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超声波提取茄子皮天然红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提取溶剂种类、提取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及超声波功率的适用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出超声波提取茄子皮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用酸性无水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茄子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30min、功率160W。  相似文献   

2.
台湾祥龙火龙果果皮色素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台湾祥龙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使用不同的提取剂对色素提取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乙醇提取火龙果果皮色素的pH值、液料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乙醇溶液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36nm,溶液颜色为鲜红色;该色素是一种水溶性和醇溶性天然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pH5.0、液料比6.4:1、浸提温度40℃和浸提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3.
木耳菜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耳菜果实为原料,对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将原料清洗后,用压滤机榨汁,以3倍的纯水将滤渣于常温下浸提2次,每次30min,浸提液与滤液一起经高速离心后过滤,再在温度50℃以下真空浓缩,经冻干后得暗红色色素粉末。实验条件下的色素干粉最高得率为3.72%。  相似文献   

4.
对向日葵籽壳红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温度、pH值、光照、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对向日葵籽壳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20(g/mL)、50℃恒温、30%乙醇(pH值为2.0)、浸提60min、采用3次浸提,提取得率可达96.76%。色素在pH值为2-6、温度65℃以内比较稳定,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K^+和Ca^2+对该色素无不良影响,而Cu^2+、Al^3+、Fe^3+、Sn^2+和Ph^2+对该色素有较大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万寿菊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确定其提取的最佳工艺以及长期保持其稳定性的条件。采用溶剂浸提法,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醇为浸提溶剂。通过紫外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通过测定不同浸提溶剂所得色素的吸光度,确定最佳浸提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7 nm,最佳工艺为:浸提溶剂为石油醚,温度30℃,料液比1∶8,浸提时间60 min。该色素的耐热性较差但耐光性较好;使用pH值范围广;蔗糖浓度、食盐浓度和防腐剂对其稳定性虽有影响但较小;K+,Na+,Ca2+,Al3+对其几乎无影响,而Fe2+,Cu2+,Fe3+则会降低其稳定性,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铁、铜制容器接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水浴浸提红豆越橘色素的工艺及其稳定性,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为因素,以红豆越橘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了浸提温度、p H值、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越橘中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乙醇体积分数8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3.5 h。随浸提温度升高,红豆越橘色素稳定性下降;在酸性条件下色素的稳定性较好;Ca~(2~+),Zn~(2~+),Cu~(2~+)对红豆越橘色素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Na~+,Fe~(3~+),Fe~(2~+),Mg~(2~+)会降低色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平菇水溶性多糖的优化工艺。以液固比、超声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平菇多糖浸提率为考察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别研究液固比、超声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平菇多糖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液固比30∶1,超声时间60 min,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水溶性平菇多糖的浸提率为17.12%。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苦水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水玫瑰花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选用80%的乙醇,pH为2,料液比1∶60(g/mL),浸提时间60 min;苦水玫瑰花红色素在pH<6的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在70 ℃以下较稳定,但对光较敏感,食品添加剂蔗糖和VC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色素吸光值变化幅度在10%以内)。该色素对还原剂Na2S2O3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而对氧化剂H2O2的耐受性较弱,金属离子Na+、Al3+、K+、Ca2+对色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Fe2+和Fe3+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从红枣叶中提取色素,研究不同提取溶剂、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对色素提取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红枣叶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无水乙醇与丙酮(1∶2),浸提时间4 h,料液比1∶10,浸提温度50℃,红枣叶色素的提取率为8.86%。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酒糟中优质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法进行同步提取。以酒糟为原料,以纤维素得率和半纤维素得率为指标,研究KOH溶液质量分数、浸提温度和超声波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KOH溶液质量分数为7.5%,浸提温度为55℃,超声波时间为10 min条件下,酒糟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得率分别为38.72%和26.34%,说明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分离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工艺是可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工艺所提取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为预期产物,符合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辐照是一种安全无污染的处理方式,通过控制短波紫外线的辐照功率、辐照距离、辐照时间和单位面积的稻谷质量四个因素,研究粳稻谷中霉菌总数,表面霉菌量,游离脂肪酸值,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紫外线对稻谷抑霉的效果。并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设计,考察单位面积的稻谷质量、辐照时间、辐照功率对紫外抑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因素的影响程度为辐照功率单位面积的稻谷质量辐照时间;优化条件为辐照时间15.39min、单位辐照面积的稻谷质量74.7g/dm2、辐照功率136.30W。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Irradiation of in vitro explants and subsequent adventitious regeneration has been tested for 4 commercially important varieties of pear (Pyrus communis) with the aim to create mutants with a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fire-blight (Erwinia amylovora). The effect of gamma and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f leaves on adventitious regeneration ability has been studied. The LD50 (50% decrease of regeneration) after gamma irradiation was genotype-dependent and was between 20 and 50 grays. The curves of regeneration showed a threshold dose underneath which none or a very slight decrease was registered. The decrease might result from cumulative events. After an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as low as 62.5 J/m2, the leaves became crumbly and rolled up, and their metabolism seemed to be altered. The LD50 was about 125 J/m2 for all varieties and the decrease of regeneration was linear. His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howed leaves with flattened epidermal cells after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and slack spongy parenchyma after gamma irradiation.Abbreviations Gy grays - J joules - LD lethal dose  相似文献   

13.
张聪颖  蒋继志  梁娇  乔柳  黄杰 《作物杂志》2019,35(6):162-33
为明确马铃薯致病疫霉拮抗菌HT-6的生物学特性及抑菌潜力,通过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并测试了不同温度、pH、紫外线以及传代对该菌株菌液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综合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确定细菌HT-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菌液中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物质经100℃处理60min、pH值6~8处理24h、30W紫外线照射8h、连续传代10次,抑菌率仍保持在80%以上。这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HT-6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除不耐酸碱外,耐热、抗紫外线且适于长期保存,将其开发成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生防制剂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温度、光照、紫外辐射、蛋白酶K、pH对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JK-2胞外物质抗香蕉枯萎病菌稳定性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生防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在30℃,170r/min的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36h采样制备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JK-2胞外物质,以香蕉枯萎病菌为指示菌,对胞外物质的抑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60~80℃温育1h保持88.5%以上活性,在100℃放置1h后无抑菌活性;在酸性pH3.0~5.0和碱性pH9.0~11.0条件下,抑菌活性保持在77.2%以上,对光照、蛋白酶K、紫外照射均不敏感。其抑菌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常温条件下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处理结合不同保鲜剂的单一或复合涂膜处理对水蜜桃果实的保鲜效果,以期发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延长其货架期。以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凤凰水蜜桃为试验材料,采用20 W的紫外灯进行处理(照射剂量:1 k J/m~2,照射距离:25 cm,照射时间:3 min),UV-C处理后的桃果实分组分别进行溶菌酶、抗坏血酸、海藻酸钠以及这3种保鲜剂复合共4种溶液涂膜处理,常温(28±3)℃条件保存,试验跨度为14 d,每隔2 d测相关生理生化指标。UV-C处理结合保鲜剂涂膜均能有效减少果实腐烂,明显延缓丙二醛(MDA)、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趋势,并保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单一保鲜剂处理之间效果差异不明显;"UV-C+抗坏血酸+海藻酸钠+溶菌酶"复合处理的水蜜桃保鲜效果最好,腐烂指数、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在第14天分别低于对照组73.02%,67.16%,27.97%,呼吸高峰由4 d推迟至10 d,硬度、MDA增长和PPO活性增强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69.37%,45.06%,19.65%。UV-C处理结合抗坏血酸、海藻酸钠和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方法在常温条件下能够有效降低桃果实的腐烂程度,延缓丙二醛(MDA)、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明显推迟呼吸高峰,可作为一种新型水蜜桃果实常温保鲜方法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Y12发酵产物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紫外光照射稳定性和常温下时间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发酵产物对温度,紫外光和酸性环境稳定性比较好,90℃水浴30 min后其活性比率为88.3%;在紫外光照射7 h后其活性比率为90.8%;在碱性环境下其活性下降比较明显,在pH=11时已经失去了活性;在常温下对时间的稳定性比较差,常温下8天后其活性比率为59.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海南绿橙贮藏期感官指标、还原糖、总酸和总抗坏血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海南绿橙果实总抗坏血酸、对还原糖含量影响较小,对总酸含量影响较大,辐照剂量小于3 kGy对其感官指标基本上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灵芝酸紫外吸收及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不同灵芝酸及其对照品光谱差异,并基于不同对照品的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灵芝发酵菌丝及子实体灵芝酸含量。结果显示:灵芝酸A、C、C2、E和赤芝酸A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光谱,形成一个波峰,254 nm附近有最大吸收波长;百里酚显示2 个波峰,246 nm为波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相似,544 nm及552 nm分别有最大吸收;灵芝酸A显色反应弱且无吸收峰,不可作为灵芝酸对照品。以灵芝酸A 和百里酚为对照品,紫外吸收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7 mg/100 mg和1.3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2.1 mg/100 mg和4.0 mg/100 mg;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45 mg/100 mg和0.49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1.55 mg/100 mg和1.71 mg/100 mg。由此可知灵芝酸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以及紫外吸收法基于不同对照品的分析值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对灵芝酸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对苜蓿SP1代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筛选最优诱变处理梯度,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 号’、‘Wega7F’、‘WL319HQ’、‘敖汉’4 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 照射时间,EMS 0.1%、0.2%、0.4%(v/v)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 天;测定苜蓿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 值以及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公农1 号’450 Gy60Co-γ处理、紫外线处理时间为30 min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a 含量最高,均高于对照3.17 mg/g,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Wega7F’在紫外线60 min 时间处理下,叶绿素b 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公农1 号’在450 Gy 60Co-γ辐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a/b 比值最小,其他3 个品种在150 Gy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但a/b 比值最小。各苜蓿品种不同诱变处理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60 min 紫外线处理的‘Wega7F’>零磁空间处理的‘敖汉’>0.4%EMS 处理的‘WL319HQ’>0.4%EMS处理下的‘公农1 号’。150 Gy60Co-γ射线、60 min 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研究紫外线辐射下普陀水仙茎、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海岛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紫外辐射时间共设3个梯度,2h、12h、24h,以0h为对照组,测定了普陀水仙茎、叶中SOD、POD、MDA、脯氨酸、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紫外辐射时间延长,茎、叶中SOD和POD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辐射时间为2h时达到最高,茎中的POD活性明显低于叶。茎和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MDA含量和电导率均随着紫外辐射时间延长而增大。茎、叶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辐射时间为12h时达到最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先增高后减少的趋势,叶绿素的含量在辐射时间2h时达到最大。综合研究认为,紫外辐射下2-12h之间,普陀水仙茎、叶具较强的抗紫外辐射特性,自身能够有效地解除紫外辐射对其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