场主角。因此,在渔业生产中,认真做好家鱼人工繁殖与亲鱼产后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在鱼苗场从事家鱼人工繁殖孵化工作近二十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现就有关问题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0.
亲鱼培育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基础,是最重的一个生产环节。亲鱼培育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下面究亲鱼性腺发育中的物质代谢规律与亲鱼培育的关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