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进行了汽油/玉米秸杆油混合燃料对汽油机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应用研究,测量了燃用混合燃料前后内燃机的转矩、功率、有效燃料消耗率。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混合油时内燃机的最大转矩、功率等动力性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O及CH排放污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旋转分电器外壳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研究其对燃用M20甲醇-汽油和E20乙醇-汽油(甲醇、乙醇体积分数均为20%)混合燃料电喷汽油机的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机燃用M20和E20时最高压力点比纯汽油分别提前1℃A(曲轴转角)和0.5℃A,最佳点火提前角分别提前约2℃A和1℃A;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燃用2种燃料的汽油机性能和排放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扭矩和功率增大,能量消耗率降低,CO、HC和NOx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一台增压发动机上分别进行了燃用生物柴油和二甲醚的燃烧和排放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压发动机在高负荷下燃用生物柴油和二甲醚时,预混合燃烧不明显,出现扩散燃烧单峰的燃烧规律,生物柴油燃烧的单峰规律更明显。与生物柴油相比,二甲醚的缸内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幅值和放热率峰值均降低;NOx排放大幅下降,HC排放和CO排放升高,碳烟排放和燃油消耗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考察了燃用乙醇作为增氧剂的不同掺混比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电控汽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乙醇的90号无铅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增加,Reid蒸气压有所升高,但仍符合国家标准。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汽油机功率有所下降,发动机比油耗有所上升,而比能耗在大部分试验工况下较纯汽油的略高或基本相同,但在高转速、大负荷情况下,燃用体积分数为7.4%、9.8%的混合燃料时,比能耗却低于纯汽油。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喷油压力与供油提前角对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增大,功率升高,油耗增加,烟度显著降低,NOx排放变化不大,HC,CO的排放会增加;转速升高,喷油压力对HC,CO排放的影响减弱;随着供油提前角增大,功率基本不变,油耗先增加后降低,NOx排放升高,烟度降低,HC与CO的排放呈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车用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柴油-二甲醚的试验研究。将燃料供给系统作了改动,增加了高压氮气瓶以消除气阻。对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柴油-二甲醚比例等参数对柴油机供油及燃料 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时,柴油机可在宽广的转速和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最大爆发压力、压力升高率均低于原机,燃烧滞燃期缩短,预混合燃烧减少,NOx、CO及烟度排放均大大降低,HC排放在高负荷工况低于原机。  相似文献   

7.
E10乙醇汽油在通用小型汽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道路用车辆中使用的通用小型汽油机未做调整的情况下,试验研究了燃用E10乙醇汽油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用小型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后,动力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超过5%;与93#标准汽油相比,中小负荷下乙醇汽油的燃油消耗率有所增加,而大负荷时与汽油基本持平;按照EPA排放法规对其比较排放性,发现乙醇汽油在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CO有所下降,而HC,NOx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8.
现代发动机稀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什么是稀燃技术什么叫稀燃?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汽油与空气之比可达1:25以上。稀燃技术就是发动机在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燃烧,这样,燃料能完全燃烧,也减少了换气损失,同时降低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从而实现在部分负荷时的节能和降低尾气排放。汽油机以其升功率大、振动小、质量轻、体积小、噪音低等优点成为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但是它也有排放高、油耗高两大缺点。为解决汽油机这两大缺点,世界各国的内燃机工作者和制造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提出了诸多方案,其中,稀薄燃烧由…  相似文献   

9.
在一台安装了油焦浆燃料供给系统的R180型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油焦浆的试验.测量了发动机燃用油焦浆时的转速、转矩、燃料消耗量、排气温度、HC、CO、NOx和碳烟排放量等参数,并与原机燃用0号柴油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 200、1 600、1 800 r/min转速下,发动机燃用油焦浆时最大输出功率比燃用柴油时分别下降了约6.2%、19%和21%,排气温度平均升高了约5.3%、19.1%和34.2%.HC排放量在1 200 r/min时比柴油低,在1 600、1 800 r/min时两者比较接近;CO排放量在3种转速下和柴油相近;NOx排放量在3种转速下比柴油低;碳烟排放量在1 200r/min时与柴油比较接近,在1 600、1 800r/min时比柴油高.  相似文献   

10.
对4种不同体积比配制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柴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混合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B10时动力性在大多数转速时高于B0,燃用B20及B30时动力性与B0相当。随着生物柴油添加比例的增大,发动机有效燃油消耗率增大,但发动机燃烧有效热效率有所改善。在不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随着掺烧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柴油机的烟度、HC有较大幅度的下降;NOx排放在中小负荷与原柴油机相当,但大多数工况时NOx排放则随着生物柴油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减小;CO在中低负荷时混合燃料排放大于原柴油,高负荷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掺混重整气对汽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载燃料重整制氢技术可以回收发动机尾气余热,在线制取重整气与汽油混合燃烧。基于一台1.6L四缸汽油机,在转速1800r/min,进气道绝对压力61.5kPa,理论当量比条件以及最大制动扭矩点火角条件下,考察混重整气对汽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进气中重整气混合分数的逐渐增加,重整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燃油油耗率降低,指示热效率升高。尾气中HC、NOx和CO2的排放量降低,而CO的排放量则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2.
电控LPG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标定与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点火提前角的标定和优化是代用燃料发动机研究开发中的重要环节。ECU通过检测霍尔传感器的上止点参考信号,利用软件延时方式实现点火提前角的调整,并以排放、动力性为优化目标进行标定。以怠速工况为例,对标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表明了点火提前角与怠速转速以及HC、CO、NOx排放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小型汽油机改造为两用燃料发动机使用的一体式比例混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台架试验表明,应用新研制的混合器使两用燃料发动机在使用汽油燃料时发动机的性能与原机一致;使用LPG燃料时发动机的动力性与原机相当,经济性明显改善,HC和CO排放大幅度降低,但稳态NOx排放恶化。怠速排放优于北京市地方排放法规的限值。  相似文献   

14.
在对比各种带有文曲里管的EGR系统优劣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级可变的文曲里管组作为柴油机的进气系统。在进行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试验的基础上,对比了带有串联文曲里管的EGR系统更改为多级并联式文曲里管前后,柴油机工作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级可变式文曲里管进气系统后,柴油机动力性变化不大,油耗最大降低幅度为2%,EGR率最大提升幅度约为12.4%,NOx排放有明显的下降,微粒和CO排放整体变化不大,HC排放在怠速工况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
高原环境下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原环境(81 kPa)下,对4100QBZL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的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工况下,HC、CO和炭烟的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平均下降4.5%~38.4%、15.4%~43.9%和12.5%~65.5%,高负荷低转速工况下效果尤为明显;NOx的排放也得到明显改善,只有纯生...  相似文献   

16.
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葵花籽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葵花籽油具有与柴油相近的物理特性和燃烧特性,因此柴油机可以在不改变其结构的前提下直接燃烧葵花籽油。然而,葵花籽油的黏度高、热值低和挥发性差会使柴油机直接燃用葵花籽油时动力性下降。本文通过增加每循环供油量在保证柴油机动力性不变的前提下对比研究柴油机燃用葵花籽油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葵花籽油时着火晚、滞燃期长,大负荷时放热峰值高,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浓度增加,HC,CO和碳烟的排放有明显降低,但排气温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7.
新型醚酯类柴油清洁含氧燃料的应用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燃料燃烧与设计理论,遵循柴油机压燃着火燃料的使用性能,研究并合成出一种新型柴油含氧燃料添加剂乙酸-2-乙氧基乙酯。通过采用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在外特性下,对0#柴油掺加不同体积比乙酸-2-乙氧基乙酯在不同转速工况的废气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O和碳烟排放均大幅下降,而NOx排放不发生显著变化,低转速工况下掺加15%对HC排放有所下降,而高转速情况下则有所上升,动力性有所下降,油耗增大。在柴油掺加乙酸-2-乙氧基乙酯后粘度下降、闪点下降、烟点升高,铜片腐蚀实验结果不因加入合成产物而发生变化,表明合成产物对柴油燃料腐蚀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